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诸淋

  病证名指小儿肾与膀胱有热而致小便淋沥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膀胱与肾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下通于阴。阴,水液之通路,膀胱津液之府,膀胱热,津液内溢,而流于泽,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于胞,肾气不通于阴,肾热其气则涩,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沥,故谓为淋。其状小便出少起,小腹急痛引脐是也。”临床分石淋、气淋、血淋、热淋、寒淋五,详见各条。般治疗以清热通淋为主,用海金砂散、木通散之类。


怎么治疗小儿疳积

你好,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与疳证有轻重程度的不同。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疳证是指气液干涸,身体羸瘦,往往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的说法。小儿感染诸虫,也可转为疳证。本病的病因多由于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小儿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乃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或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羸瘦,气血虚衰,发育障碍。乳食积滞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故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患。此外感染虫症和某些慢性疾病也常为本病的原因。临床表现: (1)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 (2)气血两亏:面色萎黄或晄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啼声低小,四肢不温,发育障碍,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疳积散

【处方】石燕(煅)100g 石决明(煅)100g 使君子仁100g 鸡内金(炒)50g 谷精草50g 威灵仙50g 茯苓100g

【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灰黄色的粉末;味微涩。

【功能与主治】消积治疳。用于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腹部膨胀,消化不良,目翳夜盲。

【用法与用量】用热米汤加少量糖调服,一次9g,一日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小儿流口水,在医学上称之于“唾液”,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中称之于“疳症”。但是疳症有三种,如:疳症、口疳流水口烂、口疳流水亦眼障泻痢。疳症是由唾液产生,口腔内有三大唾液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无数个分布在唇、夹、腭、口底粘膜的小唾液,唾液中大部分为水份,还含有一定的定粉酶和蛋白,唾液主要有湿润口腔,便于吞咽,帮助消化的作用。据则定,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正常情况下,人们自主或不自主地把口水吞咽。初生婴儿则于脾热而心热,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够完善,唾液分泌量少,一般不会流口水。4个月后,由于开始添加辅食,唾液分泌增加,又没能用有效的药物控制其心火,6个月后乳牙萌出,刺激牙齿上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时,小儿天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形成,过多的唾液就不会自主的从口角边上流出。这时,如果没有或不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无法控制心中之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流涎不止。其方用如下: 

芦荟:清热通便,杀虫。治热结便密,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治小儿诸热疳症热。芦荟,入厥阴肺经乃冲脉,其功专于杀虫清热,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乃经事不调,腹中结块上冲,与小儿疳热积滞,非此不除。同甘草为粉,治头项顽癣甚效。但大苦大寒,且气甚至移恶,若胃虚少食人得之,入口便大吐逆,每致夺食泄泻,而成羸瘦怯弱者多也。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咳嗽,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黄连: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泻心火,心下痞。《汤液本草》:“黄连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火,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薄荷: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纲目》:薄荷,辛热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眼目、咽喉、啮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疠,疮疥为要药。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清,淋浊,惊悸,健忘。《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小儿流口水,在现代的医学来说不是一种疾病,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上面已经说过,小孩流口水是心热,似乎脾热也。小儿心火上,导致流口水,如果不及时治疗,长大以后会有更多的后遗症,很难治愈。如早治疗,五至八天痊愈,不复发。

小儿表热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小儿表热 小儿表热   小儿诸热之一。指小儿由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发热,病位在表,并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或咳嗽等表证。一般分风寒、风热两类。小儿风寒发热,症见无汗,身热,呵欠烦闷,恶寒项急,上气喘逆,喜暖,吮乳时口中吐气不热。治宜辛温解表,可选用香苏散或参苏饮加减。风热发热,症见汗出,身热面赤,目涩多肿,恶风气喘,喜凉吮乳时口中气热。治宜辛凉解表,可选用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小儿表证易寒从热化,多寒热挟杂之证,一般热多于寒,着重清热解表,但不宜过于发汗。

www.budianjie.comtrue/mingci/265831.htmlTechArticle病证名指小儿肾与膀胱有热而致小便淋沥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膀胱与肾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下通于...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