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及其制品的不良反应和治疗

    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及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连的应用比较广泛,凡湿邪、热邪均可用黄连清之。古今医学文献均将黄连视为无毒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的良药,但近年来有文献报道,黄连及其制品黄连素等有时会发生不良反应,现就其治疗介绍如下。
    药疹常见于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大小、压之褪色的红色丘疹。可服扑尔敏4毫克,泼尼松10亳克,葡萄糖酸钙1.0克,日三次或防风通圣散 (或丸)6克,日三次。
    药敏性荨麻疹 主要表现为突感头晕、舌麻、咽喉不适、脸肿,面部及四肢起荨麻疹,瘙痒异常。可口服赛庚定2毫克,日三次;静滴10%葡萄糖500毫升,加氢化考的松100毫克,10%葡萄糖酸钙 10毫克,维生素C 1.0克;口服维生素 C、维生素Bt、维生素B:,密切观察,对症治疗。
    过敏性紫癜全身密布粟粒大小浅红色斑点,压之不褪色,部分融合成片,呈对称分布。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可口服赛庚定4毫克,维生素C 200毫克,芦丁20毫克,安络血2.5毫克,日三次或吡哌酸0.25克,日三次。
    药敏性休克 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出冷汗、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应立即停药,迅速肌注肾上腺素1毫克,苯海拉明40毫克;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及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加氢化考的松200毫克,密切观察血压。用药后休克可很快纠正。
    头晕、心慌、气短、关节痛 表现为突感头晕、心慌、全身关节痛。应立即停药,进行抗过敏治疗。可静推25%葡萄糖50毫升加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维生素C 0.5克、地塞米松5毫克,缓慢推入,并辅以其他对症治疗。
    黄连及黄连素引起致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特异性体质及高度过敏者较易产生不良反应,故对此类病史患者要注意,慎重给药。文献分析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多为黄连素注射剂,故在应用注射剂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停药,立即进行抗过敏治疗。另外,动物实验表明,黄连素低血钾状态时更易引起狗心脏停跳及呼吸停止,其剂量为正常状态时的四分之一,故在对低血钾病人使用黄连及其制品时应慎重。

如何有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常反复发病,经久不愈,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异常有关。

  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疳”等范畴。中医对口腔溃疡的治疗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既有病邪侵犯的因素,又有正气亏虚失调的因素。从辨证角度看,病邪可分为寒、热、湿、瘀等,正气亏虚失调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等多种表现。

  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长,变化多,故临床产生寒热虚实夹杂的复杂局面,辨证不仅要注意局部症状,更要重视全身情况。治疗当采取正邪兼顾的治法,一方面要祛除病邪,另一方面要扶助正气,调整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从而有利于病态的减轻和消除。
避免食用对口腔有刺激的食物,如咖啡、柑桔类水果,适当补充一些内服药物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微量元素如铁、锌等,还可应用下列药。
局部用药口腔溃疡位于黏膜表面,疼痛较剧,妨碍说话进食,患者很是痛苦,因此局部治疗是需要的,可起到清洁保护创面、消肿止痛、防腐杀菌、防止继发感染、收敛生肌、促进病灶愈合的作用。

西药包括漱液、药膏、含片和膜剂。

含漱剂:◆0.1%利凡诺尔液,有杀菌防腐作用,刺激性小,市售有外用利凡诺尔溶液、软膏等制剂。

◆1%聚维酮碘,有强力广谱杀菌作用,毒性低。对碘过敏者慎用。对个别患者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含漱液制剂有艾利克等。

◆0.05%~0.12%洗必太溶液(氯己啶),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含漱可使牙齿暂时着色、味觉失常等,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有口含片、口胶剂、含漱液等制剂,还有复方氯己啶溶液(洗必太加甲硝唑)。

◆0.5%~1%金霉素溶液,有抗炎抑菌作用。

◆1%~2%奴弗卡因,用于口腔黏膜多发糜烂溃疡,疼痛明显者,于饭前含漱,有止痛麻醉作用。

药膏:有止痛消炎、保护创面、收敛作用。多含有维生素、抗生素、皮质激素以及表面麻醉剂。许多医院有自配溃疡膏。药店有康宁乐口内膏、素高捷疗口腔膏(为生物性制品)等。

含片:放于口内含化,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西地碘(华素片),对碘过敏者以及孕妇慎用。

◆聚维酮碘(泰乐奇含片),对碘过敏者以及孕妇慎用。

◆溶菌酶含片,为生物性制品,为一种黏多糖溶解酶,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消肿作用。

