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痛丸_中药方剂Y_愈痛丸,妇人肾经虚损,寒湿乘袭

愈痛丸--《普济方》卷三一八

【处方】续断、杜仲(炒去丝)山药、川芎、独活(去芦)狗脊(火燎去毛,酒浸一宿,焙干)萆薢(酒浸,蒸,焙干,急用不浸)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调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壮腰,祛寒化湿。治妇人肾经虚损,寒湿乘袭,身疼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酒送下;妊娠用阿胶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八

为什么有的酒喝了上头,有的酒不上头?

不少人饮酒后会引起头部神经痛,或面红耳赤,头晕心跳,恶心,呕吐……这种现象叫“上头”。饮酒上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酒精引起酒精学名乙醇(C2H2OH),有刺激性和麻醉神经作用。有人酒一下肚,酒精即被肠胃吸收,迅速进入血液中,刺激肝脏和脑神经,立即就会出现面部潮红,头晕心慌,甚至骤然如醉,倒头酣睡。这是一种明显的酒精“上头”现象。同时,或者次日。还会出现头部神经痛。这是酒精进入血液,使维生素B1、含量迅速降低的缘故。缺乏维生素B1的结果,人体制造转酮酪的能力不足,大脑细胞就会因此而受到损伤,促使头痛,严重的还会成为酒毒性精神病患者。

②杂醇油引起杂醇油又称高级醇,是具有三个碳链以上的一元醇类的统称。恩格斯早在1978年的著作中指出,引起头痛的酒中物是杂醇油,特别是戊醇。尤其是异戊醇,对人体中的交感神经、视觉神经等大脑细胞的伤害程度,比酒精的伤害程度要大19倍。

③醛类引起酒中的醛类主要是乙醛、乙缩醛、糖醛。前两者占酒中总醛含量的95%以上。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甲醇为乙醇的30倍。甲醇在氧化成甲醛后,其毒性就增至90倍。如果进一步氧化成甲酸;其毒性更大,为乙醇的180倍;糖醛的毒性为乙醇的83倍。由此可见,饮料酒中的醛类,及人体内在氧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中间产物,均比乙醇的毒性大得多,一旦饮用了醛含量高的酒,就会出现上头症状。此外,人体如果吸入过多的醛类,也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心悸而损害心肌,促使血压升高。

④药物引起大多数中草药与酒配伍,并不发生逆反现象。古人也视酒为药,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不少中草药以酒为药引,必须酒药同服,方见成效。但个别的中草药却有一定毒性,不能与酒同服。如红茴香根皮、雷公藤、草乌、雄黄、砒石及成药黑锡丹、愈痛丸、羊痫疯片、朱丹、铅黄等。因酒能加大这些药物的毒性,对人的毒害更大。如在服用汤药前后饮酒,人体往往就会出现上头或过敏现象。如糖尿病人服降糖灵、胰岛素等,或心血管病人服用硝酸甘油、消心痛等药物后就饮酒,也会引起面潮红、恶心、呕吐、眩晕、心动过速、头痛、腹痛、呼吸急促等不良症状;严重的甚至还会神志不清,酩酊大醉。这是因为酒精在氧化过程中被药物阻碍延缓了转化速度造成的。在服用镇痛、安眠、解敏、腹泻、痢疾等药物时,也不可饮酒。

⑤精神引起人们思想情绪的好坏,在饮酒后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饮酒,不易上头。不舒畅,就容易上头。因此,劝君不要"借酒浇愁"。
提问者评价
感谢,还是健康第一,酒还是少的好。

www.budianjie.comtrue/fangji/104455.htmlTechArticle愈痛丸--《普济方》卷三一八 【处方】续断、杜仲(炒去丝)山药、川芎、独活(去芦)狗脊(火燎去毛,酒浸一宿,焙干)萆薢(酒浸,蒸,焙干,急用不浸)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