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痈疽发背验方-偏方验方-中药秘方园:痈疽发背的治疗_治疗痈疽发背验方,痈疽发背验方

1、痈疽发背(凡中热毒,眼花头晕,口干舌甘,心惊背热,四肢麻木,觉有红晕在背部)。用槐花一堆,炒成褐色,泡好酒一碗中,乘热饮酒,汗出即愈,如未退,再炒一服。必愈。

  2、再方。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3、再方。用荞麦面、硫磺各二两,共研为末,加水作成饼,晒干收存,每取一饼磨水敷疮。

  4、再方。用母猪蹄一双、通草六分,棉裹煮汤吃。

  5、再方。用吴茱萸一升捣为末,加苦酒调涂布上贴患处。

  6、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用桐叶在醋中蒸过贴患处。退热止痛。逐渐生肉收口,极效。

  7、痈疽发背,地铭肿毒。用陈年麦粉,久炒成黄黑色,冷定后,研为末,加陈醋调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时摊纸上,剪孔贴患处,疼痛渐消。以后肿毒亦消,此方屡试屡验,药易得而功极显。

  8、治痈疽发背,壮热烦渴。用狗宝一两,腊月黑狗胆、腊月鲤鱼胆各一枚,蟾酥二钱,蜈蚣(炙)七条,硇砂、乳香、没药、轻粉、雄黄、乌金石一钱,粉霜三钱,麝香一分,共研为末,以人乳一合,黄蜡三钱,和各药熬膏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至三丸,用白丁香七枚研调,水送服。暖卧,汗出为好。三服见效。后吃白粥补身体。此方名“狗宝丸”。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由中药秘方园整理发布。


有谁知道治疗疽痈的偏方啊

哈,你是故意考验我吧~~~应该是痈疽喽~~~
 1、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 微灸, 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2、再方。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又方:用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搽患处。此方亦治疮疖。

  3、再方。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又方:用马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4、痈疽便闭。用紫草、栝楼子等分,水煎服。

  5、痈疽疮肿。用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加茶或鸡蛋清调搽。疮已溃或未溃都可用此方。又方:用闾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6、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7、咳嗽唾血,痈疽劳瘵。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每服一匙,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8、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又方:用何首乌不限量,在文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开几次后,存酒,随时饮用;取药渣焙干,研为末,以酒煮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病愈后,药可常服。

  9、痈疽不敛,疮口很深。有丝瓜捣汁频频涂搽。又方:用鳖甲烧存性研为末,掺敷患处。

  10、痈疽初起。用干姜一两炒紫,研为末,醋调敷痈四周,留头。

  11、痈疽肿硬。用米粉四两、葱白一两,同炒黑,研为末,调醋敷贴,药干即换,以肿消为度。

  12、痈疽热痛。用络石茎叶一两,洗净晒干,皂荚刺一两,新瓦上炒黄,甘草节半两,大栝楼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各药混合后,每取二钱,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温服。

  13、痈疽恶毒。用降真香末、枫乳香等分,团成丸子,熏患处。

  14、痈疽恶内。用巴豆仁炒焦,研成膏药点痛和,可以解毒;涂瘀肉上,腐处自消。方中加少许乳香亦可,此方名“乌金膏”。

  15、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又方: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16、痈疽不溃。用醋调雀屎,取小豆敷疮头上,疮即可穿。又方:吞服薏苡仁一枚。

  17、痈疽发背。用吴茱萸一升捣为末,加苦酒调涂布上贴患处。又方:用母猪蹄一双、通草六分,棉裹煮汤吃。

  18、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用斑蝥研为末,加蒜捣如膏药,调水贴患处。不久脓出,即去药。

