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检查预防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一个孕期疾病 ,让每个孕妈妈都担心不已,但是只要产前检查 的话就可以及时预防哦。

孕期检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5%~10%的准妈妈会遭遇这种疾病,并因此危及自己和胎儿的健康。在这个方面,积极地做好自我监护 ,是很有效的预防方法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是孕妇在妊娠期间特有的一种疾病,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妊娠中毒症 ,往往发生在妊娠24周后。最常见的症状有血压增高、水肿、蛋白尿,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痛、眼花、胸闷、甚至抽搐和昏迷。高血压引起的全身血管痉挛,使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严重地威胁着母亲和胎儿的生命;胎儿会因胎盘功能 减退而出现发育迟缓 ,导致早产 和未成熟儿,严重的还会胎死宫内 ;新生儿常因严重缺氧、宫内发育迟缓 而成活率极低。

  准妈妈们应该按时接受正规的产前检查,孕早期需测量血压,以便了解自己 的基础血压,以后定期检查 。尤其是妊娠36周后,每周测量血压、体重、化验有无尿蛋白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头晕等症状。经过定期的产前检查,子痫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

  小编总结:当然,除了产前检查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准妈妈自己保护自己 ,不受妊高征的打扰,孕妈妈们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哦。

 


请问我应该做什么孕前检查和预防呢?

先天性胆管堵塞不是遗传疾病,而是先天性疾病,主要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内胚层发育异常引起的,所以你没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目前检查也不会发现什么的,如果你年龄较大那么应该妊娠早期检查,年龄超过35岁是响应的危险也增大所以应该进行高危妊娠的检查.

急,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检查~~

急,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检查~~:

根据病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对病情估计及对某些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鉴别却较困难。因此,必须从病史、好发因素、体检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全面分析,方能作出正确诊断。诊断包括病情轻重、分类以及有无并发症等,以便制定正确的处理方针。
1.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于孕前及妊


娠20周前有无高血压、蛋白尿和(或)水肿及抽搐等征象;既往病史中有无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等;有无家族史。此次妊娠经过,出现异常现象的时间。
2.主要临床表现 (1)高血压:若初测血压有升高,需休息6小时后再测,方能正确地反映血压情况。血压达到140/90mmHg,则可作出诊断。尽可能了解其基础血压并与测得的血压相比较。若测得血压为""""""""""1w鼬皿峋,未达高血压诊断标准,但其基础血压若为田/60m4屯,其增高已超过N/15m汕龟,""""""""""""""""则应视为达到诊断标准。 (1)蛋白尿:应取中段尿进行检查,凡24小时尿蛋白定量>O.5g为异常。蛋白尿的出现及量的多少,反映肾小动脉痉挛造成肾小管细胞缺氧及其功能受损的程度,应予重视。 (3)水肿:妊娠后期水肿发生的原因,除妊高征外,还可由于下腔静脉受增大子宫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引起。因此,水肿的轻重并不一定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水肿并不明显者,有可能迅速发展为子痫。此外,水肿不明显,但体重于1周内增加>0.9kg,也应予以重视。 (4)自觉症状:一经诊断为妊高征,应随时注意有无头痛、眼花、胸闷、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这些自觉症状的出现,表示病情发展已进人先兆子痫阶段,应及时作相应检查与处理。 (5)抽搐与昏迷:抽搐与昏迷是本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状态、频率、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注意神志情况。
3.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测定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以了解血液有无浓缩;重症患者应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必要时测定凝直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等,以了解有无凝血功能异常。 (2)肝、肾功能测定:如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肌酐及尿酸等测定。必要时重复测定或作其他相关性检查,以便综合判断肝、肾功能情况。此外,血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测定也十分重要,以便及时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3)眼底检查:视网膜小动脉可以反映体内主要器官的小动脉情况。因此,眼底改变是反映妊高征严重程度一项重要标志,对估计病情和决定处理均有重要意义。眼底的主要改变为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动静脉管径之比可由正常的2:3变为1:2,甚至1:4。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剥离.或有棉絮状渗状物及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或突然失明。这些情况产后多可逐渐恢复。 (4)其他检验: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检查图检查等,可视病情而定。


www.budianjie.comtrue/chanqianjc/399891.htmlTechArticle妊娠高 血压 一个 孕期疾病 ,让每个孕妈妈都担心不已,但是只要产前检查 的话就可以及时预防哦。 孕期检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5%~10%的准妈妈会遭遇这种疾病,并因此...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