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锌缺乏病

  【概述】

  锌(Zinc)为人休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广泛地参与各种代谢活动。锌缺乏可致厌食、矮小、性成熟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皮疹及脱发等。1961年Ananda S.Prasad等报告“伊朗乡村病”,有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缺铁性肝脾大、精神不振、嗜上等症,锌治疗有良效。其后,在埃及发现类似病例。发达国家也陆续有锌营养缺乏经实验证实的报道,并发现锌剂治疗肠病性肢端皮炎有特效。我国七十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有大量关于锌缺乏病的报道,以小儿为多见。

  【诊断】

  依靠病史、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锌剂疗效可辅助诊断。

  1.病史及体检 了解喂养史如饮食中含锌量低,或长期吸收不良如慢性腹泻等。味觉灵敏度及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落后及项目不等的上述其它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诊断 血浆(或血清)锌低于正常,在正常低限10.0~10.7μmol/L(65~70μg/dl)以下。一般血清锌略高于血浆锌,因部分锌从红细胞与血小板中释出,取血距测寂静时间愈长,锌测定值愈偏高。取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并测定。注意取血要避免溶血,因红细胞锌高于血浆锌10余倍;标本勿污染,橡皮塞与橡皮膏含锌,应避免使用。血浆(清)锌受近期饮食含锌量的影响。肝、肾疾病及急、慢性感染与应激状态皆可使血浆(清)锌下降。

  发锌可为慢性锌缺乏的参考指标。因发锌受头发生长速度、环境污染、洗涤方法及采集部位等多种条件影响,且与血浆锌无密切相关,并非诊断锌缺乏的可靠指标。

  锌参与硷性磷酸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故血清硷性磷酸酶活性可有助于反映婴幼儿锌营养状态,缺锌时下降,补锌后又上升。

  白细胞锌为反映人体锌营养水平较灵敏的指标,但测定时需血量较多(目前国内至少需血5ml),且操作较复杂,临床不易推广。

  近年来国内外有人研究用稳定性同位素法测锌代谢池大小测定金属硫蛋白浓度以了解锌营养状态,正探讨中。

  3.试验治疗 凝为锌缺乏时,可用单一锌剂试验治疗,如较快取得疗效,有助于肯定诊断。

  【治疗措施】

  婴幼儿、学龄前及青春期前儿童缺锌影响生长发育,可每日口服锌剂(按元素锌计)0.5~1.5mg/kg,功按推荐的每日锌元素供给量加倍给予,最在量每日20mg,疗程3个月,轻症可较短,用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或醋酸锌皆可。对继发性锌缺乏,锌用量因吸收不良及丢失过多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开始可用每日1mg/kg,为了快速生长的需要,婴幼儿如继续丢失过多,每日可增至2mg/kg,但应密切监测血浆锌含量。

  肠病性肢端外静脉营养给锌建议剂量:早产儿为每日0.4mg/kg,3个月以下的足月产小儿每日0.2mg/kg,较大婴儿及幼儿每日0.1mg/kg,儿童每日0.05mg/kg。当锌丢失过多时,尤以自胃肠道丢失,用量需加大。应随时监测血浆锌。有严重缺锌表现时,可每日静脉给锌0.3~0.5mg/kg,到皮肤病变消失,血浆锌政治家。应用过量锌可致血浆铜降低。

  为了利于锌的吸收,口服锌剂最好在饭前1至2小时。

  低锌所致厌食、异食癖一般服锌剂2~4周见效,生长落后1~3月见效。非缺锌所致者给锌剂无效。用锌剂治疗时,应随时观察疗效与副作用,并监测血浆锌,同时增加富含锌的食物。除肠病性肢端皮炎或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等特殊情况外,要及时停药。硫酸锌等锌剂的副作用,常见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改在饭后服,可减少其副作用。

