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菌-中草药大全

【出处】吴林息园《吴蕈谱》载:橘皮蕈,红如橘皮,味亦带辣。即指多孔菌科栓菌属红栓菌,而其变种外形及生境分布与正种基本相同,因此也应当包括其变种血红栓菌。

【拼音名】Zhū Shā Jūn

【别名】橘皮蕈、胭脂菰、胭脂栓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红栓菌及血红栓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红栓菌 Trametes cinnabarina (Jacp.) Fr.[Polyporus cinnabarinus Jacp.ex Fr.; Boletus cinnabarinus Jacp.]2.Trametes cinnabarina (Jacp.) Fr.var. san-guinea(L.ex Fr.) Pilat[Polystictus sanguineus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烘干备用。

【原形态】1.红栓菌子实体侧生无柄,木栓质,单生至覆瓦状叠生生,偶有半平伏而反卷。菌盖半圆形至扇形,(4-10)cm ×(4-15)cm,厚0.5-0.2cm,干后变硬,盖面朱红色,有细软之短绒毛至无毛,粗糙,无环纹,后期稍平滑,橙红色、污红渐褪至淡红色或淡红褐色;盖缘薄或稍钝,全缘。菌肉淡红色至橙红色,木栓质,厚1-1.5mm。菌管与菌肉同色,菌管长4-9mm;管口面朱红色、橙红色或暗红色,后期呈黑色,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2-4个。孢子圆筒形,无色至淡黄色,平滑,(5-7)μm×(2-4)μm.2.血红栓菌 子实体木栓质,与红栓菌极相似.唯菌盖厚度在5mm以下,盖面血红色,后褪至白色,常有浓淡相间的环纹.管口面暗红色,管口小,圆形,每1mm间6-8个。孢子无色,长椭圆形,稍弯曲,(7-8)μm×(2.5-3)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多种阔叶树腐木上,偶生于针叶树上。
2.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偶生于针叶树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1.红栓菌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圆形或扇形,基部狭小,长径3-11cm,短径2-7cm,厚5-20mm。表面朱红色,有或无毛,微有皱纹。管口面橙红色、朱红色或黑色,管口圆形或多角形,每1mm间2-4个。木栓质。气微,味淡。
2.血红栓菌 菌盖厚2-5mm,表面初血红色后苍白色。管口面暗红色,管口圆形,每1mm间6-8个。

【化学成份】
1.红栓菌 含朱红菌酸(cnnabarinic acid),朱红菌素(cinnabarine),朱红栓菌素(tramesanguin)等。
2.血红栓菌:含血红栓菌素(pycnosanguine),朱红菌素(cinnabarine)和4个吩恶嗪-3-酮类(phenoxazin-3-ones),4-羟甲基喹啉(4-hydroxymethylquinoline),注游离糖,糖醇及有机酸等。

【性味】微辛;涩;性温。

【功能主治】解毒除湿;止血。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疖;痒疹;伤口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中药大全

