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露,藿香露有什么功效与作用?,藿香露的功能主治,副作用,相克

 

【出处】 《纲目拾遗》

【拼音名】 Huò Xiānɡ Lù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藿香茎叶蒸馏所得的芳香水

【性味】 《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微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拾遗》:"消暑,正气。"

②《中药成方配本》:"芳香宣浊。治暑湿气滞,胸闷呕恶。"

【用法用量】 内服:温饮,2~4两。

【摘录】 《*辞典》


关于消暑的问题

酷热难当 消暑有招

一,自已动手做冰茶,味道好极了

夏日里,或加上薄荷,或加点果汁……调一杯冰茶,这种感觉怎可用言语形容。美极了!妙极了!我们就这样先俗一点感受它吧。

   防暑茶原料:茶叶6克,藿香9克,佩兰9克,开水500毫升。

   制法:将藿香与佩兰洗净后,和茶叶一起放茶壶中,用开水冲溶,盖上盖闷5分钟,再加入冰块冷却,即可饮用。

   特点:这种调配茶可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淡盐茶原料:绿茶5克,食盐2克,开水500毫升。

   制法:用开水冲泡绿茶与食盐,晾凉后饮用。

   特点:饮用淡盐茶可生津止渴、解热除烦,并可治夏季头晕和恶心。

   果汁红茶原料:红茶50克,白砂糖350克,橘子数个,柠檬汁与橘汁各50毫升,白兰地酒40毫升,清水750毫升,冰水2500毫升,碎冰少许。

   制法:先在锅中加水750毫升,加热至沸后放入红茶叶,维持微沸5分钟,离火滤去茶叶,晾凉后放入冰箱中冷藏。饮用时在每个杯中倒入红茶40毫升,放入少许柠檬汁、橘汁、白砂糖,加入冰水100—150毫升,再滴入少许白兰地酒,放橘子1瓣、碎冰少许。杯中放入长金属匙1把即可。

二,盛夏消暑人各有招

日前,笔者经过国货精品购物广场,发现设在门口的花草茶专柜前人头攒动,许多市民在选购花草茶,据专柜小姐介绍,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降温功效的金银花、杭白菊、莲叶、绞股蓝等种类的花草茶特别好卖,每50克在2~10元不等,价钱也不贵,买的人很多。

  的确,盛夏来临,注重养生之道的人们总会准备一些清凉用品,帮助自己安然度过炎炎酷暑。一些福利好的单位在盛夏时节,也会分发一些诸如绿豆、蜂蜜、风油精之类的应季用品,花的是小钱,体现的可是对职工的浓浓关爱。

  市民老陈告诉笔者,年轻人天一热就爱钻空调房,而像他们这种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受不了空调房的空气不流通,一把大蒲扇是夏天最好的“伙伴”,午后再来一碗绿豆汤,一个夏天就这么过了。

  跟随家人“农转非”的吴老太,习惯在天热时煎点中草药喝,以前自家院子里满是车前草、鬼针草、一见喜等草药,现在进城了,草药踪影难觅,她特地托人从老家带来些草药种,在阳台花盆里种起了草药,酷热难耐时随手拔两棵车前草,草药汤水下肚,里外都透着凉意。

三,盛夏药露清凉消暑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若能选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制成药露,服用后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这里特介绍几种夏季常用的药露及家庭制做方法,供读者诸君选用。
  
  金银花露:金银花20克放人茶壶内,冲入开水1000毫升,待凉后加蜂蜜15克即可服用。金银花是一味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治热痢的良药,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抑灭作用,常服金银花
露,可防止夏季暑热症、泻痢、流感及小儿热疖、毒痱等症,其效卓著。
  
  菊花露:白菊花10克、白糖10克,同置茶杯内,冲入沸水加盖浸泡片刻即可饮用。白菊花具有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对高血压病人更为适宜。
  
  薄荷甘草露:薄荷10克、甘草3克、蜂蜜适量。将两药同放入锅内,加开水约3000毫升,加盖煮沸15分钟,取汁加蜂蜜即可饮用。薄荷甘草露具有清肺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可用于咽喉痒痛不适、声嘶、咳嗽等症。
  
  玄参桔甘露:玄参、麦冬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同放于杯中,冲入沸水浸泡2分钟即可饮用。该药露具有滋阴清热、解热通便的功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干咳无痰、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症。
  
  白荷花露:白荷花50克,放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取汁液加冰糖即可饮服。此露气香性凉,可解暑热、清心脾、化痰止咳、除烦、爽精神,适用于感冒暑热、烦热口渴、喘咳痰血等症。藿香露:藿香50克,用水煮沸20分钟,取汁加蜂蜜适量饮服。此露具有芳香宣浊、消暑化湿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发热、头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青蒿露:青蒿50克,用水煮沸20分钟,取汁加蜂蜜饮服。本露气味芬芳,能清暑退热,明目辟秽,适用于有外感暑热、发热无汗、胸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
  