  【病因学】

  1.入量不足 谷类等植物性食物含锌量较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少,故素食者易缺锌。生长发育期和营养不良恢复期相对锌需要量增多,孕妇与乳母需锌亦较多,如摄入不足,可致母亲与胎儿、乳儿缺锌。全胃肠道外营养如未加锌或加锌不足可致严重缺锌。感染、发热时锌需要量增加,同时食欲下降,入量减少,易致缺锌。

  2.吸收不良 各种原因所致腹泻皆可减少锌的吸收,尤以慢性腹泻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泻、膆腺囊性纤维性变等。谷类食物中含植酸盐与粗纤维多,妨碍锌的吸收。牛乳中含锌量与母乳相似,约45.9~53.6μmol/L(300~350μg/dl),但牛乳锌吸收利用不及母乳锌。

  3.丢失过多 如反复失血、溶血、外伤、烧伤皆可使大量锌随体液丢失;肝硬变、慢性尿毒症等因低白蛋白血症所致高锌尿症,一些药物如长期应用金属螯合剂(如青霉胺等)及反复静脉滴注谷近酸盐,与锌结合自尿排出,皆可致锌缺乏。

  4.遗传缺陷 如肠病灶肢端皮炎(acrodermaitis enteropathica,AE)为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小肠吸收锌的机能缺陷,致体内含锌量减少,血浆(清)锌、红细胞锌、肌肉锌发锌及尿锌等皆降低。有肢端皮肤损害,顽固性腹泻,秃发及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力降低而易患感染。

  锌的生化及生理作用 现已知人体内有100余种酶含锌或为锌依赖酶,如RNA和DNA聚合酶、碳酸酐酸、硷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等,主要作用于核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也参与醣、脂类及维生素A的代谢等。锌可稳定细胞膜相结构,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它游离基对细胞膜相结构的损害。锌对淋巴细胞可促进有丝分裂及细胞转化,维持T细胞免疫功能。锌可协助肝脏合成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动员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的代谢等。锌可稳定细胞膜相结构,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它游离基对细胞膜对细胞相结构的损害。锌对淋巴细胞可促进有丝分开及细胞及细胞转化,维持T细胞免疫功能。锌可协助肝脏合成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动员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到血以维持血中维生素A的正常浓度。锌为细胞增殖及人体的生长发育所必需,故小儿及幼年动物需锌量相对较大。

  【临床表现】

  1.厌食 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敏锐度降低,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含交战消化酶如羧基肽酶A的活力降低,消化能力也减弱。

  2.生长发育落后 缺锌妨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并致纳食减少,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锌小儿身高体重常低于正常同龄儿,严重者有侏儒症。国内外报道缺锌小儿补锌后身长体重恢复较快,缺锌可影响小儿智能发育,严重者有精神障碍,补锌皆有效。

  3.青春期性发育迟缓 如男性生殖器睾丸与阴茎过小,睾丸酮含量低,性功能低下;女性乳房发育及月经来潮晚;男女阴毛皆出现晚等。补锌后数周至数月第二性征出现,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

  4.异食癖 缺锌小儿可有喜食泥土、墙皮、纸张、煤渣或其它异物等现象,补锌效果好。

  5.易感染 缺锌小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皆可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包括腹泻。

  6.皮肤粘膜表现 缺锌严重时可有各种皮疹、大皰性皮炎、复发性口腔溃疡、下肢溃疡长期不愈及程度不等的秃发等。

  7.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多发畸形 严重缺锌孕妇及怀孕动物可致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及各种畸形,包括神经管畸形等。产女因子宫收缩乏力而产程延长、出血过多。

  8.其它 如精神障碍或思睡,及因维生素A代谢障碍而致血清维生素A降低、暗适应时间延长、夜盲等。

  【预防】

  人初乳含锌量较高,可达306μmol/L(2000μg/dl),人乳中的锌吸收利用率也较高,故婴儿母乳喂养对预防缺锌有利。但随年龄增长要按时加辅食,如蛋黄、瘦肉、鱼、动物内脏、豆类及坚果类含锌较丰富,要每日适当安排进食。无母乳的人工喂养儿最好哺以强化了适量锌的婴儿配方奶或奶粉。

