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肺

  治疗学术语。又称温肺散寒。肺寒证的治疗方法。肺寒本属阳虚,阳虚生外寒,故多用辛温解表之剂温肺散寒,常用细辛、桂枝、麻黄、干姜、葱白之类。阳虚则阴盛,故肺寒多饮证,治宜温肺逐饮,常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等。又温肺常须结合补脾益肺,或温补命门以治其本。


请问 温肺止流丹 用法和用量、疗程?

温肺止流丹出自清代陈士铎的《辩证录》,用于肺气虚寒引起的鼻渊证,原方如下:钶子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三钱 鱼脑石五钱 荆芥五分 人参五分 中医不讲究疗程,据具体情况而定。
提问者评价
谢谢了

风温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fengwen
风温
Wind fever


   冬春两季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发于春季的为风温,发于冬季的为。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喘、口渴,重证易见神昏、谵语。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骤,迅速,以肺胃为其病变中心,素体阴虚或感邪较重者,易于内陷心包。早期治疗有利于阻截疾病的发展,顺传一般预后良好,逆传较差。风温病的治疗,初起邪在肺卫,宜辛凉宣解;中期邪在气分,宜清热攻里;逆传心包宜清心开窍;后期邪去阴伤,以养阴为主。
 风温病名首见于汉代,但其概念不同于后世温病学中之风温。《伤寒论》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实为伤寒误治后的变证。清代认为“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三时伏气外感篇》),明确了风温发病的季节和病因,并确定其属范围。陈平伯、等医家多从其说,现行温病理论也沿用了这一概念。
 西医的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病,可参考本病辨治。
 风温的病因是感受风热病邪,当人体正气亏虚,外卫不固,风热病邪易从口鼻而入,引起风温病的发生。风温病的发展过程是由表入里,其病变主要表现为卫、气、营、血各阶段,具体则表现为三焦所属脏腑的病变,如肺、心、肝、肾、胃、大肠等。风温的病理特点主要有:①发病急骤,初起邪袭肺卫;②病邪传变较为迅速,易于逆传心包;③风温病发展过程中,易见痰热喘急,红疹;④病程的后期多为肺胃阴伤。
 邪袭肺卫 鼻通于肺,肺位最高,风热病邪从口鼻而入,必先侵犯于肺。由于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合,卫气敷布于皮毛,风邪外袭致使卫气郁阻于外,肺气不宣于内。故风温病初起以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经为病变中心。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泄热,方用桑菊饮、银翘散。
 若风温肺卫之邪不解,其病理变化趋向有两种情况,即顺传于胃,或是逆传心包。
 顺传 即外感疾病按一定顺序传变。风温肺卫之邪不解,由表入里,由卫分传入气分,病变主要以肺、胸膈和阳明胃肠为主。①邪热壅肺、肺气宣降失常。证见身热,咳喘,自汗,烦渴,或胸闷胸痛,苔黄,舌红,脉滑数。治宜清热宣肺平喘,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②痰热壅肺、热结大肠。证见咳喘,痰盛,潮热便秘,苔黄腻,脉右寸实大。治宜宣肺泄热、攻里化痰,方用宣白承气汤。③阳明热盛。证见壮热、大汗,大渴引饮,苔黄燥,脉洪大。治宜清热泻火,用白虎汤为主方。④阳明腑实。证见潮热,便秘,腹部胀痛,或泻下秽臭稀水,间或谵语,苔黄燥,甚或焦黑,脉沉实有力。治宜攻下泄热,方用调胃承气汤。
 逆传 外感疾病不按顺序传变。风温肺卫之邪不解,不下传中焦气分,而直接内陷于心包营分。①热陷心包。证见身灼热,神昏谵语,肢厥,舌红绛,脉细数。多由邪在肺卫时,因感邪太重,或因失治、误治、或因素体亏损,导致邪热内陷心包。治宜凉营泄热、清心开窍,方用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②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证见身热,神昏,便秘,腹胀痛,苔黄舌绛,脉数沉实。治宜清心开窍、荡涤腑结,方用牛黄承气汤。
 余邪未净、肺胃阴伤 风温病的恢复阶段,多见于气分证的后期,邪热虽退而未净,肺胃阴液已伤。证见低热不退,干咳,痰粘不畅,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甘寒养阴,方用沙参麦冬汤。
                 潘华信

www.budianjie.comtrue/mingci/266493.htmlTechArticle治疗学术语。又称温肺散寒。肺寒证的治疗方法。肺寒本属阳虚,阳虚生外寒,故多用辛温解表之剂温肺散寒,常用细辛、桂枝、麻黄、干姜、葱白之类。阳虚则阴盛,故肺寒多饮证,...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