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准妈妈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当女人怀孕 之后,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列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孕妇心理 问题也会变得严重起来,大多数孕妇都会出现紧张、抑郁、烦躁。准妈妈们要学会自我调节 ,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准妈妈,帮助自己度过一个快乐的孕期生活 。
  
  当准妈妈出现不愉快的心情 时,要记住一句话,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当的放松下来,也许事情就没有你想象的这么严重了。那么如何可以调节心情呢?
  
  1、多交流、多沟通。无论是和家人还是朋友或者是自己的爱人,都要多沟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别人才会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也可以结交一些同为准妈妈的孕妇朋友,互相交流经验、诉说烦恼。
  
  2、听音乐。无论是轻音乐、胎教音乐 、流行音乐 都可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能缓解紧张情绪 ,同时音乐还对胎儿的早期教育 有一定的帮助,胎宝宝会随着音乐节奏 的高低起伏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3、不要看悲情的电视剧。不要让悲伤的氛围所感染,这样宝宝在肚子里面也会随着妈妈的情绪而变化的,不利于宝宝情绪 的培养,而且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过长,无聊的话可以听广播。广播里面有一些育儿的节目,可以与主持人互动,学习育儿常识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户外运动 。运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 ,也可以增加抵抗力 ,同时对于顺产有很大的帮助,运动还可以控制孕期体重,虽然处在孕育阶段,但是也不是意味着多吃,孕期控制体重 也是保证胎儿和孕妇健康 的一种手段。
  
  5、找一些新鲜事物去尝试。例如绣十字绣、给宝宝动手做围嘴、只要是自己没做过的,就可以尝试着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重在过程。
  
  6、看书。买一些孕期杂志、育儿书籍 、提前学习 一下如何照顾宝宝 ,打发了时间又学到了知识,为什么不去尝试着这么去做呢?
  
  7、周末去郊游。怀孕了出门远行似乎不太现实了,那么近途郊游还是可以的,去大自然里面感受一下新鲜的空气,问一问花香,换一个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大自然是天然的氧吧,孕妇呼吸新鲜空气对胎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8、记日记。将每天的孕期生活做一个记录,记录宝宝在肚子里面的情况,第一次胎动、第一次呕吐这些都是值得回忆的,日后拿出来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感受。 痛经相关话题
御鹿苑滋补膏简介
0回复爱豆的女孩 发表于 2013-04-21
6小时顺产记
47回复cloiey 发表于 2013-04-24
痛经相关文章
想要解决孕期抽筋 不只是补钙
发表于2013-01-15疾病与用药
怀孕期间 准妈妈易发疾病如何应对
发表于2013-01-15疾病与用药

妈妈圈 分享到: @妈妈网


感觉怀孕后头发变得越来越干燥,不知道是心理问题还是怎样。想问问孕产期间护发素这些能用吗?

最好还是换一下吧,有条件的话用蕴妙ecomom的洗护套装,虽然贵点,但是安全天然,之前都是朋友介绍我用的,试用了一下,感觉不错,我现在正准备入手他家的准妈妈完整大礼盒。

应该可以用吧!

孕妇怀孕期间禁忌的四个问题 噪声问题亟待解决

  一、忌不良情绪

  孕妇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胎教具有重要作用。孕妇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有利于胎儿出生后良好性情的形成。而孕妇在麻将桌前往往精神紧张,大喜大悲,情绪不定,使母体内的激素分泌异常,造成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危害。因此,孕妇要格外注意精神卫生,使自己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对生活充满希望。

  二、忌不合理的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时,孕妇可用以中度音量向腹内的胎儿亲切授话,或吟读诗歌,或哼唱小调,或计算数字。如此都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切忌大声粗暴地训话,这样会造成胎儿烦躁不安。等胎儿生下来以后,会变得十分神经质,以至对语言有一种反感和敌视态度,所以准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调。

  三、忌不合理的运动教育

  运动是很有效的一种胎教方式方法,但是不合理的运动就是胎教中的大忌了。与胎儿做运动联络时,要轻轻抚摩儿,每天2~4次为宜,有时胎儿也会不遵母命,此时就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且做运动胎教时,动作不宜过猛。

  四、忌噪声

  噪音能使孕妇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紊乱,从而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激素过剩,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噪音对胎儿有如此严重影响,因此,孕妇要警惕身边的噪音,不要受噪音影响,更不要收听震耳欲聋的刺激性音响。

www.budianjie.comtrue/chanqianjc/398515.htmlTechArticle当女人怀孕 之后,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列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孕妇心理 问题也会变得严重起来,大多数孕妇都会出现紧张、抑郁、烦躁。准妈妈们要学会自我调节 ,...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