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针叶卫矛的功效与作用

  【拼音名】Pī Zhēn Yè Wèi Máo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披针叶卫矛的根皮、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hamiltonianus Wall.f.lancelfolius(Loes.)C. Y. Ch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采收,洗净,剥皮晒干。

  【原形态】披针叶卫矛,乔木,高达10m。叶对生;叶柄长约4cm;叶片近披针形,长约10cm,宽约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聚伞花序有5至多花,总花梗长约2cm;花白绿色,4出数。蒴果倒三角形,上部4浅裂。种子有橙红色假种皮。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痹痛;跌打劳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南阳内乡宝天曼导游词

宝天曼位于伏牛山的腹地,是内乡、南召两县的交界山,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这里处于北亚热带向南温暖带过渡地段,属于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南北植物的交错区。区内山高林密,地貌复杂,生态多样,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过渡地带的森林生态、生物群种分布结构和演替,以及林学、环保、旅游、气象等科学研究基地。该地森林覆盖率90%以上,莽莽林海中汇集了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存了大量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许多“孑然植物”“活化石”及珍禽异兽至今仍能繁衍生息。景区内共有植物2900余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29种,省级重点保护的26种。由于植物资源丰富,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生活环境,已发现的动物260余种。金雕、金钱豹、小獭、大倪、红腹锦鸡、香獐等30余种动物已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这里还有昆虫3000余种,仅蝶类就达170余种,我国的蝶类几乎在这里都有分布。景区内的土特名优产品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野生果树110余种,野生花卉436种,野菜类植物173种,药用植物1055种。利用这些天然资源开发饮料药品、山珍野味等系列旅游食品,前景可观。景区山高水长,水质清纯,没有污染,气候适中,四季分明,环抱的群峰形成的天然屏障,既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入,又截留了亚热带的温暖气流,构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冬不太寒,夏日清爽,年平均气温14、6度,极高气温不超过35度,夏季的平均气温要比附近地带降低5——10度,且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适宜开辟疗养度假和消夏避暑胜地。 宝天曼林海莽莽,古木参天,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自然风光尽占风流。景区内到处可见怪古嶙峋,绝壁摩立。酷似刀削的扫帚壁拔谷而起,峰峦刺天,渊不见底,若隐若现的姑娘楼俊逸飘美,诡奇瑰丽;京子垛、雁翎刀、将军帽、过风崖、挂剑垛、悬石惊天、牛心垛等雄奇险峻,浑然天成。登上海拔1830米的主峰,远近景色尽收眼底,四周山峰一览无遗,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迷人景色令人陶醉,让人充分领略登高望远的特有情趣。主峰下面就是3000余公顷的处女林带,这里一直保持着原始状态,林间树木自生自灭,佳木异卉,多姿多彩,让人心旷神怡。 宝天曼山高林密,涧溪瀑潭遍布与山谷之中。七星潭、五龙潭等地的瀑布深潭很有特色,给景区增添了不少神韵。