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可

  赵献可(1573—l664年)

  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明.鄞县(今浙江鄞县)人,

  [生平事迹赵献可不但精通医理,而且对《易经》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勤奋好学以医为业后还曾到过许多地方游学。足迹遍及中原,在陕西、山西也很闻名。赵献可因为淡于荣华富贵,又喜交游.是有名的“江湖状元”.被人称为逸士、游仙.赵献可在学术上推崇薛己,对“命门”学说颇有发挥,主张以养火为主.是温补派的巨匠.他著有《医贯》6卷(1617年)和《邯郸遗稿》,另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均佚.其儿子赵贞观(字如葵)也精于医学,著有《绛雪丹书》、《痘疹论》二书。后人宗赵氏之学的有高鼓峰(著《四明心法》)、董废翁(著《西塘感证》)和吕晚村(著《东庄医案》),都是温补一派的代表。而徐大椿则认为赵献可用药偏颇。对其理论也有微辞,乃著《医贯砭》来逐段驳斥赵献可的《医贯》。

  [学术思想

  l.赵献可对“命门”学说的发挥。明代医家对命门的研究已日趋深化,赵献可认为命门有位无形,并论述了其与肾的关系。他认为两肾有形,属水,左为阴水、右为阳水;命门无形,属火.其具体位置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根据《易经》“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构成“坎”卦的原理。赵献可认为命门在两肾中间构成坎卦.两肾由于命火的作用才能化气而有生命,故肾与命门是人生受命的根本。对于命门与脏腑的关系.赵献可认为命门是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十二官的功能活动都必须以命门之火为原动力.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影响.赵献可取“太极”为无形的一元之气,把命门喻为一身之太极”.而命门与肾为一体,故“两肾在人身中合成一太极”。主宰先天之体,流行后天之用,即是说人体先天无形的水、火之气即真水和相火都源于命门和两肾之间,由命门主宰;无形的相火和真水都在命门作用下流行于周身,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这概括说明了命门对先后天的作用。赵献可在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性时,还确认阴精是其物质基础,认为阴阳互为其根.阴精亏耗不仅为阴虛,而且有阳虚.这与张景岳的观点基本相仿:阴阳水火虛统在“阴虚”之中。

  2.赵献可治疗先天水火不足的经验。基于他重视先天命门水火的思想,赵献可的辨证施治可以说是“一以贯之”。当时寒凉之弊盛行.赵献可指出“火不可水灭,药不可寒攻”,认为应当“以无形之水沃无形之火”,这样真水真火才能相济.在临床上对阴虚火动证宜滋阴降火。对阳虚火衰,火不归元的假阳症则应用温肾之药,引火归元。他对于水火的治疗也贯穿着阴阳之理,认为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真阴”,在运用二方时他反对杂加脾胃药及寒凉药.对临床上诸多疾病,赵献可非常强调在各种致病因素中,不能忘记真阳真阴不足这一原因,必须详辨细析,他对血证、痰证的治疗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3.赵献可对郁证的论治.赵氏在承继前人对郁证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除直中外.凡外感者俱作郁看,诸如血证、黄疸、咳喘、腹满等内伤杂病也可作为郁证论治。他把《内经》的五郁及治法与脏俯密切联系起来,并根据“五行相因”的原理,提山了五郁相因为病的问题,即五脏之郁往往相因为病。其中以木郁引起的诸郁最为普遍,它能导致火、土、金、水的郁证。关于郁证的治疗,赵献可认为可“以一法代五法”.治其木郁使肝胆之气舒展。诸证就会自解。逍遥散是赵献可治疗木郁的主方,常与左金丸和六味地黄九同用,赵氏治郁法对后人颇有影响,滋水清肝饮及一贯煎等都由此化裁而来。


宁波的名人有哪些?

包玉刚、张苍水、蒋介石、张学良、王阳明、王应麟、黄震、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朱舜水、张支信、龙室道渊、周文楷、严子陵、史浩、方孝孺、朱舜水、钱肃乐、黄宗羲、魏耕、阚泽、虞翻、虞世南、传古、胡三省、戴表元、袁桷、张可久、林和靖、吴文英、王谔、虞喜、释奉真、黄济之、宋北川、高武、赵献可、黄宗羲、陈藏器、日华子、陆士逵、

赵献可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赵献可

    中国明末医学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6~17世纪。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赵献可好学博览,除医之外,儒、道、释均有涉猎,曾游历于山西、陕西等地。在哲学思想上受《易经》影响较大,在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赵献可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著有《邯郸遗稿》,又名《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贞观亦精医学,辑有《痘疹论》一书。

www.budianjie.comtrue/mingyi/242930.htmlTechArticle赵献可(1573l664年) 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明.鄞县(今浙江鄞县)人, [生平事迹赵献可不但精通医理,而且对《易经》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勤奋好学以医为业后还曾到过许多地方...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