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怎么选择补益中药

  在众多的补益药之中,应该如何辨证选择呢?针对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四种体虚的证型,选用补益药中的“四大名补”——人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将大有裨益。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对证选用这几种药物。

  补气虚为主——人参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和黄酮类物质,分别有抗衰老、抗疲劳、对抗有害物质、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调节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用法: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取2~3克放入杯内加开水,浸泡1小时后便可饮用,饮完后再加入新水,如此循环。最好12小时内服用完毕,最后嚼服人参片,也可将人参片直接含服。如用于急救,每次取30克,浓煎顿服。参须、参花、参叶亦可泡水当茶喝。

  补阳虚为主——鹿茸

  鹿茸性温,味甘咸,入肝、肾二经,有补肾壮阳之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鹿茸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茸精含多种氨基酸、硫酸软骨素、雌酮、骨胶原、蛋白质和钙、磷、镁等矿物质,有滋补、强壮作用,可使血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增加,中等剂量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对衰心脏有强心作用。服用可使人精力充沛,但阴虚者不可服。

  用法:研末,每次取1克,放小米粥内服用。或取鹿茸、山药各30克,分别切片,浸入500克白酒内,密封1周,每次取20毫升服用,日服2次,治阳事不举、尿频、面黑。市面上有以鹿茸为主料制成十补丸、口服液等药,可按药品说明书服用。

  补阴虚为主——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性温,味甘,入肺、肾二经,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含蛋白质、脂肪(其中82.2%为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糖、粗纤维、矿物质、虫草酸(D-甘露醇)、虫草素和维生素B12等成分,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胆固醇、抗缺氧、抗癌、抗病毒、抗菌和镇静等作用。

  用法:取老公鸭1只,冬虫夏草10克。鸭去毛及内脏,将鸭头顺颈劈开,将冬虫夏草数枚装入鸭头和鸭颈内,再用棉线缠紧,余下的和生姜、葱白一起装入鸭腹内,放入盆中,注入清汤,用食盐、胡椒粉、料酒调好味,密封盆口,上笼蒸约2小时,出笼后拣去生姜、葱白,加味精,即成一道闻名遐迩的“虫草全鸭”。

  补血虚为主——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诸经,以滋阴养血着称。历代医家视阿胶为妇科良药。民间称阿胶、人参、鹿茸为冬令进补“三宝”。又因阿胶对调治各种妇科病有独特之功,尤得女士们青睐。

  用法:取阿胶5~10克,加黄酒适量,隔水蒸服。或取阿胶500克,浸在1500克黄酒内,等胶块散发成海绵状,隔水蒸成液体,趁热加冰糖1000克,当糖与胶溶为一体时,加入炒熟的黑芝麻及敲碎的核桃肉各适量,制成黏稠膏滋,每日早晚各取1~2匙,以温开水送服。

  气虚:表现为动则气短、气急无力。怕冷的感觉不明显。

  阳虚:表现为身寒、肢冷、小便清长、消化不良、便稀。

  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则表现为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


立冬了补冬补什么

养生:秋冬进补需注重排毒

常言道:“秋风起,三蛇肥”,国庆之后,早晚的寒气愈来愈重,又到了秋冬进补的时节。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秋冬时节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之为“补冬”。中国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副主任姜良铎教授称:“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因为进入秋冬季节后,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补,药物易被吸收和蕴蓄,从而发挥较大的功效。但是,要科学进补,要补得恰当,不要盲目进补。”姜教授认为,用排毒解毒、调补治病养生法来指导冬季养生保健,会给健康带来益处。

秋冬时节忙进补

秋天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要补身。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市内大型超市、商场的滋补品专卖柜,各类滋补品成为抢手货。另据报道,某家大型商场国庆期间卖出近10万元的滋补品,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公布的《广州市现代化目标实现程度及预测》中指出,广州市居民素有进食药膳和讲究秋冬进补的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滋补药品的支出逐年增长,1995年人均支出33.12元,1999年增至41.43元,增长25.09%。

为何秋冬季节人们忙进补呢?据介绍,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冬季节已进入进补的季节。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适当调补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秋冬时节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传统医学认为,秋冬进补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姜教授说,各种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均可选用有滋补作用的食品,但在进补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

进补最好先排毒

姜教授特别强调,进补也要讲究科学,要补得恰当,切忌盲目进补。因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流通,遇寒则凝滞。据介绍,当秋冬寒冷的空气作用于机体,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加上人们的运动往往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塞。所以,冬季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

