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吃药也会得肝病 乙肝患者要严格戒酒

  入学、就业都取消了乙肝检查,还要重视乙肝防治吗?乙肝患者怎样减少得肝硬化、肝癌的危险?得了脂肪肝是不是吃药就能治好?……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吃中成药伤了肝脏

  全职太太李建琳来电说,她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近段时间脸色却日渐发黄,连眼珠也发黄了。“可我很少在外面吃饭,应该不会患肝病吧。”在专家的进一步询问中,李女士说,人到中年的她特别注重保养,长期服用中成药和各种保健品。专家提醒,她很可能因为乱服药、乱吃保健品,患上了药物性肝炎,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

  专家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提高,类似的病例较为常见。李向军提醒,抗结核药、抗生素和中成药都容易引发药物性肝炎。“是药三分毒,身体没有疾病,不要长期服用中成药和保健品。”

  关键词 乙肝防治

  乙肝患者要严格戒酒

  大学毕业生林涵体检时检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虽然经过治疗肝功能已经正常。日前,国家相关部门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这个消息让小林松了一口气。他咨询,这是不是意味着乙肝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并不严重,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需治疗。

  专家提醒,国家取消体检中的乙肝检测,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乙肝,肝癌患者中90%以上是乙肝患者。因此,乙肝患者必须定期复查,在正规医院接受系统的抗病毒治疗,严格戒酒。临床数据显示,即使是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20%以上的患者肝脏有较严重的损伤。“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至少每年要做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

  关键词 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要多运动

  王府花园的蒋姝说,她老公应酬很多,饮酒和食用高脂肪食品较多,早几年就检查出脂肪肝。“脂肪肝算不算病?”杜杰介绍,早期和中期的脂肪肝都是可逆的,但没有什么特效药,这种“富贵病”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限制高热量的食物和酒精摄入,加强锻炼,再通过药物辅助治疗。如果脂肪肝不引起重视,则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


乙肝患者可以要孩子嘛?

