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可能与男方有关系

  习惯上认为妇女怀孕后流产都是女方因素所致,研究发现,有许多流产尤其产习惯性流产,与男方亦有关系。怀孕早期 的性交对子宫的机械刺激及精液中的前列腺 素刺激,都可以诱发宫缩而发生流产。

  Q:妇女怀孕后 发生自然流产与男方有关系吗?

  习惯上认为妇女怀孕后流产都是女方因素所致,研究发现,有许多流产尤其产习惯性流产 ,与男方亦有关系。

  1.染色体因素。染色体异常的精子因质量欠佳,即使能受精怀孕,也往往以流产告终。

  2.免疫因素。胚胎对母亲来讲也是异物,因此会遭到母体的免疫排斥。胚胎的抗原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当免疫反应严重时,即可排斥父亲的抗原而发生流产。

  3.精子因素。质量不好的。畸形的精子也有可能怀孕,但怀孕后容易流产。

  此外,怀孕早期的性交对子宫的机械刺激及精液中的前列腺素刺激,都可以诱发宫缩而发生流产。

  习惯性流产与男方的关系:

  在寻找习惯性流产的原因 时,如果对女性进行多方检查没有找到确切原因的时候,也不要忽视对男性的检查,因为引起女性孕期习惯性流产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不单纯只是妻子的原因,在临床上很多时候习惯性流产的直接原因来源于丈夫。

  男性染色体异常 导致女性习惯性流产

  遗传学是引起习惯性流产的男性因素中的一个方面,其中男性染色体 异常,发生平衡易位,就可以导致妻子流产。

  我们知道,人类的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正常人在形成生殖细胞 时,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必须经过减数分裂,使46条染色体一分 为二,所以每个精子和卵子 只含23条染色体。受精后,精卵融为一体,来自父母双方的23条染色体又结合成23对,形成正常的胚胎。在有染色体易位的情况 下,这种分配就会出现不均匀,异常的精子与正常卵子结合 后就会形成异常的三体或单体受精卵(正常为双体)。

  单体形式的受精卵 往往在胚胎发育 早期就夭折,造成流产或死胎;三体形式的受精卵也很容易发生流产,即便能勉强活到出生,也一定是个先天性畸形 儿,很难长大,或发育成为低能儿 。

  近年来,随着医学遗传学工作的开展,染色体检查技术的日益普及,已越来越多 地发现,某些反复流产 的原因是由于染色体不正常,并且双方不论谁的染 色体异常,均可造成流产。染色体平衡易位的患者可是男的,也可是女的。这种携带者在人群中约占0.2%,即250对正常夫妇中就有一个携带者。但在发生过 自然流产 史的人群中,携带者占5%,这些人婚后生育时,可能会出现死胎、死产、流产和畸形儿 等。


 


女35岁 刮宫是什么 做刮宫流产后为什么总流血呀

亲子母婴:药物流产后注意事项 药物流产全过程我要评分:流产保养:4大项,流产后要注意!亲子母婴:自然流产后吃什么好 自然流产可能与男方有关系 中国...我要评分:女婴诞生两日医院被偷 女贼流产后盗婴偷梁换柱我要评分:药物流产后注意事项 药物流产全过程

刮宫后流血,去医院复查。

子宫内膜有的地方脱落有的地方没有脱落,形态凹凸不平状似马鞍,故名。

流产后怎么办 性别:女年龄:19病情描述:请问医生…昨晚流产了…但是今天没有大出血,怎么判断有没有流干净?要不要吃消炎药?做B超大概多少钱?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没有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满意 发病时间:不清楚

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


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自然流产是指胎儿尚无生存能力,也未使用人工方法,由于某种原因胚胎或胎儿自动脱离母体排出的,其发生率占全部妊娠的15%左右。自然流产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遗传基因缺陷:早期自然流产时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占相当比例,占50%~60%,染色体异常多为数目异常,其次为结构异常;②外界不良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如有机汞和物理因素如放射性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对胚胎或胎儿造成损害;③母体因素:如妊娠期患急性病,高热可引起宫缩,细菌毒素或病毒使胎儿死亡;孕妇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可致胎儿缺氧,高血压可使胎盘发生梗死等均造成流产;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宫畸形、盆腔肿瘤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宫颈内口松弛或宫颈深度裂伤,易导致胎膜破裂发生晚期流产。内分泌功能失调可影响胚胎发育如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等。妊娠期创伤可刺激宫缩等;④胎盘内分泌功能不足使妊娠难以继续;⑤免疫因素:胚胎及胎儿与母体间存在复杂而特殊的免疫学关系,这种关系使胚胎及胎儿不被排斥。若母儿双方免疫不适应则可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而致流产。

www.budianjie.comtrue/liuchan/388147.htmlTechArticle习惯上认为妇女怀孕后流产都是女方因素所致,研究发现,有许多流产尤其产习惯性流产,与男方亦有关系。怀孕早期 的性交对子宫的机械刺激及精液中的前列腺 素刺激,都可以诱发...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