此外,景区内天然形成的琳琅满目的溶洞景观也是一个优势。天心洞、仙人洞、溶洞群、风洞等姿态各异,别具魅力。 五龙潭位于宝天曼南麓的曼子山上,在约五公里的深山峡谷中因瀑布跌落,自然形成了五个潭,依势为黄龙潭、赤龙潭、白龙潭、紫龙潭、黑龙潭。据传潭中因蟒蛇成龙而故名。黑龙潭最为壮观,一挂80余米的瀑布从山崖的绝壁处跌落形成。水花飞溅,声响震耳,活现一幅珍珠倒卷帘的壮观画卷。潭旁的绝壁石态千姿,西端有一峰高耸秀丽,其周围的山景极有气势。顺黑龙潭下行不远即为紫龙潭,处于山谷夹缝之中,西侧行走艰难,行人需攀物方可前行。潭小、谷深、水清,一目了然,令人心旷神怡。白龙潭周围更为险峻,素有“一线天”之称,阴森森地令人惊颤,观之随即就会油生“深潭若谷”之感。赤龙潭山势坦缓,看上去让人神秘莫测。最下面的黄龙潭潭大而深,称为“无底深潭”。五龙潭的潭景雅美奇妙,周围的山景更是点缀得如诗似画。岭峰罗列,峰峰叠翠,各种各样的树木郁郁葱葱,各种各样的怪石绝壁烂漫多姿。五龙潭如五颗明珠镶嵌在群峰峡谷之间,深山藏幽,幽而自然,真是风光无限。五龙潭配合宝天曼开发旅游胜景,潜力巨大,前景可观。 七星潭景区是宝天曼南麓的重点旅游开发区段,该景区和天心洞一条旅游线路,一道10公里的峡谷之中奇峰叠致,绝壁奇立。河谷中花岗岩河床,河水充沛清澈;各种形态的花岗岩巨石立于河床之中,别有情趣。进入景区就是2公里的悬石集中景段,一块一块的悬石堆砌而成的山峰,酷似人工砌筑,实则自然形成。不同的山峰有着不同的形态,似物似兽,造型奇特,鬼斧神工,极耐观赏。景区的主景段七星潭一带山势险峻,瀑潭叠错,很有特色。七潭河顺着花岗岩山体分七阶叠宕而下,每阶之间又形成斜落式的瀑帘,瀑帘跌入深潭之中。潭是花岗岩在长期的水流冲蚀中而形成,无杂石杂质,清静无暇,深不可测。离潭不远的天井瀑布四面环壁,仅有一狭道相通,瀑布一带势成扇状,景色堪佳。瀑高80余米,沿崖谷直落而下,极有气势。 天心洞在宝天曼南麓独孤垛的山腰之间。独孤垛一山独立,山大势陡,地势险绝。该洞处于悬崖削壁的中心地带,洞口直插而下,犹如山之心腔,故称“天心洞”。该洞为竖井式溶洞,口窄体阔呈瓮状结构,垂直向下20余米,进洞后有两个大厅相连接,面积约8000平方米,洞壁高度10——30余米不等,恢宏宽阔,十分壮观。洞壁自然形成的七彩纹饰,自然纯朴,图案精美,巧夺天工,形成该洞的一大特色。洞内叠错有致的钟乳石琳琅满目,似物似兽,排列有序,形似神似,大者若昂首傲立的擎天石柱,小者若精湛细美的牙刻石雕,细看又见送子观音、七仙下凡、八仙过海等一组组的神话传说活灵活现,将一个个优美的神话仙景展示面前,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洞内还有不少的支洞和叉洞。该洞规模可观,极有观赏价值。目前该洞已得到开发,成为宝天曼南麓一处有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仙人洞位于宝天曼北麓的大洞山脚。洞在绝壁悬崖的河谷旁,松河水从两山峡谷的洞前流过,地势颇为险峻壮观。洞口高达数丈,远看若巨人之口嵌于石壁,簇簇垂石参错,缕缕山岚飘逸,饶有情趣。入洞骤然豁朗,石厅的长、高、阔都有数十丈,可容数千人。举目远视处处可见石笋钟乳,玲珑精巧,悬垂自若,可谓巧夺天工。洞围有洞,洞顶有洞,洞连洞错,观之仰叹。昔日洞厅中曾塑有众多的神像,尤其十八罗汉最为闻名。从大厅边缘有洞可通其里,攀壁而上,窄阔相间,时有洞井临道。千孔相通,宛若迷宫。入之愈深,行之愈艰,见之愈奇,随处可见天然形成的胜景充满诗情画意。游人到此,虽心惊胆颤,却往往能够展开想象的羽翅而纵横驰骋。洞内尚有众多的蝙蝠聚集栖息,两爪抓石倒挂其顶,无以数记。该洞究竟有多深,至今无人知晓。清代编纂的《南召县志》曾载:“洞之中又有洞,愈入愈窄,皆非人间境,不可一一举也。约行一日许,又有无数洞,洞底皆闻水潺缓,莫得觅其处。过此一大洞,洞中有潭,其色绿,深石不可臆计,寒气逼人。大木横其上若架桥梁状,远见一大孔,望之森森然,人不敢经过焉”。据传说,很早的时候,曾有一个貌似天仙的丫环,为给父亲治病,从松河里捉鳖捉虾入了此洞,无法出来,倒是被神仙指点迷津,最终得道成仙,故被称作“仙人洞”。 溶洞群与宝天曼之主峰隔谷相望,洞围皆是质地细腻的汉白玉大理石,表面因大自然风化形成乳窟,洞下又有流水铮琮的松河,自然风光优美。洞口呈圆形,入洞渐宽敞,时窄时阔,迂回曲折,各有妙趣。洞内常年温润,但无积水,时见滴水悬坠,令人心爽。洞壁的大理石长期被流水风化侵蚀,形成各种精巧细腻的水钟乳乳柱,千姿百态,有的细如筷,有的粗如柱、悬于洞壁,琳琅满目,极为壮观,各种乳柱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游人置此酷似进入传说中的水晶宫殿,不少乳柱看上去似仙、似人、似物、似兽,千奇百怪,奇妙无穷。