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

身体健康 的育龄妇女 均可使用避孕药,但有下列情况时不宜使用。

1、 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后,会增加肝、肾负担,故这类病人不宜使用。

2、避孕药 中的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心脏病 伴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

3、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 减少,并降低乳汁质量 ,避孕药还能进入乳汁,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4、甲状腺功能 亢进的妇女,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5、少数人用药后血压升高 ,所以高血压 的妇女应慎用。

6、少数人用药后血糖轻度升高,故有糖尿病 及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慎用。

7、长期服用避孕药 可使子宫内膜 呈萎缩状态,故月经过少者尽量不要长期服用。

哪些女性不宜吃避孕药?

六盘水友好妇科医院( http://www.lpsyhfk.com/)专家介绍以下女性不宜吃避孕药:

1、40岁以上肥胖的妇女,长期服用避孕药易形成胆结石,或诱发高血压,应慎用。
  2、急、慢性肝炎或肾炎患者不宜服用。若肝炎或肾炎已经基本治愈,肝功能和肾功能化验检查正常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慎用。
  3、既往有过心力衰竭病史及心肌梗死病史者不宜服用。
  4、严重高血压,以及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源性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如系原发性高血压且症状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在服避孕药期间发生血压升高,应停止服药。
  5、哺乳妇女不宜服用。因避孕药可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使婴儿乳房胀大,女婴子宫出血,同时还有抑制母亲乳汁分泌作用。
  6、患生殖器官肿瘤、乳腺肿块、其它癌前病变或癌肿者,不宜服用。
  7、糖尿病妇女不宜服用。尤其须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禁用。
  8、结核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定期到医院检查。
  9、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在病情尚未控制的情况下,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
  10、精神病患者由于不能保证坚持服药,最好不要服用。
  11、平素月经量过少的妇女不宜服用。如长期服用避孕药,会使子宫内膜萎缩,造成闭经。
  12、人工流产后的妇女,应在月经来过一次之后服用,月经未来不宜服用。
  13、患癫痫的妇女,在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期间,不宜采用口服避孕药。 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优点  服用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敏定偶、妈富隆、特居乐)进行避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适用于除哺乳期外的所有正常健康的女性。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敏定偶、妈富隆、特居乐)的优点一是成功率比较高,坚持使用,能达到99%以上的避孕率。二是具有可逆性,停药后即可再次怀孕。三是具有一些治疗作用,一些情况下可以调经、治疗痛经。四是可以有效避免宫外孕。 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健康效应  ·规律的月经周期   ·经血血量减少   ·较少或者没有痛经   ·光滑的皮肤   ·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几率   ·降低骨盆炎症的几率   ·较少的子宫囊肿   ·可以帮助保持受孕能力   ·使骨骼更强壮   ·减少生理周期的大量出血   ·减少缺铁性贫血   ·防止受孕 各种避孕药的副作用  1、类早孕反应   类早孕反应较常见,约占用药人数的50%。症状多为先重后轻,以后逐渐消失,可能与机体逐渐适应有关。服药初期少数人出现轻度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头晕、无力、食欲不振、疲倦、呕吐等。   

避孕药图片(9)

