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健康宝宝极其重要的8项

  1、孕妇缺铜 可能导致流产

  孕妇缺铜可能影响胚胎和胎儿正常 的分化和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 ,如胎儿大脑 萎缩、心血管异常等。在怀孕期间 孕妇还可能出现胎膜早破 、流产等异常情况 。

  2、女性痛经 会影响怀孕

  痛经是指来潮期间头痛、呕吐、下腹疼痛 难忍。常见的原因有:子宫或卵巢发育不良 、卵巢功能 不全、子宫前倾子宫后倾 、子宫颈管 狭窄等等,应尽早治疗,以免影响正常怀孕。

  3、父亲的年龄超过40岁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科学家们通过三种统计学方法分析,排除了母亲的年龄和种族因素的影响,对美国6000余例先天异常的婴儿,以及30万名正常活产儿的资料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婴儿出生时,父亲的年龄超过40岁者,孩子有先天性异常的机会,比父亲的年龄小于40岁者多20%。尤其应当指出,有几种重要的先天异常发 生机会,与父亲的年龄超过35岁有明显关系。

  4、高龄产妇 比一般产妇的早产率要高

  根据母子卫生实态调查报告 ,20多岁和30多岁孕妇所产婴儿先天性异常(兔唇、口盖裂、先天性心脏畸形 、蒙古症等)的发生率平均为2。0%,而 40多岁则为7。0%。同时,根据身体残障者时态调查报告 ,残障儿93800人的生母,平均生产年龄 为29。1岁,而正常婴儿的母亲平均生产年龄为27。 6岁。

  5、情绪波动 时受孕,可导致胎儿发育 迟缓

  在这种情况下孕育的婴儿容易形成体重轻、早产,甚至畸形。因此,准备受孕 的妇女如有情绪波动,心情不愉快时,最好是推迟受孕。

  6、孕期下肢痉挛 是缺钙的表现

  怀孕期缺钙 是引起下肢痉挛的主要原因 。

  一般在妊娠早期 较轻,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多在晚上或睡觉期间频繁发作。久坐、受寒、疲劳也可以诱发。妊娠后期,子宫增大 ,下肢血液 循环运行不畅也可以引起下肢痉挛。影响钙质吸收 的主要因素是维生素D ,若维生素D供应充足,通常不至于发生钙的缺乏。因此应早期预防和治疗 。营养学家 建 议,孕期钙的供给量在4-6个月为0。8克,7-9个月为1。5克。要补充钙,可以适当多吃含钙高、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如奶类、鱼肝油、豆类制品、青 菜等,也可以多晒太阳 ,经日光照射自己产生维生素D。另外,也可以选用药物补充,如乳酸钙0。6克,每日3次;葡萄糖酸钙 0。3-0。5克,每日3次。其 他还可以多吃些杂粮和水果等以保持孕妇健康 及胎儿良好的发育。

  7、未生育过的女性要比生育过的女性的子宫肌瘤 发生率高

  有关研究文献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全的孕育过程 ,就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主要是针对妇科肿瘤 的。许多妇科大夫还发现,未生育的妇女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

  8、剖宫产后再怀孕最安全的时间是两年以后

  剖宫产后再生育,两年后最安全。因为剖宫产后子宫 壁的刀口在短期愈合不佳。过早的怀孕,由于胎儿的发育使子宫不断增大,子宫壁变薄,尤其是手术 刀口处是结缔组织,缺乏弹力。新鲜的瘢痕在妊娠末期 或分娩过程 中很容易胀破,而造成腹腔大出血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再次妊娠 最好是在手术两年以后为好。


怎么样孕育健康宝宝?



生个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宝宝是每对年轻夫妇的愿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每年还是有一定数量的畸形胎儿出生。据统计,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新生儿中,有35万是缺陷儿,占总出生人口的1.7%。由于他们的出生,使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生个健康宝宝,避免畸胎儿的出生呢?河北省医大二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铎给我们做了如下介绍。
孕前检查
很多准备怀孕的人认为,自己身体一向很好,孕前也没有感冒、发烧,不需要做什么孕前检查。陈主任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多数成人感染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其他病毒,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觉察,必须通过化验才能发现,所以孕前检查是必要的。首先,抽取静脉血检测人体血清中病毒特异性以判断其感染情况。如果孕前发现病毒抗体阳性的育龄妇女,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定期监测,直到抗体转阴后方可考虑怀孕。其次,夫妻双方孕前都要抽血检查是否携带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引起宫内感染,导致胎儿出生后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外,女性孕前最好做一次妇科检查。一些生殖道致病微生物如淋球菌、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等,也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有感染,应推迟受孕时间先行治疗。育龄妇女还应在孕前做一次b超检查,了解子宫、附件的情况。最后,男女双方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身各系统检查,如心、肺、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等。

