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夜间磨牙_中医辨治夜间磨牙的症状原因

中医辨治夜间磨牙

磨牙是指上下牙相互磨切而格格有声。亦有称为“嘎齿”、啮齿”。磨牙可由外因和内因所致。外因常见于外感风寒,内因多见火热之邪、饮食积滞、蛔虫、气血亏虚等。一般咬牙声音较强者多为实证,咬牙声音较低微者多为虚证。笔者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1.外感风寒型。症见寒战啮齿,伴发热恶寒、头痛、全身疼痛、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解表。方药:麻黄4.5克,桂枝4.5克,炙甘草3 克,杏仁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火热之邪致啮齿可分为心胃火热和热盛动风两种证型.

①心胃火热:症见睡中啮齿、消谷善饥、口渴饮冷、口臭、呕吐心烦、舌红苔黄而少津,脉滑数。治宜清泄胃火。方药:生地 20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黄连6克,升麻4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热盛动风:多见于外感热病,常见于小儿。症见啮齿有声,或牙关紧闭,或角弓反张,或四肢拘挛抽搐、壮热口渴,或腹满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而燥干、脉沉实或滑实有力且数。治宜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方选用羚角钩藤汤加减,可酌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若热结阳明之腑,应予通腑泄热,合用大承气汤。方药:羚羊角粉0.3克(分2 次冲服),钩藤9克 (后下),桑叶10克,川I贝母12克,生地12 克,菊花10克,茯神木10克,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竹茹12 克。水煎服,每日1 剂。

3.饮食积滞型。症见睡中啮齿,脘腹痞闷、嗳腐吞酸、不思饮食、大便臭秽或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滑而实。治宜消食导滞和中。方药:山楂30克,神曲15克,半夏12 克,茯苓15克,陈皮 10克,连翘12克,莱菔子20克,胡黄连6 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蛔虫啮齿型.症见睡中啮齿,胃脘嘈杂、腹痛时发时止、贪食异癖、面黄肌瘦、或鼻孔作痒、白珠有蓝斑或面部有白色虫斑、舌。淡红苔白、脉弦滑。治宜驱虫为主。可选用驱虫丸调治,用法为口服,每次1丸,每日2 次,或晚上临睡时塞入肛门1丸。

5.气血亏虚型。症见啮齿声音低微,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或手足麻木、舌淡胖、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方药: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 克,当归10克,生地 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6.虚风内动型。症见啮齿连声、手足蠕动,甚或手足颤抖、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宜育阴潜阳、熄风止痉。方药:牡蛎30克(先煎),龟甲30克(先煎),鳖甲30克(先煎),五味子8克,生地2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麻子仁10 克,阿胶12克(烊化),鸡蛋2枚(冲入药汁),炙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夜间磨牙怎么办

晚上睡觉磨牙的陋习,成因比较复杂,通常跟口腔疾病、神经系统调节及肠胃疾病都有密切关系。有的是从小就有,有的则是青春期出现的,最终表现为一种病态条件反射。
既然是条件反射,说明只要通过必要调节能消除了磨牙的条件,是完全可以消除这种陋习的。

有效改善的方法如下: 
1、白天保持适当的运动,最好是晨运,养成早睡早起的规律习惯,可有效调节神经系统的松弛之道; 
2、如果是肠胃有问题,找个有经验的中医,喝些药汤调节一下,对于削弱消化系统的条件反射影响很有帮助;
3、注意使用些能改善口腔唾液分泌的产品,如牙齿黄金口含片,促进睡眠时的唾液分泌,有效避免“干磨牙”对牙齿的损害,如有其他口腔疾病也及时护理,消除引起磨牙的诱因; 
4、睡觉前给自己一个“今夜不磨牙”的心理暗示。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只要按上述方法坚持,持之以恒,这种成年人睡觉磨牙的条件反射,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更多牙齿问题 请参选广州爱牙网