生活上一定要保养好,保养好可以携带终生不影响寿命。 请读一下我以前的回答:里面的内容能解释你的问题: 我的乙肝显示(1,5)是什么意思啊,对工作有没有影响?需要服药治疗么?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5-12-15 11:20 提问者: 牧神潘恩 - 魔法学徒 一级 最佳答案 一 关于检查结果的分析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 序号 HBsAg 表面抗原 抗-HBs HBsAb 表面抗体 HBeAg E抗原 抗-HBe HBeAb E抗体 抗-HBc HBcAg 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出现率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1-30%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2-10%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1-6%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0.5-5%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10-15%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5-15%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5-10%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30-40%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 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二 关于乙肝的传染和预后 几率小。看看我以前的答案吧。 平时的预防请参考我以前的答案--☆☆1 对乙肝预后的分析请参考我以前的答案--☆☆2 ☆☆1 我女朋友是大三阳携带者,我和已同居,请问我会不会被感染? 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5-11-10 15:52 我该做哪些事情,来减少传染。 提问者: chenqinyun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HBsAg,在和恋人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预防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抵抗力。如果有条件,应当全民预防乙型肝炎。 上面这位说的对。我来补充: 我回答过一些关于肝炎的问题,就把它拷给你吧。我想,它已能解决你的问题: 一 接吻传染吗? ⑴ 不建议接吻了。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表达激情也并不一定需要接吻。呵呵。 ⑵ 接吻不一定能传染。我手头病例资料太多,乙肝在夫妻间传染的几率竟然很小。为什么,现在人们解释趋向于:由于一方小“剂量”的长期传染,使对方获得了免疫效果产生抗体。 ⑶ 性生活尽量带安全套。当对方变小三阳时可考虑不用。如此坚持个两三年下来,你就会由于不经意的小感染而获得免疫。 ⑷ 病人的经血有较强的传染性,注意! 二 蚊子传染吗? 一般不。 ⑴ 我们知道,乙肝确实是经血传染的。但和蚊子叮咬不同。 ⑵ 蚊子咬人,首先是向人体注入“抗凝剂”,就是那使我们感觉非常痒的东西。然后它吸血。若让它饱餐,它会连注入的抗凝剂一同吸去,这时候人反而会感觉不太痒了。通常,在它吸血时,人会感觉到,一拍一打,会中断这种吸血过程,人就会感觉很痒。 ⑶ 好,讲到这会,你大约会明白了,蚊子不是把它肚里已有的血注入到人体内。不是! ⑷ 仅当这蚊子刚刚吸了大三阳病人的血,而且它的吸器上沾有很多,这时候会有些传染的可能性。 ⑸ 还有个解释,说是蚊子分泌的抗凝剂本身对病毒的活性有影响,所以蚊子才当不了传播乙肝的宿主。但是,它却是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的罪魁祸首。 ⑹ 为了你的健康,我们应假定蚊子会传播乙肝。应当对蚊子进行彻底的杀灭。 三 我推荐吴田田的回答:关于乙肝的四种传染途径 肝炎的病因很多,但日常为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因此人们习惯将病毒性肝炎简称为“肝炎”。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有四种: 1 母婴传播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约有1/3(约3千万)来源于母婴传播。由于感染早,90%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左右,而成人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5%慢性化。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尤其HBsAg与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传染性强。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宫内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传染。对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怀孕后期(7、8、9三个月),每月注射1次高效价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中和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2)宫腔内感染。指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吸入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同时亦可能通过新生儿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感染。新生儿出生后用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即可得到有效预防。(3)产后感染。新生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也可能被传染。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能有效阻断这种传染。 2 血液传播及医源性传播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血液中,因此经血液传播也是一重要途径。如: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血液透析、被针头或手术刀意外刺伤、共用刮胡刀,以及牙刷、纹身、补牙等。 3 性接触传播 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精液具有传染性。HBsAg阳性患者的精液注入黑猩猩阴道内后,黑猩猩发生乙肝感染的实验提示配偶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性交时必须使用避孕套。 4 其他方式乙肝也可父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但调查显示,父婴传播也可以引起婴儿乙肝,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的精子中确实带有乙肝病毒,HBV-DNA可存在于精子头部的细胞浆中,通过受精,就可以在子代细胞中继续复制,发生子代细胞感染,引起乙肝的父婴传播。父婴传播的发生都是在生命的早期,有调查显示,当父亲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者,其所生婴儿的感染几率可达80%以上;当父亲e抗体阳性时,其后代的感染几率为20%左右。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的几率比母婴传播还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终身携带。从孕前开始阻断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如果患者是慢性乙肝并伴有肝功能异常,可用抗病毒治疗,在病人传染性降低后,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针对性的保肝药,维持一段时间后,可以怀孕。 ☆☆2 ccd2093的这位朋友请进来!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5-11-9 11:49 小弟由于最近毕业找工作体检出有小三阳。顿时觉得世界失去了应有的色彩,而且认为得了乙肝的最多40-50就要走的。家里的母亲也是终日以泪洗面,自己觉得十分的痛心,对上天的不公十分埋怨! 但是看到了你发的帖子顿时觉得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或许由于你是医务人员还同时也是患者的缘故吧),呵呵!我一向不太会说话,如果说错了请您原谅!)。或许是有为这样的大哥,而且能帮助我的大哥而感到高兴和亲信吧!(或许您看了觉得我说的十分的肉麻,但是请您相信,这的确是我的肺腑之言)! 由于我现在十分恐惧这个东西,而且对它也不是十分的了解。也不清楚平时的保养问题。所以小弟在此想问大哥的QQ号码,也真心的想和您成为朋友! 可以吗?? 谢谢了! 提问者: jamme1982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我就是CCD2093 现在我来回答你弟弟的问题: ⑴ 不就是现在才查出小三阳吗。那好,我来算个帐给你弟:你弟现在约20岁,还没发病(只是小三阳而已)。很多人终生不发病。 ⑵ 就算能够发病,这期间有10-30年的历程可走。一般的保养,一二十年后发病都是很常见的。因为那时,年龄在增大,体能在下降,自己的保养和注意力也放松了,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可能是会发病的。 ⑶ 就算发病,从急肝到迁肝,这中间又有约10年的历程可走。你若保养的好的话,这个过程可延长到30年甚至终身。 ⑷ 从急肝到慢肝,这中间又有10-40年的过程要走。 ⑸ 从慢肝到慢活肝,再到肝硬化,这中间又有20-50年的时间过程。保养好的话,也是永远走不到这一步。 ⑹ 从慢肝到肝衰竭,甚至肝癌,这中间也有几十年的路要走。 好了,请你弟算一下,留给他的时间有多少?----他只要记住,自己曾经有过小三阳,那么,老天留给他的时间和机会和健康人一样多。 今天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先回答你这一点。以后我逐步给你介绍一些:关于保养,关于医学上的进展,关于他的病情(现在还不能称为是病!)的预后,关于他今后选择工作的较好方向,关于怎样做体育锻练。 回答者:ccd2093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12-14 17:38 四 推荐一个很棒的回答 我推荐missaling的回答!!!他答的很好,我都不想多说了。4个字:全位(全面到位),权威。顶!!! 乙肝治疗方面最近有没有新的突破?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5-12-5 12:50 有没有新药可以有效治疗乙肝?得了乙肝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提问者: dgid - 童生 一级 最佳答案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fx120提醒您,避开流行区域、注意卫生习惯、居住条件、提高自身免疫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医学上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病遍及全球,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检查中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处,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密切接触等传播,所以乙肝发病具有家族性。 但并不是每个感染病毒的人都会成为乙肝患者,这与患者感染的病毒数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免疫反应状态,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出现下面结果:不发病且产生保护性乙肝表面抗体、长期慢性无症状带毒者、轻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乙肝难以根治,治疗上目前没有特效药。所以乙肝应该从多方面综合治疗:1、要有克敌制胜的坚强意志,“怒则伤肝”,要保持愉快心情;2、病毒活动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稳定,转氨酶不升高时才能适当活动;3、乙肝用药如用兵,多则有害,少则无效,针对自己的病情,在专家指导下选择服用抗病毒药、调整免疫药、活血化瘀药、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4、保持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 乙肝难治,但是不难防。如果我们大家把好预防这一关,乙肝就并不可怕,乙肝的预防包括:1、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2、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乐观的情绪,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识,养成并坚持良好、科学的生活规律;4、合理调配营养与食疗,忌烟酒,少食油腻之物,避免便秘;5、注意起居和个人卫生,根据气温增减衣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6、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 如何正确认识乙肝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许多患者认为只有“大小三阳全部转阴”才是乙肝治疗的唯一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不正确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疗的实际情况。比较客观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临床治愈血清学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不论其病毒学标志如何,均可视为临床治愈。 (2)降低传染性在临床治愈的基础上,经治疗e抗原和血清HBV DNA (乙肝病毒基因)阴转或病毒复制呈明显下降,此类患者血中无完整的病毒颗粒,故传染性极低。肝脏损伤相对较轻,对于招工、升学及妊娠应无明显影响,可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但应坚持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下述情况之二,则应积极治疗:血清HBV DNA转为阳性;肝功能异常,有明显临床症状;e抗原阳转有明显肝脏纤维化倾向或早期肝硬化迹象。 (3)病毒清除表现为血清中表面抗原阴转,血中及肝脏组织的HBVDNA检查均为阴性。且追踪观察一年以上无复发;但乙肝病毒的彻底清除仍是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前尚不能以此作为乙肝治愈的唯一标准。 (4)抗体的转阴。抗体的出现反映机体对病毒的反应性,一般而言,抗体的产生与治疗有关,而杭体的消失与治疗无关,随着抗原的消失,其相关的抗体会自然阴转。抗体阴转的速度因人而异,也与抗体种类有关。如e抗体自然阴转时间较短,而核心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可长达十数年。涸此,只要血清学检测表面抗原、户抗原为阴性,血清HBV DNA阴性,不论其一种抗体或几种抗体阳性,一般无治疗指征,可定期观察。当然,若表面抗体阴性,可接种乙肝疫茵,但接种剂量及程序与正常人有别,最好同时使用佐剂。 谷丙转氨酶增高说明什么 病毒性肝炎 这是引起谷酸丙氨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CPT)增高最常见的原因。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与肝脏损伤程度不成正比,绝不能以CTP数值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轻得。 中毒性肝炎 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如红霉素、异烟肼、保泰松等都可引起CPT升高,停药以后,CPT很快恢复正常。 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PT常常高于正常水平。但有的患者GPT指标变化不明显,此时,可以加测血液中其他酶类和甲胎蛋白,同时B超或CT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诊断。 酒精中毒性肝病 许多研究表明,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CPT水平增高,但脂肪肝患者同时伴有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 胆道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等急性发作时,患者CPT指标也可升高,但都同时伴有发热、腹痛、黄疸、胆红素升高等症状,在炎症控制后,CPT可降至正常。 心脏疾患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CPT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如COT(谷草转氨酶)明显。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结核病等也可出现CPT的升高,但这些疾病都各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借助于一些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 HBV进入血液的主要途径: ①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预防措施 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不久将来HBsAg 携带者将会明显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预防。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最后要加强对乙肝病人的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首选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加强卫生常识普及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通过上述各种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乙肝病人将大大大减少。 消灭乙肝关键在于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概括起来有二个方面: 经血传染: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在热带、副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孕妇是乙肝带原者,通过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 体液传播:如医疗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引起传染。性接触的传播。