该洞长约1公里可达山顶,山顶有一洞口与其相通,目前行人可进的主洞长约500余米,主洞两侧还有叉洞,深度5——20米不等,规模颇为可观。主洞可通过三个洞厅方进入天井,通过天井又可通往其它洞厅。天井为不规则的椭圆形,直径约有30余米,高度10米以上,非常宽阔。井底、井壁、井顶皆是斑斓多姿的水钟乳,神奇秀丽,非常壮观。过去天井分两处可往里行,两个洞厅规模巨大,天然水锈石保存完好,非常壮观。主洞一侧有一竖洞(高12米)通往下面,下面又有规模壮观的洞厅,各种水锈石和钟乳石琳琅满目,引人入胜。该洞的空气极为清爽,游人不论在哪个角度,均无丝毫不适之感,以此可见洞与外界相通。周围还发现几处小溶洞,形成一个溶洞群。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甫阳市内乡县辖区内。北依嵩山,东南与南召县相邻,西南与内乡县回营万沟林场接壤。总面积5400公顷,其中核心区3150公顷。该保护区是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生态区。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处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分阶向第三级地貌分阶过渡的边缘,是伏牛山向东南延伸的最高山体,海拔1830米。既挡着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亚热带温湿气流,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土壤肥沃,生态环境独特,植物资源丰富。许多古代遗存的植物仍在这里繁衍生息。保护区植物有2911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极其优越的生活环境。区内已 发现野生动物2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9种,如金钱豹、云豹、斑羚、穿山甲等。区内还有众多的昆虫,微生物8000余种。宝天曼 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天然“防空洞”。而且是生物资源天然基因库。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林涛似海,云庶雾障,峰回路转,保护区内有拔地而起的扫帚峭壁、牧虎顶、化石尖、中心垛等自然景观: 一、宝天曼,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东部边缘,因山高陡峭,面积辽阔;山林丰富而得名。为区内主峰,海拔1830米,属内乡、南召两县的界山。山上林木有桦栋、青杠、华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种;稀有树种秦岭杉、香果、辛夷树,大果青杵等20余种;动物有虎、豹、鹿、樟、羚羊、水獭、大鲵、江腹金鸡等100多种;药材有金石解、天麻、麝香、山茱萸、柴胡、桔梗等1055种。对研究植被类型过渡,动、植物引种驯化,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山顶有寺院遗迹,今尚存石桌一张,刻字为明代。 二、扫帚场,位于保护区内宝天曼山峰的西北部。据传此山多产毛竹,人们在此用竹,制做扫帚而得名。该山南北走向,为伏牛山脊岭高峰之一,海拔1780米,山陡壁峭,林深茂密,生长在这里的野生物、植物就有1000多种;药材900余种,是研究动、植物和天然次生林的科学基地。 三、牧虎顶,位于宝天曼主峰东南部。相传古时有一猎人曾在此山顶牧虎而故名。该山系伏牛山脉名峰之一,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海拔1795米,山势东西走向,山体岩石为燕山花岗岩,距今1.4——1.95亿年。山高陡峭,险峻挺拔,山林古木参天,常年翠绿,因未能砍伐,林木自生自灭,树种丰富,至今林象完好。由于山下自然生态破坏把一些珍稀树种和珍禽异兽都赶到了这片赖以生存的小天地里,许多南北方的动、植物都可在这里找到标本。 四、化石尖,位于保护区的西南部,因山顶岩石多系化石,山峰突出而得名。该山东西走向,海拔1641米。主峰陡峭,北高南低坡度较小,野草青藤横生,珍禽异兽常年栖息于此。 五、牛心垛,位于保护区内的西南角,因古时山上有一宝石形如牛心故名。山势东西走向,海拔1300米。山体岩石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大理石,距今4——6亿年。山峰的南北两面悬崖陡壁,东西两面延缓渐低,东、西、南三面河水环绕,山光水色,风景如画。山上稀有树木天然成林,野生动物常栖于此,名贵中药品种繁多。