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注意小儿腹泻的用药指南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绝大多数是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70%~90%为病毒感染 所致,其基本治疗原则 应当是多饮水、多休息,适当服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病毒唑含片、中成药 及对症治疗,如一周后仍无好转需做血常规 等检查,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抗生素 。
  
  我正在外面散步。一对抱着小孩的年轻夫妇拦住我,说:“聂主任,我们全家给您拜年了!”我一迟疑:“您好!可……你们是谁……”男青年说:“您不记得我们了?去年,我们的宝宝生病 多亏您给治好了。”他从妻子怀中抱过宝宝来,“您看,现在宝宝健康 着呢。”我一看,这宝宝胖乎乎的,脸颊红通通的,正睁着乌溜溜的两只大眼睛看着我呢。我想起来了,原来是附近郊区的那对农民夫妇。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发生的一幕……
  
  “医生,救救我的宝宝吧!他拉肚子都三十多天了,怎么治都不见好……”一天下午,我正在值班,一位满脸憔悴、披头散发的青年妇女抱着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宝宝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边哭边说。
  
  我连忙走了过去,掀开包被看了看宝宝,问道:“怎么回事 ?别着急,慢慢讲。”
  
  “这是我的女儿,出生才43天,却已拉了个把月肚子了,到过不少大医院,抗生素用了不少,可一直不见好,这可怎么办 ?……”青年妇女语无伦次地叙述起来。原来,这个宝宝在足月顺产后12天时开始腹泻,医生诊断 为小儿肠炎 ,采用抗生素治疗,先后用庆大霉素 颗粒剂、氨苄青霉素 、先锋Ⅴ等药物治疗 ,初始时腹泻时好时坏,后来则越治越重 。后到别的医院诊治,大便常规检查 发现有脓细胞,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再次采用了先锋铋治疗仍无好转。看着宝宝一天天瘦弱下去,年轻的父母急得眼泪直流。
  
  听了年轻妈妈 的叙述,通过详细的检查,我开了一种微生态制剂,叫她回去照要求给宝宝服用。结果,第二天宝宝的病就有了明显的好转,第三天便未再出现腹泻……
  
  事情已经过去快1年了,想不到在这儿碰到他们。看到宝宝健康的样子我也不禁非常高兴,把孩子接过来逗着乐。孩子的爸爸先是笑,一会带着疑惑的神情问我:“聂主任,以前我们一直以为抗生素是可以治很多病的好药,真没想到您用那么一副药就治好了我们宝宝的病,是不是抗生素不好呢?”
  
  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病人都有这种看法,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抗生素并非包治百病,不能滥用。特别是对于儿童,抗生素的使用更加要慎重。”我告诉他们:其实,他们小孩的病在小儿中根本就不算什么疑难杂症,之所以出现了久治不愈甚至越治越重的不良后果 ,主要是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滥用抗生素 ,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 致使腹泻加重;二是对于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 来说,大便常规黄、稀、脂肪球+、白细胞 2~4个/HP属于正常大便,根本就不是肠炎,在用抗生素后仅出现脓细胞0~2个,而没有其它症状就轻率地下细菌性 痢疾的结论是错误的。
  
  滥用抗生素是宝宝久治不愈的罪魁祸首 。而停用抗生素,采用了培养小儿肠道正常活细菌及补充多种矿物质 、维生素 的方法,纠正了菌群失调,腹泻当然会好转。可见,在这个病例中,使用抗生素完全是适得其反 的!
  
  接着,我告诉他们,抗生素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确实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包治百病的万用灵药。据了解,凡发病三天以上的小儿几乎没有不用过抗生素的。然而,由于小儿不完善的身体机能 和一系列特性,在对小儿使用抗生素药物 时应当慎之又慎,以免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 增多、细菌耐药性 增长等。那么应怎样对小儿合理使用抗生素、哪些情况下可对小儿使用抗生素呢?结合10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经验,我以常发的小儿呼吸系统 疾病为例,给他们列举了一些抗生素不能在小孩身上随便使用的事项:
  
  1、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是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70%~90%为病毒感染所致,其基本治疗原则应当是多饮水、多休息,适当服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病毒唑含片、中成药及对症治疗,如一周后仍无好转需做血常规等检查,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抗生素。
  
