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学问大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志强博士说,临床上有70%~90%的年轻人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药,50%~65%的中年人不能正确煎药及服药,仅有50%左右的老年人能大致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纠正广大病人的中药煎服方法非常必要。刘志强指出,中药煎服有很多学问,绝不可盲目自信,以免闹出事故,甚至发生悲剧。

  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刘志强还特别提示说:在一些人眼里,中药是“绿色”的、安全的,多吃、常吃都没关系,不会有啥副作用。其实不然,“是药三分毒”,中药用之不当,药量过大,或对有过敏体质的人,同样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曾有记载,一位十分健壮的男子,为了滋补身体,益寿延年,在家自行煎服了40克红参,没想到当天即发生中毒,9天后因抢救无效而身亡。
 


关于如何煎服中药的问题,求专家高手解答

最好的方法就是问那医生。
而一般来说,放水的量以淹过药为准,浸泡半个小时后开火煮,大火煮开然后转文火煮大概十八分钟浓缩成一碗水为好,吃饭的那种碗。一般一天两次,三次也可以,以吃了药能够有胃口吃下饭为好,不能够吃了药吃不下饭,除非是重病急病。
饭前一个小时或者饭后两个小时,至于饭前饭后得看药物,一些比较寒凉伤脾胃的都是饭后吃。至于一些特殊的煮法得问开药的医生。

www.budianjie.comtrue/jianyao/136984.htmlTechArticle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志强博士说,临床上有70%~90%的年轻人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药,50%~65%的中年人不能正确煎药及服药,仅有50%左右的老年人能大致...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