刷牙……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磨就磨吧  我也是

另外,如有牙齿咬合障碍,慢性牙周炎等,则应去口腔科检查治疗。有牙齿排列不齐、咬颌关系错乱的要进行矫正。晚上吃的过多也会磨牙,压力过大也会;

夜间磨牙多与“胃热”有关,所以用芦根30g,黄连1.5g,煎汤喝有一定疗效。如果夜睡不安,再加夜交藤10g,消化不良加炒谷芽10g,每日服一剂。针刺合谷等穴位也有一定效果。

口臭可以到香士力口臭中心看看。讲了很多你会明白的

最近肠胃不好呗

试试爽口了组合

效果很好哦

辨病论治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bianbing lunzhi
辨病论治
treatment based on disease identification


   中医诊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即根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征,作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并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一种具体的病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因而显示其特异性,并反映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因此,辨病论治可以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其治疗方法,而且还能采用某些特异性治法和方药,进行特异性治疗。
 与辨证的关系 各种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形成不同的,或由于患者的年龄、体质、饮食习惯等个体差异,以及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某种疾病既便在同一阶段,也可表现为不同类型,形成不同的证。因此“病”和“证”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辨病与辨证结合运用,既识病,又辨证,则既可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注意不同疾病的不同特点,又能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并注意到不同疾病在某些阶段所表现的共同证候。因此,辨病论治和既不可相互割裂,也不可相互代替,二者相结合是目前中医临床最常用的诊治疾病的方法。
 沿革 辨病论治伴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而产生。如疟、疥、蛊、龋等20余种疾病的名称在殷墟甲骨文已有记载;西周《山海经》有瘿、痔、痈、疽、痹等23种固定病名;长沙《五十二病方》共载医方 280多个,所治疾患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种疾病 100多种;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木简《治百病方》,记载了治疗内、 外、妇、 五官各科疾病的医方30多个。这些记载体现了古代根据具体疾病,采取针对性治疗的辨病论治思想。至,所记载的病名已达 300多个,其中有的较详细地论述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发展转归、传变及预后,并提出治疗原则;对有的病种作了专病专篇讨论,如“热论”、“痿论”、“疟论”、“痹论”等。《内经》中除采用针灸治疗外,还提出13首中药方剂,如生铁落饮治癫狂、乌骨丸治血枯等,体现了专病专方的论治思想。《内经》中辨病论治的理论已比较系统,其临床运用也较具体,表明辨病论治的原则和方法已得到了确立。其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发展了辨病论治的思想和方法, 如唐代 、,宋代、记载了大量的病名及相应的治疗方药。东汉的《伤寒杂病论》则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融为一体,以阐述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诊断与治疗,创立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对后世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发展形成了伤寒、温病等学派,以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学科。
 基本形式 专方专药辨病论治及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是辨病论治的两种基本形式。
 专方专药辨病论治注重疾病的基本特征,抓住病变本质,采用特异性方药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内经》“十三方”中鸡矢醴治鼓胀,泽泻饮治酒风等均属这种方式。历代许多医书所载单方、验方及其主治病证,也大多属于这种方式的辨病论治。如黄连、白头翁治痢疾,青蒿、常山治疟疾,麻黄治喘,茵陈治黄疸,海藻治瘿瘤等。
 在把握疾病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还注意到由于体质、病情、病程、年龄、性别的不同,治疗亦有所区别。如“哮喘病”,根据其发作情况可分为痰湿阻肺的发作期和正气虚衰的缓解期。但根据季节、体质的不同,发作期又可有寒痰束肺和痰热壅肺的不同;缓解期又可出现肺脾气虚和肺肾气虚等差异。应采取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这样既注意到疾病的共性,又考虑到患者的个性,故能较准确地诊治疾病。
                 陆云飞

www.budianjie.comtrue/jibing/39.htmlTechArticle磨牙是指上下牙相互磨切而格格有声。亦有称为“嘎齿”、啮齿”。磨牙可由外因和内因所致。外因常见于外感风寒,内因多见火热之邪、饮食积滞、蛔虫、气血亏虚等。一般咬牙声音...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