  药名   雄黄   别名   黄食石、熏黄、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   汉语拼音   xiong huang   英文名   Realga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Realgar   归经   心;肝;胃经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雄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 1/100的浓度于黄豆固体培养基上试验,对人型、牛型结核秆菌及耻垢杆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杀菌作用。   2.抗血吸虫作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于感染前3天开始给雄黄、槟榔、阿魏、肉桂合剂0.2ml/20g,感染后继续给药12天,成虫减少率达75.27%,动物无虫率达14.29%,无雌虫率达42.86%。雄黄有杀菌作用。雄黄1:2的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As2S2),并含有硅、铅、铁、钙、镁等杂质。   功效   燥湿;祛痰;杀虫;解毒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名医别录》:雄黄,生武都山谷,煌山之阳,采无时。   2. 陶弘景:(雄黄)好者作鸡冠色,不臭而坚实。若黯黑及虚软者不好也。   3.《唐本草》:出石门名石黄者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金石。石门者最为劣尔。   4.《日华子本草》:雄黄,通赤亮者为上,验之可以虫死者为真,臭气少,细嚼口中含汤不激辣者通用。   5.《本草图经》:雄黄,今阶州山中有之。形块如丹砂,明澈不夹石,其色如鸡冠者为真。又阶州接西域界,出一种水窟雄黄,生于山岩中,有水泉流处。其石名青烟石、白鲜石,雄黄出其中,其块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窍,其色深红而微紫,体极轻虚,而功用胜于常雄黄。   6.《本草蒙筌》:误中(雄黄)毒者,防己解之。   科属分类   砷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   Realgar   主治   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生态环境   雄黄主要为低温热液、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与雌黄紧密共生。还见于温泉沉积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里。偶尔发现于煤层和褐铁矿层中,为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含砷溶液作用的产物。   各家论述   1.《纲目》: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   2.《本草经疏》:雄黄,味苦平,气寒有毒,《别录》加甘、大温,甄权言辛、大毒,察其功用,应是辛苦温之药,而甘寒则非也。其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疥虫,疮请证,皆湿热留滞肌肉所致,久则浸淫面生虫,此药苦辛,能燥湿杀虫,故为疮家要药。其主鼻中息肉者,肺气结也,癖气者,大肠积滞也,筋骨断绝者,气血不续也,辛能散结滞,温能通行气血,辛温相合而杀虫,故能搜剔百节中大风积聚也。雄黄性热有毒,外用亦见具所长,内服难免其无害,凡在服饵,中病乃已,毋尽剂也。   3.《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4.《别录》:疗疥虫,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5.《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6. 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7.《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8.《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瘘、疽、痔等毒。   采收和储藏   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   资源分布   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选方   ①治滴疥: 雄黄一两,黄连二两,松脂三两,发灰如弹丸。四物熔猪膏与松脂合,热捣,以薄疮上。(《补缺肘后方》)②治癣: 雄黄粉,大酢和。先以新布拭之,令癣伤,敷之。(《千金翼方》)③治遍身虫疥虫癣: 雄黄、蛇床子各等分,俱研细,水银减半。以猪油和捣匀,入水银再研,以不见星为度。早晚以汤洗净,搽药。(《姜月峰家传方》)④治白秃头疮:雄黄、猪胆汁。和敷之。(《圣济总录》)⑤治痈疽坏烂及诸疮发毒: 雄黄五钱,滑石倍用。上为末,洗后掺疮上,外用绵子覆盖相护。凡洗后破烂者,用此贴之。(《世医得效方》生肉神异膏)⑥治对口疼痛: 雄黄一钱,吴茱萸一两。