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黄_中药词典S_山麻黄,感冒咳喘,呕吐,水肿

【出处】《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Shān Má Huánɡ

【别名】臭草(《植物名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学报》6(1):140,1957),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麻黄的全草。4~6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亚灌木,高达60~80厘米,各部无毛,有腺点。3出复叶,互生,叶柄长达2厘米;小叶卵形、倒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0.7~2.5厘米,宽0.3~1厘米,中间小叶较大,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呈波状;小叶柄短。花两性,单生叶腋;花梗细长;萼片4~5裂,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瓣4~5,卵状长圆形,黄色,长4~6毫米;雄蕊8~10,花丝长短不一;子房上位,2室,花柱1,顶端浅裂。蒴果,肾形,顶端开裂。种子臂形。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多生于砂滩及丘陵。分布湖北、四川、广西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性温,味微辛。

【功能主治】

解表,健脾,行水。治感冒咳喘,呕吐,水肿。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解表,止呕,定喘。治感冒,咳喘,水积病及蛇咬伤。

②《广西植物名录》: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

【摘录】《*辞典》

麻黄有什么功效?麻黄能治疗什么?

  别名:华麻黄、木麻黄、山麻黄、蛇麻黄、勃氏麻黄。

  药性类别:发散风寒药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用法与用量:炙麻黄2~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临床应用:

  1.麻黄汤(《伤寒论》)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10g(去节),桂枝6g(去皮),甘草3g(炙),杏仁70个(去皮、尖)。上4味,以水9升,先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升,去滓,温服8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剖啜粥。方中麻黄发散风寒。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12 g(去节),杏仁50个(去皮、尖),甘草6 g(炙),石膏25g(碎,棉布囊)。上4味,以水7升,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

  3.射干麻黄汤 (《金匮要略》)主治痰饮咳喘之证。射干6g,麻黄9g, 生姜9g, 细辛3g, 紫菀6g, 款冬花6g, 大枣3枚, 半夏9g, 五味子3g。水煎服,每日一剂。方用麻黄合五味子,宣中有敛,有开有合。

www.budianjie.comtrue/yaocai/78370.htmlTechArticle【出处】《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Shān Má Huánɡ 【别名】 臭草(《植物名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学报》6(1):140,1957),虱子草...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