如何能防妊娠糖尿病?

预防妊娠糖尿病 的发生,大多数人了解的是孕期加强运动、避免营养过剩 ,而武警总医院妇产科 李瑞霞副教授指出,在孕前4~6个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比孕期加强运动、避免营养过剩更有助于预防妊娠糖尿病 的发生。

与怀孕前 很少活动的妇女相比,在孕前4~6个月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妇女发生妊娠糖尿病 的危险性要低26%,这是哈佛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成果,李瑞霞副教授说。而运动强度 不同对预防妊娠糖尿病的作用也不一样,与缓慢散步的妇女相比,正常和快速散步的妇女发生妊娠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又降低了70%以上。如果你不怎么参加剧烈活动 ,那么通过快速走路和多爬楼梯也能够有效降低发病危险。

为什么 孕前运动 有如此明显的作用呢?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妇女受孕后激素的分泌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抵抗胰岛素的作用,而孕前4~6个月适当锻炼 能够稳定体内激素的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进而降低了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危险性。另外,随着孕周的增加,在怀孕24~28周时这种激素的分泌会达到高峰,因此,这个时候对孕妇进行有关糖尿病的筛查非常重要。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 在3%~5%,而且近年来,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除了运动减少,营养过剩也是增加妊娠糖尿病发生几率的重要原因。因此随时监测体重很有必要,一般孕妇在怀孕的头3个月,体重增加 不太明显,三个月 之后,每天的体重大概增加0.4~0.5公斤最合适,如果体重增加过快,孕妇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 。

李瑞霞副教授还指出,有些孕妇在怀孕初期 ,由于恶心呕吐,很容易吃口味重的咸菜,这样也会增加妊娠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 的风险,实际上,这时孕妇应以清淡饮食 为主。


如何防妊娠糖尿病

你好要从饮食上控制,不光水果要控制就连吃的主食也要控制,大米饭最好不吃或者少吃,以粗粮和面食为主,量也不要大。多喝纯牛奶或羊奶,含糖的都不要吃了。还要定期检查血糖,看看控制的如何。虽然血糖高的孕妇有的是由于怀孕带来了,生完孩子就好了,可是将来患糖尿病的机率就要比一般人大很多,所以自己一定要控制好。另外血糖高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巨大,所以为了孩子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嘴。

向智慧妈妈提问 少吃甜食,多喝水,适当的运动一下。另外少吃盐,容易引起水肿。每天需要晒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如何巧做防妊娠糖尿病的焦炒鳝片?


        

       

焦炒鳝片焦炒鳝片


        时令已至小暑,窗外知了已奈不住寂寞,开始“吱吱啦啦”一声高一声低的鸣唱起来。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这个季节的黄鳝经过了春养已是分外肥美。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常用它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状。《本草纲目》中把黄鳝列为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的食补佳品,《本草拾遗》更有“鳝,补虚损,治妇人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除腹中冷气肠鸣”的记载,由此黄鳝的药用价值可见一斑。身处妊娠期的准妈妈不妨常吃黄鳝,以防治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菜品类别:


        

        准妈妈食谱

原 料:


        

        净鳝鱼肉400克。

调 料:


        

        葱、姜、蒜瓣各5克,胡萝卜丝50克,青椒、红椒100克,青蒜20克,豆豉10克,精盐6克,胡椒粉5克,花椒油3克,绍酒5克,白糖2克,白醋2克,鸡蛋1个,淀粉4克,鸡精2克。

做 法:


        

        1、将鳝鱼肉洗净,斜刀切片后加入少许精盐、鸡精、绍酒、胡椒粉、蛋清(蛋黄除去)、淀粉拌匀码味5-8分钟,备用;
        2、青椒、红椒,青蒜洗净去蒂、去籽,滚刀切成菱形,备用;
        3、锅置火上,倒入少许花生油,油热至五成后下码好味的鳝片,滑散,然后再加入胡萝卜丝滑炒片刻,捞出沥油,备用;
        4、锅中留少许底油,先用葱、姜、蒜炝锅,再烹入绍酒、白醋、豆豉、放入鳝鱼片、胡萝卜丝略炒,再加入青蒜、青红椒、精盐、白糖、鸡精,添入少许鲜汤翻炒均匀后,撒上胡椒粉,淋入少许花椒油即可出锅。

特 点:


        

        口味鲜美。

功 效:


        

        鳝鱼能降低调节血糖,适合准妈妈对妊娠糖尿病的防治。

小贴士:


        

        在将鳝片第一次放入油中滑炒的时候,注意掌握火候(五成即可),否则鳝片遇热油肉质会变老难嚼。

www.budianjie.comtrue/chanqianjc/398951.htmlTechArticle预防妊娠糖尿病 的发生,大多数人了解的是孕期加强运动、避免营养过剩 ,而武警总医院妇产科 李瑞霞副教授指出,在孕前4~6个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比孕期加强运动、避免营养过...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