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痰养血治痉病_清热化痰养血治痉病的症状

  彭某某,男,64岁。2010年4月17日初诊。诉头部摇动2年余。2年前即头部摇动,难以控制,且伴有后项不适。偶有痰涎溢流,尚有轻度脂肪肝。诊见脉濡,舌质红,舌尖尤甚,苔白。证属痰热上扰,血虚生风。治宜清热化痰,养血祛风。方投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黄连6g,制胆星6g,竹茹10g,枳实10g,陈皮15g,法半夏10g,茯苓15g,甘草8g,生姜3片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地龙10g,钩藤10g,生地15g,焦山楂30g,黄芪20g,羌活10g。15剂,日1剂,水煎服。

  5月8号复诊。诉药后头部摇动减轻,余如上述。脉舌同上。守上方,加郁金10g,全瓜蒌10g。15剂,水煎服。

  按:脉濡主痰湿,舌尖红甚为上焦有热之象,痰热蕴结于胆(肝),上扰于头部而致摇动,疏泄不及而致后项不适,故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和胆利枢。肝胆之病传于脾,脾虚而流痰涎。患者年老体弱,有脑萎缩,久病入络,血虚生风,故加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以祛风。余药中地龙、钩藤息风止痉,大量焦山楂消食化积降脂。复诊时,症状好转,加郁金入肝、胆经行气活血,全瓜蒌清热化痰,15剂巩固疗效。


肝豆病遗传发病特点

肝豆病辩治概述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异常性疾病,患者大多在5-25岁间出现症状,男稍多于女,发病多属缓慢,首发症状在10岁以下以肝脏损害多见, 10岁以上以神经损害多见,表现有细微震颤、轻微言语不清或动作缓慢,眼K-F环为本病重要体征,一般7岁之后可见,少数病例以精神症状、急性溶血性贫血、皮肤色素沉着等为首发症状。治疗常用药物有D-青霉胺、锌剂等,其作用主要是纠正病人的铜代谢异常,肝移植是目前治疗本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但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痉证”等范畴,《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金匮要略方论本义》等其对病因病机有许多详细论述,虽有数因不同,应责于肝肾,治疗养肝柔肝、清热息风、养阴活血。
辩证可分:心肺两虚、髓海不足;治宜养心益气、补脑填髓,柏子养心丸合生脉散;肝血不足、血虚风动;治宜养血熄风,大定风珠汤合四物汤加减;脾失健运、肝郁气滞;治宜健脾疏肝、理气和血,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治宜滋补肝肾、熄风止痉,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崔世麟总结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治疗,以锥体外系症状为首发者,温化寒湿,用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精神症状为首发者,养阴柔肝,用一贯煎;肝脏症状为首发者,温中化湿,用茵陈术附汤加味(茵陈、桂枝、泽泻、猪苓、茯苓、附子、干姜);骨关节-肌症状为首发者,补益肝肾,用左归饮加味;皮肤变黑为首发症状者,活血化瘀,用桃红四物汤;月经失调为首发症状者,除湿化痰,用济生导痰汤,刘铁新等辨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用川栋子、延胡索、柴胡、广郁金、三棱、莪术、赤芍等;脾胃积热、痰湿阻络型用苍术、白术、厚朴、姜半夏、陈皮、生石膏、胆南星、石菖蒲等;肝肾不足,肝风内动者用金钱草、大黄、茵陈、海金沙、柴胡、丹参、赤芍等。部分患者予右旋盐酸青霉胺服,禁食高铜类食物,结果:早期症状均得到改善;33例随访3年,病情基本稳定。李大庆等认为肝的阴阳,气血失调,及肝经的气血运行不畅是根本原因。辩证分肝经热盛,治以清肝潜阳、熄风镇痉为主,以羚角钩藤汤为主方。肝肾不足,治以滋补肝肾、育阴息风,方用大补阴丸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血两虚,治以益气养血、熄风活络,方用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瘀血内阻,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痉为主,方以通窍活血汤为主方。痰浊留滞,治以祛风豁痰、熄风镇痉为主,方以祛风导痰汤为主方。曹亮认为铜毒内聚,肝胆湿热内蕴为其主要病机,故以苦泄清热解毒,通腑利尿除湿法,采用肝豆康联合西药二巯基丁二酸钠、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治疗11例,疗程4周,有效率达90.9%。治疗后尿排铜量显著增加。杨任民教授认为肝胆湿热内蕴为主要病机,故立清热解毒、利胆燥湿、通腑利尿为治则组成肝豆汤,治疗2000多例,显效率达46.83%,总有效率达93.16%。其基础与临床研究跻身国际先进。

清热化痰的药理形状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清热化痰的药理形状:

所属分类: 中医 中医名词 方剂



清热化痰,中医用语。拼音【qing re hua tan】由于人们饮食不注意,或者穿着过厚。会引起肝火和清虚热,而导致咳嗽,黄痰,青春痘等常见病。可以食疗和西药来清热化痰。食疗:清热化痰汤,鸭梨,柴胡陷胸汤等。