膜剂:为药膜贴敷于溃疡局部,有利福平药膜、洗必太药膜等。

中药包括含漱液、散剂、膜剂和喷雾剂。

含嗽液:◆黄芩10g、竹叶10g、麦冬15g,泡水含漱。◆银花10g、菊花10g、青果10g,泡水含漱。散剂:中药散剂较多,可根据口疮状况酌情选用。如冰硼散、口腔溃疡散、锡类散、西瓜霜、白清胃散、珍珠散、双料喉风散,以及医院配制的养阴生肌散等。

膜剂:如蜂胶口腔膜等。

喷雾剂:如金喉健、口腔炎喷雾剂均为中药制剂,可直接喷洒于溃疡局部。

口腔溃疡局部应用西药或中药时,首先应用含漱液清洗局部,使食物残渣、黏稠唾液漱去,最好能再用棉球或棉签轻拭以后再局部用药,以便于药物直接附于溃疡面上。在使用时如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则应立即停用或换其他药物,必要时请医生诊治。

全身治疗复发性口疮病损虽发生于口腔,但与全身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全身方面治疗也是必要的,可以改善机体状况,增强抗病能力,调整免疫功能,有利于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

西药过去最常用的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目前也仍有其应用价值。它们参与机体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等的合成代谢,对细胞、上皮组织正常功能的维护有着一定作用。维酶素片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辅酶等成分,可增强代谢,改善消化能力,保护口腔黏膜,每次0.1g,每日三次。有实验表明,本病有免疫功能参与,所以现在常用一些免疫调节剂,如左旋咪唑,每次50mg,每日三次,连服2~3天,隔周再服,可连续服3~5次。服用时应注意白细胞有无下降、胃肠道反应、头痛、恶心、皮疹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全身免疫功能不良、病情顽固、发作较重时可用转移因子,每周腋窝皮下注射1~2次,10次为一个疗程。或胸腺肽20mg,隔日肌肉注射1次,10~20次为一个疗程。聚肌胞可诱导干扰素生成,调节免疫功能,可隔日肌肉注射1支,10~20支为一疗程。其他如多抗甲素(口服或注射)、厌氧棒菌菌苗等。免疫调节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对于本病有缺少微量元素的报道,尤其是锌,以儿童患者多见。锌有修复功能,促进上皮愈合。含锌的药物包括硫酸锌片、硫酸锌糖浆、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醛锌、甘草锌等制剂。但补充微量元素一定要在检查确定缺少情况下进行,不应盲目服用。其他生物制品如酯多糖、灵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制剂,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中医认为发生口疮多与“火”有关,有“人之口破皆由于火”、“诸疮痒肿皆属于火”之说。口疮有实火与虚火之分。

实火口疮:全身状况良好、年青体健、病程短、口渴口热、便干尿黄等。

可用龙胆泻肝丸(肝胆火盛、头晕目眩、目赤口苦等)、导赤丸(心火旺盛、肠胃滞热、心烦便干、尿频等)、清胃黄连丸(心胃火盛、口干舌燥、牙齿肿痛、口舌生疮等)。

虚火口疮:此型口疮并不少见,有阴虚火旺、脾胃虚困、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多种类型。可用六味地黄丸(患者全身状况较差、年老或体质较弱,病程长,手足心热、疲倦乏力、失眠健忘、腹胀便溏等),知柏地黄丸(肾虚火旺、头晕耳鸣、阴虚盗汗、烦躁口渴等),杞菊地黄丸(肝肾不足、虚火上攻、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归芍地黄丸(肝肾阴虚、月经不调),麦味地黄丸(阴虚气亏、烦躁口渴、失眠多梦、易汗心悸),金匮肾气丸(脾肾虚寒、腰酸腹胀、头晕乏力、四肢发凉),加味逍遥丸(阴虚肝热、气血失机、食少乏力、胸闷气短),附子理中丸(脾胃虚寒、腹痛便溏、肢冷),补中益气丸(气血虚弱、脾虚便溏、气短胸闷、自汗畏寒),参苓白术丸(脾胃虚弱、胸腹胀满、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消化不良),八珍丸(气血不足、瘦弱疲倦、头晕乏力),加味保和丸(宿食停滞、脾胃不和、胃胀满闷、饮食不消)。

吴茱萸粉末12g用醋或茶或酒调成糊剂,每晚睡前分贴两足心涌泉穴(相当脚掌下方),连用3~5天,也有一定疗效。



www.budianjie.comtrue/jinji/136425.htmlTechArticle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及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连的应用比较广泛,凡湿邪、热邪均可用黄连清之。古今医学文献均将黄连视为无毒副作...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