  我国营养学会1988年推荐的每日锌(元素)供给量为:

  初生至6个月 3mg 6个月以上至1岁5mg

  1岁以上至10岁 10mg 10岁以上15mg

  孕妇与乳母 20mg

  现市售有多种强化锌的食品,要注意其锌含量,长期食用多种强化锌的食品,锌入量过多可致中毒。如食入锌过多可引起急性锌中毒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锌雾吸入可有低热及感冒样症状;慢性锌中毒可有贫血及铁缺乏,动物实验可致肝、肾功能及免疫力受损。


三个月婴儿尿锌检查小于15,人工喂养的,我该怎么办?

  锌(Zinc)人休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广泛地参与各种代谢活动锌缺乏可致厌食、矮小、性成熟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皮疹及脱发等。1961年Ananda S.Prasad等报告“伊朗乡村病”,有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缺铁性肝脾、精神不振、嗜上等症,锌治疗有良效。其后,在埃及发现类似病例。发达国家也陆续有锌营养缺乏经实验证实的报道,并发现锌剂治疗肠病性肢端皮炎有特效。我国七十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有大量关于锌缺乏病的报道,以小儿为多见。

  【诊断】

  依靠病史、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锌剂疗效可辅助诊断。

  1.病史及体检 了解喂养史如饮食中含锌量低,或长期吸收不良如慢性腹泻等。味觉灵敏度及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落后及项目不等的上述其它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诊断 血浆(或血清)锌低于正常,在正常低限10.0~10.7μmol/L(65~70μg/dl)以下。一般血清锌略高于血浆锌,因部分锌从红细胞与血小板中释出,取血距测寂静时间愈长,锌测定值愈偏高。取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并测定。注意取血要避免溶血,因红细胞锌高于血浆锌10余倍;标本勿污染,橡皮塞与橡皮膏含锌,应避免使用。血浆(清)锌受近期饮食含锌量的影响。肝、肾疾病及急、慢性感染与应激状态皆可使血浆(清)锌下降。

  发锌可为慢性锌缺乏的参考指标。因发锌受头发生长速度、环境污染、洗涤方法及采集部位等多种条件影响,且与血浆锌无密切相关,并非诊断锌缺乏的可靠指标。

  锌参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故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可有助于反映婴幼儿锌营养状态,缺锌时下降,补锌后又上升。

  白细胞锌为反映人体锌营养水平较灵敏的指标,但测定时需血量较多(目国内至少需血5ml),且操作较复杂,临床不易推广。

  近年来国内外有人研究用稳定性同位素法测锌代谢池大小测定金属硫蛋白浓度以了解锌营养状态,正探讨中。

  3.试验治疗 凝为锌缺乏时,可用单一锌剂试验治疗,如较快取得疗效,有助于肯定诊断。

  【治疗措施】

  婴幼儿、学龄前及青春期前儿童缺锌影响生长发育,可每日口服锌剂(按元素锌计)0.5~1.5mg/kg,功按推荐的每日锌元素供给量加倍给予,最在量每日20mg,疗程3月,轻症可较短,用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或醋酸锌皆可。对继发性锌缺乏,锌用量因吸收不良及丢失过多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开始可用每日1mg/kg,为了快速生长的需要,婴幼儿如继续丢失过多,每日可增至2mg/kg,但应密切监测血浆锌含量。

  肠病性肢端外静脉营养给锌建议剂量:早产儿为每日0.4mg/kg,3个月以下的足月产小儿每日0.2mg/kg,较大婴儿及幼儿每日0.1mg/kg,儿童每日0.05mg/kg。当锌丢失过多时,尤以自胃肠道丢失,用量需加大。应随时监测血浆锌。有严重缺锌表现时,可每日静脉给锌0.3~0.5mg/kg,到皮肤病变消失,血浆锌政治家。应用过量锌可致血浆铜降低。

