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瘀止痛药膏_中药方剂X_消瘀止痛药膏,骨折伤筋,肿胀疼痛

消瘀止痛药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

【用法用量】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关于骨科,在线等答案

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用中药热敷,然后大幅度的活动关节。热敷药方为:伸筋草30克 川芎15克 红花15克 透骨草30克 桂枝30克 鸡血藤30克  地龙15克 川牛膝15克 苍术15克,加2斤麸子,2斤盐与铁锅内炒至麸子发黄,用布包好置于患处,等药凉后取下。此药可连用7日,一般用2服可好。一定要让关节活动到最大角度。

韧带是连接两块骨头的组织.最常见的韧带拉伤有两种:踝关节外侧的韧带拉伤,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崴了脚;和膝关节的韧带拉伤.韧带拉伤的部位会出现肿胀和淤血,韧带拉伤是由于外力使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这称作关节韧带扭伤. 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早期正确处理关节韧带扭伤非常重要.因为韧带组织不易再生恢复,如果处理不当或误诊而转成慢性疾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且以后易再次扭伤.
韧带损伤常见症状为局部肿胀,疼痛,瘀斑,肢体活动受限等.病因病机为外力作用,损伤筋肌骨骼,导致经络阻碍,气血凝滞.损伤后受伤部位淤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可用中医膏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可迅速消除肿痛,促进功能恢复而快速达到治愈目的.。

先拍片看看.一般外用红花油,云南白药喷雾剂,扶他林软膏等活血化瘀止痛的药物.疼痛可以服用扶他林等消炎止痛药物和中药如三七片等.

杨大夫
你何必这么来来回回的好多年,直接去医院,找大夫看个明白就完了呗
用醋热敷试试是否可以改善。实在不行去骨科看看。
跌仆挫压,强力扭转或撞击所造成的肌筋损伤,称为伤筋。伤筋是指筋膜、肌腱、韧带、皮下组织等损伤。其伤按不同形式分,可分扭伤、挫伤两类;按病理变化分,可分为瘀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等类型;从病程分,可分为急性伤筋及慢性伤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瘀肿和功能障碍。

早期症状为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在2--3天内瘀聚凝结,功能障碍。

中期受伤3--4天后,瘀血渐化,肿胀开始消退,瘀斑转为青紫,皮肤温热,疼痛渐减。

后期重症伤筋2周后,瘀肿大部分消退瘀斑转为黄褐色,疼痛不明显,功能轻度障碍,此种残余症状,经3--5周消失,功能可恢复。

伤筋治疗方法如下:

一、外敷法

(一)初期: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置于伤处冷敷之。或用氯乙烷直接喷射8--12秒钟。使其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防肿作用。(编者按:冰敷或氯乙烷喷射均应在伤后现场处理,效果才明显,若现场无法获得上述冷冻剂,还是马上用加压包扎,使其避免出血或渗出,较为妥当。待24小时-48小时之后再行热疗或其他方法治疗。)

(二)中、后期: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置于伤处,也可用热水袋放在伤处。无热后即更换,每次敷30分钟,每天1--2次。也可用"热敷灵"、"寒痛乐"等,此类一般热度可达50--60度,可维持30小时左右。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开放,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创伤恢复。

(三)筋若有断裂现象,可用粘膏或弹性绷带等固定,以增强其稳固性,限制肌肉、韧带超常范围活动,使伤部组织能够得到适当休息,利于损伤的愈合。

二、手法治疗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记载,按摩法和推拿法是治疗伤筋的主要手法。治疗伤筋手法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为主,并辅以揉、捏、擦、滚等手法,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还可选用拔伸牵引、屈曲按压、颤抖摇晃、旋转斜搬等手法,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等。

三、药物疗法

(一)外用药物

初期及中期,宜祛瘀消肿,理气止痛。常用祛瘀止痛药膏等敷之。如红热较明显,宜消瘀清热,解毒退肿。常敷四黄散、清瘀退肿膏等。症状较轻者,可搽红花油(成药有售)、万花油(成药)等以舒筋活血。

后期,以活血止痛为主。常用宝珍膏(成药)、万应膏(成药)等。如肌筋硬拘挛(挛缩)可用八仙逍遥汤、海桐皮汤熏洗患处。可起到温经止痛、滑利关节的作用。

(二)内服药物

伤筋初期肿痛剧烈时,宜散瘀止痛。可服云南白药(成药)、七厘散等。

中期,宜舒筋活血。可服舒筋汤,舒筋活血汤等。

后期,常兼夹风寒外邪、局部疼痛乏力,活动功能障碍,宜养血和络,祛风宣痹。常服小活络丹、补肾壮筋汤等。

附:伤筋常用药方(成药,药店有售,故略)

1、消瘀止痛药膏 出典:《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处方: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制用法:共研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2、四黄散 出典:《证治准绳》。

处方: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制用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制成膏外敷。

3、清营退肿膏 出典:《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处方:大黄2份,芙蓉2份,黄芩1份,黄柏1份,花粉1份,滑石1份,东丹1份,凡士林适量。制用法:共研细末,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八仙消遥汤 出典:《医宗金鉴》。

处方:防风3克,荆芥3克,川芎3克,甘草3克,当归6克,苍术10克,丹皮10克,川椒10克,苦参15克,黄柏6克。制用法:煎水熏洗患处。

5、海桐皮汤 出典:《医宗金鉴》

处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制用法:共为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亦可内服。

6、七厘散 出典:《良方集腋》

处方:血竭30克,麝香0·36克,冰片0·36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红花4·5克,朱砂3·6克,儿茶7·2克。制用法:共研极细末,每服0·2克,日服1-2次,米酒调服或酒调敷患处。

7、舒筋汤 出典:《外伤科学·经验方》。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姜黄6克,宽筋藤15克,松节6克,海桐皮12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续断10克,甘草6克。制用法:水煎服。

8、舒筋活血汤 出典:《伤科补要》。

处方: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制用法:水煎服。

9、小活络丹 出典:《和剂局方》。

处方:制南星3份,制川乌3份,制草鸟3份,地龙3份,乳香1份,没药1份,蜜糖适量。制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一丸,每日服1-2次。

10、补肾壮筋汤 出典:《伤科补要》。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制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你平躺床上 全身放松,可让家人握住患侧脚抻直上下抖动,试试。
可以针灸治疗,内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

www.budianjie.comtrue/fangji/103915.htmlTechArticle消瘀止痛药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