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肿”妈妈 孕期消肿有绝招

  在你进入孕28周 以后,每天要特别注意一下自己的脚和腿,看看有没有水肿的发生,如果你某天发现你的脚踝、小腿、胳膊或者是脸越来越肿了,而且用手指对肿起部位按压下去,当压下后,皮肤会明显地凹下去,而不会很快地恢复,这表示你遭遇了孕期水肿 。在这个阶段医师也要陆续为准妈妈检查是否有水肿现象。因为准妈妈的子宫 ,此时已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会压迫到静脉回流,所以,静脉回流不好的孕妇,此阶段较易出现下肢水肿 现象。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孕妇的水肿现象会日益明显。

  为什么孕期会发生水肿现象?

  水肿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妊娠子宫 压迫下腔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胎盘分泌的激素及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体内钠和水分滞留;体内水分积存,尿量相应减少;母体合并较重的贫血,血浆蛋白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周围的组织间隙等等。不过别担心,在你生完宝宝 后体内滞留的水分也会渐渐排出,你的水肿现象也会随之消失的。

  孕期水肿 有什么表现和应对方法 ?

  水肿可以分为以水分为主导致的水肿和以钠盐为主导致的水肿,其表现方法和应对方法 也有所不同哦。

  一、显性水肿。也就是我们的肉眼能够看到的,主要表现为孕妇体表出现陷性水肿,用手指对部位用力按时可以按下一个小凹处。一般出现的顺序:足部、小腿、大腿、外阴、腹部、四肢、眼睑。一般来说,小腿或以下的水肿一般可以在家休息,定期产检 ,注意体重变化。不必住院;若出现Ⅱ度或以上,同时有尿蛋白、尿比重过高、肾功能受损则必须住院观察与处理。

  二、隐性水肿。这种水肿通常是产科医生 在产检时发现的,其最初的表现是体重的增加,每周超过0.5kg,之后因体内积聚的体液过多,才出现临床所见的水肿。孕妈咪自检的时候可将大拇指压在小腿胫骨处,当压下后,皮肤会明显地凹下去,而不会很快地恢复,即表示有水肿现象。

  消除水肿 你能做的事

  在了解了孕期水肿 的原因和分类后,接下来就到了重要的环节:如何尽可能减轻或者消除水肿 。其实,对多数孕妈咪来说,一般的孕期水肿无需药物治疗 ,只需要在日常生活 中稍作运动,以及在饮食上的调理就可以了。

  一、运动调整:多穿弹性袜,做腿部运动

  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充分休息、注意保暖、服装合体、多穿弹性裤/袜、抬高双腿、左侧睡都是好习惯,此外,这两个小运动也能帮助减轻水肿:

  1、屈膝坐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用两只手捏住左脚,两手的大拇指触到脚背。将两个大拇指并齐,沿两根脚趾骨的骨缝向下按摩。按摩2~3分钟后换另一只脚。

  2、盘腿坐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抬起左脚,将右手的4根手指(除大拇指外)从左脚的脚底方向全部插进脚趾缝里,刺激脚趾缝。做1分钟左右,换另一只脚。

  二、饮食调整 :高蛋白、低盐饮食

  1、调整饮食 也可以帮助改善水肿!每天都应摄取优质的蛋白质,例如家禽、家畜、肉、鱼、海鲜、贝类、蛋类、奶类及奶制品、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干、素鸡、豆包、干丝)等。这些食物以新鲜材料配合浓味的蔬菜,例如洋葱、西红柿、蒜头、茴香、芹菜、香菜、香菇、枸杞、红枣、黑枣、柠檬、醋、月桂叶等来料理,可以减少盐的使用量。

  2、进食足量的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它们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新陈代谢 ,还具有解毒利尿 等作用。准妈妈每天不应忘记进食蔬菜和水果。

