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芋浸酒方一(痹证)

茵芋浸酒方一(痹证) 【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茵芋(去粗茎)、萆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去毛)、桂(去粗皮)、(炮裂去皮脐)各一两,(去苗酒浸切焙)、(去根)、各一两半。
【制法】上九味,口父咀,以生绢袋贮,以酒一斗,浸经三两宿。
【主治】风寒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
【用法】每服一盏或二盏温服,服尽酒一半,更添新酒浸之。觉药味淡,即再合。
说明:《御药院方》同上。


什么药材泡酒能治疗风湿

蕲蛇药酒                       蕲蛇12 克、独活10 克、羌活10 克、红花10 克、防风10 克、天麻10 克、当归10 克、秦艽10 克、五加皮10 克,加白酒(45~55 度)2 千克、冰糖200 克泡制
  风湿药酒的配方与制作

         方一:壮腰补肾酒 巴戟60克,肉苁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参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对,川续断30克,骨碎补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壮阳健腰补肾,适用于男子腰膝酸软乏力,;亦可用于女子性欲淡漠,低血压,腰酸无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高血压患者勿饮。


         方二:祛风活络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独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乌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枫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祛风活络,活血止痛,适用于慢性风湿筋骨疼痛,且疼痛多发生于寒冷潮湿天气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处。
          禁忌症:同上。此药酒含川乌,不能多饮。

泡药酒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酒的选用 一般选用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为佳,因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杀灭中草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条件下饮用。
           2、泡药酒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3、服用药酒时,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响药效,最好加一点蜜糖,因为蜜糖性温和,加入药酒后不仅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刺激,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4、浸酒药材的选用和处理方法 动物药宜除去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毒蛇应去头),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仅可除去水分,还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并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浓度。还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饮用起来也有香醇的感受。 
          5、药酒浸泡的时间 一些古方或民间传言,认为药酒要浸泡数月至1年以上。笔者认为无此必要。一般浸泡1个月即可。有时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逸出,如不考虑美观,可将药材切碎浸泡。
           另外气温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气温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气温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
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属容器,以免金属中逸出有毒物质或产生毒性化学反应。

用中药泡酒作缓调,是刈好办法,可用:党参,白术,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熟地,肉桂,制附子,骨碎补,续断,淫羊藿,杜仲,桑寄生,五加皮,千年健,牛膝,独活,乳香,威灵仙,乌梢蛇,全蝎,大枣,丁香,小茴香。上药用酒适量浸泡口服,对于气血虚,肝肾虚,腰膝痛,由于寒湿引起的,有很好的疗效,且药酒的气味芳香扑鼻。
我妈妈是风湿她泡的有药酒挺管用的我不知道那是啥药材。我妈妈用了两年了我门这里的人都是用我妈妈泡的药酒。请问你是那的要是我家附近的我可以给你点。

风湿药酒——精典篇
原料配方 鸡血藤1000克 首乌(制)500克 豨莶草1000克 苍术(炒)500克 红藤1000克 菝葜500克 老鹳草1000克 乌梢蛇500克
桂枝500克 白藓皮500克 苦参500克 寻骨风500克 桑枝500克 地黄500克 川芎250克 红花250克 五加皮250克 蚕砂250克
石菖蒲250克 杜蘅250克 高良姜250克 白芷250克 苍耳子500克 白酒86千克
制作方法 以上23味,粉碎成粗粉,置回流锅内,加入白酒86千克,分2次作溶媒,热回流提取2次,每欠2小时,然后回收药渣内余酒,合并酒液即得。
产品功能 祛风活血,利湿通络。于用风湿性四肢麻木酸痛。
服用方法 每服15~20毫升,每日2次。
[药物组成] 羌活10g 独活10g 续断10g 草乌10g 细辛10g 川芎6g 红花6g
乳香6g 没药6g 鹿角胶3g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养血通络,补养肝肾,通络止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用量] 每日服三次,每次10ml,一个月为一疗程。
[制备方法] 以上药材净选除杂,加适量甜叶菊,粉碎成粗粉,加白酒1000ml,密闭浸泡十五日,过滤,分装即得。
[资料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10):287
按:有人以本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0例,治疗二个疗程,治愈56例,有效109例,总有效率为91.7%。
[药物组成] 茵芋(炙) 附子 天雄(并去目,去皮脐) 丹参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 踯躅花 甘草(炙) 石菖蒲 桂(去粗皮)
干姜(生用) 乌头(生用去皮脐) 独活(去芦头) 地骨皮 秦艽(去苗土) 防风(去叉) 芎劳 人参 当归 白芷 藁本(去苗土)
生干地黄各二两 白鲜皮 栾荆(炙)各二两
[功能主治] 治风湿及诸风痰。
[用法用量] 每日空腹饮半盏,渐渐加饮,每饮后,食饭二三匙,每饮一盏,即添药酒一盏浸药,药味尽即止。
[制备方法] 上二十三味药,均细剉,以无灰药酒三斗,于密器中浸,经七日成。
[注意事项] 忌热肉、面、鸡、鱼、牛肉、油腻、果子,陈臭 豉汁等物。

