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辣蓼_中药词典J_假辣蓼,腹痛肿疡,消肿止痛,白辣蓼,大马蓼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Jiǎ Là Liǎo

【别名】白辣蓼(《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大马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夏、秋采。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茎直立。叶披针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常微钝,基部楔形,下面具腺点,上面常有新月形斑点,绿色,主脉及叶缘具粗硬刺毛;叶柄较短,生粗硬刺毛;托鞘筒状,无毛,先端截形,具多数脉。圆锥花序由数个花穗构成,花穗顶生或腋生,长达4~6厘米,近乎直立,具明显的长梗,侧生者较短,密被腺点;苞漏斗状,边缘斜形,并有稀疏缘毛,内具数花;花被淡绿色或粉红色,长约3毫米,通常4裂,裂片椭圆形;雄蕊6;花柱2,近基部分离,向外弯曲。瘦果圆卵形,扁平,微有棱,长2.5~3毫米,褐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之花枝内。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喜生于近水处。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陆川本草》:辛辣,性温。

【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消肿止痛。治腹痛肿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备注】

本植物的果实(水红花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本品在四川地区作蓼子草使用,参见蓼子草条。

【摘录】《*辞典》

什么叫红花子?是不是处男的意思

有这么说的
【水红花子的功效介绍】:

【中文名】水红花子(《滇南本草》)
【类 别】果实类
【异名】水荭子(《本草衍义》),荭草实(《纲目》),河蓼子(《山东中药》),川蓼子、水红子(《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荭蓼、酸模叶蓼或柳叶蓼的果实。
植物形态详荭草、假辣蓼、辣蓼草等条。

【采集】8~10月间割取果穗,晒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

【药材】①水荭子为植物荭草的干燥果实,呈扁圆形,直径2~3毫米,厚1~1.5毫米。
表面棕黑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两侧面微凹入,其中央呈微隆起的线状,先端有刺状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柄痕,有时残留膜质花被。
果皮厚而坚硬。
种子扁圆形,种皮浅棕色膜质;胚乳粉质,类白色,胚细小弯曲,略成环状。
气微弱,味淡。
以饱满充实,色红黑者为佳。
②辣蓼草子又名:水红蓼子。
为植物酸模叶蓼或柳叶蓼的干燥果实,呈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厚不及1毫米。
表面红棕色。
细小弯曲的胚位于一侧,成半环状,其余与水荭子同。
主产江苏、辽宁。
四川、山东、吉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荭草种子含淀粉41.51%。

【药理作用】小鼠每天灌服水荭子煎剂、酊剂或石油醚提取物,连续10天,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及实体型)和肉瘤-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稳定,需进一步证实。

【性味】咸,寒。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平,味苦。
③《药材资料汇编》:辛,无毒。
④《药材学》:性平,味甘。

【功用主治-水红花子的功效】消瘀破积,健脾利湿。
治胁腹癥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
①《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
②《滇南本草》:破血,治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
③《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
④《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
⑤《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
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
⑥《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
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大剂1两);研末、熬膏域浸酒。
外用:熬膏或捣烂敷。

【宜忌】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选方】①治腹中痞积:水红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摊贴,仍以酒调膏服。
忌荤腥油腻。
(《保寿堂经验方》) ②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红花子五钱,大腹皮四钱,黑丑三钱。
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脾肿大,肚子胀:水红花子一斤,水煎熬膏。
每次一汤匙,一日二次,黄酒或开水送服。
并用水红花子膏摊布上,外贴患部,每天换药一次。
(《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破者亦治: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各一服。
(《本草衍义》)
红花为菊科草本植物,药用花,有活血通经、行淤止痛的功效

www.budianjie.comtrue/yaocai/71759.htmlTechArticle【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Jiǎ Là Liǎo 【别名】 白辣蓼(《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大马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 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夏、秋采...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