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医药防治甲型HINI流感?

如何用中医药防治甲型HINI流感?

  如今,一场应对流感的战役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能否显示其特殊疗效?
  
  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例,要求各地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其中特别提到“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如今面对H1N1的再次肆虐,中医药到底能不能再次显示其特殊疗效?
  
  中医药对症治疗更完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清泉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误以为中医中药只擅长治疗慢性疾病和治未病,其实在急症、重症和传染病治疗方面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他认为,应对此次疫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主任医师王融冰认为,此次流感疫情之所以让人恐慌,不仅仅是由于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而且还造成了数十人的死亡病例。“单纯的病毒并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往往是由其介导的机体免疫应答以及合并的其他感染导致患者失去生命。比如,此次流感的死亡病例中,大部分都是由于出现了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引起的。因此,只要积极对症治疗,患者一般不会死亡。”他认为,中医中药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于减轻患者症状具有显着效果。
  
  据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首席专家晁恩祥透露,此次的流感病毒虽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但与以往的流感病毒仍有相似之处,患者在症状方面的表现也有相似之处。“中医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非常讲究辨证施治的原则,对症治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所用的中药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因此以中医药治疗流感的方案是可以参考的。”

 

  中药具有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
  
  在卫生部5月9日新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中,提出了对确诊甲型H1N1患者及早给予奥司他韦的治疗措施。目前国际社会也普遍采用西医西药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治疗。“达菲”一夜之间成为妇孺皆知的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
  
  晁恩祥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达菲(其通用名称为磷酸奥司他韦),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竞争性地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动位点结合,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因而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抑制剂。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性,世卫组织专家警告说,病毒不断变异后,可能对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产生抗药性,并且达菲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只在感染后48小时内服用有效。而此次流感疫情潜伏期为1—7天,有些患者发病时已超过了其服用的有效期。
  
  “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治疗;中药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中医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这两方面的机理发挥作用。像达菲,虽是西药,但它的主要原料———莽草酸也是从八角中提取的。”晁恩祥说。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卫生部推荐了相应中医药方作为治疗措施,并推荐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中成药,必要时可配以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作为治疗药物。


  
  中西医结合防治并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专家姜良铎教授告诉记者:“每次暴发的流感其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人群普遍易感,预防的关键在于加强人体正气。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药可以增强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刘清泉认为:“在疫病没有流行期间,没有必要大量服用药物来达到预防的目的,加强生活起居的规律性和饮食的合理搭配才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只有在疫病流行期间,处于疫区的高危人群,才建议预防用药。”在生活起居方面,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刘清泉解释说:“就是说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而在治疗方面,王融冰认为:“中药+西药的治疗模式,不失为一种标本兼治的好方法,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药物预防方面,针对不同人群,《方案》制定出详细的药方。
  
  儿童预防:藿香6g、苏叶6g、金银花10g、生山楂10g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具有清热消滞功能,适用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针对身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药方为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
  
  针对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人群,药方为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
  
  针对面晦无光,常有腹胀人群,药方为苏叶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
  
  以上煎服方法为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1次,3-5付为宜。
  
  《方案》强调,服用期间,老年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
  
  此外,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等。
  
  一般饮水食疗方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如何用中医药防治甲型HINI流感?

  如今,一场应对流感的战役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能否显示其特殊疗效?
  
  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例,要求各地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其中特别提到“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如今面对H1N1的再次肆虐,中医药到底能不能再次显示其特殊疗效?
  
  中医药对症治疗更完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清泉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误以为中医中药只擅长治疗慢性疾病和治未病,其实在急症、重症和传染病治疗方面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他认为,应对此次疫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主任医师王融冰认为,此次流感疫情之所以让人恐慌,不仅仅是由于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而且还造成了数十人的死亡病例。“单纯的病毒并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往往是由其介导的机体免疫应答以及合并的其他感染导致患者失去生命。比如,此次流感的死亡病例中,大部分都是由于出现了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引起的。因此,只要积极对症治疗,患者一般不会死亡。”他认为,中医中药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于减轻患者症状具有显着效果。
  
  据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首席专家晁恩祥透露,此次的流感病毒虽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但与以往的流感病毒仍有相似之处,患者在症状方面的表现也有相似之处。“中医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非常讲究辨证施治的原则,对症治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所用的中药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因此以中医药治疗流感的方案是可以参考的。”

 

  中药具有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
  
  在卫生部5月9日新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中,提出了对确诊甲型H1N1患者及早给予奥司他韦的治疗措施。目前国际社会也普遍采用西医西药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治疗。“达菲”一夜之间成为妇孺皆知的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
  
  晁恩祥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达菲(其通用名称为磷酸奥司他韦),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竞争性地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动位点结合,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因而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抑制剂。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性,世卫组织专家警告说,病毒不断变异后,可能对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产生抗药性,并且达菲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只在感染后48小时内服用有效。而此次流感疫情潜伏期为1—7天,有些患者发病时已超过了其服用的有效期。
  
  “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治疗;中药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中医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这两方面的机理发挥作用。像达菲,虽是西药,但它的主要原料———莽草酸也是从八角中提取的。”晁恩祥说。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卫生部推荐了相应中医药方作为治疗措施,并推荐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中成药,必要时可配以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作为治疗药物。


  
  中西医结合防治并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专家姜良铎教授告诉记者:“每次暴发的流感其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人群普遍易感,预防的关键在于加强人体正气。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药可以增强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刘清泉认为:“在疫病没有流行期间,没有必要大量服用药物来达到预防的目的,加强生活起居的规律性和饮食的合理搭配才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只有在疫病流行期间,处于疫区的高危人群,才建议预防用药。”在生活起居方面,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刘清泉解释说:“就是说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而在治疗方面,王融冰认为:“中药+西药的治疗模式,不失为一种标本兼治的好方法,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药物预防方面,针对不同人群,《方案》制定出详细的药方。
  
  儿童预防:藿香6g、苏叶6g、金银花10g、生山楂10g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具有清热消滞功能,适用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针对身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药方为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
  
  针对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人群,药方为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
  
  针对面晦无光,常有腹胀人群,药方为苏叶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
  
  以上煎服方法为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1次,3-5付为宜。
  
  《方案》强调,服用期间,老年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
  
  此外,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等。
  
  一般饮水食疗方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如何预防甲型HINI流感

预防甲型HINI流感病毒的八种注意事项
1、避免直接接触生猪或者前往有猪的场所,这也是预防被感染猎流感病毒最直观的方法;
2、在接触过公共物品后一定要先洗手,做好消毒工作后再去做其它事情,切忌在不洗手的情况下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3、对于个人经常使用的物品也要做好清洁工作,常清洗、常擦拭,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任何可能性病毒的残留成分;
4、在各种交际场合中,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如遇他人打喷嚏或咳嗽等病态现象,应尽量的给予回避,而自己发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最大限度的避免病毒的扩散与传播;
5、尽量少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人群越密集,发生病毒传播的机率就会越高;
6、在单位或者家中,室内应保持好通风状态,因为空气的流通可以去淡化一切病毒的传播;
7、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常洗澡,这不仅是预防猪流感病毒,也是预防其它病毒的一种非常好的生活习惯;
8、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比如戴上口罩等。

只要我们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应对就不会感染。

www.budianjie.comtrue/fangji/327415.htmlTechArticle如今,一场应对流感的战役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能否显示其特殊疗效? 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例,要求各地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