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汤


治中风痰热,神气不清,舌强难言。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橘红 半夏 麦冬 石菖蒲 枳实 木香 竹茹 黄芩 黄连 南星 水煎,加竹沥姜汁服。



注:中风有内生外中二因,内生则因胃浊生痰,志极动火,外中则因形气不固,感召风邪,所以内生者,病必痰迷不语,火发神昏,外中者,病必筋骨不用,口眼歪斜,单发者易治,同发者难愈,然此病之来,必有先兆,如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无力,或肌肉微掣,此荣卫受邪,外中之先兆也,如上盛下虚,头眩脚软,神短忽忽,言语失常,此痰火将发,内生之先兆也,医方中预防外中内生之剂甚多,皆不若羌活愈风清热化痰,二方均以补正为主,除邪次之,故羌活愈风,以十全大补汤为君剂,清热化痰,以六君子汤为君剂也,羌活愈风汤用人参苓草以补气,归地芍药以补血。黄耆桂枝以扶卫,麻黄芎藭以调荣,湿盛则筋骨痿软,故佐苍半防己以除之,风盛则筋骨拘劲,故佐枸杜地黄以滋之,病久气必滞,故佐枳壳厚朴以行之,风多从燥化,故佐知膏黄芩以清之,更佐诸羌独辈发散之品,以驱六经之风,是风非汗不除也,久病风邪之人,若一旬无汗,须加麻黄微汗以和其表,若数日大便不利,更加大黄微利以和其里,春倍柴胡半夏,夏倍知膏黄芩,季夏倍防己术苓,秋倍厚朴加桂藿,冬倍归桂加附子,此皆通塞从时,活变法也,一气一侯亦然,假如今日风气大来,是风淫也,则倍防风,热气大来,是火淫也,则倍黄芩,湿气大来,是湿淫也,则倍苍术,清气大来,是燥淫也,则倍桂枝皮,寒气大来,是寒淫也,则加炮附子,此又随气侯加药法也,清热化痰汤,用参苓术草以补气,木香枳实以利气,橘半南星以化痰,黄芩黄连以泻热,菖浦通心,麦竹清心,姜汁竹沥通神明去胃浊,则内生诸病自渐愈矣,气实减人参白术者,恐助热也,气虚减木香枳实者,恐伤气也,痰热甚盛,大便秘实者,此方攻病力缓,又当与礞石滚痰丸相兼服之,大便利止再服,恐过则伤正也,若利后数日,仍秘实者,仍服之,是又恐痰热盛而助邪也,其变通加减施治,总在临证者消息之,难以尽述。


清热化痰 汤类食疗


小陷胸汤
组成:黄连6g半夏12g瓜蒌30g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
特征:胸脘痹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柴胡陷胸汤
组成:柴胡3g半夏9g黄连3g桔梗3g黄芩5g瓜蒌15g枳实5g生姜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开膈,和解少阳。
主治:少*证,胸膈痹满。
特征:按之痛,口苦苔黄,脉滑数。
滚痰汤
组成:大黄黄芩各240g蒙石30g
功用: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
特征:发为颠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痹闷,或眩晕耳鸣,或扰颈结核,或口眼濡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剂

清热化痰剂,适用于火热内盛,炼津成痰,痰热互结之证。



症见咳痰黄稠,胸闷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此外,还可用于痰火郁结而致的惊悸、癫狂和瘰疬等病。其病因病理为邪热内盛,不得清解,煎熬津液,郁而生痰,甚至郁久化火,成痰火。



治法宜清热化痰。



药物多以清热化痰药如瓜蒌、贝母、胆南星为主,酌配清热泻火药组成。



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滚痰丸等。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清热化痰丸( 《医方考》 )



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一两(各6g),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各9g)。



用法:共为细末,姜汁为丸,每次6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症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闷气急,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与治法:本方证为痰热壅肺,清肃失常,气机不利所致。由于痰热内蕴,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闷气急。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蕴肺之象。



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方解: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为君药。瓜蒌仁性寒清热,助胆南星清热化痰;黄芩善清肺热,共为臣药。治痰当须理气,故以枳实、橘红理气宽胸,以除胸闷气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又以茯苓、半夏健脾燥湿,以去生痰之源,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五药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诸症可愈。




 胆南星 取其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实痰实火之壅闭。
         ┌ 清热化痰,以助胆南星之功。
  瓜蒌仁、黄芩┤
         └ 降肺火化痰热。





   ┌ 枳实┐┌下气化痰(治痰当须理气)
   ┌┤   ├┤
   │└ 陈皮┘└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之而顺矣。
 佐 ┤
   │┌ 茯苓 健脾渗湿(脾为生痰之源)
   ││
   └┼ 杏仁 宣肺下气(肺为贮痰之器)
    │
    └ 半夏 燥湿化痰