  19、痈疽痔漏。用蛴螬研末敷涂。每天一次。

  20、痈疽肿毒。用好白矾一两,生研,调在七钱熔化了的黄蜡中,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逐渐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此方名“黄矾丸”,亦名“蜡矾丸 ,不仅能止痛生肌,还能防毒气内攻。又方:用川乌头(炒)、黄蘖(炒)各一两,研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头。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又方:用木芙蓉叶(研末)、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

  21、再方。用黄蘖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出疮头,频频以淘米水润湿。

  22、再方。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效。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七叶一支花50克
〔药物基源〕 
蜂房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东南各省均产。性平,味苦咸微甘,入肝、肾、胃三经。带子者效佳。历代本草均谓其有毒,但从临床实践观察,虽服大量,亦未发现毒性反应。

〔本品功用〕
从历代本草文献记载及实践体验,本品具有法风定痉、解毒疗疮、散肿定痛、兴阳起痹等作用。可是,近世只重外用,忽视内服,淹没其功,至属可惜。实则本品不仅。为疡医要药,对内科某些疾患亦甚有效。其功用主要有四:
l)治关节肿痛:
本品功能稠痹法风,对关节肿痛久而不消,具有佳效,所以《别录》说它有治“历节肿出”之功。作者经验,凡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见关节僵肿,久而不消,甚至变形,参用本品,颇有助益。
2)治恶核癌肿:
癌肿在祖国医学文献里,除了宋代《卫济宝书》的“癌疾”、《直指方》的“癌疮”。明代《外科启玄》的“癌发”等记载是直道其名外,其他尚有许多疾患,如恶疮、附骨疽、石疽、流注、恶核、翻花、黑疗、症瘕、积聚、噎隔、崩漏、浊带等论述中,亦包括多种癌肿在内。 蜂房,《别录》说它能“治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可使“诸毒均瘥”。张文仲方用蜂房三指撮,温酒送服,治崩中、漏下五色之症(按此症很象子宫癌疾患)甚效。《验方新编》的乳癌散亦以蜂房为主药,故友樊天徒氏曾指出:“蜂房、全蝎、蜈蚣、守宫等品,对某些恶性肿瘤有一定作用”。上海市曙光医院曾用蜂房、全蝎等治疗乳癌及癌肿转移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等症。近几年来,各地用它治疗癌肿的报道日益增多。由此可知,蜂房在治疗癌肿恶核方面是很值得深入探索的一味药品。
3)治阳瘘、遗尿:
本品具有兴阳益肾的作用,对阳瘘不举及遗尿失禁,效用可靠。
4)治痈疽瘰病:
本品解毒杀虫、消痈疗疮的功效显著,外科常用之。如《证治准绳》“蜂房膏”之治凛病,验方“消肿化毒膏”之治痈疽肿毒,“三生散”之治恶疮怪症等是。又如海门县中医院用带子蜂房、山羊角等分,焙研成粉,每服6~9克,日服一次,治搭背及其他疮疡甚效。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在配伍应用上,合细辛煎汤漱口,可治牙痛;合半枝莲治疗肿恶核;合蝉衣能脱敏,治尊麻疹及其他皮肤搔痒症;合花蜘蛛治阳痿不举;合桑嫖峭治遗尿失禁;合地鳖虫、全蝎、僵蚕治痹证;合乌梢蛇、地鳖虫治顽固腰痛;合苦栋子、两头尖治乳癌;等等。
一般内服用量,汤剂为每日6~12克;散剂每次1~2克,一日二次;病情严重而阳虚较甚者,可酌加量。为了增强疗效,虽连续大量服用,临床上亦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及毒性反应,外用剂量根据需要而定。阳证痈疡有化脓趋势者,应予慎用。

〔现代研究〕
据日本药学家实验报道,蜂房有强心、利尿、止血、驱虫等作用。本品含有蜂蜡、树脂、挥发油、钙、铁等。它的醇、醚及丙酮浸出液皆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尤其以丙酮浸出液作用最强,并有增强心脏运动、利尿和一时性降压作用。

