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归养血糖浆的说明书

   【产品名称】阿归养血糖浆。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2021226。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用于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淡。

  【性状】本品应为棕褐色的粘稠液体,气微香,味甜、涩、微苦、辛。

  【主要成份】当归、党参、白芍、甘草(蜜炙)、茯苓、黄芪、熟地黄、川芎、阿胶。

  【产品规格】15ml*12支/盒*40盒/件(含礼品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3年。

  【注意事项】

  1、外感发热实证患者忌服。

  2、脾胃功能不足者,服用本药宜减量或配以调理脾胃的药,或先调理脾胃,再用本药。

  3、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感冒类药。

  4、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7、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阿归养血糖浆的补血效果好吗?

阿归养血糖浆由九味药材当归、党参、阿胶等经提取、精制而成,具有很好的补养气血功效,能够改善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本品为棕褐色的粘稠液体,气微香,味甜、涩、微苦、辛,此方中药物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有需要的患者可以放心选用。那么,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阿归养血糖浆对失血性、溶血性及射线照射性贫血均有一定的补血作用,能明显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强烈宫缩,调节机体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水平。方中当归不仅有调经作用,补血效果较好,阿胶一直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补血的药品。且阿归养血糖浆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所以,阿归养血糖浆的对失血性、溶血性及射线照射性贫血均有一定的补血作用,而且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贫血患者可以选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阿归养血糖浆作用、疗效不错,不过在使用药品的时候还是要注意阿归养血糖浆的副作用、不良反应等。具体的可以参考阿归养血糖浆说明书。详情还可以看其他相关资讯,做到科学合理的用。 如果您需要购买此药品,可以在网上免费咨询康之家药房网专业药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意见。感谢您的到来!

阿归养血糖浆(当归养血膏)



阿归养血糖浆(当归养血膏)

拼音名:EguiYangxueTangjiang
英文名:
书页号:Z12-80         标准编号:WS3-B-2339-97
  【处方】 当归     257g  党参     16g  白芍    16g
      甘草(蜜炙)8g茯苓16g黄芪16g
熟地黄16g川芎8g阿胶16g
  【制法】 以上九味,除阿胶外,其余当归等八味粉碎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
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 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缓缓渗漉,收
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放置后,收集上浮的油状物,另器保存;药渣加水煎
煮1小时,滤过,滤液静置。合并上述两种药液,加入蔗糖834g,搅拌使溶化,再加入用
水溶化后的阿胶溶液及防腐剂适量,搅匀,加入上述油状物,煮沸30分钟,滤过,加水
调整总量至1000ml,即得。
  【性状】 本品为深褐色的粘稠液体;气微香,味甜、涩、微苦、辛。
  【鉴别】 取本品5ml,加甲醇5ml,摇匀,再加石油醚5ml,振摇提取,分取石油醚
液,挥干,残渣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显棕黄色,放置后,渐变为红紫色。
  【检查】 相对密度 取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依法测定(附录Ⅶ A),应不
低于1.09。
  其他 应符合糖浆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H)。
  【功能与主治】 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亏虚,面色萎黄,眩晕乏力,肌肉消瘦,经
闭,赤白带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
湖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www.budianjie.comtrue/fangji/319585.htmlTechArticle【产品名称】阿归养血糖浆。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2021226。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用于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淡。 【性状】本品应为棕褐色的粘稠液体,气微香,味...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