风湿病药酒配方
威灵仙60g
茜草50g
徐长卿50g
高度百酒1000g
浸泡20天后外擦于患处,切记勿内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药酒?
(1)三蛇酒
药物组成:乌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将三种蛇剁去头,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冰糖加热熔化待用。将白酒装入酒坛。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每天搅拌1次,10~15天开坛过滤,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风祛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冯了性药酒
药物组成:羌活、威灵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独活、青蒿子、麻黄、白芷、小茴香、当归、川芎、栀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适用于痹病风湿痹阻证。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3)除湿酒
药物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云苓、杜仲、松节、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续断、伸筋草各9g,独活、蚕矢各6g,木瓜、枸杞、苍耳子、?莶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将上药浸于粮酒2500g中,过5日即成。
功效:除风散寒,祛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
药物组成:制虎骨(豹骨代)、当归、川芎、续断、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红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防风各25g,木瓜150g。
上药共研粗末,以绢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中,浸至7日,滤去渣,澄清后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风,祛湿通络,活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随量饮用。
(5)木瓜牛膝酒
药物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将上药浸入大曲酒500ml中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刺激,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为度(本过程患者坐姿
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结束治疗。时间约10分钟。
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1疗程,每天治疗1次,疗程间休息3~6天左右。

药酒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用酒将治疗风寒湿痹之有效中药进行炮制,则药力借酒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常用的有虎骨酒、史国公药酒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亏虚;冯了性药酒治疗痹证之寒湿偏重者;三蛇药酒治疗风痹肌肤不仁;丁公藤风湿药酒治疗瘀血痹痛;五加皮酒治疗痹证而有中气不足者。此外还有虎骨木瓜酒、虎骨追风酒、豹骨木瓜酒,参茸虎骨酒,蕲蛇药酒等等。也可用威灵仙、牛膝、杜仲、木瓜、桑枝、party参、黄芪、当归、白芍等中药1~3味,加入酒中浸泡,自制成药酒。每次10~15ml,每日2次。
服用药酒应注意阴虚有热或外感风热或风湿热痹以及高血压、孕妇等均应禁服。还应注意药酒内不要兑入其他酒类或就果菜饮用。
除内服外,史国公药酒、虎骨酒、木瓜酒等还可擦患部,或加点穴按摩,或加用小木棒叩击,亦有一定疗效。

由提问者1年前选出
[配方] 五加皮、麻黄、制川乌、制草乌、乌梅、甘草、木瓜、红
花各20克,60度乙醇1000毫升。
[制法] 将前日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乙醇,密封,浸泡10—
15天后,过滤去渣,再加乙醇至1000毫升,静置24小时,滤过即成。
[功用]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主治] 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 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中药制剂汇编》验之临床,多服用。每收良效,
疗程与病程有关。
抗风湿Ⅱ号酒方
配方] 雷公藤25克,青风蘑150克,生地100克,黄精、秦
艽、丹参各50克,海风藤、忍冬藤、怀牛膝各60克,白木耳、石制各
40克,白酒1000毫升。
[割法] 上药加水5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过滤去渣,加冰
糖250克,化后待冷,加入白酒、装瓶密封备用。用时摇匀。
[功用] 养阴清热、扶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热型者)。 。
[用法] 口服。每次饭后服20—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河北中医》。随证加昧:若上肢痛加桂技;下肢
痛加木瓜;风湿去石斛,湿热加苍术、黄柏、木通,其痛顽固不消、须
虫类药搜别时加地龙、僵蚕;病情好转后遂加枸杞子、何首乌、沙参、伸筋草。

