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芋酒方二(癞病)

茵芋酒方主治大风疾。 【来源】《太平圣惠方》
【配方】茵芋一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一两,(炮裂去皮脐)一两,(炮裂去皮脐)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一两,踯躅花(醋拌炒令干)一两,(炮裂)一两,桂心一两,(去芦头)一两,石南叶一两,(炙微赤剉)一两,(炙微黄)一两。
【制法】上诸药,细剉,以生绢袋盛,以清酒一 五升浸日满后服。
【主治】治大风疾。
【用法】每日空心及临卧时,暖一小盏服之。
说明:《普济方》同上。


如何用蛇泡酒?

通经活络—花蛇三七酒(阅读:1809次)
祛风散寒—马钱子酒(阅读:1897次)
疮疡脚气—苍术酒(阅读:1547次)
风虚—南藤酒(阅读:372次)
肢体麻木—茵芋狗脊酒(阅读:1504次)
行步不正—枸杞菖蒲酒(阅读:664次)
筋骨挛急—茵陈酒(阅读:49次)
虚劳湿冷—小金牙酒(阅读:1761次)
风痛—凤仙酒(阅读:1324次)
治风—乌鸡酿酒方(阅读:112次)
治风—桑枝柳枝漫酒(阅读:1741次)
风湿—神应酒(阅读:1290次)
一切风—天雄肉桂酒(阅读:1796次)
八风十二痹—独活石楠酒(阅读:187次)
治风—五粒松叶漫酒(阅读:1521次)
诸风—百灵藤酒(阅读:382次)
治风—海桐皮天麻浸酒(阅读:1893次)
一切风疾—浸虎骨酒(阅读:1367次)
周身麻木—乌膝酒(阅读:291次)
脚膝痿弱—仙人杖浸酒(阅读:1148次)
治风—白蔹薏苡酒(阅读:1630次)
壮筋骨—松根酒(阅读:189次)
风疾—夏英公酒(阅读:1342次)
腰脚筋骨风—虎骨天麻酒(阅读:29次)
挛急疼痛—花蛇酒(阅读:1472次)
疼闷顽痹—松叶独活酒(阅读:1627次)
风痹—地榆酒(阅读:501次)
补虚排邪—虎骨狗脊酒(阅读:45次)
肝脏风—茵芋薏苡酒(阅读:1948次)
薏苡仁牛膝浸酒方(阅读:1716次)
你打开仔细看看吧,每一药酒方都有详细说明,你只要把白花蛇加进去同泡即可。http://www.pfhome.com/jibing/11_1.html

请问中药材茵芋的功效作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请问中药材茵芋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出处】《本经》

【拼音名】Yīn Yù

【别名】卑山共(《吴普本草》),莞草、卑共(《别录》),茵蓣(《千金方》),因预(《纲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茵芋的茎叶。

【原形态】
茵芋,又名:黄山桂。
常绿灌木,分枝,高约1米。叶常集生于枝顶,狭长圆形或长圆形,两端渐尖,长7~11厘米,宽2~3厘米,全缘,有时沿中部以上两侧边缘有疏浅缺刻,中脉在叶面浮凸,且密被微柔毛;叶柄长4~7毫米,淡红色。花常为两性,集生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苞小,卵形;萼片5,广卵形;花瓣5,白色,有芳香,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端圆或钝,在花蕾时各瓣大小略有不等;雄蕊与花瓣等长,花丝丝状,花药广椭圆形;子房近圆球形,4~5室,花柱短,柱头头状。果长圆形,长10~15毫米,红色,有残存萼片。花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中树荫下。分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湖北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茵芋碱、茵芋甙、蔗糖。

【药理作用】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增强瞬膜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等。此外,还能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去脑蛙的反射时的测定),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之兴奋有关;在切除肾上腺后,其作用仍可保持。它对神经节无作用,对可卡因无增强作用,对猫或大鼠的神经-横纹肌制备亦无显著影响,不翻转拟交感药的作用。其作用虽与麻黄碱有许多类似处,但强度较弱。小鼠在皮下注射600毫克/公斤以上时,可出现抑制,共济失调,但不致死亡。对蛙50~100毫克/公斤时可出现显著的兴奋现象,提高横纹肌张力,200毫克/公斤时则可致死。猫皮下注射50毫克/公斤,无明显变化。早年认为它是一种肌肉毒,可引起蛙肌强直,剂量较大,亦可抑制心脏肌肉;如静脉注射于兔,可引起心肌抑制甚至麻痹,血压逐渐降低,最终动物发生痉挛而死。

【毒性】《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茵芋,有毒部位,果和叶,以叶含毒较烈。中毒症状:误食少量引起轻度痉挛,大量则引起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若痉挛时可肌注苯巴比妥,痉挛控制后可洗胃,导泻。若血压下降则注射肾上腺素或苯甲酸钠咖啡因强心剂等。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温。
②《吴普本草》:微温,有毒。
③《药性论》:苦辛,有小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能主治】
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
②《别录》: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
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或入丸剂(生药一日量3~6分)。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阴虚而无风湿实邪者禁用。

【附方】
①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踯躅、石楠、细辛、桂心各一两。上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斟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药成初服一合,日三,渐增之,以微痹为度。(《百病方》)
②治风气积滞成脚气,常觉微肿,发则或痛:茵芋叶(锉,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去皮、尖,微炒)一两,牵牛子三两(生取末一两半)。上研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姜枣汤下,未利加至三十丸,日三,快利为度,白粥补。(《本事方》茵芋丸)

【各家论述】
①《纲目》:《千金》、《外台》诸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而近世罕知,亦医家疏缺也。
②《本经逢原》:茵芋大毒,世亦罕用。《本经》虽有治羸瘦如疟状一语,皆是五脏有邪气,心腹寒热所致,非能疗虚羸寒热也。其治关节风湿痹痛,是其正治。

【摘录】《*辞典》

www.budianjie.comtrue/fuyao/211904.htmlTechArticle茵芋酒方主治大风疾。【来源】《太平圣惠方》 【配方】茵芋一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一两,(炮裂去皮脐)一两,(炮裂去皮脐)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一两,踯躅...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