孕早期注意事项
陈主任强调,怀孕的前3个月对宝宝的健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应予以重视。(1)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工业三废及超过卫生标准的镉、铅、铜等金属元素,以及农药、烷化物、油漆等均会对胎儿健康造成损害。(2)尽少接触电磁辐射:如果是在器官形成期,可能造成发育中的器官畸形;在胎儿的发育期,则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胎儿智力低下。近年来发现,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激光均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规定,在家中,人与电视和计算机的距离至少要保持0.7米以上;如果是彩色显示器,这个距离则应增加到1米以上。电热毯导致孕妇流产的事是勿庸置疑的,孕妇应避免使用。至少,电热毯只能用来使床预热,然后就要把插头拔掉。所有的微波炉都会泄漏微量的微波辐射,孕妇尤应远离工作中的微波炉。(3)注意某些药物:任何药物的应用均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服用;能少用的药物绝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则不要用;必须用药时,则尽可能选用对胎儿无损害或影响小的药物;如因治疗需要而必须较长期应用某种可致畸的药物,则应终止妊娠;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服用药物时,注意包装上的“孕妇慎用、忌用、禁用”字样;孕妇误服致畸或可能致畸的药物后,应找医生根据自己的妊娠时间、用药量及用药时间长短,结合自己的年龄及胎次等问题综合考虑是否要终止妊娠。(4)避免不良的气候环境:人在气候寒冷、高原缺氧或有毒物的环境中,由于机体不适应,势必会使胎儿受到影响。(5)避免接触宠物:您饲养的宠物可能携带危害胎儿健康的病原体,如弓形体,可致胎儿多种畸形,狂犬病毒可致狂犬病。

孕早期饮食
准妈妈都想知道,吃什么对宝宝最好。陈主任介绍,目前证实唯一可以预防胎儿畸形,特别是先天神经管缺损,如无脑儿及脊柱裂的就是叶酸。叶酸是一种维他命,一般在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因为胎儿的神经管在第28天就发育完成,等到妈妈们知道怀孕时才吃就已经太晚了。预防是最好的医学,在怀孕前每日服用叶酸400毫克,一直用到孕后3个月,可以预防一半以上的先天性神经管缺损。另外,河北医大二院孕妇学校校长、妇产科主任护师周淑敏介绍,孕期可遵医嘱适量补充钙、铁、维生素等物质。孕妇营养主要从食物中获取,合理饮食是最重要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饥饱适度、不偏食、不挑食,并根据个人活动量、体质及孕前体重决定摄入量和饮食重点。孕早期膳食总原则是:高蛋白、少油腻、易消化吸收。少食多餐,重质量不求数量。

产前各时间段检查
陈主任说,为了胎儿的健康成长,定期的检查是必要的。
1. 孕11-18周,进行腹部黑白B超检查。
2. 孕15-21周,进行唐氏综合症筛查(胎儿畸形的检查)。
3. 孕18-24周,进行系统彩超,了解胎儿脏器发育情况,孕22周为最佳检查时机。
4. 孕20周开始,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分别于20、24、28、30、32、34、36、37、38、39、40周进行,包括血压、体重、子宫大小、胎位、胎心检查,有异常情况发生者酌情缩短随诊时间。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阴道出血、流水;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头痛、头晕、胸闷、心慌等异常症状。
5. 孕24周后糖尿病筛查,口服50克葡萄糖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必要时进行糖耐量实验,高危者根据情况复查。
6. 孕28周后,进行骨盆外测量。
7. 孕期其他必要化验检查:
(1) 血型抗体效价,于第一次产前检查时进行。
(2) 血尿常规,自孕中期开始每月复查一次,根据结果必要时补充铁剂。
(3) 肝肾功能、各种病毒的检测(乙肝、丙肝、HIV等):孕28周后进行。
(4) 胎儿电子胎心监测(NST):32周进行第一次检查,36周后应每周复查一次。
8. 孕32周后每天自测胎动并记录。
9. 孕32-34周B超动态观察,进一步除外胎儿畸形。
10. 孕37周专家鉴定。
11. 近预产期时,行B超、血、尿常规,凝血Ⅱ号及心电图检查,为分娩做准备。
12. 孕期参加3次孕妇学校培训。


提高精子的质量,孕育健康宝宝的方法?

如何提高精子的质量,孕育健康宝宝



比翼双飞比翼双飞


精子是夫妻间孕育宝宝的必需之一,男性精子质量关系到未来宝宝的健康与发育是否正常,如何改善精子质量?

1、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还要少吃红,可以增加的精子数量,提高受精率。 

2、多吃瓜子类的食物,瓜子中富含锌,还有核桃、花生、榛子、松子等的坚果类食物,含锌也较丰富,因此多吃很有益。

3、多吃鱼、虾、鱿鱼、海参等的水产品,多吃西红柿,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番茄红素,有利于精子的成活率。

4、很多的植物都有助于增加精子数量、提高精子质量, 5、平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这也是有助于提高精子质量的。

  

www.budianjie.comtrue/ysyy/386915.htmlTechArticle1、孕妇缺铜 可能 导致流产 孕妇缺铜可能影响胚胎和胎儿正常 的分化和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 ,如胎儿大脑 萎缩、心血管异常等。在怀孕期间 孕妇还可能出现胎膜早破 、流产等异常...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