蝎子。白花蛇、当归、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作用颇佳
衣蛾
蝎子
什么药泡酒去风湿

请问中药材茵芋的功效作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请问中药材茵芋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出处】《本经》

【拼音名】Yīn Yù

【别名】卑山共(《吴普本草》),莞草、卑共(《别录》),茵蓣(《千金方》),因预(《纲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茵芋的茎叶。

【原形态】
茵芋,又名:黄山桂。
常绿灌木,分枝,高约1米。叶常集生于枝顶,狭长圆形或长圆形,两端渐尖,长7~11厘米,宽2~3厘米,全缘,有时沿中部以上两侧边缘有疏浅缺刻,中脉在叶面浮凸,且密被微柔毛;叶柄长4~7毫米,淡红色。花常为两性,集生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苞小,卵形;萼片5,广卵形;花瓣5,白色,有芳香,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端圆或钝,在花蕾时各瓣大小略有不等;雄蕊与花瓣等长,花丝丝状,花药广椭圆形;子房近圆球形,4~5室,花柱短,柱头头状。果长圆形,长10~15毫米,红色,有残存萼片。花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中树荫下。分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湖北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茵芋碱、茵芋甙、蔗糖。

【药理作用】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增强瞬膜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等。此外,还能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去脑蛙的反射时的测定),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之兴奋有关;在切除肾上腺后,其作用仍可保持。它对神经节无作用,对可卡因无增强作用,对猫或大鼠的神经-横纹肌制备亦无显著影响,不翻转拟交感药的作用。其作用虽与麻黄碱有许多类似处,但强度较弱。小鼠在皮下注射600毫克/公斤以上时,可出现抑制,共济失调,但不致死亡。对蛙50~100毫克/公斤时可出现显著的兴奋现象,提高横纹肌张力,200毫克/公斤时则可致死。猫皮下注射50毫克/公斤,无明显变化。早年认为它是一种肌肉毒,可引起蛙肌强直,剂量较大,亦可抑制心脏肌肉;如静脉注射于兔,可引起心肌抑制甚至麻痹,血压逐渐降低,最终动物发生痉挛而死。

【毒性】《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茵芋,有毒部位,果和叶,以叶含毒较烈。中毒症状:误食少量引起轻度痉挛,大量则引起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若痉挛时可肌注苯巴比妥,痉挛控制后可洗胃,导泻。若血压下降则注射肾上腺素或苯甲酸钠咖啡因强心剂等。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温。
②《吴普本草》:微温,有毒。
③《药性论》:苦辛,有小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能主治】
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
②《别录》: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
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或入丸剂(生药一日量3~6分)。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阴虚而无风湿实邪者禁用。

【附方】
①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踯躅、石楠、细辛、桂心各一两。上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斟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药成初服一合,日三,渐增之,以微痹为度。(《百病方》)
②治风气积滞成脚气,常觉微肿,发则或痛:茵芋叶(锉,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去皮、尖,微炒)一两,牵牛子三两(生取末一两半)。上研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姜枣汤下,未利加至三十丸,日三,快利为度,白粥补。(《本事方》茵芋丸)

【各家论述】
①《纲目》:《千金》、《外台》诸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而近世罕知,亦医家疏缺也。
②《本经逢原》:茵芋大毒,世亦罕用。《本经》虽有治羸瘦如疟状一语,皆是五脏有邪气,心腹寒热所致,非能疗虚羸寒热也。其治关节风湿痹痛,是其正治。

【摘录】《*辞典》

www.budianjie.comtrue/fuyao/211900.htmlTechArticle茵芋浸酒方一(痹证)【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茵芋(去粗茎)、萆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去毛)、桂(去粗皮)、(炮裂去皮脐)各一两,(去苗酒浸切焙)、(去根...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