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诀窍让宝宝乖乖喝中药

  由于中药的作用明显,并且副作用较小,因而许多家长非常青睐中药。但是,小宝宝们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并不领情,不是哇哇大哭就是把药吐了。不过也难怪,有的中药太苦了,就是成年人喝着也难受。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闫永彬说,让宝宝乖乖喝中药要注意以下四点:

  “浓煎”很重要 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注意,“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最好)。


  注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分3次服用;3~6岁的“小家伙儿”们相对就听话一点了,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岁以后家长就省心多了,分两次服用即可。

  加糖分热证寒证 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有位妈妈说“每次给宝宝喂中药时都吐出来了,还哇哇哭半天,让我心疼得都跟着掉泪,如果中药是甜的就好了”。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生可止吐 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其他中医热点推荐  

   新上线书籍:《》 《》

          《》《》 《》


怎样才能让宝宝乖乖吃中药呢?头疼啊!……

中药里放多点糖,甘甜甘甜的。也许会喝的。

宝宝都不可能喜欢吃中药的,呵呵,给你一些方法试试吧。

1—3岁的孩子味觉比较敏感,尤其对苦味药更是拒服。此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将病孩抱起或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小毛巾。固定手足。用小药杯紧贴口角喂服。由于体位的原因,药液慢慢地从舌下入口。待患儿吞咽后才将药杯从口边取出;但如果取出过早、过快。药液往往又从口中流出。如果小儿不肯咽下时,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小儿两颊。使之吞咽。服药后轻拍孩子背部。使药液顺畅地流入胃内。孩子不肯服药时。切不可捏鼻子灌药,以防药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药的温度要适中。过凉会造成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还会影响药效。此期小儿的中药每煎一汁约100—150毫升,每半小时至1小时喂服1次,每次1小汤匙,1天内服完。
3~7岁时期的喂法
这个时期的孩子多数已懂道理,已具有自己服药的能力,故应以劝说、诱导为主, 让其自己服药,但家长应给予鼓励。极个别孩子不愿服药千万不可粗暴威逼,使孩子产生抗拒情绪。此期小儿的中药一般每日煎两汁,每汁约150毫升,分2次服,共4次服完。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中药煎剂的服用方法。至于中药丸。片剂,均要研成细粉末。用水稀释后加糖浆服用。中药煎剂.可加糖浆服用。加了糖浆后,苦味有了改变。患儿更容易接受。此外还应注意。中药补益药应在饭前服,健胃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宜在饭后服。泻下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在掌握了上面喂药的小技巧后。妈妈们就不会再为给孩子喂服中药而发愁了。

还不如挂水呢。这么大了,挂水没事的。中药太慢了。还不能加糖。

分散他的注意力,然后喂她。祝你宝宝茁壮成长
告诉你一招:买果丹皮,用它把中药包上,放到小孩的舌头上,一喝水就下去拉。小孩字还爱吃。
打针挂水不好!…吃药的时候对到奶粉里面啊,或者捏着鼻子
喝中药时里面千万不要加糖  现在有一种像胶头滴管的吸管  在药房应该有买的

www.budianjie.comtrue/fuyao/212538.htmlTechArticle由于中药的作用明显,并且副作用较小,因而许多家长非常青睐中药。但是,小宝宝们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并不领情,不是哇哇大哭就是把药吐了。不过也难怪,有的中药太苦了,就...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