与乙肝患者或带原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会造成污染而传染乙肝。 乙肝的检测指标“两对半”,其检测方法技术成熟,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又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能说明很多临床问题,因此在各级医院都广泛开展了“两对半”的化验。人们约定俗成地给这“两对半”5项指标排了个队,依次为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体)、HBeAg(乙肝e抗原)、抗—HBe(乙肝e抗体)、抗—HBc(乙肝核心抗体),然后老百姓又将第一、三、五项阳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称为大三阳,将第一、四、五项阳性(HBsAg、抗-HBe、抗—HBc)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的意义如何呢?我们就从这三项阳性指标来进行分析。首先是HBsAg阳性。一般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现在正被感染;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的复制指标,提示乙肝病毒正在体内活跃复制,病毒含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抗抗—HBc的阳性意义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现在体内也许有病毒,也许没有。所以综合起来讲,“大三阳”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现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跃复制,病毒数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 应当指出的是, “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病毒的情况,而不能说明肝功能的情况,不能说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有人误以为“大三阳”就是肝损害很重的意思,这是错误的。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只能通过化验肝功能,作B超等检查来确定,而与病毒指标的某一项或几项阳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1、什么是乙肝?简要发病机理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2、乙肝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3、新生儿免疫是我国乙肝预防的重点 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绝大多数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婴幼儿因缺乏自我保护、皮肤娇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时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转为慢性。据统计,幼龄感染者中90%发展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仅5-10%转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儿免疫是目前解决乙肝的根本办法。 我国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经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每年用上亿人民币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标是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约50年),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点在农村,从卫生部现有资料估计,我国城市乙肝接种率已达90%,农村约40%,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4、如何预防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孕前检查HBV-DNA,最好在DNA阴性时考虑怀孕。HBV-DNA阳性母亲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约95%左右,应及时检查是否产生抗体;DNA阴性母亲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险起见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对母亲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争议,不作常规推荐。 父亲为大三阳或小三阳但DNA阳性者,孩子出生时也建议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后密切接触传播。 5、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结婚、生育?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慢性患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 6、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五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抗HBe(+),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复制。 HBVDN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目前DNA应该采用PCR定量检测,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规医院检测以避免误差。 肝功能:转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脏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诊断作用。 以上结果应该由专业医生综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测。 7、饮食、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一些如“不能吃鸡肉、羊肉、海鲜”的说法多无科学依据;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8、慢性乙肝的治疗: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尚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治愈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子,要注意鉴别,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你的上当会助长欺骗的社会风气。 到正规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诊治,制定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起居、乐观的心理状态是治疗的有利因素。 2003年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内的11种疾病的医疗广告暂不准发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广告均属违法! 乙肝如何治疗才能避免失败 目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抗乙肝病毒药只有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国内近年又推出了苦参素。其他几种抗乙肝病毒药如单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钠等,虽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临床应用不多,有的在国外已被淘汰。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的标准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杀灭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名词解释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乙型肝炎病毒 名词解释: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约占全球人口6%。在该3.5~4亿慢性HBV感染者中,约15%~25%最终将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 简介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 ,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 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小时 、煮沸10 分钟 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目前,中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