西部山内蕴藏金矿和汉白玉大理石,且储量丰富。 ----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登峰鸟瞰山下,四周群山如簇,峭崖森严,云来雾去,气象万千。座座奇峰参差,层层排列到天未,或挺拔,或雄伟,或秀丽,或诡奇;形态各异,奇中见秀。在一派堆绿凝翠的碧海中,除上述几处景物外,还有姑娘楼峰若隐若现,似云中楼阁;观音帽峰危若垒卵,宛如菩萨仙冠;挂钓崖峪谷似壁;刀切岭石柱擎天等,危峰陡壁,险峻峭拔,巨石欲坠,形胜壮观。七潭山飞瀑鸣鸿,印石潭水明澈如镜,真是一幅江山多娇的画图。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她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豫西南边沿 神奇的宝天曼,气势恢宏、辽阔富有。她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而饮誉中原,成为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地 区和河南省生物多样 性的分布中心,被誉为“天然的物种宝库”“中州的一颗明珠”。 中国21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河南省惟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位于中州大地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内乡县境内,山体 海拔500-1845米,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 2001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颁证仪式,宣布内乡县宝天曼被认定为“世界生 物圈保护区”。 宝天曼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和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是我国惟一的长江、黄河、淮河三个水 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中部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综合基因库。它保护了过渡带的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和31个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50 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为2879种高等植物、213种鸟类、62种兽类、14种两栖类、31种爬行类、67种鱼类及936种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生 存与栖息环境,该保护区对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此外,宝天曼保护区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潜力,并建 起可持续保护生态的机制;还建立了自然博物馆,收集保存生物标本12387种。 多年来,内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行严格管理措施,对宝天曼保护区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已发展成 为河南省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基地、科研基地和促进社区发展的示范基地,很好保护了中州大地这一块“绿色净土”,自2001年始,内乡县抓住 宝天曼赢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金字招牌的机遇,大胆转变观念,实施“以旅游促保护、以开放促发展”战略,对宝天曼进行 旅游开发,完善了景区配套设施,建起了全省面积最大、标本种类最多的宝天曼自然博物馆。为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该县聘请专家规划 建设,用地方法规硬性把开发范围限制在试验区内,宝天曼游览区内的各项设施都是严格按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保护原则敲定的 。