常在服药第1—2周发生。原因与雌激素水平暂时过量,引起体内水钠潴留,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一般坚持服药2~3个月后,反应可自然消失或减轻,将服药时间安排在晚间临睡前,可使日间反应较轻。反应较重者,可服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仍无缓解者,可考虑更换避孕药,选择雌激素含量较少的药物。[5]   2、白带增多   多由长效口服避孕药引起。因此类药雌激素含量高,过多的雌激素影响宫颈内膜分泌细胞,使其分泌旺盛而引起白带增多。   3、乳房胀痛   原因是雌激素对乳房的刺激。   4、月经失调   包括:①经量减少或闭经。服用短效避孕药后常出现此情况,是由于药物抑制排卵,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少,药物内含雌激素量也较少,子宫内膜不能正常生长,内膜薄,故经量减少,甚至停经。经量减少对身体健康无影响。若服药过程中连续停经 2个月应予以停药,改用其他措施避孕,多数可自行恢复正常。服用长效避孕药后常出现服药期停经,此时可用孕激素类药物如甲孕酮或炔诺酮,或注射黄体酮,也可用短效避孕药2号,每晚服2片,连服5~6天。一般在停药后一周内月经来潮。   ②突破性出血。如服药期间出血,多发生在漏服药之后。少数人虽未漏服药也能发生阴道出血。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前半期,可能是雌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炔雌醇0.005~0.015mg,每日一次,直至服完22片为止。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后半期,是孕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短效避孕片1号或2号1片,直至服完22片为止。若出血量大如月经来潮,可按月经来潮处理,即刻停药,在停药的第5天,再开始服下个月的药。   ③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常发生于服长效口服避孕药者,出血较多时可用止血药,必要时注射丙酸睾酮。若月经量继续增多,连续出血3个月以上,则应停服长效口服避孕药,改服短效药。应用长效注射避孕药时,常可出现月经不规则,如经期延长、经量多、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或闭经,多见于用药前3个月者。若能坚持使用,以后会逐渐恢复正常。若发生出血可加服炔雌醇,连服3天。   5、体重增加   可能是雌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孕激素影响合成代谢(孕激素增高会促进蛋白质同化作用),故使部分妇女体重增加。一般不需处理,可口服利尿药或予以低盐饮食,必要时停药。   6、色素沉着   服药后少数人前额及面部皮肤发生色素沉着,为雌、孕激素作用的结果,一般停药后多自然恢复。 编辑本段注意问题  1、服用各种避孕药必须养成准确、按时、按量服用的良好习惯,不可随意改变或延长服药时间。不要漏服、迟服,发现漏服应于次日补服,否则易造成不规则出血或避孕失败。   2、避孕药应妥善保存,避免小儿误服。药片如果受潮、溶化或糖衣层磨损、压碎时,都不要服用,以免影响避孕效果或造成阴道出血。   3、长期避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限通常短效药6--7年,长效药3--4年为宜。探亲避孕药每年不超过2次。可与其他避孕措施交替使用。   4、凡患急、慢性肝炎,肾炎、肿瘤,糖尿病,血栓性疾病,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患者,均不可服用。   5、产后半年内,哺乳期或年龄在45岁以上的妇女不宜服用。   6、服药期间受孕应中止妊娠。要求生育时应停药半年后再孕,以防生育畸形胎。 编辑本段禁吃避孕药的十种女性  一般而言,凡是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避孕药,但处于下列情况的妇女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6]   1、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宜服用。因为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将会增加肝、肾负担。   2、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使体内水、钠等物质滞留,会加重心脏负担。   3、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少数妇女用药后会使血压升高。   4、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由于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5、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妇女,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6、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7、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等)者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8、患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妇女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9、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   10、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编辑本段妇女要慎服避孕药  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妇女不宜服用避孕药,否则容易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也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导致避孕失败。35以上的妇女,情况尤为严重。   哺乳期妇女不宜避孕药,因避孕药中的雌激素能抑制催乳素分泌,使乳汁减少,雌激素还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其发育。   患有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炎、子宫或乳腺肿瘤及有心脏病家庭史的妇女,都不宜服用避孕药来避孕。   准备妊娠前应尽早停用避孕药,早孕期误用口服避孕药所生婴儿可发生先天性畸形,可致女婴男性化及器质性畸形。   保泰松、眠尔通、苯巴比妥钠、利福平、苯妥英钠、利眠宁、扑痫酮、卡马西平、乙琥胺、酰胺咪嗪、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这些药物为药酶诱导剂,可加速避孕药的代谢使避孕效果降低,甚至导致避孕失败。因此,接受以上治疗的妇女不宜服用避孕药。癫痫病人则应适当增加避孕药量以维持避孕效果。   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等广谱抗菌药物能改变肠道菌群,因而降低避孕药的肠肝循环及吸收,可导致避孕失败。因此,接受以上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妇女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编辑本段慎用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的用药剂量明显高于常规避孕药,如每片毓婷含孕激素0.75毫克,而常规短效避孕药每片含孕激素0.125毫克。可见,服用一次(2片)紧急避孕药量相当于12天的短效避孕药量。如果短期内多次重复使用,会使激素产生紊乱。   专家说,安全套是较好的选择,除避孕外,还能阻断夫妻间易交叉感染的病菌。   口服避孕药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有下列疾病患者应禁服避孕药:患有急性肝炎、肾炎、心脏病、高血压、恶性肿瘤、良性乳房肿块、子宫肌瘤;乳腺癌、生殖器癌及其他任何癌症;舒张压在12kPa以上,严重头痛;糖尿病、癫痫、精神病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脉管炎者),禁忌服用避孕药;有糖尿病家族史,哺乳期、大手术前后、腿和肺部有血管阻塞,怀疑已经怀孕或者以前怀孕时患过黄疸病者,不宜服用避孕药;40岁以上的妇女,生育后孩子不满两周岁及有吸烟、饮酒嗜好的妇女,应慎重服用女性口服避孕药。   2、各种避孕药的剂量、用法不同,用前要看清说明书,切勿将长效药物当短效而连续服用,以免肝功能受到损害。   3、口服避孕药年限:短效避孕药可连服6~7年,长效避孕药可连服3~4年,如需长期服用,应定期检查身体。   4、对要求生育妇女服药的特殊要求:欲怀孕的妇女用避孕药时,应停药6个月以后方可怀孕,否则对胎儿有影响。   5、避孕药物的保管:有些避孕药物主要成分在糖衣上,应保存在干燥处,以防受潮失效。 编辑本段误区误区一  使你发胖   研究表明,在服药期间,女性增重和减重的可能性不相上下。就算是就发胖的迹象,也一般只是在初服药的第一个月内,身体在适应药剂的时候才出现。如果一个月后仍有发胖的现象,你可能就需要换一种避孕药了,也就是换一种荷尔蒙药剂。 误区二  如果不停药一周,而是直接连续服用避孕药,对身体有害   说来奇怪,但是这个停药周的确是可有可无的。在早期,避孕药是仿照月经周期设计的,因为生产商都认为女性朋友仍然想在服药期间拥有28天的周期。这就是说,你可以安全地服用药物,而不必每月经历一次“大出血”,但是要记得常去GP那里检查。 误区三  避孕药有很多副作用,例如恶心和头痛   一些避孕药会有副作用,但是大多数女性并没有这样的反应。如果你为此而苦恼,那么请去看医生,尝试换一种荷尔蒙药剂。事后紧急避孕药确实对健康有害,但避孕药并不只有事后紧急避孕药。 误区四  服用双倍剂量会收到加倍的效果   加倍服药并不会给你加倍的保护。但是,如果你忘记服药(有47%的女性会这样)你可以在12小时以内补上。如果超出了12小时,就要去GP那里检查了。如果药物使用得当,有效率是99%。 误区五  事后紧急避孕药与宫外孕   不同种类的避孕药之间的区别很大。其中对身体最有害的一种药就是事后紧急避孕药。由于社会的错误宣传,很多人都误以为避孕药就等同于事后紧急避孕药。殊不知,一片事后紧急避孕药(毓婷)的剂量相当于六片常规避孕药的剂量,会把你体内的孕激素水平一下子提高到正常水平的六倍,又猛然回落,对身体伤害很大。所以,如果有哪种说法敢说避孕药对人体有害,那么说的肯定是事后紧急避孕药。   孕酮抑制输卵管蠕动的频率和幅度而易发生异位妊娠(宫外孕)。事后紧急避孕药(毓婷、安婷)含有大量的孕激素,其避孕原理却是在业已形成受精卵之后阻止受精卵着床。所以,事后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增加宫外孕的风险。 误区六:避孕药会致癌  1996年的一个对总数超过15万妇女,54 个乳腺癌研究的综合数据分析发现:口服避孕药对乳腺癌有非常少或者完全并没有生理学影响,但这些妇女通常寻求更多的妇科检查,因此更容易发现早期的乳腺癌。英国医学期刊刊载的英国The GPs Oral Contraception Study研究显示45岁之前停止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5-9年之前的妇女有略微高比例的死亡率。但年纪大一些后这些服用过避孕药的妇女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此项目的研究者说,避孕药可以有效预防肠道、子宫和卵巢癌。