另外,血流滞缓,排毒管道不通畅,多种毒素易留存体内,再加之寒冷的气候会减低机体的抵抗力,这样就常常形成一种毒存体内、气血不通、正气不足的本虚标实的病理状态。

姜教授说,冬季养生,要避免纯补、壅补、腻补,要在排毒解毒的基础上进补,要通补结合,补得恰当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反之,则易致毒留体内而引发多种疾病或使宿疾复发。在进补前,必须要将积聚在人体内的毒素通过消化管道、泌尿道排出体外。

据了解,各种毒素、废物存留在体内会造成代谢功能紊乱,阻碍气血正常运行、破坏腑脏的功能及腑脏之间的相互协调。在这种情况下进补,机体不但无法吸收补品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引发多种疾病,有害健康。因此秋冬进补之前必须先排毒,通得合适、补得适当才能获得真正健康。

补后更需要排毒

有关专家认为,若补得太过,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会引发疾病。因为,秋冬季节传统的食补多用辛热之品,以温阳驱寒,而补药也多以温热药为主,人们往往习惯于纯补、腻补、食不厌精,故秋冬进补不当易致体内阳气过盛,营养物质蓄积化热;易酿生成毒,毒留体内则会引发多种疾病。如过食辛辣刺激之品可使大便干结难解、致痤疮(青春痘)等症;过食肥甘厚腻则易损伤脾胃,脾胃呆滞、水湿运化无力则引起便秘腹胀等症。加之冬季运动减少,从而抵抗力下降,原有的疾病极易复发或加重。

专家认为,要想身体真的好起来,就要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只有将进补与排毒结合在一起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专家建议如何正确选购排毒产品

时下市场掀起排毒热潮,许多人排毒意识有了空前的提高,并打算加入排毒的“行列”。但跑到药店一看,林林总总的排毒产品充满药柜,不知该买哪种产品好。而事实上整个排毒市场鱼目混珠,存在着很多跟风产品,不实宣传或随意夸大疗效的现象时有所见。那么,如何选择好的或者是适合自己的排毒产品呢?有关专家提出,选购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要根据人体的特殊情况;

二要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产品;

三是应当选择广受消费者认可的、有信誉保证的厂家生产的高品质产品。

四一般来说,具有以下条件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好产品:如知名企业出品、严格按GMP规范生产、产品效果确切、口碑良好、产品生命力长、广告宣传与产品说明书一致、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等等;

五是消费者在选购排毒产品时不要轻信宣传单张,要注意其广告宣传与产品说明书上标注的功能是否一样。最重要的是看说明书里有没有排毒功能(说明书是要经过药监部门严格审核批准的)。

大家只要牢记专家的五大“法宝”,相信一定可以买到既有确切效果、又安全放心服用的好产品。

◆小贴士怎样正确选择中成药补品

中药滋补品种类较多,性能各异,必须辨明气血阴阳及体质亏损的差异,选择针对性的补品,方能收效。

平时有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等气虚表现等,可选用人参大补膏、人参精、生晒参等大补元气;平素有贫血、失血所致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失眠、健忘等,可选用十全十补膏、健身长春膏等补益气血的滋补品;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小便清长、早泄阳瘘等阳虚,可选用参膏、双龙补膏等补肾壮阳;平素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经常咳嗽,咽燥而痒,可选用人参银耳晶、人参石斛晶等补肺健脾,养阴生津。

老年人阴阳两虚出现遗精阳瘘、脑力减退、腰膝酸软,可服用龟鹿人参膏、参茸口服液等补肾纳气,培元固精;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虚弱、崩漏带下等症,可服葆春膏、全鹿丸等补益气血。

脑力劳动者可常服青春宝片或口服液提高机体免疫力,减慢脑细胞衰老;性功能减低、阳瘘不育或宫寒不孕者,可选用鹿茸片、龟龄集等;炮天红酒、万年春酒、虎骨木瓜酒适用于关节炎、肩周炎患者;患有心肌炎、冠心病者,宜服吉松林人参粉、还精煎,可以安神强心,降压通脉。

另外,有关专家指出,如体内有痰浊、食积、湿热者,应先服进行调理后,才能选用滋补品。

www.budianjie.comtrue/fangji/322707.htmlTechArticle在众多的补益药之中,应该如何辨证选择呢?针对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四种体虚的证型,选用补益药中的四大名补人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将大有裨益。下面,我就谈谈如何...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