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萆薢_绵萆薢的功能主治,绵萆薢副作用,处方成分

药材名 绵萆薢 拼 音 MIAN BI XIE 拉丁名 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 别 名 粉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类 别 利尿通淋药 来 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或福州薯蓣 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x R.Kunth的干燥根茎。 药用部位 根茎 采 收 秋、冬二季采挖 加 工 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肾、胃经 功 能 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 治 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贮 藏 置通风干燥处。 用药禁忌 肾虚阴亏者禁服 主 产 地 浙江、湖北、广西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斜切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黄棕色至黄褐色,有稀疏的须根残基,呈圆锥状凸起。切面灰白色至浅棕色,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散在。质疏松,略呈海绵状。气微,味微苦。

粉萆薢和绵萆薢药用的区别

粉萆薢-概述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

【功效】:利水,祛风,利湿。

粉萆薢
【主治】: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性味归经】:苦,平。①《本经》:“苦,平。”②《别录》:“甘,无毒。”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微酸。”入肝、胃、膀胱经。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膀胱经。”②《纲目》:“入足阳明、厥阴经。”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肾、膀胱三经。”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薏苡仁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本草备要》:“忌茗、醋。”配益智仁,固涩散寒;配黄柏,清热燥湿;配杜仲,祛风除湿,通经活络;配茯苓,去湿泄热。

【处方名】:萆薢、必也、贝也、必下、川萆薢、粉萆薢、川萆等

【商品名】:粉萆薢:又名黄萆薢。为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浙江等地。以根茎块大、断面色黄白者为佳。绵萆薢:又名白萆薢、川萆薢、棉萆薢。为植物绵萆薢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等地。以块大、断面色灰白者为佳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肾虚阴亏者忌服。《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

粉萆薢-异名 

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蔴甲头〔《广东中医》5(11):500,1960)。粉背薯蓣,又名: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纤细薯蓣,又名:白萆薢、铁菱刚、白姜、白薯、白连。叉蕊薯蓣,又名:蛇头草。

粉萆薢-化学成分 

山萆薢根茎主含薯蓣皂甙(Dioscin),尚含纤细薯蓣甙(Graceillin)、薯蓣皂素毒甙A(Dioscorea-sapotozinA)(以上皂甙的甙元都是薯蓣皂甙元)、山萆薢皂甙(Tokoronin)、约诺皂甙(Yononin)、托克皂甙元-1-葡萄糖甙等皂甙。薯蓣皂素毒甙是山萆薢中的杀虫成分。

粉萆薢
从根茎中分离得到的甙元有: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含量1.2%(江苏产)、2.1%(浙江产)、1.35%(江苏宜兴产);托克皂甙元(Tokorogenin),含量0.06%(江苏产)、0.09%(浙江产)、0.32%(江苏宜兴产);雅姆皂甙元(Yamogenin),含量0.04%(江苏产)、0.10%(浙江产);约诺皂甙元(Yonogenin);考盖皂甙元(Kogagenin)和衣盖皂甙元(Igagenin)。另还分离出少量25-异-螺甾-3-5-二烯(25D-Spirosta-3,5-diene),可能是水解时薯蓣皂甙元的脱水产物。地上部分分离出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考盖皂甙元。

地上部分除种子外,各部都含相当量的游离的约诺皂甙元和托克皂甙元。地下部分有痕迹的游离的薯蓣皂甙元,其他都成皂甙。种子中含托克皂甙元,其甙元几乎全成为皂甙存在。雌花中分离出薯蓣皂甙元、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和衣盖皂甙元。雄花中分离得到薯蓣皂甙元、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和考盖皂甙元。纤细薯蓣根茎含纤细薯蓣甙和薯蓣皂甙。浙江产的根茎含薯蓣皂甙元1.03%。叉蕊薯蓣根茎含薯蓣皂甙元和少量雅姆皂甙元。昆明西山产的根茎含薯蓣皂甙元2.2%、淀粉20.59%、粗蛋白质14.35%、鞣质1.3%、粗纤维素11.6%。薯蓣皂甙元可作为合成皮质酮的原料。含薯蓣皂甙(dioscin),其薯蓣皂甙元的含量平均为2.09%。另含熔点及红外光谱示有雅莫皂甙元(yamogenin)。山萆薢:根茎含多种皂甙,含量约1.4%,主要有薯蓣皂甙(dioscin),以及山萆薢宁皂甙(tokornin),山萆薢皂甙(tokorin),其皂甙元均为山萆薢皂甙元(tokorogenin)。尚含育诺皂甙(yononin),糸育诺皂甙元(yonogenin),与α-L-阿拉伯糖结合的甙。此外,含微量的其他甾体皂甙: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糸薯蓣皂甙元与二分子葡萄糖及一分子鼠李糖结合而成的甙;薯蓣皂甙毒素甲(dioscorea-sapotoxinA),糸薯蓣皂甙元与葡萄糖及鼠李糖形成的甙。又山萆薢用水解法直接得到薯蓣皂甙元1.2%-2.1%,山萆薢皂甙元0.06%-0.0