  为了利于锌的吸收,口服锌剂最好在饭前1至2小时。

  低锌所致厌食、异食癖一般服锌剂2~4周见效,生长落后1~3月见效。非缺锌所致者给锌剂无效。用锌剂治疗时,应随时观察疗效与副作用,并监测血浆锌,同时增加富含锌的食物。除肠病性肢端皮炎或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等特殊情况外,要及时停药。硫酸锌等锌剂的副作用,常见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改在饭后服,可减少其副作用。

  【病因学】

  1.入量不足 谷类等植物性食物含锌量较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少,故素食者易缺锌。生长发育期和营养不良恢复期相对锌需要量增多,孕妇与乳母需锌亦较多,如摄入不足,可致母亲与胎儿、乳儿缺锌。全胃肠道外营养如未加锌或加锌不足可致严重缺锌。感染、发热时锌需要量增加,同时食欲下降,入量减少,易致缺锌。

  2.吸收不良 各种原因所致腹泻皆可减少锌的吸收,尤以慢性腹泻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泻、嗉腺囊性纤维性变等。谷类食物中含植酸盐与粗纤维多,妨碍锌的吸收。牛乳中含锌量与母乳相似,约45.9~53.6μmol/L(300~350μg/dl),但牛乳锌吸收利用不及母乳锌。

  3.丢失过多 如反复失血、溶血、外伤、烧伤皆可使大量锌随体液丢失;肝硬变、慢性尿毒症等因低白蛋白血症所致高锌尿症,一些药物如长期应用金属螯合剂(如青霉胺等)及反复静脉滴注谷近酸盐,与锌结合自尿排出,皆可致锌缺乏。

  4.遗传缺陷 如肠病灶肢端皮炎(acrodermaitis enteropathica,AE)为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小肠吸收锌的机能缺陷,致体内含锌量减少,血浆(清)锌、红细胞锌、肌肉锌发锌及尿锌等皆降低。有肢端皮肤损害,顽固性腹泻,秃发及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力降低而易患感染。

  锌的生化及生理作用 现已知人体内有100余种酶含锌或为锌依赖酶,如RNA和DNA聚合酶、碳酸酐酸、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等,主要作用于核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也参与醣、脂类及维生素A的代谢等。锌可稳定细胞膜相结构,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它游离基对细胞膜相结构的损害。锌对淋巴细胞可促进有丝分裂及细胞转化,维持T细胞免疫功能。锌可协助肝脏合成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动员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的代谢等。锌可稳定细胞膜相结构,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它游离基对细胞膜对细胞相结构的损害。锌对淋巴细胞可促进有丝分开及细胞及细胞转化,维持T细胞免疫功能。锌可协助肝脏合成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动员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到血以维持血中维生素A的正常浓度。锌为细胞增殖及人体的生长发育所必需,故小儿及幼年动物需锌量相对较大。

  【临床表现】

  1.厌食 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敏锐度降低,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含交战消化酶如羧基肽酶A的活力降低,消化能力也减弱。

  2.生长发育落后 缺锌妨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并致纳食减少,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锌小儿身高体重常低于正常同龄儿,严重者有侏儒症。国内外报道缺锌小儿补锌后身长体重恢复较快,缺锌可影响小儿智能发育,严重者有精神障碍,补锌皆有效。

  3.青春期性发育迟缓 如男性生殖器睾丸与阴茎过小,睾丸酮含量低,性功能低下;女性乳房发育及月经来潮晚;男女阴毛皆出现晚等。补锌后周至数月第二性征出现,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

  4.异食癖 缺锌小儿可有喜食泥土、墙皮、纸张、煤渣或其它异物等现象,补锌效果好。

  5.易感染 缺锌小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皆可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包括腹泻。

