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理宗经》_《脉理宗经》是什么?《脉理宗经》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

脉学著作。三卷,补集一卷。清·张福田撰于1868年。作者认为:“脉必以《内经》为正宗”,遂著此书。首录《内经》脉要、诊候,详加注述。次以仲景脉法及诸家脉学理论予以补充发挥,并分述30种脉之形象、主治,以及足脉、脉法、内照图说等。现存清刻本。

石顽老人缘何憎恶《药性赋》?

好贴!精彩点评,谢谢各位老师的分享,学习了。在能量定位临床循证研究中,看到黄芩汤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阴阳开合、阴枢失机:下焦湿热、脾胃不和、肝郁化火造成的各种疾病,包括春瘟。我以为黄芩汤是所有下焦湿热相火熏蒸之邪的克星。
查看原帖>>
对此说:“杨氏《太素》,多拾经语,溷厕杂毒於中,偶一展卷,不无金屑入眼之憾。”不解?
查看原帖>>
石顽老先生对于没有多少独立见解的书籍不太喜欢,尤其不喜欢可能误导初学者的所谓简化类读物如《药性赋》等等。至于《太素》,可能是觉得其对经典的有些解释不太满意吧。我自己没有读过《太素》,只能从他的评论中如此猜测,不过还是觉得他的打击面有些宽了。
查看原帖>>
内经解读之书众多。虽对《太素》不可作定位断言,自个认为唯《太素》能解内经之内涵,兄台斟酌?
查看原帖>>
《内经》堪称中国文化大全,虽然努力或试图解读的书籍不少,但都难做到十全。《类经》、《类经图翼》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但也时常感到不足。至于重阴重阳解决冬邪的说法,我不太清楚。按张顽石的说法,冬季无端扰动阳气致使腠理大开而寒邪侵入,未加处置或处置不当致寒邪内伏。冬季阳在内,寒邪遇热化热而羁伏体内,遇春季阳气生发而动,是为温病。因为是体内有热邪,所以在治疗时不能采用解表发汗的方式。因在春季,所以张璐的建议方是柴胡汤或黄芩汤。
查看原帖>>
辛凉解表,为温病初起之共识。黄芩汤温病正治,为叶天士所认同。温病为重阴病为杨氏所解内经之义,冬伤以寒,春必病温,定义为重阴。温衣热食,腠理开,寒邪入,至春寒极,重阴必阳,是为温病。自觉在理?
查看原帖>>
对于兼有表证的,当然应该同时考虑解表。黄芩汤的确是被后来温热派推为首方了。其实张璐的解释和用药,就是基于《内经》和张仲景的。“至春寒极,重阴必阳,是为温病。”这是《太素》的解释?嗯,恐怕是有些问题的。至春极寒是不时之气,应该还是属于伤寒。如果是冬季内伏之寒邪进入脏腑而遇热不热,仍是寒邪的话,就不可能内伏了。除非羁留经在络并与风、湿等邪气相合,那样的话就是痹症而不是温病了。
查看原帖>>
至春寒极,非独杨如是说,有民谣为证,一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三月冻死种田人。这民谣广东很多地方都有传唱,其他地方有无却不清楚。亦有:“春尤寒”之说。众方书,多说春气温。春寒为时气,还是春温为时气?确实........本人所识春确实不温,甚至很冷。
查看原帖>>
这个感觉是正常的,也的确在某些地域是真实的,虽然与传统认识相悖。冬至一阳生,至寅月或正月时已经是三阳了。阳从地下往上升,冬至是一阳,丑月是二阳,寅月上升至地面。阳气从地下往上升的过程,就是为地之阳气升发的过程,也就是传统中对春季的认识。由于有天气凛冽的原因,人在地面上并不能马上感觉出来,是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这也是上半年由地气主之的传统认识。这个时候人更多感觉到的是天气而非地气,所以才有了这种差别。之所以说《太素》的认识有问题,就在于重阴为阳的认识有误。寒邪既然已留于体内,而至春极寒之气再次伤人的体表,二者部位不同,不能相合,谈不上重阴的问题,顶多也就是再阴。而且既然表有寒邪,就当解表,怎么能用黄芩汤之类呢?不能自圆其说的。
查看原帖>>
而且因为有阴阳历的差别,春季来临的时间节点在认定上也不能完全统一。一般以为立春是春季的始点,而传统中则以春分为临界点,一般在公历的三月下旬。所以民谣所说的天气描述与传统认识并无矛盾之处。
查看原帖>>
其实不单是《药性赋》,即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石顽老人的评价也不是很高,仅承认其集大成而已,但亦是“舍本求末,未能达乎变通也。”
查看原帖>>
呵呵,一二三四五,只为摇一摇。
查看原帖>>
首先是讲了春季极寒的问题,其次讲了并非《太素》所言的重阴为阳的问题。
查看原帖>>
既兄台坚持,己见。而本人却相信杨说,见解不同,论及至此,而已。
查看原帖>>
兄台的那些论述,让我觉得很难理解,不知道兄台想在论述什么?
查看原帖>>
《太素》成书在前,温热学派成立在后。如果杨氏所言在理,必为后世所宗,至少也该有所沿袭。但事实并非如此。:handshake
查看原帖>>
感谢参与并分享意见。:handshake
查看原帖>>
“舍此不用,将何救之”老师所言极是,真是白瞎了老祖宗的宝贝!!
查看原帖>>
真是白瞎了老祖宗的宝贝!!确实有这种感觉。《神农本草经》开启了药理与医理的结合之路,但往后的本草类著作有重药性轻药理的倾向,现在更是着重于药物的化学药性分析。本人愚钝,实在不知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别的什么了。
查看原帖>>
"-----------现在更是着重于药物的化学药性分析"同感!肯定是丢西瓜捡芝麻的歧路!
查看原帖>>
喻嘉言对伤寒论的解读,深得叶天士及后人的认可。或许更有他说,望能相互印证。
查看原帖>>

www.budianjie.comtrue/mingci/160600.htmlTechArticle脉学著作。三卷,补集一卷。清·张福田撰于1868年。作者认为:“脉必以《内经》为正宗”,遂著此书。首录《内经》脉要、诊候,详加注述。次以仲景脉法及诸家脉学理论予以补充发...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