  梅花露:白梅花50克,用水煮沸15分钟,取汁加冰糖适量饮服。此露具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的功效,可防治中暑。
  
  石斛露:石斛15克,加水煮沸20分钟,取汁加蜂蜜饮服。石斛能清暑生津、滋养胃阴,适用于津液缺少、口渴咽燥或中暑后津耗过多、口干舌红、低热不退等症。
  
  荷叶三鲜露: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10分钟,过滤,再加入适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搅匀,冷后代茶饮,有清热防暑、生津止渴之良效,本方实为盛夏消暑之佳品。
  
  菊枣蜂蜜露:菊花50克、大枣5枚、麦冬20克,加入清水2000毫升,煮沸后保温3分钟,过滤,另加入适量蜂蜜搅拌溶解后即可饮用。清爽香甜爽口,具有明目养肝、生津止渴、清心健胃和消除疲劳之功效。
  
  银竹解毒露:金银花、菊花、淡竹叶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15分钟,纱布过滤,加入适量蜂蜜。有清热解毒、明目除烦、清心热、利便之效。
  
  山楂麦冬露:山楂、炒麦芽、麦冬各15—30克。水煎后晾凉饮用。有开胃健脾、生津止渴之效,对中老年人夏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适用。
  
  骨皮清凉露:地骨皮、麦冬、竹叶各10克,加水适量煮30分钟。每日—剂,分3—4次服,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凉血祛暑之功,对五心烦热、口渴多汗者适用。
  
  三豆露:荷叶15克,绿豆100克,黄豆、白扁豆各30克,先将荷叶切细用纱布包好,与绿豆、黄豆、白扁豆—同入锅,加水煎煮至豆烂后,取浓汁加适量蜂蜜饮服。有清热解毒、利湿祛暑、和中健脾之功效,对脾虚湿重、慢性腹泻者尤为适宜。
  
  西瓜翠衣露:削去绿皮的西瓜皮(即西瓜翠衣)60克,白糖适量。将西瓜翠衣洗净后放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取汁加糖即可服用。西瓜翠衣露具有清暑解热、泻火除烦、利尿降压等作用,对暑热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高血压病都有—定的预防作用。

四,盛夏消暑茶

盛夏时节,热暑难耐,易耗损人体津液元气,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变,调适不好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失眠、口渴、咽干、乏力、恶心、食欲减弱、神疲倦怠等症状。这时如果饮用一些消暑的药茶对症调节、治疗,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而做起来方法也很简单、成本也很低。本站搜集整理一些民间惯用的、并且适宜一般家庭制做的消暑茶偏方、验方,供茶友、网友们参考。



中药藿香的作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中药藿香的作用: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图经》:藿香,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芳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2.《纲目》: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唐史》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校便生,叶如都梁者,是也。刘欣期《交州记》言藿香似苏合香看,谓其气相似,非谓形状也。

【拼音名】Huò Xiān?

【英文名】Cablin Potchouli Herb,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adtacge rygisa (Fisch.et Mey.)O. Kuntze.
采收和储藏:北方作一年生栽培,南方种后可连续收获2年,产量以第2年为高。6-7月,当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割取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回堆叠过夜,次日再晒。第2次在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或烤干。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110cm。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大,条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5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长约8mm,上唇四方形或卵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中央,伸出花外,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在北京地区能在田间越冬。怕干旱。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当种子大部分变成棕色时收获,置阴凉处后熟数日,晒干脱粒。南方气温较高,可采用秋播,9-10月按行株距各30cm开穴,深2-4cm,底平,施人畜粪水后,每1hm2用种子7.5kg。拌草木灰,匀播穴内,产量较高。北方3-4月播种,顺畦较行距25-33cm,开1-1.3cm的小浅沟,种子匀播于沟内,覆土2-4cm,用足蹊一遍每1hm2用种子7.5-12kg,产量较低。苗高6-10cm时间苗,条播按株距10-15cm留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及时松土除草。追肥以氮肥为主,苗高15cm时和收获后要各追施氮肥1次,另还需看苗追肥。要注意灌溉排水,保持田间一定的湿润。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在5、6月发生,可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斑枯病防治可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烧毁,并喷洒50%瑞毒霉1000倍液防治。枯萎病可在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隆低温度;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70%敌克松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浇灌病穴。虫害有朱砂红叶螨。

