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蹄草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Lǘ Tí Cǎo

  【英文名】Herb of Membranaceous Marshmarigold

  【别名】马蹄叶、马蹄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驴蹄草、三角叶驴蹄草、薄叶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ltha palustris L.2.Caltha palustris L.var.sibirica Regel[C.sibirica(Regel)Tolm.]3.Caltha palustris L.var.membranacea Turcz.[C.membranacea(Turcz.)Schipcz.;C.membranacea(Turcz.)Schipcz.var.grandiflora S.H.Li et Y.H.Hang]4.Caltha scaposa Hook.f.et Thoms.[C.palustris L.var.scaposa Maxim.; C.scaposa Hook;f.et Thoms.var.smithii Ulb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驱风;解暑;活血消肿。主伤风感冒;中暑发痧;跌打损伤;烫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拌酒糟,烘热外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马蹄草长的是怎么样子呢

主要产于西湖,又名西湖莼菜,水莲叶,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生食品。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须以马蹄草进餐。而把马蹄草与松江鲈鱼并提的“莼羹鲈脍”之说,则在《晋书》中已出现。还有一个“莼菜之思”的故事;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杭州西湖的渔民种植马蹄草已有很长的历史。据明代《西湖游览志》记载,西湖第三大桥(即苏堤望山桥)栽种马蹄草。在当地,全年除大伏天和结冰期外,均可种植马蹄草。一般要选择水深一米左右,水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池塘或内湖栽种。由于马蹄草种子发芽率低,一般采用茎蔓进行扦插繁植。挖取泥中越冬的地下茎或生长时期地上部分进行扦插。种植方法有斜插和平插两种,种前都要把水放浅。从每年五月初到十月底,是马蹄草的采摘期,尤其是五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的马蹄草,茎叶肥壮,鲜嫩,蛋白质多,质量最佳。采摘下来的马蹄草,经过 加工,可以长期保存。用新鲜马蹄草可以制作“西湖莼菜汤”,“莼菜黄鱼羹”和“虾仁拌莼菜”,“莲蓬豆腐”等杭州名菜。烹制马蹄草也很讲究。以西湖莼菜汤为例,先将鲜马蹄草放入煮沸的水中一氽,迅速捞出,放入汤碗中,然后把鸡肉,火腿原汤和盐一起放在锅内烧开,加入味精,浇在菜上,再撒上鸡丝,火腿丝,淋上熟鸡油,汤中马蹄草翠绿,鸡白腿红,色彩鲜艳,味道清香。
  马蹄草不仅味道清香,营养也很丰富。它的嫩茎,嫩芽,卷叶周围都有白色透明的胶状物,含有较高的胶质和其他成分。据测定,每100克鲜马蹄草含蛋白质900毫克,糖分230毫克以及较多的维生素C和少量铁质。若以马蹄草与鲫鱼一起调羹,除味道鲜美外,还有消气止呕,治热疽,除疮毒等作用。
  【药 名】:马蹄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薄叶驴蹄草的全草或根。
  【功 效】:活血透疹。
  【主 治】:治发痧,跌打损伤,扭伤。
  【性味归经】:甘,辛,温。入脾,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服。外用:捣敷患处。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及陕西、浙江等地。
  【拉丁名】:原植物薄叶驴蹄草Calthapalustris L. Var.mcmbra-nacea Turcz.
  【考 证】: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驴蹄草

  中 文 名:驴蹄草
学  名:Caltha palustris
所属科目:毛茛科
拍摄时间:2005-06
拍摄地点:云南德钦白马雪山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茎高20至40厘米。叶片圆肾形。聚伞花序,萼片5,黄色,花期5-7月。
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和甘肃南部。
生于2100-4300米的云杉、冷杉林下、高山湿润草甸或山谷沟边湿草地。

www.budianjie.comtrue/fangji/324836.htmlTechArticle【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Lǘ T Cǎo 【英文名】Herb of Membranaceous Marshmarigold 【别名】马蹄叶、马蹄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驴蹄草、三角叶驴蹄草、薄...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