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意外怀孕 排卵期的4个疑问解答

  问题一:排卵不好怎么办 ?

  我的月经量 一直很少,而且来得也不准时。曾经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是排卵不好。我看过中医,但效果不佳 ;又吃了两个月激素,服药期间月经很正常,但一停药又不行了。如今我准备怀孕,怎么办呢?

  医生解答 :正常排卵受孕,需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 功能正常。排卵不好的女性,首先应该到医院检查 是什么原因导致无法排卵,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 的女性,可遵医嘱口服促排卵药“克罗米芬 ”;对于脑垂体疾病引起的月经稀少、闭经、泌乳、排卵不好的女性,可以口服药物“溴隐亭”治疗。

  幸孕草温馨提示:促排卵药物 都是激素,需要在专业医生的严格监护下用药,不能自行滥用。放松心情 有利于排卵。我们常见到有些人精神高度紧张,越想怀孕越怀不上,到医院检查又没有毛病,等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倒怀上了。

  问题二:如何判断 排卵日 ?

  我看了好多书,也看了网上姐妹们的说法,但对排卵期是越来越迷糊了。说是加上月经前后一共有10天,又说卵子只能在体内存活24至48小时,也就是一到两天,那如何判定哪一天是排卵日呢?

  医生解答:根据月经周期 推算排卵 日: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来说,从下次月经来潮 日往回推14天就是排卵日。但月经周期不规律或受精神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有“意外排卵 ”发生。

  观察基础体温把握排卵日:基础体温 是清晨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的口表(舌下)温度。正常情况下基础体温在月经前半期呈持续低水平;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一直持续到下次月经前。一旦哪一天你的低体温升高 了,就很可能已经排卵了。

  观察白带拉丝 度判定排卵日:白带主要成分 是宫颈黏液 ,宫颈黏液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月经干净 后稠厚而且量少,接近排卵期 时黏液逐渐变得清亮,状如蛋清,滑润而富有弹性,拉丝度很高。如果发现白带透明而有弹性,24小时前后的时间就是排卵日。

  排卵试纸测试排卵日 :现在很多药店都能买到“排卵试纸 ”。通过测量上午10点至下午8点之间的尿液中黄体生成激素(LH)的含量来判断排卵时间 。如果试纸的“小窗口”出现两条红线,将在24小时内排卵。

  B超监测排卵 日:一般情况下,自月经周期的第8天起,每两天B超监测 1次,当发现卵泡直径达17毫米时,改每天监测1次,当卵泡发育 成熟直径达20~25毫米时,每天测两次,直至排卵为止。这个方法需到医院进行,耗时费钱,非特殊情况没有必要。

  问题三:排卵期出血是怎么回事 ?影响怀孕 吗?

  我本来打算在这个月要小孩的,可是排卵期出血 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以前有过轻度的宫颈糜烂,就吃了些药,也没去复查。排卵期出血是不是跟宫颈糜烂 有关?

  医生解答:发生排卵期出血的原因 大致有两点:

  1、激素水平 波动过大。排卵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得受雌激素影响而呈增生反应的子宫内膜 失去支持而出现少许出血。

  2、子宫内膜慢性炎症 ,使得排卵时子宫内膜充血明显,或排卵时,碰巧卵巢表面血管破裂 ,出血较正常量增多并随输卵管 蠕动反流至宫腔,经阴道排出体外。

  幸孕草温馨提示:一般情况下,排卵期出血量极少,对身体没有影响,不必治疗,也不影响受孕 。如果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 长,则可视为月经不调的一种现象,就需要找医生治疗了;还必须排除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黏膜下肌瘤等生殖道的其他疾病。

  问题四:人流后多久会排卵?

  我在人流后 半月B超检查 一切正常,后来几天都有同房,也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我好怕啊,不知道人流后一个月 之内排不排卵,一般多久才来月经?要不来是不是就又可能怀孕了?要是真怀孕了多久能测出来?

  医生解答:人工流产术后,将近80%的女性30天内恢复月经来潮,少数人2~3个月后恢复正常月经。一般术后15~22天左右就可能排卵,不采取避孕措施 的性生活,怀孕几率 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怀孕后最快两周内就能查出来。

  幸孕草温馨提示:人流时女性的子宫内膜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一个月内要避免性生活 ,以防止感染和再次意外怀孕,损害身体健康 。

   

   


三月六日做的无痛人流,四月三日,进行性生活,但是带套,为了防止意外怀孕,吃了一粒毓婷,四月五日,进

7天后可以查出来。如果是第一次就用药流。伤害比较小。不过最好流完后。吃点益母草之类的冲剂。帮助那些血块排出

www.budianjie.comtrue/liuchan/388337.htmlTechArticle问题一:排卵不好怎么办 ? 我的月经量 一直很少,而且来得也不准时。曾经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是排卵不好。我看过中医,但效果不佳 ;又吃了两个月激素,服药期间月经很正常,但...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