【性状】
性状鉴别 地上产分长30-90cm,常对折或切断扎成束。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0.2-1cm,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宽沟状;表面暗绿色,有纵皱纹,稀有毛茸;节明显,常有叶柄脱落的疤痕,节间长3-10cm;老茎坚硬、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片深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长2-8cm,宽1-6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浅绿色,两面微具毛茸。茎顶端有时有穗状轮伞花序,呈土棕色。气芳香,味淡而微凉。
以茎枝色绿、叶多、香气家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表面观:表皮胞多角形,轴向延长。具气孔及毛茸,气孔直轴式。非腺毛多为1-4细胞;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腺鳞偶见,头部多为8个细胞,柄单细胞。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财壁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下表皮者具毛茸,以下表皮为多面手邮,上表皮非腺毛多为1-2细胞,长16-80μm,下表皮非腺毛多为1-4细胞,长70-460μm,毛茸圆锥形,表面有疣状突起,基部邻细胞3-4,呈放射状排列,角质层纹理较明显;腺毛头部1-2细胞,以单细胞较多见,柄单细胞;腺鳞头部8个细胞,扁圆球形,直径56-80μm,柄单细胞。

【化学成份】挥发性成分: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脑(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柠檬烯(limonene),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α-和-β-蒎烯(pinene),3-辛酮(3-octanone),1-辛烯-3-醇(1-octen-3-ol),芳樟醇(linalool),1-丁香烯(1-carypholene),β-榄香烯(β-elemene),β-?草烯(β-humu-lene),α-衣兰烯(α-金合欢烯(β-farnesene),γ-毕澄茄烯(γ-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还含有顺式-β,γ-已烯醛(cis-β,γ-hexenal)[1]。黄酮类化合物:刺槐素(acacetin),椴树素(tilianin),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choside),异藿香甙(isoagastachoside),藿香精(agastachin)[2,3]。根含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即是山楂酸(crateg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O-乙酰基齐墩果醛(3-O-acetyl oleanolic aldehyde),刺槐素,椴树素,藿香甙,胡萝卜甙(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去氢藿香酚(dehydro-agastol)[4],1-亚甲基-6,8-二羟基-5-甲氧基-7-(1,1-二甲基羟甲基)-1,2,3,4,9,10,10,a-七氢-9-菲酮[1-methylene-2,4a-dimethyl-6,8-dihydroxy-5-methoxy-7-(1,1-dimethyl-hydroxy methyl)-1,2,3,4,10,10a-heptahydro-9-phenanthroxe][5]。

【药理作用】
1.抗真菌抗菌作用: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广藿香鲜汁浓度≥75%时,虽抗菌范围不广,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旱杆菌的生长。
2.对实验性急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作用;广藿香鲜汁对含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所致豚鼠急性外耳道炎(0.1ml菌混悬液,滴耳)的治疗作用,广藿香鲜汁,每次4滴,治疗耳侧平均4.1天恢复,不治疗耳侧平均7.l天痊愈,比较两侧恢复所需天数,差异显着(P<0.05),表明广藿香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所致豚鼠急性耳道炎有治疗效果。
3.对钙离子的拮抗作用:广藿香水提液中具有对钙离子的拮抗活性成分,其水提液对K+挛缩具有抑制活性。广藿香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消化器官肌肉的过度收缩可能是呕吐和腹泻的部分原因,因此钙拮抗剂通过降低经细胞膜内的Ca2+流量来控制平滑肌的过度兴奋,从而达到减轻这些症状。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20ml,置水浴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1%香草醛盐酸试液0.5ml,上层石油醚层显黄绿色,放置后下层渐显紫褐色。(检查挥发油)(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75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出挥发油。取0.1ml挥发油加环已烷至1ml,作供试液。另取甲基黄苏丹Ⅲ制成对照液,吸取两深液点于硅胶G-CMC板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5)上行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茴香醛浓硫酸试液,于110℃加热3-5min,供试液色谱中与对照液色谱相应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藿香: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藿梗:取老草,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先;或研末搽。

【注意】
1.《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 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附方】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消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士)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浓出汗,衣被益,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气散)②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浙米泄调服。(《禹讲师经验方》)③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士)。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④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⑧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

【各家论述】
1.《药品化义》: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肋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
2.《本草正义》:藿香,清分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消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业、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士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中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怯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盖病疫以气染人,无非湿浊秽腐之烫熬,感之者囱口鼻吸入,胃先受之,芳香得清气之正,而藿香气味和平,不嫌宰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但必以广产为佳,虽以气胜,而冲和可爱,今江浙间遍地产之,则味苦涩而气亦恶劣。石顽谓伐胃消食,且能耗气,而世俗以为能解暑气,瀹茶多次,未尽善也。仲醇谓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者弗用。按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最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凡芳香行气,醒脾胜湿诸芳草,皆有同情,不仅藿香、木香一类为然也。
3.《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4.《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5.《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6.《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7.《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洽外感寒那,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风瘴气,不伏水士,寒热作疟等症。
8.《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摘录】《中华本草》



www.budianjie.comtrue/yaocai/194807.htmlTechArticle【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Hu Xiānɡ L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藿香 的 茎叶蒸馏所得的芳香水 。 【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微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