目前开发出瀑布线、险峰线、生态线三条成熟的旅游环线,能供游客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宝天曼已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伏牛山旅游开 发的龙头。 宝天曼以其独特的过渡带生态系统及丰富多样性的珍稀野生资源被生物专家们称为“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同时它奇特的自然景观、地 质地貌也堪称鬼斧神工,雄奇瑰丽,山雄石险,古木参天,潭清水秀,飞瀑如练。该保护区具有独特的生态观光旅游和地质科普价值,已先后 赢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宝天曼森林生态站”、“宝天曼国家地 质公园”、“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五块金字招牌。 宝天曼林海莽莽,古木参天,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自然风光尽占风流。景区内到处可见怪古嶙峋,绝壁摩立。酷似刀削的扫帚壁拔谷而 起,峰峦刺天,渊不见底,若隐若现的姑娘楼俊逸飘美,诡奇瑰丽;京子垛、雁翎刀、将军帽、过风崖、挂剑垛、悬石惊天、牛心垛等雄奇险 峻,浑然天成。登上海拔1830米的主峰,远近景色尽收眼底,四周山峰一览无遗,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迷人景色令人陶醉,让人充分领略登高望 远的特有情趣。主峰下面就是3000余公顷的处女林带,这里一直保持着原始状态,林间树木自生自灭,佳木异卉,多姿多彩,让人心旷神怡。 宝天曼山高林密,涧溪瀑潭遍布与山谷之中。七星潭、五龙潭等地的瀑布深潭很有特色,给景区增添了不少神韵。此外,景区内天然形成 的琳琅满目的溶洞景观也是一个优势。天心洞、仙人洞、溶洞群、风洞等姿态各异,别具魅力。 五龙潭位于宝天曼南麓的曼子山上,在约五公里的深山峡谷中因瀑布跌落,自然形成了五个潭,依势为黄龙潭、赤龙潭、白龙潭、紫龙潭 、黑龙潭。据传潭中因蟒蛇成龙而故名。黑龙潭最为壮观,一挂80余米的瀑布从山崖的绝壁处跌落形成。水花飞溅,声响震耳,活现一幅珍珠 倒卷帘的壮观画卷。潭旁的绝壁石态千姿,西端有一峰高耸秀丽,其周围的山景极有气势。顺黑龙潭下行不远即为紫龙潭,处于山谷夹缝之中 ,西侧行走艰难,行人需攀物方可前行。潭小、谷深、水清,一目了然,令人心旷神怡。白龙潭周围更为险峻,素有“一线天”之称,阴森森 地令人惊颤,观之随即就会油生“深潭若谷”之感。赤龙潭山势坦缓,看上去让人神秘莫测。最下面的黄龙潭潭大而深,称为“无底深潭”。 五龙潭的潭景雅美奇妙,周围的山景更是点缀得如诗似画。岭峰罗列,峰峰叠翠,各种各样的树木郁郁葱葱,各种各样的怪石绝壁烂漫多姿。 五龙潭如五颗明珠镶嵌在群峰峡谷之间,深山藏幽,幽而自然,真是风光无限。五龙潭配合宝天曼开发旅游胜景,潜力巨大,前景可观。 七星潭景区是宝天曼南麓的重点旅游开发区段,该景区和天心洞一条旅游线路,一道10公里的峡谷之中奇峰叠致,绝壁奇立。河谷中花岗 岩河床,河水充沛清澈;各种形态的花岗岩巨石立于河床之中,别有情趣。进入景区就是2公里的悬石集中景段,一块一块的悬石堆砌而成的山 峰,酷似人工砌筑,实则自然形成。不同的山峰有着不同的形态,似物似兽,造型奇特,鬼斧神工,极耐观赏。景区的主景段七星潭一带山势 险峻,瀑潭叠错,很有特色。七潭河顺着花岗岩山体分七阶叠宕而下,每阶之间又形成斜落式的瀑帘,瀑帘跌入深潭之中。潭是花岗岩在长期 的水流冲蚀中而形成,无杂石杂质,清静无暇,深不可测。离潭不远的天井瀑布四面环壁,仅有一狭道相通,瀑布一带势成扇状,景色堪佳。 瀑高80余米,沿崖谷直落而下,极有气势。 天心洞在宝天曼南麓独孤垛的山腰之间。独孤垛一山独立,山大势陡,地势险绝。该洞处于悬崖削壁的中心地带,洞口直插而下,犹如山 之心腔,故称“天心洞”。该洞为竖井式溶洞,口窄体阔呈瓮状结构,垂直向下20余米,进洞后有两个大厅相连接,面积约8000平方米,洞壁 高度10——30余米不等,恢宏宽阔,十分壮观。洞壁自然形成的七彩纹饰,自然纯朴,图案精美,巧夺天工,形成该洞的一大特色。洞内叠错 有致的钟乳石琳琅满目,似物似兽,排列有序,形似神似,大者若昂首傲立的擎天石柱,小者若精湛细美的牙刻石雕,细看又见送子观音、七 仙下凡、八仙过海等一组组的神话传说活灵活现,将一个个优美的神话仙景展示面前,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洞内还有不少的支洞和叉洞 。该洞规模可观,极有观赏价值。