乙型肝炎病毒 分型
乙型肝炎病毒

HBsAg是HBV包膜的主要蛋白,根据其抗原性的不同,将其分为9个主要的血清型(HBsAg的亚型),即adw2,adw4,ayw1,ayw2,ayw3,ayw4,adrq ,adrq-和ayr. Okamoto et al 通过对HBV全基因序列比较后发现,血清亚型的区分并不能真正反应HBV基因组的差异:认为HBV核苷酸序列差异≥8%可定为不同的基因型. 将18株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株分为4种基因型:A型(adw),B型(adw),C型(adw,adr,ayr),D型(ayw). 其中adw血清型核酸序列变异程度最大。



1992年Norder et al依据S基因序列的异质性发现了两种的基因型:E型和F型,补充并完善了HBV基因分型,将HBV分为6种. 经研究发现HBV基因型与血清型间的关系为A型(adw1,ayw2)、B型(adw1,ayw2)、C型(adr,ayr,adw2)、D型(ayw2,ayw3)、E型(ayw4)、F型(adw4). 不同的血清型可属同一基因型,而同一血清型可分布于不同的基因型. 因此,血清型并不能反映基因组的差异. 随后的研究证明,基因分型的方法较为正确。



目前认为,HBV基因型比HBV基因组的概念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他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HBV株之间的关系,由于基因型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测序的基础上,因而测序已成为主要鉴定基因型的方法,目前用于HBV基因型分型的方法有多种,如全基因序列测定,S基因序列测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黏附法(ELISA)基因型分型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型分型法等. 由Lindh etal ,最初建立的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首次可区分A-F等6种不同的基因型. 由于前-S是HBV基因变异最大的区域,而每一种基因型的变异是有限的,提示前-S区最适于基因分型。



随后Lindh et al ,又建立了前-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经过比较,用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不能够分型的样本而使用前-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可以明确分型,表明随后建立的前-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是一种简明和完善的基因分型方法Mizoknmi et al 建立的S基因PCR-RFLP基因分型法,用分子进化的方法将68例HBV已知基因型的全基因序列及S基因序列排列后,发现了每一种基因型独特的酶切位点,用Hphl,Ncil,Alwl,Earl和Nlalv等5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可区分A,B,C,D,E和F基因型酶切图谱简明直观,目前根据HBV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异源性≥8%或者S基因区核苷酸序列异源性≥4%,将不同病毒株分为不同的基因型,迄今为止,HBV可以分为8个基因型,即A,B,C,D,E,F,G和H型。


乙型肝炎病毒 地域分布
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随着HBV基因型分型方法的日趋完善,将有助于发现新的HBV基因型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HBV各基因型毒力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关系,同时也可用基因型与疗效相关性的研究.,当前,按HB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将HBV分为A-F6型,其中A型主要见于北欧,B型和C型见于东亚和远东,D型见于世界各地,但以地中海区域、近东、中东和南亚多见,E型主要见于撤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部地区,F型主要见于美州人,G型发现于法国和美国,目前认为,不同地区的优势基因型反映了HBV自然感染史发生的变异特点,是病毒变异后进化的后果,除地理分布上的差异外,不同基因型在发病机制上有什么差异仍不得而知.,人类感染HBV基因的类别可能与疾病的感染谱及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国A,B,C,D等4个基因型都存在,北方城市以基因C型流行为主,由北方至南方,基因B型感染率逐渐增高,深圳基因B型和C型感染率比例相当,少数民族地区基因D型有较高的感染率,西藏则以D型为主,中国南方地区采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技术,对152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了基因分型。



研究表明:19例急性重型肝炎的HBV基因型分别为B型3例,C型8例,D型8例; 14例急性轻型肝炎的HBV基因分型的分别为B型6例,C型8例:20例轻型慢性肝炎的HBV因型分别为B型9例,C型11例:48例中度慢性肝炎的HBV基因型分别为A型2例,B型14例,C型18例,D型7例,E型2例,F型1例:51例重度慢性肝炎的HBV基因型分别为B型11例,C型12例,D型14例,E型1例,F型1例。



可见152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基因型大多数集中在B,C和D型这3种基因型,其所占比例别为B型28.3%(43/152),C型37.5%(57/152),D型18.4%(28/152),其中C型为最多,说明中国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主要是B、C和D这3型,并以C型最多,重度肝炎D型较为多见,急性重度肝炎和慢性重度肝炎D基因型分别为42.1%和27.5%,明显高于轻型肝炎,提示D基因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Mayerat et al 在研究以A,D型为优势基因型的西欧国家HBV基因型与疾病的关系时发现,3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中28例为A型,仅4例为D型:30例急性自限性肝炎组中24例为D型,仅3例为A型:尚无法解释A型与慢性活动性肝炎,D型与自限性肝炎相关性的机制,可能是基因型在病毒与宿主关系上起一定的作用,提示感染HBV后的病情与病毒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Mbayed et al 报道,在北美地区,HBV基因型以A,F,D型为主,基因型与肝癌重度肝炎的关系在某些地区有相关性。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