  3、少吃或不吃 难消化和易胀气的食物

  如油炸的糯米糕、白薯、洋葱、土豆等,以免引起腹胀,使血液回流不畅,加重水肿。有水肿烦恼的准妈咪可要尽量避免哦。


孕妇腿脚肿,怎回事,如何消肿。谢谢

  准妈妈怎样缓解孕晚期腿脚肿?   来源:幸孕网整理 作者:孙孙 时间:2010-05-18 点击:253   Q:我现在怀孕24 周多了。最近几天突然感觉腿部脚部都特别沉,上下楼感觉很累,而且每天晚上腿脚都会肿。睡一觉第二天就会好些,可再到晚上又会这样。我试着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请问我该怎么办?   造成孕期下肢水肿的原因有:   1.妊娠后,从6 周开始血容量就逐渐增加,34 周达到高峰,并在这个水平上一直维持到产后两周才恢复到孕前水平。血容量可比非孕期增加40% 左右,所以血容量增加后,组织间液也会增加。   2.由于血液增加时,血浆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会相对稀释,血浆白蛋白的相对浓度也比非孕期时要低。而血浆白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浆渗透压要比非孕期低。这样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下肢水肿。   3.妊娠后子宫增大,使骨盆内压力增高,从而使下肢静脉血流受到影响。这也是下肢浮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孕期浮肿如果休息或睡眠后见轻,是属于生理性的,不必担心。   为了减少孕期下肢浮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低盐饮食,每日盐量不要超过6 克。   2.为协助下肢静脉回流,可穿医用中统弹力袜,尤其伴有静脉曲张者最好更要穿着。   3.适当运动增加下肢肌肉力量,促进静脉回流。   4.坐位时,可在脚下垫一个小板凳,协助静脉回流。   5.晚上入睡前,做下肢按摩也有助于消肿。   附加缓解孕期水肿如何食疗调养   准妈妈到了孕七月时,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容易出现踝部及小腿下半部轻度浮肿,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水肿明显,且无缓解,则应进一步检查有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时诊断与治疗。   单纯性的下肢浮肿,在睡觉时应采取侧卧位,下肢抬高15°,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可减轻浮肿。   缓解孕期水肿,食疗法是最安全最优先选择的方法。食疗是一门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食疗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以达到养身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食疗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长期食用,是调理身体健康最优先的选择,尤其适宜于妊娠期常见病症的调理治疗。   缓解孕期水肿,准妈妈要注意以下的饮食原则:   一、进食足够量的蛋白质。水肿的孕妇,特别是由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孕妇,每天一定要保证进食肉、鱼、虾、蛋、奶等动物类食物和豆类食物。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贫血的孕妇每周要注意进食2—3次动物肝脏,以补充铁。   二、进食足够量的蔬菜水果。孕妇每天要保证进食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强新陈代谢,还可解毒利尿。   冬瓜有利尿消肿、解毒化痰的功效,对妊娠水肿食疗效果较好。取鲜冬瓜500克,活鲤鱼1条,加水煮成冬瓜鲜鱼汤,可治妊娠水肿及小便短赤。西瓜同样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适于治妊娠水肿。   三、不要吃过咸的食物。水肿时要吃清淡的食物,特别不要多吃咸菜,以防止水肿加重。   四、控制水分的摄入。对于水肿较严重的孕妇,应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   五、少吃或不吃难消化和易胀气的食物。油炸的糯米糕、白薯、洋葱、土豆等都属于难消化和易胀气的食物。准妈妈要少吃这些食物,以免引起腹胀,使血液回流不畅,加重水肿。   小编温馨提示:   孕妈咪几种消肿美食营养餐   冬瓜、西瓜汁等瓜果,含有丰富的钾以及不能被身体迅速利用的果糖,可减少体内水分;鱼肉、老鸭等食物,可改善体虚引起的肿胀。为了减少钠盐(食盐、酱油、腌渍食物)的摄入,选择的烹调方法最好能替代一般的煎炒烹炸。   * 酒酿蛋包汤圆   原料:酒酿1大匙,无馅汤圆60克,鸡蛋1个,白砂糖。   制法:锅中加清水1杯半煮滚,放入汤圆;待汤圆煮到开始上浮时加酒酿、打蛋下去,再烧滚即可放糖,熄火焖2分钟即成。   营养小秘密:酒酿甘辛温,含糖、有机酸、维生素B1、B2等,可益气、生津、活血、散结、消肿。本餐可使早餐钠盐摄入降到最低。不仅利于孕妈咪利水消肿,也适合哺乳妈咪通利乳汁。   * 当归鸭肉米粉   材料:当归1钱,黄芪1钱,鸭半只,米粉200克,嫩姜1小块,老姜4片,米酒1勺,盐少许。   制法:鸭剁成两半、汆烫、洗净,嫩姜切丝;当归、黄芪、黑豆酒、水8杯煮1个小时,沥除药材,药汤留用;把鸭、药汤、老姜、盐放入电锅中,加水8杯蒸1次,添水后再蒸1次,取出鸭肉放凉切片;米粉烫熟置碗底,浇鸭肉汤,铺鸭肉姜丝就可上桌了。   营养小秘密:秋初吃老鸭,最有滋阴清热、利水消肿的作用,很适合体质燥热、容易水肿的孕妈咪。烹好的半只老鸭去骨切片后,与鸭汤一道放在冰箱里,每每添上一些,可用上2-3天。不单可煮米粉,炖白菜,煮粥加之调味也很合适。   * 果汁鱼块(2人份)   原料:净鱼肉300克,果汁120克,玉米粉30克,鸡蛋20克,植物油600克(实耗约50克),盐2克,湿淀粉30克。   制法:将加工好的净鱼肉切成长3厘米、厚0.6厘米、宽1.5厘米的块放入碗内,加盐腌上;把鸡蛋与湿淀粉放在碗里,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将鱼块放入蘸上一层,而后再蘸上一薄层玉米粉;炒勺内倒入植物油,放旺火上烧到7-8成热,将鱼块逐一放入,炸至金黄色,熟后捞出沥油,放在盘内;炒勺内热油倒出,留点底油,放回火上,加入果汁炒匀;用调稀湿淀粉勾薄芡、加尾油,淋在鱼块上即成。   营养小秘密:这道菜综合了鱼的营养和果的香甜,不咸、不腻,所提供的能量约为350千卡(每人份)。而且,其中只含有很少的盐,非常适合孕妈咪轻身利水的需求。
提问者评价
谢谢

www.budianjie.comtrue/chanqianjc/397719.htmlTechArticle在你进入 孕28周 以后,每天要特别注意一下自己的脚和腿,看看有没有水肿的发生,如果你某天发现你的脚踝、小腿、胳膊或者是脸越来越肿了,而且用手指对肿起部位按压下去,当压...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