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中药藿香佩兰

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7月7日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医博士

前些日子北京湿气很重,整天都是大雾,很多朋友身体又开始不舒服了。全国下雨的地方也很多,南方暴雨成灾。所以,今天和大家谈论两味芳香祛湿的中药。

在中药里面,有一些中药味道很香,中医认为它们多具有芳香行气、去除陈腐的功能。这些药物里面,有两味药非常突出,它们就是藿香和佩兰。

藿香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如著名的藿香正气丸就是用藿香来取名的,藿香含有很多挥发成分,中医一般是把鲜藿香晒干入药的,但过去也有鲜藿香这味药。因为鲜藿香祛暑力量较强,夏天常会用到。

藿香这味药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主要的功能是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等。

严格地说,藿香本身的主要功能祛除湿气,祛湿效果好的药物是茯苓、苍术、薏苡仁等,但是,当湿气把脾胃之气困住以后,单单祛湿有时效果不好,尤其是当湿浊之气严重,郁结在脾胃,导致陈腐淤积,藿香的主要作用是振奋脾胃之气,这样脾胃的气机振奋了,湿浊之气也就容易去掉了。

当湿浊之气郁结脾胃时,患者的舌苔厚腻,色白,如果变为黄色,就是开始化热了,还应加入一点清热的药物。

关于藿香的作用,《本草正义》说:“藿香,清分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消阳妙品……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在中医里面,和藿香经常一起用的,就是佩兰了。佩兰,性味归经是辛,平,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是解暑化湿、辟秽和中。可以治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渴。

对于佩兰的功效,《本草纲目》说,佩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是足太阴经、足厥阴经之药。因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

藿香和佩兰经常在一起使用,藿香有解表的作用,佩兰行气的作用更强。两者在一起用,祛除中焦湿气、振奋脾胃阳气的作用是非常好的。

我在调理湿气重的人的时候,也会经常用到藿香和佩兰,把这两味药和三仁汤一起用,这两味药的量非常小,一般是各3克或6克,嘱患者药物快要熬好时再下,这是芳香类药物的煎煮方法。一般熬久了,芳香类物质会挥发,所以最好是“后下”,在闭火的前5分钟下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

举个例子,我曾遇到过耳鸣的患者,怎么治疗都无效,西医无效,中医也无效,为什么呢?我一听,原来大家都认为耳鸣是肾虚引起的,给予补肾,实际上,中医治病是需要辨证的,耳鸣有肾虚的,也有肝胆火旺的,还有肝胆湿热引起的,还有就是中焦脾胃湿气重引起的。

《黄帝内经》里面就论述过耳鸣的病因之一在于脾胃:“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叶天士也说过这样的话,“九窍不利,皆由脾胃”,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如果忘记了,就会丢失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没有把老祖宗的东西继承下来,结果导致患者辗转医院间,很久没有康复。

我对这样的耳鸣患者,如果见到舌苔厚腻的,一概从脾胃调理,从祛湿开始,往往会用到藿香、佩兰,然后配合其他的祛湿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患者的耳鸣很快减轻,有的就此痊愈。

可见,湿气不可不重视,在祛湿的药物中,藿香和佩兰是一对儿非常好的药物。


本人湿热服用清热祛湿的中药久久不祛,湿阻气滞,阳气不足,天气热时感到身热,天气冷的感到怕冷,怕风?

先说一下你认识的一些误区,第一,阳虚,不一定就是肾阳虚,常见的还有心阳虚,脾阳虚等,各种病症引起的症状都是不同的,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效果,
第二,肾阳虚,如果表现在性功能上,是阳痿,早泄,弱精,不育。但肾阳虚不是一定会导致性功能的减退,还有其他的表现症状,比如,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嗜睡犯困,头晕耳鸣,夜尿频繁,水肿,这些都是肾阳虚的症状,但不一定会同时出现。
第三,回到你的问题,不知道楼主是不是自学中医的,寒热虚实都没辩证出来就乱下药,香砂六君治疗湿阻气滞是对的,它的功效是健脾补气,理气燥湿,你一会儿清热祛湿,一会儿藿香佩兰,这么多寒燥热燥的药下去肯定上火。从你的描述说,天气热怕热,天气冷时怕风,可以看出是明显的阳气不固,导致表虚自汗,这种情况用香砂六君,健脾补气,燥湿,再佐以少量的养阴药,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而你的上火,也是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脱上浮,不是实火,用清热药肯定适得其反,教你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每天晚上睡觉前温水泡脚,既能补阳归元,又行气祛湿,何乐而不为。
关于你追问的问题,为什么阳虚,夏天会热,首先要认识到这是虚证而不是实证,阳虚不等于就是阴盛,因为阳气虚,冬天来了,抵御不了寒冷,会觉得冷,这可以理解,夏天来了,同样阳气虚而无法抵御外界的热浪,所以身体也会感到热
提问者评价
你真的好厉害,你回答的都对,请问我现在需要什么样子的调理,请求帮助我?