粉萆薢-药物性状 

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

粉萆薢-生药材鉴定 

粉萆薢
①粉萆薢为植物粉背薯蓣或山萆薢等的干燥根茎。切片厚约1~3毫米,边缘不整齐或有棕黑色的外皮。切片表面黄白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花纹,对光照视,极为显著。质坚实有弹性,易折断。无臭,味甘谈。以身干、色黄白、片大而薄、有弹性、整齐不碎者佳。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亦产。

②棉萆薢为植物纤细薯蓣或叉蕊薯蓣等的干燥根茎。商品多为纵肉或斜切圆片,大刀、不等,厚约2~3毫米。外皮灰黄色较厚,周边多卷曲。切片表面浅黄白色,粗糙有筋脉。质柔软,易折断。无臭,味微苦。以易于、色白、片子厚薄均匀者佳。主产于浙江、湖北等地。同属植物福州薯蓣DioscoreafutschauensisR.Kun的根茎,亦作棉萆薢入药,产于福建。另有红萆薢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无刺菝葜SmilaxmreiLevl和土茯苓S.glabraRoxb.等的根茎,在云南、四川等地亦作萆薢使用。另详“红萆薢”条。

《纲目》:“萆薢,蔓生,叶似菝葜大如碗,其很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今人皆以土茯苓为萆薢,误矣,茎叶根苗皆不同。粉萆薢: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近木栓层的细胞壁木质化,纹孔明显。中柱维管束外韧型,散列。本品皮层、中柱散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黄白色。
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肾形、圆三角形、长圆形、灯泡形、茧形或贝壳形,直径5-42μm,长至54μm,脐点不甚明显,点状或裂缝状,有的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
②草酸钙针晶束多成束散在,针晶长54-109μm。
粉萆薢
③木化薄壁细胞成片,类长梭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20-104μm,长48-257μm,壁稍厚,微木化,纹孔较大而密,多横长,孔沟较粗。
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3-63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
⑤纤维(根)细长,直径12-20μm,壁厚4-7μm,纹孔稀少,孔沟明显。此外,有螺纹导管及细胞壁三边增厚一边薄的内皮层细胞,纹孔及孔沟明显。绵萆薢:显微鉴定:
(1)绵萆薢粉末淡黄棕色。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卵圆形、椭圆形、类三角形、类葫芦形、类斜方形、菱肉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突,有的一端尖突,有的呈瘤状或三足鼎状突起,直径5-51μm,巨大者长约至10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等,少数层纹隐约可见;复粒少,由2个粒组成。②草酸钙针晶成束散在,长110-130μm。③木化薄壁细胞多单个散在,不规则长椭圆形、长梭形、长卵形或类方形,有突起或分枝,有的一端狭长或拐曲,也有的边缘呈缺刻状,大小不一,直径20-108μm,长约至336μm,壁稍厚,纹孔较密,细缝状,多横向。此外,可见具缘纹孔导管,纤维(根)等。
(2)福州薯蓣①淀粉粒单粒类椭圆形或类圆形,少数端或一侧有瘤状突起或凹缺,直径5-48μm,长约至100μm。②木化薄壁细胞直径约至113μm,长约至490μm。

www.budianjie.comtrue/daquan/150465.htmlTechArticle药材名 绵萆薢拼 音MIAN BI XIE拉丁名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别 名 粉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类 别利尿通淋药来 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或福州薯蓣 Dioscorea f...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