  2、气管炎 、支气管炎 及毛细支气管炎 ,一般也不需用抗生素,若有明确细菌感染 指征,应合理使用。
  
  3、支气管肺炎 ,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多半可不用抗生素。
  
  4、庆大霉素、链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6岁以下小儿应禁用,6岁以上小儿慎用。
  
  如确需使用抗生素,就必须按抗生素剂量和疗程的规定严格执行,不能随意乱用。
  
  我说:“象你们这样的家长应该正确看待抗生素,给孩子进行抗菌治疗要谨慎,不能盲目信赖抗生素,患有感染不要自做主张,随意购买抗生素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以前治疗了那么久都不见好啊!”年轻夫妇恍然大悟。 妊娠相关话题
海淘 - 美国美赞臣 Enfamil 孕妇DHA胶囊 孕期
7回复swimcatcat2 发表于 2013-05-05
药流后得调理多久?
8回复请叫我刘太太 发表于 2013-05-01
妊娠相关文章
直面产前12问 让准妈妈 轻松迎接分娩
发表于2013-05-06产前准备
孕期孕妈妈 遭遇外科急腹症 怎么办
发表于2013-05-06疾病与用药

妈妈圈 分享到: @妈妈网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妈妈妈们能告诉我一下吗?

消化不良的表现有:吸收差,营养状况不好,面色不好,身高体重不达标标准,腹胀、腹泻、呕吐、肠鸣、夜睡不宁等不吃、少吃、挑食、没胃口、瘦小、面色不好、腹胀、腹泻、吐奶等是婴幼儿喂养过程中常见的不良表现,也是广大父母们在喂养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

小孩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可以多吃以下几种水果:

1.苹果:苹果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其中含有的鞣酸,有机碱等物质具有收敛作用,所含果胶可吸收毒素.对单纯性的轻度腹泻,单吃苹果可止泻.

2.西红柿: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甲酸,可保护维生素C,使之在加工烹饪过程不被破坏,增加维生素的利用率.西红柿中还含有一种特殊成分——番茄素,有助于消化,利尿,能协助胃液消化脂肪,番茄素还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3.橘皮:橘皮对消化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其中含有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液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

4.番木瓜:未成熟的番木瓜含有两种酶类,一种叫番木瓜蛋白酶类,一种叫番木瓜蛋白酶,可分解脂肪为脂肪酸,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单 纯的吃水果可能很难解决小孩消化不良的病症,效果不是很明显。小孩消化不良的话不妨试试obabyl宝贝乐益生菌。obabyl宝贝乐益生菌所含的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可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诱发机体免疫力,激活机体吞噬活性,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得外在菌难以留存体内,从而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提高宝宝的抗病 能力。官网是3w点obabyl点com

 

预防消化不良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定时定量,少吃油炸、煎的食品。   

②搞好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清洁。   

③预防各种常见病和传染病,提高孩子胃肠道的消化机能。   

④去除各种精神上的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吃苹果

给宝宝多喝点小米粥,千万不要凉的时候喂

一般可以煮苹果水,或者胡萝卜水喝的,我家宝宝是做小儿推拿好的,可以去你们当地的中医院去看看,小儿推拿不需要打针吃药,几分钟就完了

看宝宝是属于什么样的腹泻,受凉的话给宝宝喝点苹果水,如果是病毒性引起的就要吃药才行。可以先给宝宝喝点苹果水效果还不错的。

请选择小儿推拿 请选择小儿推拿 请选择小儿推拿

贴丁桂儿蛮有效的。吃些妈咪爱,益生菌,也都可以防治腹泻的!如果腹泻时间长,要注意宝宝出入平衡以及适当使用腹泻补液。宝宝的月龄也不清楚,所以没法给出太具体的建议,还是先尽快去医院给宝宝做下检查吧,然后再对症治疗哈!