为末,香油熬熟调搽。(《经验广集》雄吴散)⑦治疗肿: 针刺四边及中心,涂雄黄末。(《千金方》)⑧治走马牙疳,臭烂出血: 雄黄豆大七粒。每粒以淮枣去核包之,铁线串于灯上烧化为末。每以少许掺之,去涎,以愈为度。(《全幼心鉴》)⑨治蛇缠疮: 雄黄为末,醋调涂,仍用酒服。凡为蛇伤及蜂虿、蜈蚣、毒虫、颠犬所伤,皆可用。(《世医得效方》)⑩治破伤风: 雄黄一钱, 防风二钱,草乌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温酒调下。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素问病机保命集》发表雄黄散)(11)治蛇咬伤: 雄黄一两,生五灵脂一两。共研细末,分成十包,每二小时服一包,每日四至八次,开水送下。另取雄黄二两,研细末,用香油一两调匀,涂于患处,每日更换2~3次。 〔《山东医刊》(4):23,1963〕(12)治腋臭: 雄黄、石膏各半斤,白矾一斤。石膏研末,放锅内煅成白色,再将雄黄、白矾研细过筛,混合搅匀,密闭保存。用时将手指沾水湿润后,沾适量药粉(约一钱),使成浆糊状(勿过稠或过稀),涂于腋窝部,每日一次,连续涂药至愈。(《全展选编·皮肤疾病》)(13)治臁疮日久:雄黄二钱,陈皮五钱。青布卷作大拈,烧烟熏之。 (《卫生杂兴》) (14)治杨梅疮: 雄黄一钱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轻粉一钱。为末,洗净,以雄猪胆汁调上。(《积德堂经验方》)(15)治赤鼻: 雄黄五钱(用透明成块、无石、红色者为佳),硫黄五钱,陈水粉(真正者)。共研细末,合一处,用乳汁调敷。(《摄生众妙方》)(16)治大麻疯: 真漆一两(入蟹黄五钱拌匀,晒之,渐渐去浮面上水),明雄黄、牙皂各五钱。和匀为丸,不可见日,阴干。每服三分,酒下。(《疡医大全》雄漆丸)(17)治伤寒狐惑,毒蚀下部,痛痒不止: 雄黄半两。先用瓶子一个,口稍大者,内入灰上(土),如装香火,将雄黄烧之,候烟出,以瓶口当病处熏之。(《圣惠方》)(18)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难下: 雄黄一两,巴豆(去油)十四个,郁金一钱。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即苏。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丹溪心法》雄黄解毒丸)(19)治小儿诸痫: 雄黄、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猪心血水调。(《仁斋直指方》)(20)治癫痫卒倒,常愈常发: 雄黄(水飞过)、胆星(俱研细)、萆麻肉各等分。共研匀,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早饭后服一钱,白汤下。(《方脉正宗》)(21)治偏头疼: 雄黄、细辛等分。研令细。每用一字已下,左边疼吹入右鼻,右边疼吹入左鼻。(《博济方》至灵散)(22)治腹胁痞块: 雄黄一两,白矾一两。为末,面糊调膏摊贴。(《集玄方》)(23)治痔疮并肠红: 雄黄一钱五分,五倍子一两, 白矾二钱。共研末,乌梅肉为丸。每服一钱,空心白汤下。 (《医方易简》)(24)治积年冷瘘, 出黄水不瘥: 雄黄半两(细研),清油三两,乱发半两,硫黄半两(细研),黄蜡半两。上先以油煎乱发令焦尽,去滓,便入雄黄、硫黄及黄蜡,以慢火熬搅成膏,摊帛上贴之。(《圣惠方》雄黄膏)(25)治布鲁氏菌病后遗症: 雄黄一两,大蒜六十瓣。将雄黄研细,大蒜捣烂,配制成六十丸。每次一丸,一日三次。连服二十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用药禁忌   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本草通玄》:血虚大忌用之。   动植物形态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晶体细小,呈柱状、短柱状或针状,但较少见。通常多呈粒状,致密块状,有时呈土状、粉末状、皮壳状集合体。橘红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锖色。条痕浅橘红色。晶体呈金刚光泽,断口树脂光泽。硬度1.5-2,相对密度3.56,阳光久照会发生破坏而转变为淡橘红色粉末。锤击之有刺鼻蒜臭。   功效分类   外用药;清热燥湿药   炮制方法   碾成极细粉,或水飞,晾干。《纲目》:(雄黄)用米醋入萝卜汁煮干用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表面常附有橙黄色细粉,手触之染指;条痕橙色。微透明或半透明,晶面具金刚光泽。质较酥脆,易砸碎,断面红色至深红色,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臭气,味淡(有毒)。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以块大、色红、质酥脆、有光泽、无杂石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灰色,微带紫色;内反射橙色;偏光性清楚;反射率20%(伏黄)。   透射偏光镜下:多色性明显,Ng=Nm,淡金黄色或朱红色,Np几乎无色至浅橙黄色;干涉色橙红色;斜消光,消光角C∧Np=11°。二轴晶;负光性。折射率Ng=2.704,Nm=2.648,Np=2.538;双折射率Ng-Np=0.166。   