〔用法用量〕
本品即能内服,又能外敷。

〔附药·峰毒〕
蜂毒是工蜂藏在尾部蜇刺腺内的一种毒液,每只蜂约有0.2~0.4 毫克蜂毒,有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含有蜂毒肽,多种酶类和磷酸、脂肪酸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及蚁酸。蜂毒具有溶血、抗凝血、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还对动物实验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经常用其治疗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牛皮癣等病;同时对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炎、肿瘤等病亦有一定效果。
近年来,还发现蜂毒对抗放射性同位素幅射的作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放射性药物”。
采用蜂毒治疗通常是用工蜂直接在病变局部蜇刺,或用蜂毒电离子导入蜂毒注射液;还有的制成软膏外搽。
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

方1
  〔组成〕鲜旱莲草150g 。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炖后冲酒服,渣捣烂敷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背痈。

  方2

  〔组成〕鸡矢藤30g ,山芝麻30g ,羊肉适量。

  〔用法〕同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附骨疽。

  方3

  〔组成〕苘麻叶适量,蜜或红糖适量。

  〔用法〕苘麻叶和蜜捣敷,如漫肿无头者,取鲜叶和红糖捣敷,内服种

  子1 枚,日服2 次。

  〔附注〕此方用于痈疽肿毒。

  方4

  〔组成〕鲜苦?适量,蜂蜜少许。

  〔用法〕捣烂敷。

  〔附注〕此方用于痈肿。

  方5

  〔组成〕鲜刺苑叶适量,冬蜜适量。

  〔用法〕鲜刺苋叶调冬蜜,捣烂敷,日换1~2 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疗、疖。

  方6

  〔组成〕茅瓜块根30g ,一枝黄花30g 。

  〔用法〕加酒、水各半炖服。

  方7

  〔组成〕金鸡脚15g ,黄毛耳草15g 。

  〔用法〕水煎服,渣捣烂敷。

  〔附注〕此方用于痈肿。

  方8

  〔组成〕鲜钩吻叶适量。

  〔用法〕加红糖少许,同捣烂敷。

  〔附注〕此方用于痈肿。

  方9

  〔组成〕鲜重阳木叶10~15 片,猪瘦肉60g 。

  〔用法〕水煎服。

  方10

  〔组成〕鲜重阳木叶适量。

  〔用法〕用热米汤泡软,贴患处,或捣烂敷。

  方11

  〔组成〕鲜待霄草叶或花适量。

  〔用法〕加蜂蜜少许,调匀,敷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痈疽。

  方12

  〔组成〕商陆、蒲公英各适量。

  〔用法〕捣烂敷。

  〔附注〕此方用于痈肿疮毒。

  方13

  〔组成〕鲜鹿藿叶、烧酒各适量。

  〔用法〕鲜鹿藿叶捣烂,加烧酒调匀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痈肿。

  方14

  〔组成〕木芙蓉叶适量。

  〔用法〕加凡士林调成1:4 软膏或做成纱条,外敷患部,每日换药1 次。

  方15

  〔组成〕鲜一枝黄花60g ,野菊根30g 。

  〔用法〕用醋煎,熏疮口。

  〔附注〕此方用于痈肿溃后腐肉不脱。
我知道。先用白降丹,升药,轻粉,银朱,白矾各0.1克,生川乌;马钱子0.5克;狼毒,京大戟,甘遂,白芥子2克;青黛,蒲黄1克,碾细,外敷,拔脓化腐。再覆成药黄金散,象皮膏,口服大黄牡丹汤;梅花点舌丹。
用连翹败毒丸治疗

www.budianjie.comtrue/mifang/121443.htmlTechArticle1、痈疽发背(凡中热毒,眼花头晕,口干舌甘,心惊背热,四肢麻木,觉有红晕在背部)。用槐花一堆,炒成褐色,泡好酒一碗中,乘热饮酒,汗出即愈,如未退,再炒一服。必愈。...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