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当归的鉴定

  全当归指当归根的全体,包括归头,归身及归尾。

  【药名】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土当归

  【拉丁文名】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Angelic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当归

  【科属分类】伞形科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分类】补血药;调经药;止痛药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用药禁忌】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当归、黄芪、党参的功效

当归的药理作用及保健功能

产地

主要产地于四川、陜西、甘肃、云南等地。

二、原性状

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入药用其根。当归多年生芳香草本,高可达一米多。茎干直立,皮稍带紫色,具有明显纵沟纹。

三、化学成分

当归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水溶性两部分,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是藁本内酯,占47%,次为丁烯基酜内酯,占11.3%)、水溶性生物碱、蔗糖、有机酸(阿魏酸等)、维生素B12、聚乙炔类化合物等。

 

四、性味归经

性甘、辛、温。归心、肝、脾经。

五、药理作用

1.古代药理研究

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神农本草经》谓:「主咳逆上气...诸恶疮疡金疮」。《日华子本草》谓:「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症癖」等。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于行走,因此可与理气药配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的症状。与袪风湿药配伍,用于治风湿痹痛。《医宗金鉴》的消风散亦有当归,该方用于湿疹、风疹。这些可能与本品的养血活血作用有关,因为「血行则风自灭」。《本草纲目》谓本品能「润...皮肤」,《日华子本草》也用“治一切风,一切血”。当归用于皮肤病,主要是用于血虚或血燥生风之证。《名医别录》谓当归「除客血内塞」,《医学启源》谓「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血气各有所归」。

2.近代药理研究

一般药理:当归极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为治血病的重要之药。因它长于调经,尤为妇科所重视,举凡妇女月经不调,血处经闭,胎产诸症,故为常用 之药品。

(2)对血液及心血管系统:大鼠口服当归水煎液后,血浆凝血时间延长,可使血栓减少,血栓增长速度减慢,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3)对消化系统: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慢性肝损害有一定减轻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作用。呼吸系统:当归浸膏对慢性气管炎并发的肺气肿和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有相当疗效,用药后显著改善肺通气功能,体力有相当恢复。

(4)免疫作用:当归及其萃取物阿魏酸钠和当归多醣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也有免疫调解和恢复作用。当归对健康人的淋巴细胞转化也有促进作用。

(5)抗炎作用:当归成分正丁烯内酯及苯内酯可松弛气管平滑肌,对抗组织胺-乙醯胆碱引起的支气管气喘。

(6)抗癌作用:当归可广泛用于各种肿瘤,尤其是妇科肿瘤,以气血停滞、瘀血凝聚者最宜。对血虚羸瘦的中晚期癌症或手术、放疗、化疗后正气虚弱之患者,亦可选用当归,以扶正抗癌。

(7)抗菌作用:当归煎剂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等有轻度抑制作用。

(8)除自由基:当归中阿魏酸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直接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并能与生物膜磷脂结合,保护膜脂质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

(9)抗老防老:当归煎剂对小鼠学习记忆具有明显的影响,用ㄚ迷宫法测定,当归能改善三氯化铝所致的痴呆,降低痴呆小鼠脑的过氧化酯质水准,和B型单胺氧化的活性,能治疗老年痴呆症。

(10)促进造血:当归水浸液中阿魏酸钠和当归多醣,均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血球细胞的生成,故有抗贫血作用。

(11)外科亦用此药,对于肿疡期的散瘀消肿,溃疡期的养血生肌,都有着良好的疗效。

(12)当归有保护肝脏功能,这项科技研究成果已经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是中药当归具抗肝病药物之研究有新突破,亦是传统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范例。这为深入认识当归的作用,进一步挖掘当归的临床价值,提供了实验依据。1991年起,彭教授等主持《当归活性成份护肝作用、特征及机制》的研究 ,探索当归在肝脏损伤病变中的有效作用。他发现当归对受毒物影响的损伤肝细胞表现为抗损伤效应,广泛地保护肝脏,可显著降低反映肝脏受损指标的ALT(GPT)达40%至60%,降低肝细胞膜受损程度20%,有时甚至可使肝细胞膜恢复正常,同时还可以恢复肝糖原有的含量。

另依据中药免疫学中所述:

1.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当归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纳既能显著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亦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血球细胞的能力。此可能与治「诸恶疮疡金疮」、「治痈疽」(《本草纲目》)等作用有关。

2.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对人的淋巴球母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其强度约为大肠菌脂多糖的二倍。

3.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当归对小白鼠脾脏抗原结合细胞的增生有促进作用。又有谓,对绵羊红血球细胞免疫后的小白鼠脾脏溶血空斑数有轻度抑制作用。以猪蛔蛋白质结合二硝基酚为抗原与百日咳菌苗一起免疫大白鼠,用当归水提物腹腔注射,对其反应性抗体的产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为生药100毫克/公斤/每天,相当于依米兰(Imuran)5~10毫克/公斤/天的作用强度。以益母草、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大黄、甘草等组成的“Ⅱ号方”,给小白鼠灌服,并用绵羊红血球细胞静脉注射进行免疫,结果对小白鼠血清盐水凝集抗体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脾脏溶血空斑数亦明显减少。

