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簕枝叶,白簕枝叶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主治,副作用,白簕枝叶的相克禁忌注意问题

  【拼音名】Bái Lè Zhī Yè

  【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

  【别名】白茨叶、白勒远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白簕枝叶图

  【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高1-7m。枝细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曲,基部扁平。叶互生,有3小叶,稀4-5;叶柄长2-6cm,有刺或无刺;小叶柄长2-8mm;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中央一片最大,长4-10cm,宽36.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侧脉5-6对。伞形花序3-10,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的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直径1.5-3.5cm;总花梗长2-7mm,无毛;萼筒边缘有5小齿;花黄绿色,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mm,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mm;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约5mm,成熟果黑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除湿敛疮。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痈疮疔疖;口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开水泡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虎刺梅
  crown of thorns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植物别名:铁海棠、麒麟刺、麒麟花
  拉 丁 名:Euphorbia milii var.splendens
  科 名:大戟科
  属 名:大戟属
  亦称基督刺(Christ thorn)、虎刺、麒麟花、老虎簕。
  大戟科(Euphorbiaceae)藤蔓状多刺植物,学名Euphorbia splendens或E. milii. 原产於马达加斯加,是受欢迎的室内植物,热带地区种植於庭园。四季均开花,在北半球冬季开花最盛。茎稍攀缘性,分枝,可长达2公尺(7呎)馀。茎上有灰色粗刺,叶卵形,老叶脱落。花小,成对著生成小簇,各花簇又聚成二歧聚伞花序。外侧有两枚淡红色苞片,花小。苞片有黄色,也有深红色。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为多刺直立或稍攀援性小灌木。株高1-2m,多分枝,体内有白色浆法。茎和小枝有棱,棱沟浅,密被锥形尖刺。叶片着生新枝顶端、倒卵形,叶面光滑、鲜绿色。花有长柄,有2枚红色苞片,花期冬春季。蒴果扁球形。同属植物常见栽培的尚有白花虎刺梅(var.alba)。
  虎刺梅灰绿色的干枝带刺,校上疏生鲜绿色匙形或倒卵圆形叶片,枝端开出鲜红、玫红的小花。花期长,花色鲜艳,形姿雅致,栽培容易,是人们喜爱的好花。
[编辑本段]分布习性
  虎刺梅又名铁海棠,原产非洲马达加期加岛。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高温、不耐寒。以疏松、排水良好的腐叶土为最好。冬季温度不低于12℃。
[编辑本段]繁殖
  主要用扦插繁殖。整个生长期都能扦插,但以5-6月进行最好,成活率高。选取上年成熟枝条,剪成6-10厘米一段,以顶端枝为好。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用温水清洗晾干后,再插入沙床。保持稍干燥,插后约30天可生根。
[编辑本段]栽培
  盆栽每年春季换盆,浇水不宜过多。夏秋生长期需充足水分,每月施肥1次。冬季温度低,叶片脱落,进入休眠期,应保持盆土干燥。3-12月花期,土壤湿度保持适中能花开不断,如果冬季室温在15℃以上,可继续开花。植株生长过于拥挤茂密时,可在春季萌发新叶前加以修剪整株。
  铁海棠(Euphorbia splendens)虎刺梅生性特别,生长慢,每年只长10厘米左右,但寿命长,盆栽能活30年以上。花期长,如光照温度得宜,可全年开放。
  虎刺梅枝条不易分枝,会长得很长,开花少,姿态凌乱,影响观赏,故每年必须及时修剪,使多发新枝,多开花,一般枝条在剪口后,可生出两个新枝。
  虎刺梅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可作嫁接仙人指、蟹爪兰的砧木,但属浅根系,横走很远,根毛却不多。
  虎刺梅性喜温暖,不耐寒,白昼22℃左右,夜间15℃左右生长最好,在温室保持15℃至20℃,可终年开花不绝,如下降至10℃则落叶转入半休眠状态,至次春吐露新叶,继续开花。
  虎刺梅喜光,花前阳光越充足,花越鲜艳夺目,经久不谢,光照不足,则花色暗淡,长期置阴处,则不开花。另须注意保持空气流通。
  虎刺梅可用培养土垫蹄角片作底肥,生长期每隔半月施肥一次,立秋后停止施肥,忌用带油脂的肥料,防根腐烂。