有乙型肝炎或HBsAg 阳性史超过6 个月,现HBsAg 和 (或) HBV DNA 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根据HBV 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 感染分为:



(一) 慢性乙型肝炎
1.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 阳性,抗-HBe 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 和HBV DNA 阳性,HBeAg 持续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根据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两型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见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二)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1.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 级。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 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2.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 、C 级。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 mol/L,ALT 和AST 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60% 。亦可参照2001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



(三) 携带者
1.慢性HBV 携带者血清HBsAg 和HBV DNA 阳性,HBeAg 或抗-HBe 阳性,但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血清HBV DNA 阳性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2.非活动性HBsAg 携带者血清HBsAg 阳性、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HBV DNA 检测不到 (PCR 法) 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 HAI) <4 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四)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 阴性,但血清和 (或) 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 和 (或) 抗-HBc 阳性。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 阳性外,其余HBV 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 疾病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的三卡示种形态

1、α干扰素 α干扰素(INF-α):的抗病毒机理有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其主要治疗对象是血清HBsAg、HBeAg阳性及HBV DNA阳性且转氨酶升高的病人,治疗目标是HBV DNA转阴,HBeAg血清转换(HBeAg消失,抗-HBe出现)及转氨酶复常。临床常用剂量为3百万~5百万国际单位(3MU~5MU)/次,推荐剂量为5MU(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9月,西安),肌肉注射,每周3次,疗程4~6个月。治疗有效率约为20%~40%(治疗1年后HBV DNA和HBeAg持续转阴)。国外应用的标准方法是INF-α 2b5MU,每日1次或10MU每周3次,连续4个月,或INF-α2a,4.5MU,每周3次,连续4~6个月。



目前已有长效干扰素试用于临床,用量为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24周后血清HBeAg转阴率可达35%。各种干扰素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国外报导,延长疗程至8个月,可明显提高疗效。近来国内外有报导,干扰素和其它抗病毒药或免疫调节剂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并对部分单独用药耐药和无效病例有效。研究表明,干扰素对女性、感染时间较短及疗前血清转氨酶水平较高、开始治疗后血清HBV DNA迅速降低者疗效较好,对血清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和免疫耐受者,不论剂量和疗程,疗效均较差。对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禁用,部分病人在应用INF-α后会使病情加重。



干扰素的常见副作用主要有发热、全身不适和乏力等流感样症状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现象,多可耐受且停药后多可恢复,少数人需减量或停药。但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过程复杂,不适当应用可能影响体内正常生物功能,而且价格昂贵,疗效也并不很理想。



2、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是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似物,1999年中国批准用于临床。拉米夫定属脱氧胞嘧啶核苷类似物,系抑制逆转录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为作用于病毒DNA链末端的5-三磷酸盐,通过抑制HBV多聚酶活性,终止病毒复制过程中的DNA链延长而抑制HBV复制。拉米夫定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为85%。拉米夫定的常用剂量为成人口服每天100mg,增加剂量并不能明显提高其抗病毒疗效。用药后,血中HBV DNA滴度很快下降,服药2~4周HBV DNA阴转率可达80~90%,但停药后约有80%病人恢复HBV复制。拉米夫定治疗的血清HBeAg转换率(HBeAg阴转,抗-HBe阳转)较低,约为17~24%,多在治疗6个月后出现。《2001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疗程用了界定,对拉米夫定治疗有完全或部分应答者,持续用药至少1年,应用药至出现血清HBeAg转换后6个月;HBeAg阴性者疗程应长于HBeAg阳性者,疗程不应短于2年;治疗1年仍无应答者可结束治疗。



拉米夫定的疗效与治疗前病人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HBV病毒裁量、HBeAg等有关,治疗前ALT水平高者,HBV DNA转阴率和血清HBeAg转换率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适用于12岁以上的有HBV DNA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也适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对于失代偿欺期乙肝患者,拉米夫定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显著改善肝脏功能。还有报导拉米夫定尚可用于肝脏移植的病人,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进行肝脏移植的病人,继续维持治疗,可以保持移植肝脏的HBeAg和HBsAg阴性以及HNV DNA的阴性,即使应用免疫抑制药物,也没有见到HBV感染的激活。对于拉米夫定在12岁以下儿童中的应用, Sokal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于伴有活动的HBV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3mg/(kg·d)的剂量最为合适,能显著降低血清中HBV DNA水平,患儿对其有很好的耐受性,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