  6.皮肤粘膜表现 缺锌严重时可有各种皮疹、大疱性皮炎、复发性口腔溃疡、下肢溃疡长期不愈及程度不等的秃发等。

  7.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多发畸形 严重缺锌孕妇及怀孕动物可致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及各种畸形,包括神经管畸形等。产女因子宫收缩乏力而产程延长、出血过多。

  8.其它 如精神障碍或思睡,及因维生素A代谢障碍而致血清维生素A降低、暗适应时间延长、夜盲等。

  【预防】

  人初乳含锌量较高,可达306μmol/L(2000μg/dl),人乳中的锌吸收利用率也较高,故婴儿母乳喂养对预防缺锌有利。但随年龄增长要按时加辅食,如蛋黄、瘦肉、鱼、动物内脏、豆类及坚果类含锌较丰富,要每日适当安排进食。无母乳的人工喂养儿最好哺以强化了适量锌的婴儿配方奶或奶粉。

  我国营养学会1988年推荐的每日锌(元素)供给量为:

  初生至6个月 3mg 6个月以上至1岁5mg

  1岁以上至10岁 10mg 10岁以上15mg

  孕妇与乳母 20mg

  现市售有多种强化锌的食品,要注意其锌含量,长期食用多种强化锌的食品,锌入量过多可致中毒。如食入锌过多可引起急性锌中毒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锌雾吸入可有低热及感冒样症状;慢性锌中毒可有贫血及铁缺乏,动物实验可致肝、肾功能及免疫力受损。

  营养是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除了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水等营养物质之外,微量元素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近年来,微量元素锌的作用及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补锌儿童也越来越。就要求给孩子补锌要正确、科学、合理。

  1锌的作用

  锌是人体重要和必需的微量元素之。锌分布在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内,以肝、肾、肌肉、视网膜、列腺内的含量高。血液中75%~85%的锌分布在红细胞中,3%~5%在白细胞中,其余在血浆中。锌的作用有:(1)促进生长发育:锌在体内参与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过程,并为维持RNA、DNA多聚酶及逆转录酶等活性所必需。(2)促进机体免疫功能;锌可促进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增加T细胞的量和活力。(3)增进消化功能、增进食欲。(4)对皮肤和视力(尤其夜视)有保护作用。

  2哪些儿童易缺锌

  引起锌缺乏的原因有下面4方面:(1)锌摄入不足:母乳初乳中含锌量比成熟乳高,婴儿出生后未哺母乳初乳或母乳不足、又未适时添加富锌辅食可致锌摄入不够;喂哺米面类食物因其含植酸、草酸及纤维素使锌的吸收利用率低,亦易引起锌缺乏;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及厌食是年长儿缺锌的主要原因。(2)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者,新陈代谢旺盛使锌消耗增加。婴儿生长发育快,对锌需要量相对较多,尤其是早产儿可因体内贮锌量不足,加之生长发育快,易发生锌缺乏;此外,营养不良恢复期、外科术后与创伤后恢复期等锌需要量亦增加,若未及时补充易致锌缺乏。(3)吸收利用障碍:慢性消化道疾病影响锌的吸收利用,如脂肪性腹泻使锌与脂肪、碳酸盐结合成不溶解的复合物影响锌的吸收;肠炎腹泻时使含锌渗出液量排出;长期采用肠道外静脉营养而未补锌者、遗传性锌吸收障碍性疾病等,都易发生锌缺乏。(4)丢失过多:常见于慢性失血、溶血(红细胞内有大量的锌,随红细胞破坏而丢失);长期多汗、组织损伤(创伤、烧伤的渗液含锌);肝、肾疾病,糖尿病以及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尿中锌排泄量增加);单纯牛奶喂养者(牛奶内有干扰锌吸收的络合物)。