4.抗排异反应:用僵蚕、当归组成的“抗排异Ⅰ号”对小白鼠异体皮瓣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照组4只鼠的移植皮瓣分别于3~9天液化、脱落;用药组4只鼠的移植皮瓣均成活,生长良好,血液供应正常,并有毛发生长。

5.抗过敏介质作用与抗炎作用:(1)在离体豚鼠回肠上,用0.05%浓度的当归液,能拮抗组织胺。当归水浸膏和挥发油皆能抑制乙醯胆脸对子宫及肠道平滑肌的痉挛作用,其中蒿苯内酯、丁烯基酜内酯是抗胆脸的有效成分。(2)当归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浓度越高,作用越强。(3)当归对大、小白鼠的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及防止肝糖原下降的作用,并抑制炎症反应。(4)当归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其常用剂量的作用强度与水杨酸钠常用量的作用强度相等或稍好。

此外,当归尚有扩张血管、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小板中5-羟色胺释放、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并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党参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湖南省湘乡市 肖平

党参其味甘,性平,入脾,肺二经,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和胃之功。本品临床应用最早见于清代张璐《本草逢划》,当时仅作为清肺之药应用于临床。作为补益药则首见于清朝吴仪洛的《本草从新》,书中认为党参具"补中益气"、"的脾胃"、"除烦渴";《本草正义》对党参的应用很有发展,认为"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特别指出:党参"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本草钢目拾遗》也有党参能"治肺虚益肺气"之说。因而,使党参在临床上的作用更趋完善,一直延伸至今。
在党参的品种方面,《本草正义》认为"凡古今成方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即凡百证应用人参者,亦无不以潞党投之",肯定了潞学的临床地位。故人参,党参在古进不分。《本草纲目》只有人参的记较,而无党参品种的论述,在人参条下有"上党来者,形长而黄,状如防风"的记述,更证实上述观点。
参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多种作用,这与党参含有多糖和构成营养物质的多种氨基酸,多种无机元素有关,这些是党参作为补益药的物质基础,其中菊糖不仅是营养素而且是佐齐;铁,铜,钴等微量元素,对血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锌还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性功能;钾、钠;钙,镁等元素对调节神经,肌肉的功能和酶代谢,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人体环境有重要作用,虽然党参以人参作用弱,但基本具人参的功能,故党参代替人参应用于一般性虚证是有科学根据的。
一、药理作用:
党参的药理作用较为复杂,其主要药理作用如下:
1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2 补血作用
3 对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作用与影响
4 抗疲劳作用
5 对环磷酸腺甘的作用与影响
6抗高温作用 7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8 对肠胃道的调节作用 9 促进凝血作用
10 升高血糖作用 11 促进液及细胞免疫作用
12其它作用:
有人试验证明,党参对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卡他球菌,副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又有人认为,党参可对嗜盐菌,大肠杆菌等反而加速共生长作用。
二、临床应用
1 代替部分方剂的人参,用于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因其甘平而不燥不腻,故有补脾肺之气和养血生津之效果,但其药效力量远较人参薄弱,且不能持久,故需在临床上加大其应用剂量,但对于气虚欲脱等亡阳急救方剂中的人参,则不宜用党参代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久泻或脱肛患者,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此外,亦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营养性贫血等。临床上治疗方剂常用的有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丸等。
2 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与黄芪甘草等配用,并对白血病及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疗效。
3 治疗肺燥声哑,脾肺两亏
本品与消参,桂圆肉水煎,空腹服,有补元气,开声音,助力之功效,尤其对毒性症状较劝的肺结核患者疗效较好。
4 用于泻痢,脱肛,气虚致内脏下垂等征
5 治疗小儿口疮
6,用于脾胃虚弱所致之消化不良或呕吐腹泻,四肢无力等;
7,用于肾炎,肾病综合症引起的蛋白尿;
8,用于治疗银屑病:有人报告,用参术苓汤治疗银屑病15例,服药两周,10例有效;
9,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10,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11,用于热伤气津,气短,口渴
12,用于神经官能症;
13.胃手术后用药;
14.用于胃溃疡
15.用于妊娠呕吐;
16.用于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地中海贫血;
17.治疗斑秃;
18.治疗婴铆脾胃泄泻;
19.治疗麻风病;

黄芪药理作用概述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关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廊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工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 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6.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计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状、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7.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有效率,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为92.1%和88.5%,均比对照组为优(P<0.05);但临床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单用一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不理想。
8.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容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I病毒的治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11.其他
黄芪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射液相同。100%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又促进生长作用。黄芪还有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

www.budianjie.comtrue/jianbie/237746.htmlTechArticle全当归指当归根的全体,包括归头,归身及归尾。 【药名】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土当归 【拉丁文名】...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