有慢性病得妇女怎样避孕?

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的避孕措施是不一样的,我根据不同病情和大家说一下。


图片 1患有妇科疾病的妇女如何避孕


1、患有慢性病的妇女,尽量采取男性避孕法,如使用避孕套、体外排精(不提倡)或输精管结扎,也可以使用避孕药膜。

2、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得妇女,尽量选用避孕药膜、输卵管结扎、上环等方法。

3、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妇女,如想用避孕药只能选用短效的,或偶尔使用。应最好采用避孕工具。

4、患有慢性肝炎的妇女一定不能使用避孕药物。应该采用避孕药膜、避孕套等。

5、患有慢性肾炎的妇女不宜采用避孕套、药膜等,尤以男扎为宜,并注意性生活卫生。

6、患有各种妇科病得妇女,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发生。患有慢性盆腔炎的使用宫内节育器会加重炎症的发展,因此这类妇女采用口服避孕药是适宜的。,患有子宫肌瘤的妇女可选择避孕套等。患有性病传播的妇女,应采采取及时治疗,真正治愈后,方可进行性生活。

www.budianjie.comtrue/liuchan/388492.htmlTechArticle身体健康 的育龄妇女 均可使用避孕药,但有下列情况时不宜使用。 1、 进入体内的避孕药都在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使用后,会增加肝、肾负担,故这类...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