  综上所述,下列几类儿童易引起锌缺乏〔1〕:(1)孕妇在孕期摄锌不足及早产儿:胎儿锌贮备的黄金时间是孕末期的最后1个月,孕妇缺锌及早产,势必会影响胎儿锌贮备。(2)非母乳喂养的小儿:母乳中含锌量极大地超过普通牛奶,且其吸收率高达42%,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比的。(3)偏食、挑食、厌食及素食儿童非常容易缺锌。(4)过分好动的儿童,尤其男孩,过分好动流汗多而使排锌量增加。据测定,一天中大汗淋漓可丢失锌1?3 mg。(5)盲目补充钙、铁、锌微量元素的儿童:体内钙、铁水平升高,会抑制肠道对锌的吸收,而锌不会影响钙的吸收。

  3怎样判断儿童是否缺锌

  儿童缺锌表现为:(1)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厌食、异食癖。(2)生长发育落后:体格矮小,性发育延迟。(3)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感染性疾病。(4)智能发育延迟:智力低下,精神委糜。(5)其他:口腔溃疡、皮炎、夜盲症。(6)铅与钙、锌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浆铁无相关性。儿童钙、锌尤其是锌缺乏时易致铅中毒(有助于指导儿童铅中毒的防治)〔2〕 ,但有些表现也可由其他的疾病所引起,如果儿童由于缺锌程度轻,症状不明显,也不易察觉。所以,儿童是否缺锌,应根据儿童的饮食习惯、临床表现及血锌的测定来判断。

  4含锌量丰富的食物及常用补锌制剂

  锌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含锌量高的动物性食物有肝、瘦肉、鱼、禽蛋、酸奶、牡蛎等。植物性食物有花生油、豆类、松子、黑芝麻等。初乳含锌丰富,蔬菜及水果类含锌量较低。动物性食物锌吸收率高达50%左右,植物性食物锌吸收率为10%~20%,食物的含锌量见表1。表1含锌量较高的食物(略)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补锌制剂有:葡萄糖酸锌(片剂、颗粒、糖浆),其含锌量为1/7,吸收效果好。此外还有酵母锌片、乳酸锌颗粒、谷氨酸锌口服液。因这些制剂口感好、胃肠刺激少,比较受欢迎。其他锌制剂如硫酸锌(片剂、溶液),口感较差,少数可引起恶心、腹部不适等胃肠刺激症状;甘草酸锌片含锌量低,仅1/20,且副作用较多,有报道可致小儿水肿;醋酸锌含锌量高达1/3,且吸收好,但价格较高。

  5怎样补锌

  儿童补锌应强调首先以食补为主,调整儿童饮食,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进食含锌量高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合理地服用补锌制剂。

  儿童每日补锌量参考WHO(1997)锌的推荐供给量标准(按锌吸收率为25%计算),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推荐锌的摄入量见表2〔3〕。表2不同年龄儿童锌的推荐摄入量(略)

  儿童服用补锌制剂需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经检查确诊为缺锌后,才能服用锌制剂;(2)锌缺乏的儿童常伴有缺钙、铁,同时补充时有可能相互干扰,影响吸收,尤其钙会干扰锌的吸收。所以,同时补锌、钙时,可采取早晚补钙、中午补锌的方法,间隔时间应>3 h。同时补锌、铁时,可采取每天补锌、1周补两次铁的方法,既可有利于吸收,又可以减轻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3)牛奶不利于锌的吸收,故锌制剂不宜与牛奶同服。(4)锌制剂不宜空腹服用,应在餐后服〔4〕。为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应给孩子正确、科学、合理地补锌。
提问者评价
真是太谢谢你了,你讲得很全面。这样我就知道针对我家宝宝缺锌,如何对症下药了。

www.budianjie.comtrue/mingci/268427.htmlTechArticle【概述】 锌(Zinc)为人休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广泛地参与各种代谢活动。锌缺乏可致厌食、矮小、性成熟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皮疹及脱发等。1961年Ananda S.Pras...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