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_养生保健,中医养生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在改善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抗病毒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艾滋病的发病原因,西医认识非常明确,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中医病因性质问题,学界认识仍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一来,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药的广泛承认和全面推广。统一认识很有必要,“原汁添新味”是认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原汁”就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根。“新味”就是参照西医理论,以临床实际为据。“原汁添新味”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临床实际进行认识上的创新。“原汁”和“新味”二者缺一不可。 

  艾滋病中医病因五种认识

  现在对艾滋病中医病因,大体有以下五类不同的认识,分析如次。

  感染艾毒、艾邪  艾毒、艾邪是直接附会西医的称谓,仅仅是艾滋病病毒的简称,只有“新味”,不含“原汁”,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没有实际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感染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  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是中医温病学对“皆相染易”性质病因的总称、泛称,虽有中医特色,是“原汁”不纯,“新味”不含,无论从中医诊断学或者从治疗学上,都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精虚等  这是外邪入侵后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可以称为继发性原因,或称为第二原因,严格来说只能叫“证因”,不能称之为病因。艾滋病的传染性也得不到体现,是有“原汁”无“新味”。 

  感染湿温、湿热等  湿温已是中医的专有病名。湿热是艾滋病发病时的重要病机之一,是不少学者的共识,称之为病因既不规范,也不免有以偏赅全之憾。

  感染湿毒  HIV致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缠绵难愈,表现复杂,首犯脾土,病位广泛,符合中医湿邪致病特点,几乎是专家学者的一致观点。称谓“湿毒”也符合现在语言习惯,但不严谨,经不起分析。“毒”作为中医学特殊的病因学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张允岭等曾对9个地区110位专家问卷调查,通过类聚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提示,毒的主要特征是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即毒致病来势凶猛,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以发病急,病情传变快为临床特点。人体感染HIV后,呈现一个很长的自然史发展过程,8~10年的潜伏期可无任何症状,与毒的致病特点相悖。湿毒之名,虽是“原汁添新味”,但“原汁”与“新味”有附会之嫌。

  艾滋病病因为“异湿”

  笔者认为,HIV命名为“异湿”(马冠军,董少群,杨宝华等,《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的认识》,见《中医学报》,2010年10月第5期),符合“原汁添新味”的基本思路。“异湿”之名可以提供3个主要信息。

  异湿非六淫之湿邪  艾滋病属湿邪致病,可艾滋病是传染病,此湿邪与我们常说的“非时之感”的六淫之湿邪是有区别和差异的,所以叫异湿。

  异湿是异气之一  《温疫论》开篇自叙说:“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叶氏医效秘传》曰:“瘟疫者……虽有时气所得,然所感者,皆由恶毒异气所成。”艾滋病为疫病之一,HIV即为异气之一。因属湿邪致病特点的异气,所以称异湿。

  异湿是湿邪之一  对于湿邪而言,六淫之湿邪致病者称外湿。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湿邪致病者称内湿。具有“皆相染易”的湿邪致病者称异湿,顺理成章,一目了然地反映出艾滋病的中医病邪性质。

  提出“异湿”理论的重要意义

  提出异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避免见到传染病就清热解毒的不良习惯,可指导艾滋病的临床用药。

  二是可以解读艾滋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异湿为艾滋病的始动因素,可直接导致湿热、湿痰、湿瘀等新的病理产物。“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异湿久踞,会造成脏腑、阴阳、气血的不足。复杂的证侯可直接或间接由于异湿“因加而发”。湿热、湿痰、湿瘀、阴阳气血亏虚,不仅是异湿的病理产物,又是艾滋病的重要病机,也是从属于异湿的新致病因素,但并不影响异湿的盛馁对艾滋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起决定作用。

  三是传承并发展了中医异气理论和湿邪致病理论。

  异湿命名,既是湿邪致病理论与疫病理论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医异气理论原创思维与西医传染病理论的有机结合,总之,是纯正的“原汁”与“新味”的有机结合。


中医药可以治疗艾滋病吗?

规范的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艾滋病病人发热、咳嗽、乏力、腹泻、气短、皮疹、粘膜溃疡等临床症状;改善和稳定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

六年前因感染艾滋病而长期卧床的河南省尉氏县屈楼村女农民张某,通过一年的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发烧失眠的症状消失,恢复了体力,目前已可以下床活动,干家务活了。她是中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近万名受惠之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今天透露:国家卫生部和财政部二00四年开始实施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已为河北、安徽、河南、湖北、广东、江西、湖南、广西、云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四川、重庆、甘肃和新疆等十七个省区的近万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了免费中医药治疗。

  截至今年六月,还有五千九百七十二人正在接受治疗,其中坚持治疗四十八个月的患者和感染者有一千五百七十人。他称,中央财政为此先后共计投入了一亿六千万亿元人民币。

  许志仁强调,项目临床实践证明:规范的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艾滋病病人发热、咳嗽、乏力、腹泻、气短、皮疹、粘膜溃疡等临床症状;改善和稳定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并在各项目省建立了以省级机构为技术支撑、县级中医医院为依托、以病人集中的乡村卫生室或城市定点医院为诊疗现场、各级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临床救治体系,并针对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特点,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探索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诊疗和管理模式。

  据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一九八七年开始派出中医专家赴非洲坦桑尼亚进行中医药试治艾滋病研究,积累了一万多个临床治疗病例;通过实验研究已经筛选出几十味有抑制艾滋病病毒作用的中药有效部位和二十余种科研用药。

中医药不可以治疗艾滋病,目前还没有什么药能治疗艾滋病。

www.budianjie.comtrue/mifang/60677.htmlTechArticle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在改善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抗病毒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艾滋病的发病原因,西医认识非常明...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