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穴

  中府穴

  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中府穴-【定位】  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3、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头静脉经过和锁骨上神经中间支、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分布。

  中府穴-【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②肩背痛。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配肺俞主治外感和内伤咳嗽;配复溜主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等。

  肺之募穴

  〖别名〗 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穴义〗 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

  1)中府。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膺,胸也。俞,输送之意。府,脏腑也。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中府何以是肺之募穴?肺经经脉的起始点何以在前胸上部而不在其它之处?这是因为:其一,肺所主的物质为人体中比重最小的气态物,气态物在人体系统中通过运动后它总是向人体系统重力场中的最高位置聚集;其二,从不同的系统角度考察,人体中有多个不同系统层次的重力场对人体中的气态物起着制约作用,有局部的三焦腑重力场,有整体的脊骨重力场,而除人体系统自身的重力场之外还有地球重力场。在以二肾为重力场坐标中心的三焦腑重力场中,离肾最远的胸上外部为最高,在以脊骨中心为人体整体重力场坐标中心的脊骨重力场中,离脊骨最远的胸上外部也是最高,而从地球重力场来看,人体无论是平趟还是直立,胸上外部都是处于三焦腑系统的高位之处。由于上述的原因,胸上外部的中府就成了在人体系统及地球系统两个重力场合作用下的最高位置,因此三焦腑中的气态物在中府处聚集并向肺经传输,中府也就成为了肺经募穴。)

  4)手足太阴之会。中府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中府的气血物质来源于三焦腑中各个脏器的气化之气,它不光包括肺的气化之气,也包括心的气化之气、脾的气化之气和肾的气化之气。由于肺的气化之气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所聚集的肺之气最多。由于脾脏的燥热之故,脾脏气化的气态物中比重较小的部分它也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聚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中府中的气血物质分布是肺气最多,脾气其次,其它脏器的气化之气很少,肾的气化之气最少,它主要体现了肺与脾二脏的气血特性,故称手足太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 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功能作用〗 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

  〖治法〗 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俞府穴有点痛是什么原因呢?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俞府穴有点痛是什么原因呢?:

所属分类: 人体穴位 穴位

俞府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为:气喘突然发作的时候,可以指压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达到效果。

俞府穴 基本简介


俞府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突穴、肺俞穴、鱼际穴治咳嗽、咽痛;配足三里穴、合谷穴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别名:腧中穴。



穴义: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



名解:俞府。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或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腧中者,其意与俞府同,中指内部。


俞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脏腑。



功能作用:回收体表液体。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俞府穴位于上胸部,人体正面中线左右三指宽,锁骨正下方。


俞府穴 注意事项

肾经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是体内气血由涌泉穴外出体表,自涌泉穴外出体表后是经水气化而上行,自大钟穴之后则是寒湿水气吸热上行,自大赫穴始则是受冲脉外传之热而水湿之气散热上行,自幽门穴始是受胸部外传之热而上行,在灵虚穴肾经气血达到了温度的最高点,自灵虚至俞府的经脉气血是降温吸湿而下行。


俞府穴 主治疾病

此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为:气喘突然发作的时候,可以指压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达到效果,相关详细内容见于网页:穴道指压法治疗气喘发作。[1]


人体穴位 显示 ▼ 隐藏 ▲
头部穴位(正面) 头维穴 | 发际穴 | 阳白穴 | 印堂穴 | 攒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沟穴 | 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 百会穴 | 后顶穴 | 风府穴 | 哑门穴 | 完骨穴 | 风池穴 | 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 太阳穴 | 下关穴 | 客主穴 | 耳门穴 | 听宫穴 | 翳风穴 | 颊车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 天突穴 | 膻中穴 | 鸠尾穴 | 巨阙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气海穴 | 关元穴 | 中极穴 | 气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门穴 | 日月穴 | 天枢穴 | 气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阳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门穴 | 腰俞穴 | 腰阳关穴 | 上仙点穴 | 六华灸穴 | 风门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阴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肠俞穴 | 关元俞穴 | 小肠俞穴 | 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 内关穴 | 外关穴 | 曲池穴 | 尺泽穴 | 治痒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阳池穴 | 神门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冲穴 | 落枕穴 | 指间穴 | 太渊穴 | 口内穴 | 胃肠穴 | 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 膝眼穴 | 梁丘穴 | 复溜穴 | 阴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阳陵泉穴 | 阴陵泉穴 | 三阴交穴 | 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 涌泉穴 | 大敦穴 | 太冲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脉穴 | 丘墟穴 | 昆仑穴 | 足临穴 | 行间穴 | 里内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压点穴 | 第二厉兑穴 | 第三厉兑穴 | 阿基里斯腱穴

www.budianjie.comtrue/mingci/269129.htmlTechArticle中府穴 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中府穴-【定位】 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