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蜜炙法-中药基础常识-中药常识-中药秘方园_中药炮制,蜜炙法,中草药的炮制

  一、蜜的特征与作用
  蜜有黄白之分。北方的蜜水分少,较浓稠;南方的蜜水分多,较稀薄。夏季蜜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呈半固体状,伴有淡黄色鱼卵状颗粒,或如炼猪油状。气芳香,味甜。蜜除了营养丰富,能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外,还有镇咳、缓下、润燥、解毒、矫味等作用。
  二、蜜的分类
  1.春蜜较多是洋槐、油菜、桃花、紫云英等花蜜,色淡黄白,黏度大,气清香,味甜,质量较好。
  2.伏蜜较多是枣花、葵花、瓜类等花蜜,色多淡黄或深黄至琥珀色,黏稠度大,细腻,气清香,味甜,质量较次。
  3.秋蜜较多是棉花、荞麦花等花蜜,呈琥珀色至暗棕色,气微臭,味稍酸,质量差。
  三、炼蜜的种类
  1.嫩蜜:将生蜜加热到105~115℃,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取出用3~4号筛网滤过即得,其目的是去其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便于存放。
  2.中蜜:将蜜加热至116~119℃,含水量约10%~13%,淡黄色,有黏性。
  3.老蜜:将蜜加热到119~122℃,含水量在4%以下,红棕色,黏性强。
  四、蜜炙的方法
  1.药蜜同时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拌入药物待蜜液吸透,置热锅中不断炒至深黄色,以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2.先下蜜后投药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置锅中,待蜜液烧沸后投入药物拌炒均匀,炒至液干呈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3.先下药后入蜜液拌炒炙法:将药物投入锅中炒热后,放入适量开水稀释的炼蜜液拌炒,炒至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所炙药的药性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分别采用。
  五、蜜炙药物的作用
  蜜炙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差异,这与药物性能和所含的成分不同有关,如甘草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补气和中的作用;黄芪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温肺润燥的作用;麻黄蜜炙(药100kg,炼蜜20kg)后,减弱了发汗之力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和表症已解而喘咳未愈的患者;百部蜜炙(药100kg,炼蜜13kg)后药性变缓和,并增强了温肺润燥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的患者;款冬花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一方面可以破坏其分解甙类的酶,增强甙类之稳定性,有利于药效保存,另一方面可增加甙元的溶解度,帮助促进吸收,同时还能增强其润肺镇咳的作用。
  六、蜜炙注意事项
  1.炼蜜一般指的是嫩蜜,加水量一般是蜜的1/3或1/2,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季节,可灵活掌握。
  2.炙药前应核准药与蜜的数量比例,炙炒时先应用中火炒至药物浅黄色后再用文火炒炙,如出现蜜粘锅而糊焦时应马上将焦糊的蜜用净布擦干净,以保证炙药的质量。
  3.蜜炙的药物应装瓷缸中盖严,置低温干燥之处防潮,并注意防止发霉生虫。

中药炮制学中的传统炙法都有那些???

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炮、煅、浸、飞等。其中蒸又分为清蒸、酒浸蒸、药汁蒸;煮分为盐水煮、甘草水煮、黑豆汁煮;炙分为蜜炙、酥蜜炙、猪脂炙、药汁涂炙;浸分为盐水浸、蜜水浸、米泔水浸、浆水浸、药汁浸、酒浸、醋浸等
有六种L:
1、酒炙法
2、醋炙法
3、盐炙法
4、姜炙法
5、蜜炙法
6、油炙法
针灸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有:(一)镇痛作用:①外周神经作用;②中枢神经的作用;③脊髓水平;④丘脑水平;⑤大脑皮层水平;⑥中枢神经递质作用。(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1)针灸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2)针灸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3)针灸可治疗呼吸方面的疾病;(4)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5)针灸对肾与膀胱功能具有调节作用;(6)针灸可调节子宫的功能;(7)针灸对神经功能亦具有调节作用;(8)针灸对血液成分的调节。(三)防御免疫功能。由此可见针灸治病是有着具体的物质基础的

www.budianjie.comtrue/jianyao/120810.htmlTechArticle一、蜜的特征与作用 蜜有黄白之分。北方的蜜水分少,较浓稠;南方的蜜水分多,较稀薄。夏季蜜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呈半固体状,伴有淡黄色鱼卵状颗粒,或如炼猪油状...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