中药佩兰怎么服用?要注意什么?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中药佩兰怎么服用?要注意什么?:



【出处】《本草再新》

【拼音名】Pèi Lán

【别名】茴(《诗经》),兰(《毛诗传》),兰草、水香(《本经》),都梁香(李当之《药录》),大泽兰(《雷公炮炙论》),燕尾香、香水兰(《开宝本草》),孩儿菊、千金草(《续古今考》),省头草(《唐瑶经验方》),女兰、香草(《纲目》),醒头草(《得配本草》),石瓣、针尾凤(《广东中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茎叶。夏季当茎叶茂盛而花尚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稍长。茎直立,高70~120厘米,下部光滑无毛。叶对生;在下部的叶常枯蒌;中部的叶有短柄,通常3深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腺点,沿脉疏被柔毛,揉之有香气;上部叶较小,通常不分裂。头状花序排列呈聚伞花序状;总苞长6~8毫米,总苞片10枚左右,2~3列,外列的甚短,内列者较住,膜质,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常带紫红色;每个头状花序具花4~6朵;花两性,全部为管状花;花有冠毛,冠毛均比花冠为短;花冠白色,长5~6毫米,先端5齿裂,裂片长不及1毫米;雄蕊5,豪药,不露于管外;子房下位,柱头2裂,伸出花冠外。瘦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有5棱,熟时黑褐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溪边或原野湿地,野生或栽培。分布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河北、山东等地。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多子直,少分枝,呈圆柱形或扁压状,直径1.5~4毫米。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纹及明显的节,节不膨大。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类白色,可见韧皮部纤维伸出,木质部有蔬松的孔,中央有髓;有时中空。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多呈3裂,中央裂片较大,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无毛,色暗绿或微带黄,质薄而脆,易破碎。气微香,味微苦。以干燥、叶多、色绿、茎少。未开花、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份】
兰草全草含挥发油1.5~2%,油中含: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和5-甲基麝香草醚,前两者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及麝香草氢醌。
大麻叶泽兰的叶,花中都含泽兰苦素和一倍半萜内酯,叶中又含泽兰甙。
上述两种植物的根中都含有兰草素。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捞出,稍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

【性味】
辛,平。
①《本经》:味辛,平。
②李杲:味甘,性寒。
③《医林纂要》:苦辛甘,寒。
④《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微凉,无毒。

【归经】
入脾、胃经。
①《纲目》: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①《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
②《翟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
③《别录》:除胸中痰癖。
④《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
⑤李杲: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
⑥《纲目》:消痈肿,调月经。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
⑧中药志,: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3~5钱)。

【注意】
阴虚、气虚者忌服。

【附方】
①治脾瘅口甘:兰草(煎汤服)。(《素问》)
②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藿香叶一钱,佩兰叶一钱,陈广皮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大腹皮一钱(酒洗),厚朴八分(姜汁炒),加鲜荷叶三钱为引。煎汤服。(《时病论》芳香化浊法)
③治秋后伏暑,因新症触发:藿香叶一钱五分,佩兰叶二钱,薄荷叶-钱,冬桑叶二钱,大青叶三钱,鲜竹叶三十片。先用青箬叶一两,活水芦笋二两,煎汤代水。(《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七叶芦根汤)
④治温暑初起,身大热,背微恶寒,继则但热无寒,口大渴,汗大出,面垢齿燥,心烦懊?:藿香叶-钱,薄荷叶一钱,佩兰叶一钱,荷叶一钱。先用枇杷叶一两,水芦根一两,鲜冬瓜二两,煎汤代水。(《重订广温热论》五叶芦根汤)

【各家论述】
①《纲目》: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云,辛能发散故也。李东垣治消渴生漳饮用兰叶,盖本于此。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敦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大泽兰之为兰草,尤可凭据。血生于气,故曰调气生血也。
②《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癣,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证自廖,大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③《要药分剂》: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内经》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盖消渴由邪热郁结于胃,兰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荡涤为功,肃清肠胃者也。
④《本草便读》: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至于行水消痰之效,二物亦相仿耳,但泽兰治水之性为优,佩兰理气之功为胜,又为异也。

【备注】
本植物的花(千金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西藏地区使用的佩兰,为菊科植物大麻叶泽兰的全草。

【摘录】《*辞典》



www.budianjie.comtrue/zycs/170983.htmlTechArticle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7月7日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医博士 前些日子北京湿气很重,整天都是大雾,很多朋友身体又开始不舒服了。全国下雨的地方也很多,南方暴雨成灾。所以,今天...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