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怯寒症-穴道指压法:指压按摩疗法_治疗怯寒症,指压按摩疗法,穴道指压法

怯寒症,寒冷的部位因人而异。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与其他部位比较皮肤的温度甚低。这是因为该部位的血管收缩,血液的流动太细所致。另一种是皮肤的温度与其他部位的皮肤温度几乎相同的人,但总会有一冷就认为冻得不得了的感觉。特别是年轻的女性,即使是血液流动的非常顺畅,但有错觉的想法的人还是不少。

  这种人不能光作怯寒症的治疗,必需要将冬季认为是活动性的快乐季节。因喜欢运动的人都不会患怯寒症。还有一些人自觉有怯寒症便不想活动,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的倾向。这么一来,怯寒症便越来越恶化。

  一般所言的怯寒症,因人而异,有种种的型态。有腰部发冷型,有脚发冷型,也有肩及手腕发冷型等等,以部位的怯寒症最多。但是因体质虚弱而消瘦及全身机能低下的人,全身都会冷,其痛苦很难忍受。有些人会抖个不停,有些甚至会局部发痛,以致无法动弹等。但是,这里介绍的穴道,不管是何种情况,治疗效果都很高。

  所谓怯寒症大部分都是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不佳所致。这个原因是由于卡路里摄取不足。尤其是年轻女性,所以会有怯寒症的理由之一,常是为了节食引起。请多加注意。

  治疗怯寒症的穴位及指压法

  以下四个穴位指压时,请把大口吸的气缓慢吐出,每6秒钟按压一次。

  全身寒冷的情况,以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称为“气海”,做6次。

  治疗脚部寒冷的穴位称“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做20次。

  肩膀及手腕寒冷的情况,治疗上半身寒冷时的穴位,称为“申脉”。在脚踝根的凹洼处。做20次。

  腰部寒冷的情况。此穴位称为“腰之阳关”在第四腰椎与第五腰椎间的凹洼,做10次。


气海穴,三阴交穴,肾俞、命门、八髎的穴位

气海穴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 气海穴的主治症状为: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治疗精力减退指压法等。

三阴交穴寻找方法
  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 三阴交穴的主治症状为: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多种疾病。此外,对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不孕症、治疗月经痛、治疗妊娠恶阻等。

肾俞穴寻找方法: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用两拇指在两侧肾俞穴上按揉。约按揉1~3分钟。遗尿,尿频,腰酸乏力等。

命门穴寻找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详见此腰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八髎穴是一组穴位的习惯称呼: 包括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髎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上髎穴 :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主治疾病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痛。
次髎穴 : 取穴方法 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主治疾病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中髎穴 :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次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主治疾病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下髎穴: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当中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主治疾病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注〗上、次、中、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

我图放大了怕你看不清,要还看不清,你就下载下来看吧!你要的穴位都在上面!

www.budianjie.comtrue/xuewei/137188.htmlTechArticle怯寒症,寒冷的部位因人而异。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与其他部位比较皮肤的温度甚低。这是因为该部位的血管收缩,血液的流动太细所致。另一种是皮肤的温度与其他部位的皮肤温度...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