目前该洞已得到开发,成为宝天曼南麓一处有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仙人洞位于宝天曼北麓的大洞山脚。洞在绝壁悬崖的河谷旁,松河水从两山峡谷的洞前流过,地势颇为险峻壮观。洞口高达数丈,远看若 巨人之口嵌于石壁,簇簇垂石参错,缕缕山岚飘逸,饶有情趣。入洞骤然豁朗,石厅的长、高、阔都有数十丈,可容数千人。举目远视处处可 见石笋钟乳,玲珑精巧,悬垂自若,可谓巧夺天工。洞围有洞,洞顶有洞,洞连洞错,观之仰叹。昔日洞厅中曾塑有众多的神像,尤其十八罗 汉最为闻名。从大厅边缘有洞可通其里,攀壁而上,窄阔相间,时有洞井临道。千孔相通,宛若迷宫。入之愈深,行之愈艰,见之愈奇,随处 可见天然形成的胜景充满诗情画意。游人到此,虽心惊胆颤,却往往能够展开想象的羽翅而纵横驰骋。洞内尚有众多的蝙蝠聚集栖息,两爪抓 石倒挂其顶,无以数记。该洞究竟有多深,至今无人知晓。清代编纂的《南召县志》曾载:“洞之中又有洞,愈入愈窄,皆非人间境,不可一 一举也。约行一日许,又有无数洞,洞底皆闻水潺缓,莫得觅其处。过此一大洞,洞中有潭,其色绿,深石不可臆计,寒气逼人。大木横其上 若架桥梁状,远见一大孔,望之森森然,人不敢经过焉”。据传说,很早的时候,曾有一个貌似天仙的丫环,为给父亲治病,从松河里捉鳖捉 虾入了此洞,无法出来,倒是被神仙指点迷津,最终得道成仙,故被称作“仙人洞”。 溶洞群与宝天曼之主峰隔谷相望,洞围皆是质地细腻的汉白玉大理石,表面因大自然风化形成乳窟,洞下又有流水铮琮的松河,自然风光 优美。洞口呈圆形,入洞渐宽敞,时窄时阔,迂回曲折,各有妙趣。洞内常年温润,但无积水,时见滴水悬坠,令人心爽。洞壁的大理石长期 被流水风化侵蚀,形成各种精巧细腻的水钟乳乳柱,千姿百态,有的细如筷,有的粗如柱、悬于洞壁,琳琅满目,极为壮观,各种乳柱晶莹剔 透,闪闪发光,游人置此酷似进入传说中的水晶宫殿,不少乳柱看上去似仙、似人、似物、似兽,千奇百怪,奇妙无穷。该洞长约1公里可达山 顶,山顶有一洞口与其相通,目前行人可进的主洞长约500余米,主洞两侧还有叉洞,深度5——20米不等,规模颇为可观。主洞可通过三个洞 厅方进入天井,通过天井又可通往其它洞厅。天井为不规则的椭圆形,直径约有30余米,高度10米以上,非常宽阔。井底、井壁、井顶皆是斑 斓多姿的水钟乳,神奇秀丽,非常壮观。过去天井分两处可往里行,两个洞厅规模巨大,天然水锈石保存完好,非常壮观。主洞一侧有一竖洞 (高12米)通往下面,下面又有规模壮观的洞厅,各种水锈石和钟乳石琳琅满目,引人入胜。该洞的空气极为清爽,游人不论在哪个角度,均 无丝毫不适之感,以此可见洞与外界相通。周围还发现几处小溶洞,形成一个溶洞群。

二溴卫矛醇

药品名称
(包括商品名、通用名) 二溴卫矛醇 用法用量 口服给药,可有多种用法:①100mg/(m2·d);②33.5~5.0mg/kg,连用5~7周;③每日180mg/m2,用10d,每6周为一疗程;④400mg/m2,1次/周。 药理作用 本品为二溴甘露醇的异构体,大鼠的LD50为:口服1400mg/kg,腹腔注射470mg/kg。作用与二溴甘露醇相似,在体内转化成具有二乙环氧结构的去水卫矛醇后,起烷化作用。本品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适应症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乳腺癌、肾癌、淋巴瘤、黑色素瘤和头颈部癌等。也可用于软组织肉瘤、脑瘤、消化道肿瘤、卵巢和子宫癌等。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通常为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其他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脱发、皮疹、皮肤灰色色素沉着、呼吸困难、暂时性肝功能紊乱、血液尿素氮升高和过敏反应等。

制剂

片剂:50mg,100mg,125mg,250mg。 注意事项

www.budianjie.comtrue/fangji/325991.htmlTechArticle【拼音名】Pī Zhēn Y Wi Mo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披针叶卫矛的根皮、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hamiltonianus Wall.f.lancelfolius(Loes.)C. Y. Ch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采收...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