品质标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s)计算,不得少于90.0%。   (2)杂质检查 三氧化二砷:取本品适量,研细,精密称取0.94g,加稀盐酸20ml,不断搅拌30min,滤过,残渣用稀盐酸洗涤2次,每次10ml,搅拌10min。洗液与滤液合并,置5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盐酸5ml与水21ml,照砷盐检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检查,所显砷斑颜色不得深于标准砷斑。   商品规格 商品常分为雄黄、明雄、烧雄等规格。   (1)雄黄 呈块状或粉末状;深红色或橙红色;块状者又名苏雄黄,有光泽,粉末状者,质疏松易碎。药用较广。   (2)明雄 又名雄精,多呈块状,鲜红色,半透明,经加工成椭圆形,多随身佩带,作装饰品,故又名腰黄。过去有的加工成杯状,称为雄黄杯。   (3)烧雄 为雄黄提炼加工品。呈块状,色紫红;无光泽;条痕黄色,质较硬脆,易砸碎,断面胶质状,不呈结晶性,常具细砂孔,微有硫黄气味。主产贵州。含二硫化二砷(As2S2)低于雄黄。   性味   辛;苦;温;有毒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粉末0.1g,加水湿润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倾取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2)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中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过滤,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胺试液,沉淀复溶解。(检查砷盐)   药材基源   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   临床运用   1.治疗慢性交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取明雄黄500g,白糊为丸1000粒。成人每服1丸,10-15岁每服 1/2丸,5-9岁每服 1/3丸,2-4岁每服 1/4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9例(其中喘息性交气管炎19例)、支气管哮喘11例,效果:治愈(症状消失未再发)16例,显著好转(症状消失,但感冒或劳累过度时仍有轻微症状)14例,症状减轻9例,无效5例(均合并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因效果不明显中断治疗6人。   2.治疗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雄黄中含有三硫化二砷,用以试治本病 1例,结果取得明显效果。用量:每次4分,日服2次。服后4天气促、咳嗽均减轻,肺部罗音消失,血检白细胞由18300/mm3降为8400/mm3,嗜伊红细胞由63%降为24%,X线胸片复查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吸收,自觉症状消失出院。   3.治疗带状疱疹:取雄黄粉50g,加入75%酒精100ml混合。每天搽敷2次。如疼痛剧烈,可在雄黄酊中加入2%普鲁卡因20ml。治疗125例,皆有效。疗程平均为5.8天。无副作用及后遣症。另有用雄黄5g,冰片0.5g,酒精10Oml混合外搽患部,每日4-6次。治疗10例,一般在搽药 1-2天后疼痛减轻,水泡萎缩,红肿逐渐消退,以后自行脱皮而愈。   4.治疗翼状胬肉:取雄黄3分,生矾 1钱,共研细粉末装入有色瓶内,置阴凉处备用。患者取仰卧位,先作眼科常规麻醉及消毒。用开睑器撑开眼睑,嘱患者斜视健侧,使胬肉充分暴露,以消毒小棉棒蘸取少量药粉,涂于胬肉表面,待 1-2分钟(过长无效)用有齿小镊子将胬肉头部挟起,逆胬肉伸展方向揭扯,待撕至半月皱襞处,用无菌小剪从胬肉根部剪下,再在根部涂少量药粉。待渗血停止,将残留之胬肉提净,并将多余之药粉加以清除,敷以眼药膏,外加包扎,次日揭去敷料,点眼药水数天即愈。   5.治疗破伤风:用雄黄粉5钱,豆腐0.5斤(为成人1日量)儿童酌减。法将豆腐中心挖孔,雄黄滇于孔内,用挖出之豆腐覆盖,水煮1小时。待痉挛停止时将豆腐连汤分3次服下,连服5天,曾治2例,均愈。但由于病例尚少,需继续在实践中验证。   6.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雄黄45g,明矾50g,冰片3-5g,共研细末,装入有色瓶中密闭备用。每次取3-5g置小杯中,酌加75%酒精调成糊状,涂于局部。日涂2-3次。治疗16例(腮腺高度肿胀, 体温在38℃左右),1-2天后即明显消肿,体温恢复正常,第3天症状完全消失。较对症治疗组(计20例,疗程为5-15天)疗程明显缩短。   7.中毒与解毒:曾报告内服含砒雄黄急性中毒致死 1例,中毒主要症状为上吐下泻。市售雄黄混含砒霜,药用时应注意选择,以红黄色状如鸡冠者质较纯粹,如为白色结晶或碾碎时外红中白者,均为含有砒霜之征,用时须特别慎重。中毒后之急救方法,可用防已3钱;或生甘草 1份,绿豆2份,煎浓汁频服。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内服:入丸、散,1-4分。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提问者评价
heheQ