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有头痛、乏力、恶心、腹泻、肌痛、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用药2~4周时部分患者有血清转氨酶、淀粉酶升高等,但均不严重,可耐受长期用药。



由于HBV DNA在复制过程中,一相对长的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复制原始模板,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尚不能完全清除它,一旦停止治疗,cccDNA可以作为复制模板重新复制。拉米夫定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用药,但长期用药可引起病毒耐药株出现。拉米夫定的耐药性是由于HBV DNA聚合酶C的YMDD(HBV DNA P基因区第736 -747位核苷酸控制的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酶活性部位“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系列发生了突变,一种是第552位氨基酸由蛋氨酸(M)变为缬氨酸(V),同时伴有528位的亮氨酸(L)变为蛋氨酸(M),另一种是第552位由蛋氨酸变为异亮氨酸(I)。带有这两种突变的HBV表达质粒在体外对拉米夫定的敏感性降低1万倍。YMDD突变突变多发生于治疗4~9个月后,其发生率在治疗一年的病人中为14~32%,3年后50%,4年后可达67%。



3、其他核苷类似物:其他核苷类似物有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泛昔洛韦(famciclovir)/喷昔洛韦(penciclovir)、阿地福韦(adefovir)等。单磷酸阿糖腺苷是应用较早的抗HBV药,国内研究其HBV DNA和 HBeAg阴转率可达40%,国外研究可诱发严重的神经肌肉痛等毒副作用,但国内观察如用推荐的剂量和疗程,不良反应不大,一般无神经肌肉毒性。泛昔洛韦属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口服吸收后代谢为有抗病毒活性的喷昔洛韦,但临床疗效不如拉米夫定。阿地福韦被认为是较有希望、并有可能替代拉米夫定的抗HBV药物。对HBV野生型和拉米夫定耐药型突变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acLennan报告口服阿地福韦10mg/d,疗程48周,治疗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肝组织学、病毒指标和生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而无耐药株出现。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4、 双环醇片: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英文名为Bicyclol,商品名为百赛诺。1996年12月进入临床试验,2001年9月获得生产和临床应用批准文号,2001年11月在全国各临床医院应用。该药为白色片剂,25mg/片,常规用量为口服每次25mg,每日3次,如遇病情需要可增加剂量至每次50 mg,临床推荐疗程最少6个月,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疗程。该药适用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肝功能失代偿者慎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某种信号机制,诱导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出现凋亡,对正常肝细胞某些因素引起的凋亡则有保护作用,从而达到肝细胞保护和抗病毒复制的效果。临床试验口服1个疗程(6个月)后,ALT复常率为 53.5%,HBeAg阴转率20.8%,HBV DNA阴转率39.0%,停药12周后,阴转率无反跳,且有一定程度提高,达 29.0%和45.7%。进入临床应用后的报告结果基本一致。



5、苦参素:苦参素(Marine)是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和极少量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实验表明,氧化苦参碱有抗HBV作用,可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在一定范围内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提高,在同一浓度及同一时间下,对HBsAg的抑制高于对HBeAg的抑制;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诱导细胞内某种物质的产生而加强HBV基因产物的降解或干扰HBV核酸的合成有关。氧化苦参碱尚有改善肝细胞功能和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氧化苦参碱的一般用法为600m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连用45天,改为400mg,每日一次,再用45天,疗效与干扰素相近,ALT复常率可达80%左右,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可达到40%左右,也有报导疗程需延长至6个月。氧化苦参碱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一般无毒副反应。



6、其他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病人的免疫功能,纠正免疫功能紊乱,达到清除HBV的目的,但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免疫功能情况复杂,单独免疫治疗的疗效还能期望过高。免疫治疗有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前者主要是指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能提呈树状突细胞(DC)的功能,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后者指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IL-2)、其他免疫调节剂和与免疫调节有关的中草药等,以促进T细胞免疫为主。有报导用抗病毒药联合免疫调节剂如陶腺肽、左旋咪唑涂布剂、HBsAg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报导,可提高抗病毒药的疗效。治疗性疫苗研究已成为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研究的有HBV DNA疫苗(也称核酸疫苗)和树状突细胞(DC)疫苗等,可诱导产生细胞免疫,但尚处于研究阶段。


