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十个月胎儿有什么发育特征?

  各月胎儿的发育特征

  受精卵 在输卵管 中行进4天到达子宫腔,然后在子宫腔内自由地停留3天左右,等待子宫内膜 准备好了,便在那里找个合适的地方埋进去,这就叫做着床。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一个细胞团,逐渐长大,同时开始分化,一部分变成胎儿,另一部分变成了供给胎儿营养 并保护胎儿 的附属器官。这是生命的第一周

  第二周,小生命生长得非常迅速,脊椎形成了,脑组织、脊髓及神经系统 ,还有眼睛,都具有一定的雏形,脊椎的另一头是一个小小的尾巴。此时开始有血管,心脏尚未形成,但在心脏生成的部位有心跳。

  第四周时出现心脏,又过1周出现肢体萌芽,眼睛、耳朵随着出现,肺、肝也开始出现雏形,人脑重量增加很快,明显快于其它动物。

  胚胎至第七周时,手足开始出现手指、足趾,眼睛清晰可见,胚胎开始伸直并在羊水中活动,整个外观近似幼儿,尾巴消失。至第八周末,胚胎已近3厘米,所有的器官已初具原形。以后的几个月就只待逐渐完善了。

  小生命进入第三个月(8-11周)时,开始被称为胎儿。第八周初胎头占整个胎儿全长的l/2,以后生长加快,至第十二周末身体重量增加1倍。内脏系统已开始具有功能,能吞咽羊水,变成尿液排泄出来。第九周时,男女胎儿 外阴大致相似,至第十二周末,已显示成熟胎儿男女外阴的形态。

  第四个月 (12-15周),胎儿身长已达16厘米,体重约120克,生长迅速。胎头与身体的比例不那么悬殊了,腿相对变长,骨路迅速骨化。在肝、胃、肠的功能作用下,已形成绿色的胎便,等出生后才能排出。皮肤出现胎毛。心率是成人的两倍。

  第五个月(16-19周),孕妇就会感觉腹内胎儿在踢自己以显示他的存在,这就是胎动。胎儿传来的另一个信息是可以在腹部听到胎心音,一般为120-160次/分。胎儿已具备听力,能听见声音,可开始进行胎教 了。此时胎儿体长约25厘米,重500克。

  第六个月(20-23周),胎儿约30厘米长,660克重,两条胳膊弯曲在胸前,两只膝盖提到腹部。这时出生往往仅能存活几个小时,因为呼吸系统 发育还不完善。

      第七个月(24-27周),胎儿约35厘米长,1000克重,看起来像个小老头儿。这时出生虽能有浅表的呼吸和哭泣,但仍很难存活。

  八个月(28-31周),胎儿身长约40厘米,体重约1700克。胎儿在子宫内活动 自由,胎动协调,位置基本固定,一般头部朝下。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肺及其它内脏已基本发育完成。这时出生的早产儿 ,如在暖箱里精心照料,已能存活。

  第九个月 (32-35周末),胎儿约45厘米长,体重在4周内可以增加1000克,发育基本完成。这时出生的早产儿如果能精心照顾,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第十个月(36"40周),胎儿发育 完成,约50厘米长,3000克重。皮肤呈白色微带粉红色,体表有一层白色的脂肪,胸部发育 良好,双乳凸出,会打嗝、会吮自己的拇指,男性睾丸 常位于阴囊内。

  分娩,虽然是几个小时到1天,或更长一些时间,但胎儿要经受巨大的考验。一个发育完善的胎儿能够耐受缺氧、挤压等的考验,顺利分娩 。阴道分娩 的孩子比剖宫产 分娩时间 较长一些,但适应外界的能力比剖宫产的孩子强。


胎儿发育怀孕后十个月中哪个月最重要

前四个月吧 因为初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时候 如果这个阶段有问题很容易娩出畸形儿 但是后面也要注意的 最后的三个月也要小心宫内感染 可能会死胎
所以都重要 一个健康的宝宝 要悉心呵护每一天

怀孕第十月胎儿发育情况

  第十个月(孕37-40周)

  ①子宫大小:子宫底长约30~33厘米。

  ②胎儿的发育:发育成熟,胎头双顶径>9.0厘米,皮肤粉红色,皮下脂肪多,外观体形丰满。

  ③母体的变化:子宫整体位置的下降,使胃、胸部的憋闷感减轻。但同时也使膀胱受到的压迫增加,越来越出现尿频,阴道分泌物也因而增多。子宫口及阴道变软,为分娩做好准备。子宫的收缩使腹部胀满、发硬。如果间隔15分钟左右子宫有规律地收缩1次,那就是临产的先兆了。

  ④容易发生的异常反应:孕妇在阵痛前会有破水现象发生,为防止细菌侵入身体引起感染,一定要垫上清洁的卫生用品。

  ⑤注意事项:时刻做好待产准备,尽量避免单独外出。由于阴道分泌物不断增多,应坚持每日洗浴,保持身体的清洁卫生。出现分娩迹象时,应立即去医院。

  ⑥定期检查:每周做一次健康检查。检查事项主要包括:体重、血压、尿检、子宫底、腹围测定、胎儿心音、血液、胎儿胎盘功能检查(NST)、内诊。

www.budianjie.comtrue/taierfy/395621.htmlTechArticle各月胎儿的发育特征 受精卵 在输卵管 中行进4天到达子宫腔,然后在子宫腔内自由地停留3天左右,等待子宫内膜 准备好了,便在那里找个合适的地方埋进去,这就叫做着床。受精卵经...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