中药朱砂的营养价值

中药朱砂的营养价值: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1.《吴普本草》:丹砂,生武陵。采无时。能化朱成水银。
2.陶弘景:按,此化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俗医皆别取武都、仇池雄黄夹雌黄者名为丹砂,方家亦往往俱用,此为谬矣。
3.《开宝本草》:朱砂,今出辰州、锦州者,药用最良,余皆次焉。
4.《本经逢原》:丹砂入火,则烈毒能杀人,急以生羊血、童便、金汁等解之。

【拼音名】Zhū Shā

【英文名】Cinnabar

【别名】丹粟、丹砂、朱丹、赤丹、汞沙、真朱、光明砂、辰砂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bar
采收和储藏: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
资源分布:产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带有铅灰色的锖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手触之不染指。不透明或半透明。体重,片状者质脆,易破碎;块状者质较坚硬,不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光泽。气味皆无。以色鲜红、有光泽、半透明、体重、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蓝灰色,内反射为鲜红色;偏光色颜色常被内反射掩盖,偏光性显着;反射率27%(伏黄)。
透射偏光镜下:为红色,透明,平行消光,干涉色鲜红色;一轴晶;正光性。折射率No=2.913,Ne=3.272;双折射率较高,Ne-No=0.359。
品质标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
(2)杂质含量限制 铁:取本品1g,加稀盐酸20ml,加热煮沸10min,放冷,滤过,滤液置250ml量瓶中,加氢氧化钠试液中和后,用水稀释至刻度。取稀释液10ml,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ⅨD)铁盐检查法检查,如显颜色,与标准铁溶液4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1%)。
商品规格 商品常以形状不同,分为珠宝砂(正洋尖砂)、镜面砂、豆瓣砂。
(1)珠宝砂 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鲜红色,明亮。
(2)镜面砂 多呈斜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片状,大小厚薄不等,直径1.0-15cm,厚0.2-0.3cm。光亮如镜。质脆,易碎。以其颜色质地不同,又分为红镜(鲜红色,质稍松)与青镜(色发暗,质较坚)两种,但均通用。
(3)豆瓣砂 又名豆砂或个砂,形如豆状,方圆形块状,多棱角。多为大个,夹有小粒者,赤红色,有亮光。

【化学成份】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Mercuric sulfide HgS),含汞量85.41%,但常混有雄黄、磷灰石、沥青等杂质。

【药理作用】
1.本品有镇静、催眠作用。
2.外用能扼杀皮肤细菌及寄生虫。
3.对消化系的作用:人工朱砂给家兔灌胃0.1-0.2g/kg,能使尿排出的总氮量增加,体重亦有增加。

【鉴别】(1)取本品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磨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银白色消失。(检查汞盐)(2)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液2ml,使溶解,蒸干,加水2ml使溶解,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检查汞盐)②取滤液调至中性,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成红棕色的沉淀。(检查汞盐)③取滤液,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折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④取滤液,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硫酸盐)

【炮制】
1.用吸铁石吸净铁屑,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2.《纲目》:2.1.今法惟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飞三次用,其末砂多杂石末、铁屑,不堪入药。
2.2.又法,以绢袋盛砂,用荞麦灰淋汁煮三伏时,取出,流水浸洗过,研粉飞晒用。

【性味】甘;凉;有毒

【归经】心;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症;眩晕;目昏;肿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分;入丸、散或伴染他药同煎。并作丸药之挂衣。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

【注意】
1.不宜久服、多服。
2.恶磁石,畏盐水,忌用火煅。
3.《吴普本草》:畏磁石。恶咸水。
4.《药对》:忌一切血。
5.《本草从新》: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附方】1.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镇心安神,泻火养心。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所致心烦神乱,失眠,多梦,怔忡,惊悸,甚则欲吐不吐,胸中懊恼。2.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重镇安神,潜阳明目,主治水火不济之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3.丹砂散(《圣济总录》),主治咽喉肿痛。4.朱砂丸(《圣惠方》),主治眼昏暗。5.丹砂丸(《圣济总录》),主治风邪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器,饮食失常,疾发扑地,口吐白沫,口噤戴眼,年发深远者。6.朱粉散(《圣济总录》),主治诸般吐血。7.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主治邪入心包,舌蹇肢厥,或温毒神昏谵语者。

【各家论述】
1.《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2.《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痿诸疮。
3.《药性论》:镇心,主抽风。
4.《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痴息肉,服并涂用。
5.《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
6.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
7.《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躁。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症瘕,下死胎。
8.《纲目》:治惊?,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
9.《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10.《纲目》:丹砂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厚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
11.《本草经疏》:丹砂,味甘微寒而无毒,盖指生砂而言也。《药性论》云,丹砂君,清镇少阴君火之药。安定神明,则精气自固。火不妄炎,则金木得平,而魂魄自定,气力自倍。五脏皆安,则精华上发,故明目。心主血脉,心火宁谧,则阴分无热而血脉自通,烦满自止,消渴自除矣。丹砂体中含汞,汞味本辛,故能杀虫,宜乎《药性论》谓其有大毒,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
12.《本草正》:朱砂,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入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或上或下,无处不到,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祛中恶及疮疡疥癣之属。但其体重性急,善走善降,变化莫测,用治有余,乃其所长。若同参、芪、归、术兼朱砂以治小儿,亦可取效,此必其虚中挟实者乃宜之,否则不可概用。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www.budianjie.comtrue/fangji/323929.htmlTechArticle【出处】吴林息园《吴蕈谱》载:橘皮蕈,红如橘皮,味亦带辣。即指多孔菌科栓菌属红栓菌,而其变种外形及生境分布与正种基本相同,因此也应当包括其变种血红栓菌。 【拼音名】...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