小儿腹泻常见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五种: 1.生理性腹泻:有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有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在添加辅食后腹泻自然消失。有生理性腹泻的小儿,通常在摄取牛奶或鸡蛋等异体蛋白质后,甚至在受到日晒、风吹或衣服的磨擦后,易发生皮肤湿疹、体温升高等现象。 2.饮食不当: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造成的。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食物易在肠道内发酵而造成腹泻。婴儿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喂养,或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至带有粘液。 3.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婴儿吃奶多,又增加了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这种腹泻有明显的气候因素,所以天凉时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和衣服增减,尤其到户外活动要更加注意。天热时要及时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同时要有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出现这种腹泻,只要在饮食上稍加调理即可痊愈。 4.细菌性肠炎或痢疾:是由细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腹泻。轻的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混有脓血;重的可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脉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因为发病很急,肠道的病变还未形成,病儿不但没有腹泻,有时还可便秘。此时的发热症状和脑膜炎、败血症很难区别。1岁以内的婴儿患菌痢症状往往不典型,表现无热或低热,每天排3~5次水样大便,易误诊为消化不良。 5.病毒性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所致,大多发生在每年的8~11月,9月为发病高峰,又称“秋季腹泻”。常见于6~18个月龄的婴儿。秋季腹泻起病急,体温升高在38~40℃之间,同时有感冒症状,在发病当天就有腹泻。由于大便量多,常像水一样冲出来,因此患儿很快就出现眼眶凹陷、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患儿有严重口渴感和哭闹不安等现象。 小儿腹泻的治疗一般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的重点就是给孩子补充液体,即水和电解质。补充液体的方法首选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它服用起来很方便,价格也不贵,在普通药房都能买到。2岁以下孩子每腹泻一次,服口服补液盐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也可用米汤加盐溶液代替。具体配方是:米汤500毫升,白糖10克,细盐1.75克(一啤酒瓶盖的一半),按每公斤体重20~40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如果孩子对口服补液不耐受,或腹泻程度加重,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切不可乱用抗生素,以防不良后果。在腹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所以孩子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还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有:培菲康、金双歧、妈咪爱等。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可缩短腹泻病程,效果良好。另外可适当补充锌剂,如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等。中医推拿按摩及中药治疗小儿腹泻也有良好的疗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小儿腹泻,尽可能不要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可使孩子肠道菌群失调,造成腹泻迁延不愈。如果孩子腹泻3天仍不见好转,或者出现腹泻次数和量的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明显口渴、粪便带血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可危及患儿生命,或者导致病情迁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腹泻的预防和护理: 1.注意卫生清洁食品应新鲜、清洁,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保持饮用水洁净,孩子及其看护人都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坚持母乳喂养尤其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 3.注意饮食质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防止受凉尤其是腹部受凉。孩子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腹壁及肠道缺乏脂肪“保暖层”,因而容易受较凉空气的刺激而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便次增加和肠道水分吸收减少,大便稀溏,病毒也容易乘虚而入。 5.应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只要孩子不出现频繁呕吐,应鼓励孩子多进食,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如奶类、米汤、粥。 6.调节好饮食,轻者不必禁食,可适当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喂乳的时间,停吃牛奶、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饮用淡盐水、米汤、稀藕粉等。病症重的应禁食6~12小时,如禁食一定时间后症状缓解,可逐步恢复饮食。恢复饮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切不可操之过急。

小儿腹泻莫乱服抗生素!

孩子发生腹泻,要先查明原因,乱服抗生素并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且,有时甚至会因此加重病情。

  引起腹泻的病因很多饮食不洁是其中之一,但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如奶量过多或过少,添加辅食太多或太急,气候变化。病毒感染等。有时腹泻也是其他疾病的一个并发症状,呼吸道感染,川崎病等。有的孩子对食物(如牛奶)、药物过敏而引起腹泻。所以,许多原因都可以导致腹泻的发生。

  一旦发生了腹泻,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服抗生素,因为有些腹泻是不必用抗生素或是禁用抗生素的,所以要知道什么原因使孩子腹泻,若是喂养问题,则改变喂养方法;若是过敏因素所致,则避免接触过敏的物质;如孩子长时间腹泻或是每次腹泻量很大,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目前正值夏秋之季,治疗小儿腹泻用16个字概括即是预防脱水 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年轻家长应学会给孩子门服补液,以纠正和预防脱水,采用口服补液的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输液,减轻孩子的痛苦。应当明确的是,口服补液只是限于尚未脱水或轻、中度脱水的小儿,对于重度脱水的小儿还是应静脉输液。

  在家里可以自制口服补液,下面介绍2种补液的制法。

  1.米汤+盐:500毫升米汤+1牙膏盖盐(5克)。

  2.糖盐水:50毫升水+25克糖+1牙膏盖盐(5克)即可,每小时口服20~40毫升。

(实习编辑:周云霞)

www.budianjie.comtrue/chanqianjc/397857.htmlTechArticle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绝大多数是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70%~90%为病毒感染 所致,其基本治疗原则 应当是多饮水、多休息,适当服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病毒唑含...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