乙型肝炎病毒 疾病护理
乙型肝炎病毒

1、心理护理
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患者在入院后虽然能够接受医护人员对有关疾病知识的讲解,但能从交谈中观察出他们对治疗缺乏信心。故除了药物治疗外,应经常指导他们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心理压力,用其他患者治疗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其治疗信心。住院期间,动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针对其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我们利用一切机会与患者面对面交谈,讲解肾穿刺活检术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更好的保护肾脏,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2、肾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穿刺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练习游泳式憋气、床上排便。术后卧床24 h,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尿液性质的变化,连续检测尿常规4次,如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腰痛、血尿者24 h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患者卧床期间协助满足其生活所需,并嘱其多饮水。13例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经使用止血药、绝对卧床休息、多饮水等处理后1例患者第3次排尿即无肉眼血尿,另1例患者于第4次排尿肉眼血尿消失。1例出现尿潴留,经热敷膀胱区,温水冲洗会阴部诱导排尿以及提供独处环境后能自行排尿。



3、用药护理
用药过程中,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用药的目的、方法、作用等。甲泼尼龙服用时间为早晨6~8时,与人体激素分泌时间相吻合,可提高疗效,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兴奋、失眠、易激动等精神异常表现;有无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反应,注意大便颜色。拉米夫定早晨顿服,用药过程中及停药后密切监测肝脏生化学和病毒学指标。1例服用激素治疗患者出现柏油样便,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窦炎。经止血、抑酸、护胃等治疗当天大便即转正常。


乙型肝炎病毒

4、饮食与休息指导
饮食应该供给维持体重所需的足够热量,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同时每日适当吃一些糖或蜂蜜,以增加热量的摄入;患者因长期蛋白尿,导致体内大量蛋白质丢失造成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对患者康复极不利。在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每日可供给蛋白质80~110 g(1.2~1.5 g/kg)。其中牛肉、鸡蛋、瘦肉等高生物价蛋白质占40%~50%,若肾功能明显损害,蛋白质每日宜控制在30~40 g,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蛋白质摄入量应视肾功能的情况而定。若患者出现少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时,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0~40 g/d,以减轻肾脏的负担,避免非蛋白氮在体内积存。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须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2~3 g,病情严重者可给无盐低钠饮食;维生素供给要充足,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以满足身体需要;有水肿及高血压时要限制液体的摄入,每日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 200~1 500 ml,若水肿严重,进水量要严格控制。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并戒烟酒,注意劳逸结合,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避免劳累。多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睡眠质量,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减轻肝、肾代谢负担,增加肝、肾的供血量,充足的睡眠还可增加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2],促进肝脏、肾脏细胞的再生与修复能力。



5、病情观察
每周测定1次24 h尿蛋白定量,护士协助患者准确留置24 h尿,肉眼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准确记录尿量,尿量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定期检测HBV-DNA水平,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及肝、肾功能变化。



6、切断传播途径
一般来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尿液、汗液、唾液、乳汁及血液制品感染。因此,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实行分餐制,生活用品与家人的用品分开放置。如病情需要输液、打针等侵入性治疗时,严格执行针管、针头、采血针、牙科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医疗注射及预防接种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制度。



7、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患者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血浆蛋白降低,影响抗体形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应用使患者全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甚至败血症。由于感染的病原体都属于抗原,可诱发本病,是本病加重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预防为主。再加上许多抗菌药物的代谢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而引起肝脏、肾脏的损害。为预防呼吸道感染,应告诫患者进食后要用清水将口腔特别是咽部漱洗干净,避免食物碎渣藏匿,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同时,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时更衣,防止受凉,穿着舒适的内衣,加强皮肤护理及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环境整洁,预防感染。


www.budianjie.comtrue/jibingfz/15278.htmlTechArticle入学、就业都取消了乙肝检查,还要重视乙肝防治吗?乙肝患者怎样减少得肝硬化、肝癌的危险?得了脂肪肝是不是吃药就能治好?……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吃中成药伤了肝脏 全职太太...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