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图片(原植物图片)

葛根原植物
1、野葛 别名:葛条(东北、河北、河南、山东、福建、陕 西),粉葛(山西、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湖南、四川), 甘葛(河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葛藤(东北、 山东、江西、陕西),粉葛藤(江西、甘肃)。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P.thunbergicna( S. et Z.) Benth;P.hirsuta(Thunb.) Sehneid; P. 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 豆科 Leguminosae

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长硬毛。根肥大。3出复生,具长柄;顶端小叶柄较长;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线形;小叶片菱状卵形,有时3浅裂,长8~19cm,宽6.5~18cm, 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被糙毛,背面较密;侧生小叶片宽卵形,长6.5~17cm,宽4.5~12cm,有时3浅裂,基部斜形。 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长0.8~1cm, 5齿裂,萼齿披针形,约与萼筒等长,内外面均被黄色柔毛;花冠蓝紫色或紫色,长1.2~1.5cm,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 2短耳,翼瓣窄椭圆形,通常仅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稍长于翼瓣;雄蕊12,2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 荚果线形,扁平,长5~9cm,宽0.7~1cm,外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褐色,光滑。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丛路旁及疏林中较阴湿的地方。

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

2、甘葛藤 别名:粉葛、甘葛、葛根(广东、广西),葛麻藤(广西、云南)。

Pueraria thomsinii Benth. ─── 豆科 Leguminosae

藤本,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根肥大。 3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有毛;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有时3裂,长9~21cm,宽 8~18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 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钟状,长1.2~1.5cm,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长,被黄色长硬毛;花冠紫色,长1.3~1.8cm。荚果长椭圆形,扁平;长10~12cm,宽1~1.2c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或圆形。花期6~9月, 果期8~10月。

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这是什么植物,有什么药用价值/图/?

肯定是昙花啦!~
昙花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
性平,味淡.功能请肺,止咳,化痰.治心胃气痛,吐血,最适于肺结核.煎汤内服,用量10--20克.

昙花性微寒味甘淡,具有软便去毒、清热疗喘的功效.主治大肠热症、便秘便血、肿疮、肺炎、痰中有血丝、哮喘等症.花具有强健的功效,兼治高血压及血脂肪过高等.用法:可煮水或炖赤肉服食,也可用鲜品导制调蜂蜜饮服.炖赤肉通常加米酒,与清水各半;或调加生地、淮山及决明子共享.
是不是昙花啊,如果是那可以用来煮汤啊,清热的啊
这应该是百色花吧,见过的它是中药,一班是用于止血之用。
老家有,一棵树上开很多花,很漂亮,有淡粉色,白色,颜色分很细由深到浅.具体名字不记得了,听爷爷奶奶说是有药用价值,好象在重庆南滨路烟雨公园附近也看到过,很漂亮
俗称霸王花,是用来煮汤的,味道还不错哦.
槭叶梵天花,五加科多年生草本,生于云南大理苍山等地,海拔850米至1600米的山坡丛中,自然株高及地栽株高0.5米至0.8米,盆栽株高0.4米左右,冠径0.5米左右。花期7月至11月,花瓣5轮,花艳红色,花朵直径5厘米至7厘米,花柱长2厘米至4厘米。花后易结果,果皮有短毛,花后15天左右种子成熟,每果内含种子10至2O余粒,种子黑色,有种脐,每克100粒左右。 

播种繁殖:春季3月至4月或温室播种均可,用土最好是腐殖土与细沙各半,当晚间温度(土温)达到15℃,白天达到25℃至35℃时,种子播后 10天至15天两片子叶展出,温度低时,需1个至2个月才能出苗,而且苗质低劣。所以,育苗温度是出苗快慢、苗质优劣的关键所在。