  虎刺梅耐旱,春秋两季浇水要见干见湿。夏季可每天浇水一次,雨季防渍水,冬季不干不浇水,盆内不宜长期湿润;花期也要控制水分,水大易引起落花烂根。
  春末夏初,5月至7月间,扦插虎刺梅最易成活,选粗壮枝条,长约10厘米至15厘米左右,擦干切口处流出的白浆,涂以草木灰,在阴凉处晾干2日至3日,使伤口处干燥后再插入素沙之中,浇透水,以后少浇,待盆土稍干时再浇,约经过50天至60天即能生根。
[编辑本段]病虫害
  主要发生茎枯病和腐烂病危害,用50%克菌丹800倍液,每半月喷洒1次。虫害有粉虱和介壳虫危害,用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喷杀。
[编辑本段]毒性特征
  虎刺梅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全世界大戟属值物有2000余种,中国产200余种,其中光棍树、一品红、变叶木、霸王鞭,药用植物中的大戟、泽漆、甘遂、狼毒、续随子等都是虎刺梅的同属兄弟。大戟属植物的共同特点是,树体受伤后伤口处会分泌出白色的乳汁,这类乳汁是有特殊结构的二萜类化合物,有毒。它是植物进化过程中保护自己,防止病虫侵害的有利武器。不仅如此,虎刺梅开花时,它的花柄上还分泌出胶水似的粘液,能粘住小虫,原来,这也是它保护自己免受虫害的防线。
  虎刺梅全株生有锐刺,茎中白色乳汁有毒。虎刺梅类植物伤口分泌出的白色乳汁,对人的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下泻、头晕等。家庭养植只要不随意折花给孩子玩,就不会造成危害。有经验的花工还会常常利用大戟属植物茎、叶浸渍滤液,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花卉害虫。 茎、花枝叶可入药。性凉,味苦。有小毒。有拔毒泄火、凉血止血之功效。
  此外虎刺梅据有关专家证实是促癌植物,建议不要栽种。
  研究发现,虎刺梅浑身上下都带“毒”。虎刺梅会释放出刺激性的难闻气味,种过此类植物的土壤中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病毒和化学致癌物的激活物质。据专家介绍,虎刺梅等促癌植物中含有 “Epsteln-Barr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物”,可以诱导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并能促进由肿瘤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肿瘤生长。促癌植物诱发鼻咽癌和食管癌的实验已得到证实。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盆栽观赏,刺篱等
  虎刺梅栽培容易,开花期长,红色苞片,鲜艳夺目。是深受欢迎的盆栽植物。由于虎刺梅幼茎柔软,常用来绑扎孔雀等造型,成为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摆设的精品。
[编辑本段]花语
  虎刺梅,倔强而又坚贞,温柔又忠诚,勇猛又不失儒雅。
  虎刺梅大概是最乖巧的花了,不像杜鹃花那样灿烂似锦,也不如水仙那样纯洁高雅,更比不上牡丹的艳丽富贵, 却也活得像模像样,枝头上依然开着小花蕾粉嫩可爱,入花木凋零的冬季,只有虎刺梅凌寒不败,几朵鲜红的小花绽放其间,愈显得风姿绰约,倒给居室增添了不少春意。铁灰色的虬枝,坚硬劲枝若斧削成,尖硬的针刺布满了枝干,骨力昂然地挺出一个凛然不可侵犯的季节意象:枇杷样的叶子嫩而绿,修而长,如今已是绿油油、满盈盈的一盆,将人自然引入琶音黯然、美人何在的深入怀想;枝头蝴蝶似的小红花,每两瓣为一小朵,再组成不大的一簇,夏绿冬红的似着痴守不弃的爱之誓言。整个儿的造型,奇崛、自钱、简约、高雅、清纯、孤傲、浓淡参差,疏密有致,美丽动人!像象一首让人品味不尽的哲理诗一般!
  单就虎刺与梅的组合就颇有意义,使她虎的威猛,刺的锐利,梅的风韵。如若凝望虎刺梅,它的点点疏花,远溢的清芬,让人无不心驰神往.
  给花卉爱好者一个忠告:
  虎刺梅花虽好,因其有毒,绝不可摆放在室内!!!
  关于铁海棠等植物致癌的另外一种说法:
  《神奇!致癌花卉又能防癌》
  来源:39健康网社区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52种植物有促癌作用,其中包括变叶木、铁海棠、麒麟冠等常见花卉。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心,是不是应该"铲除"家中的指甲花、铁海棠、刺梅等促癌花卉。而专家却告诉我们,促癌花卉有分解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奇效。 
  原来,观赏性植物不会导致人体患上癌症。有毒植物大多为柳条科等,如折断"一品红"的枝、叶,就会露出白色的浆液,如果这种浆液落到人的眼睛里,会毒瞎眼睛,但是这种花卉对分解空气中某些有毒气体是有极好效果的,虽然有些花木含有一些促癌物质,但养花却不会致癌。有毒的植物大多集中在大戟科、天南星科、马铁科,它们体内的汁液都是有毒成分,如不直接接触人们暴露的伤口,不嚼食枝叶、花果,毒素是不会入侵人体的,也就是说,促癌物质本身不会直接导致人体细胞的癌变。
  恰恰相反的是,铁海棠、万年青这些促癌花卉一直是室内有害气体的克星,它们在吸纳醚、醇、苯、分解甲醛等有毒气体有奇效,从而避免了一些呼吸系统癌变的可能性。因此,很多刚装修完新房的人,都到花市购买促癌花卉,以"吸食"装修材料散发的致癌气体。

www.budianjie.comtrue/bencao/264286.htmlTechArticle【拼音名】 Bi L Zhī Y 【英文名】 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 【别名】 白茨叶、白勒远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