本方系二陈汤去甘草、乌梅另加黄芩、瓜蒌仁、胆南星、杏仁、枳实而成。但君药为胆南星,并臣以黄芩、瓜蒌仁,则变燥湿化痰之方为清热化痰之剂。其去乌梅者,因痰热壅肺,恐其酸收敛邪,故不可用。去甘草者,因其甘缓壅滞,对痰气不利,故亦不用。



运用:1.本方为治热痰咳嗽的常用方剂。以咳嗽痰稠色黄,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肺热较盛,见有身热口渴者,可加石膏、知母以清泄肺热;痰多气急者,可加鱼腥草、桑白皮等。



3.现对于肺炎、支气管炎见有痰稠色黄而证属痰热者,可加减用之。



注意事项:本方亦系二陈汤加减化裁而成,其去乌梅者,因痰热壅肺,恐其酸收敛邪,故不可用,去甘草者,因其甘缓壅滞,对痰气不利,故不可用。



方歌: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芩苓姜汁糊为丸,气顺火消热痰痊。


清热化痰 鸭梨


梨清脆多汁,甜酸适合,不仅是受人喜爱的水果,而且还是食疗佳品。据测定,梨的果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蔗糖、果糖、葡萄糖、维生素C、B1、B2、胡萝卜素、钙、磷、铁等矿物质及苹果酸、柠檬酸等。中医学认为,梨性味甘、酸、凉,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常用于痰热或阴虚燥热咳嗽、咯血、热病烦渴、便秘等症。梨的食疗验方很多,例如:鲜梨250克左右,洗净,去皮、核、一次吃完,可生津润肠,适用于津枯便秘梨汁1—2杯,加食醋10—20滴,一次服完,可解酒消食,适用于醉酒、消化不良。



梨味虽甜美,但其性寒凉,多食则伤脾胃,故食梨应适量。






清热化痰 蜂蜜柚子茶


材料:蜂蜜200g、柚子一个、冰糖250g



做法:



1。柚子洗净,用65度的温水泡10钟,使柚子皮的毛孔张开,有利于清洁。



2。把柚子的表皮削成片片,切成丝。把柚子的果肉一瓣瓣扳开,弄散。



3。将柚子肉和柚子皮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锅中,加少少水和冰糖一边煮一边搅拌以免粘锅。



4。熬到水分成粘稠状就可以熄火摊凉。。



5。将摊凉了的柚子茶加入蜂蜜,搅匀。



6。装进一个干净的瓶子里,封好,放冰箱7天后才能吃。。




清热化痰 浙贝母


药名:浙贝母



拼音:ZHEBEIMU



英文名:原植物ThunbergFritillaryBulb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主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性味归经: 《本草正》 :"味大苦,性寒。"



《本草正》:"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别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 《经验广集》 )、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



处方名:浙贝、象贝、大贝、大贝母、元宝贝、苏贝母、象贝母



商品名:浙贝母:又名大贝母、象贝母、浙贝、大贝、象贝。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湖南等地。多为人工栽培。以鳞茎肥壮、质坚实、干燥、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象贝母:又名象贝。为浙贝母中产于浙江象山者。



元宝贝:为象贝中鳞瓣一面凹入形如元宝状者。品质最优。



珠贝母:又名珠贝。为象贝中鳞茎完整呈偏圆球形者。品质略次。



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较栽培者小。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拉丁名:药材BulbusFritillariaeThunbergii原植物FritillariaverticillataWilld.Var.ThunberqiiBak.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清水稍浸。捞出,润逐后切厚片,晒干。



考证:出自《药材学》 ① 《神农本草经逢原》 :"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②《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③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有"浙贝"之名。但据以前各家所述产地、形态,实已包括本品在内。如宋《本草图经》并有"越州贝母"的附图。参见"川贝母"、"土贝母"条。



生药材鉴定:①元宝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1.7~4厘米,厚7~17毫米。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气微弱,味苦。②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1~1.7厘米,直径2~3.5厘米。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里淡黄白色。质地、气味同元宝贝。上述二种药材,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个较小、表面灰白色、断面中心棕红色者为质次。元宝贝较珠贝为优。主产浙江,安徽、江苏亦产。江苏产者称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较栽培种为小,直径2~3.5厘米,高1~1.5厘米。药材与珠贝相类。




清热化痰 相关词条

浙贝母 元贝母 清肝 清胃 枸杞 半夏


清热化痰

1.http://www.xici.net/b619385/d39326803.htm



2.http://kx.jiangmen.gov.cn/articleview/2004-9-10/article_view_371.htm






www.budianjie.comtrue/jibing/31.htmlTechArticle彭某某,男,64岁。2010年4月17日初诊。诉头部摇动2年余。2年前即头部摇动,难以控制,且伴有后项不适。偶有痰涎溢流,尚有轻度脂肪肝。诊见脉濡,舌质红,舌尖尤甚,苔白。证属...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