栽培管理:当小苗展开4片至6片真叶时,将小苗从苗床移栽定植,盆栽以三角形位置每盆栽苗3株(若小于20厘米口径的盆栽1株即可)。地栽行距0.5米,株距 O.25米。由于幼株的须根不甚发达(像人参的须根),所以栽植时一定要小心,勿伤须根。这样,栽后浇透水,很易成活。地栽用于园林绿化、花坛彩化,花开时一片艳红,十分赏心悦目,盆栽也具很高观赏价值。生长期间,能耐35℃至39℃的高温,当温度低于7℃时,停止孕蕾开花,低于3℃ 时,部分叶片萎蔫,生长停滞。

另有波叶梵天花,其枝叶没有槭叶梵天花紧凑,花也没有槭叶梵天花的花大,花色为浅粉色,柱头深粉色。繁殖栽培及观赏应用同槭叶梵天花。
昙花啊
昙花.花瓣冲泡冰糖口服,清肺热,止咳化痰,主治肺结核
【原植物】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品种考证】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四川省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今湖南澧县)者更胜。”《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据产地、药物形状及性味来看,《本草纲目》所载前一种即今之“味连”,原植物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一种即今之“雅连”,原植物为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云产江东,节如连珠者即华东一带所产的“土黄连”,其原植物为短萼黄连C.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今用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连。”从其附图的叶形可以确定为短萼黄连。
我 觉得是昙花
槭叶梵天花,五加科多年生草本,生于云南大理苍山等地,海拔850米至1600米的山坡丛中,自然株高及地栽株高0.5米至0.8米,盆栽株高0.4米左右,冠径0.5米左右。花期7月至11月,花瓣5轮,花艳红色,花朵直径5厘米至7厘米,花柱长2厘米至4厘米。花后易结果,果皮有短毛,花后15天左右种子成熟,每果内含种子10至2O余粒,种子黑色,有种脐,每克100粒左右。 

播种繁殖:春季3月至4月或温室播种均可,用土最好是腐殖土与细沙各半,当晚间温度(土温)达到15℃,白天达到25℃至35℃时,种子播后 10天至15天两片子叶展出,温度低时,需1个至2个月才能出苗,而且苗质低劣。所以,育苗温度是出苗快慢、苗质优劣的关键所在。

栽培管理:当小苗展开4片至6片真叶时,将小苗从苗床移栽定植,盆栽以三角形位置每盆栽苗3株(若小于20厘米口径的盆栽1株即可)。地栽行距0.5米,株距 O.25米。由于幼株的须根不甚发达(像人参的须根),所以栽植时一定要小心,勿伤须根。这样,栽后浇透水,很易成活。地栽用于园林绿化、花坛彩化,花开时一片艳红,十分赏心悦目,盆栽也具很高观赏价值。生长期间,能耐35℃至39℃的高温,当温度低于7℃时,停止孕蕾开花,低于3℃ 时,部分叶片萎蔫,生长停滞。

另有波叶梵天花,其枝叶没有槭叶梵天花紧凑,花也没有槭叶梵天花的花大,花色为浅粉色,柱头深粉色。繁殖栽培及观赏应用同槭叶梵天花,
冰山雪莲花!
极品!
肯定是昙花啦!~
昙花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
性平,味淡.功能请肺,止咳,化痰.治心胃气痛,吐血,最适于肺结核.煎汤内服,用量10--20克.

昙花性微寒味甘淡,具有软便去毒、清热疗喘的功效.主治大肠热症、便秘便血、肿疮、肺炎、痰中有血丝、哮喘等症.花具有强健的功效,兼治高血压及血脂肪过高等.用法:可煮水或炖赤肉服食,也可用鲜品导制调蜂蜜饮服.炖赤肉通常加米酒,与清水各半;或调加生地、淮山及决明子共享

www.budianjie.comtrue/tupu/134449.htmlTechArticle葛根原植物 1、野葛 别名:葛条(东北、河北、河南、山东、福建、陕 西),粉葛(山西、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湖南、四川), 甘葛(河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葛藤...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