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抗原阳性如何做妈妈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高达10%左右。

  据调查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母亲,其婴儿的感染率高达88.1%,HBsAg单阳性母亲子女感染率为38%。

  大多数婴儿是在分娩过程中吸入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受到感染。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80%~90%会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非常重要。

  如何预防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呢?

  早在70~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就已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染。如日本厚生省自1986年实施“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取得了很大成果,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为减少。我国自80年代起,临床上已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为乙肝母亲生育解决了后顾之忧。

  根据1990年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的报道,对这种新生儿采用注射二次HBIG(生后立即及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IU)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20微克,生后2、3、8月各注射一次)的方案,对婴儿的保护率可达97.13%;而单用乙肝疫苗,对新生儿的保护率仅为86.65%。

  如果怀孕的母亲在妊娠后3个月,每月注射一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再对新生儿如上述方案免疫,对新生儿的保护率更高。


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前SI抗原为阳性怀孕妈妈没有事情吧?

  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得了乙肝如何做妈妈?

  其中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被称为大三阳,E抗体、表面抗体、核心抗体阳性称为小三阳。

  妇女能否怀孕的判断标准是肝功能正常,最重要的是乙肝DNA定量在正常范围之内。

  问题:有一女子,已接种乙肝(专题 访谈 咨询)疫苗2针,现发现怀孕了,请问第3针乙肝疫苗还要接种吗?

  回答:虽然目前没有资料可以证实孕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致新生儿畸形或引起异常反应的报道,国外都认为可以正常接种.

  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触的密切程度非他人可比,性接触也在所难免,感染的机会很多……夫妻间传染乙肝少

  大三阳不能要宝宝

  在大三阳患病期间,肝功能又不大好,绝不能怀孕。

  因为一方面,乙肝病毒会通过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另一方面,怀孕期间肝的负荷本来就会增重,再加上肝功能不大好,孕妇自己的生命危险都会难以避免。

  大三阳患者最好等到全部指标都转阴再去怀宝宝。但大三阳全部转阴非常难,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如果患者年龄较大,至少要在E抗原转阴和肝功能正常后才能怀孕。

  也应该警惕乙肝的父婴传播 乙肝患者如何生健康宝宝

  小三阳肝功能正常可以怀孕

  如果是小三阳,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或者在正常值(5×100拷贝/毫升)之内,就可以怀孕。但是,妊娠会让孕妇免疫力降低,因此,怀孕期间要严密观察身体状况,并且定期上医院检查肝功能。

  孕后才知得乙肝,准妈妈怎么办?

  有的人在怀孕后的相关检查时,发现自己得了乙肝。如果在怀孕后的3个月以内,肝脏功能不好,又有如黄疸、恶心、肝区疼痛等严重的症状,这时宝宝是不能要了,只有及时流产。否则大人小孩都危险。

  如果是在怀孕中晚期才发现,肝功能是好的,症状又不重,宝宝可以保留,但要进行严密观察,经常上医院做有关检查。到一定时候还要做阻断治疗。

  另外,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可从怀孕7个月起,每月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如果是临近生产的孕妇发现得了乙肝,在发现时可立即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胎儿出生后,24小时内立即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在1~2周后打第一支乙肝疫苗,以后则1、6月间期顺延,保护率可高达97.13%,效果较好。
提问者评价
xie 7

科学认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核心提示


      日前,卫生部拟取消常规体检中“乙肝检测”的报道引起全国关注。


      我国早有规定,不得歧视乙肝患者,更不能因为携带乙肝病毒,在入学就业上设置障碍。医学专家经过讨论,呼吁相关部门出台措施,更好地保护乙肝病患者及其携带者。虽然,此举目前只是专家建议,但有助于降低歧视。


      医学专家称,消除歧视根本在于破除误解、普及防治乙肝的科学常识。


      取消“乙肝检测”有助降低歧视


      【临床案例】蒋主任说,早两天,一个3岁男孩准备入托省某幼儿园,但体检被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结果被幼儿园拒收。宝宝的家长不服,于是来医院求治。


      【专家释疑】蒋主任认为,不彻底查清楚病情,完全拒收入托孩子,从医学角度来看,是认识上的一种误解。上述3岁男孩,经全面检查,医生诊断为“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这其中,很多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两个概念不了解。乙肝患者具有传染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普通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况且,携带者又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两种,除不能献血、不能从事国家有关规定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若其肝功能正常,无需特殊治疗,一般接触没有传染性,但要加强随访。


      乙肝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一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包括握手、拥抱、共用计算机、办公用品,甚至包括共用餐具,是不传播乙肝的。由此可见,社会要消除歧视,给乙肝病毒携带者一个公平的入托、入学、工作和生活空间。如能取消常规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有助于降低歧视,但根本还在于破除误解,掌握科学、医学知识。


      病毒携带者可正常工作学习


      【临床案例】每年七八月,正是高考录取时节。“近期,门急诊部每天要接诊10个以上准大学生、研究生。”蒋主任称,有不少携带乙肝病毒的学生特意跑来咨询专家,害怕自己会被挡在大学校园外。


      【专家释疑】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地区,每年报告乙肝新发病例近100万。按照1992年全国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全国约有1.2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因此,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早有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上述人群。同时,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教育部《2007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也标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的专业有:学前教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等。专科专业: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在临床上,医生常遇到求职、求学被拒绝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求医,每次医生都会在病历上为他们注明“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医学观点认为,乙肝检测项目有“两对半”、肝功能和DNA等,其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诊断。对于用人单位,仅因乙肝“两对半”检测阳性就将人拒之门外是不科学的,对于这类人员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测,以明确诊断。


      乙肝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


      【临床案例】在体检中,为逃避乙肝检查,有患者找人代检,也有“开后门”求医生修改体检结果的。对此,不少用工单位拿出招数,现场验收。医学专家之所以呼吁出台保护措施,是想通过科学、医学解释,让更多的幼儿园、学校、用工单位能接纳乙肝病毒携带者。


      【专家释疑】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此外,要注意掌握传播途径的预防: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对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按照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


      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其性伴侣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免疫力。对于母婴传播,通过科学预防阻断,可以让90%~95%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在饮食保健方面,乙肝病人因肝脏功能发生障碍而影响物质代谢,合理营养的饮食,对肝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乙肝病人宜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的饮食;增加维生素的摄人,多食水果和蔬菜,可维持机体物质代谢的需要;注意控制脂肪摄入,避免增加肝脏负担;避免食入刺激性强的食物;还应特别注意忌酒,以免酒精再度损伤肝细胞。总之,只要做到科学预防、保健,乙肝可防、可控。


(责任编辑:admin)

www.budianjie.comtrue/jibingyf/353770.htmlTechArticle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高达10%左右。 据调查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母亲,其婴儿的感染率高达88.1%,HBsAg单阳性母亲子女感染率为38%。 大多数婴儿是在分娩过程...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