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 1

□ 吴立明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者按 《伤寒杂病论》在其300余首方剂中用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蜘蛛、蜂窠、鼠妇、白鱼9味虫类药,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 虫丸、下瘀血汤、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个方剂中,主要用治蓄血证,瘀血内闭的经闭、腹痛、癥积、疟母,寒气凝结肝脉之阴狐疝气等,以达破血逐瘀、活血通经止痛、消积化癥、破结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疗目的,显示了虫类药独特的功效和应用。今起本版将这9味虫类药的性味、功效,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及其现代研究陆续刊出,敬请关注。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雌虫的干燥体,又名 虫、土元。药性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及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等。

仲景用本品共有4方,即治“癥瘕”、“疟母”的鳖甲煎丸,治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的大黄 虫丸,治产后腹痛的下瘀血汤及疗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的土瓜根散。其功用,《长沙药解》云其“消癥而破瘀也”,《本草通玄》谓其“破一切血积”,《药性论》言其“破留血积聚”,《本草纲目》称其“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本草经疏》则作进一步阐述,曰:“咸寒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证……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综合上述,足以证明土鳖虫能动其瘀,祛其闭,为破血通经,攻瘀消癥之峻品,现代临床常单用或配入复方治疗筋骨折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及冠心病、高血压、晚期肿瘤等。

研究表明,土鳖虫主含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砷等多种微量元素,其提取液及水提醇沉液分别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黏附率和聚集数等。


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1:《伤寒杂病论》2:扁鹊的四诊法3:《内经》

急!什么是土鳖虫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急!什么是土鳖虫:

所属分类: 中医 中药 植物 植物药 药品 药物中文名称列表



土鳖虫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ph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又名地鳖(《神农本草经》),土鳖(《名医别录》),簸箕虫(《本草衍义》),地鳖虫、地蜱虫(《鲫氏小儿方》),山账螂(《本草求原》),地乌龟(《分类草药性》),土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臭虫母、盖子虫(《河北药材》),土虫(《吉林中草药》),节节虫、蚂蚁虎(《江苏药材志》)。其性寒、味咸,有毒,能入心肝脾三经,具有逐瘀、破积、通络、理伤以及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下乳通经等功效,是理血伤科要药,适用于癌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等病症。


土鳖虫 形态特征

1.地鳖
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雌虫长约3cm,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


光泽。头小,向腹面弯曲。口器咀嚼式,大颚坚硬。复眼发达,肾形;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前胸盾状,前狭后阔,盖子头上。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生活于地下或沙土间,多见于粮仓底下或油坊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冀地鳖
雌虫体宽卵圆形,较地鳖宽。虫体表面暗黑色,无光泽,不如地鳖光亮。体背较地鳖扁。前胸背板前缘及身体周围具红褐色或黄褐色边缘。体背面有密集的小颗粒状突起,无翅。雄虫有翅,体灰黑色,除前胸背板前缘处有明显的淡色宽边外,身体其他部分无细碎斑纹。多生活于厨房、灶脚及阴湿处。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及湖南等地。



生活习性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地鳖虫喜欢栖息于阴暗潮湿、有机质丰富,偏碱性的疏松土层中。白天躲在黑暗处,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每天觅食时间在晚上7时~12时之间,其中以8~11时活动达到高峰期之后活动就很少,大多回原地栖息。



地鳖虫是杂食性的昆虫,食物多样,常见的有:各种蔬菜的叶片、根、茎及花朵,豆类、瓜类等的嫩芽、果实,杂草中的嫩叶和种子,米、面、麸皮、谷糠等干鲜品,家畜、家禽碎骨肉的残渣,昆虫等。食物不足时会相互残食。


土鳖虫 历史考证

本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蟅虫,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新修本草》载:“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小似鳖无甲,但有鳞也。”据上所述并参考《本草图经》附图,可知古今用药来源相符。


土鳖虫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和氨基酸。挥发油总量约22.19%,主为萘,另含各种脂肪醛和芳香醛,占24.95%。还含有二氯苯和二甲


基二硫醚等其它中药少见的成分。氨基酸总含量约占40%,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0%以上。另含b-谷甾醇。又从中分得二十八烷醇、十八烷基甘油醚、尿囊素、尿嘧啶;胆甾醇、棕榈酸及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



炮制方法
1.土鳖虫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或筛去灰屑,干燥。

2.炒土鳖虫
取净土鳖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土鳖虫 药理作用

1.抗凝血作用:土鳖虫水提物灌胃,均明显延长大鼠出血时间和复钙时间,显著地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但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无影响。



2.调脂作用:土鳖虫水煎液灌胃,可明显升高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甾醇与总胆甾醇的比值(HDL-C/TC),增加卵磷脂胆甾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并有一定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土鳖虫 常用配方

1.治折伤,接骨:
①土鳖焙存性,为末,每服二、三钱。(《医方摘要》)
②蚵蚾(虫)六钱(隔纸,砂锅内焙干),自然铜二两(火煅醋淬七次)。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袖珍方》)




2.治小儿夜啼如腹痛:
蟅虫(熬令烟尽)、芍药(炙)、川芎(熬)各等分。上三味捣末,服如(一)刀圭,日三,以乳服之。(《外台》引《古今录验》)



3.治五淋:蟅虫五分(熬,一作虻虫),斑猫二分(去翅、足,熬),地胆二分(去足,熬),猪苓三分。上四味,捣筛为散。每服四分,日进三服,夜二服。但少腹有热者,去猪苓。服药二月后,以器盛小便,当有所下。肉淋者下碎肉;血淋者下如绳,若如肉脓;气淋者如羹上肥;石淋者下石或下砂。剧者十日即愈。禁食羹猪肉、生鱼、葱、盐、醋。以小麦汁服之良。(《外台》引《范汪方》)



4.治小儿脐赤肿或脓血清水出者:干蚵蚾火煅为灰,研末,敷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5.治瘘疮肿:干地鳖末、麝香各研少许。上二味,研匀。干掺或贴,随干湿治之。(《圣济总录》)



6.治疯狗咬伤:土鳖虫七个(去足,炒),生大黄三钱,桃仁七粒(去皮,尖)。白蜜三钱,黄酒一碗,煎至七分服。(《吉林中草药》)



7.治瘰疬:鲜地鳖虫、陈瓦花(在屋上隔年者佳,瓦上煅存性)。同捣烂。用膏药贴上,未溃即消,已溃即敛。(《中医杂志》)


土鳖虫 养殖要点

生长环境条件
地鳖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又能忍耐低温的变温动物。生长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8~37℃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0~30℃;虫卵发育适宜温度为28~30℃。温度低于15℃,活跃不起来,行动迟缓,随着气温升高至15~37℃,活动便频繁起来,而37℃以上显现出兴奋的状态,在4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温度升至45~50℃则会死亡。而低于15℃潜伏起来不再活动,降至5℃时则停止活动,0℃以下便处于僵硬状态。地鳖虫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温度为70~75%,土壤湿度为20%左右,湿度过低,生理活动和生


长发育就会受影响,甚至会死亡。土鳖虫任何一个发育阶段都离不开土壤这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土壤的温度、湿度和土壤的化学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土壤中所含的氢氧离子和氧离子所引起土壤的酸碱度不同反应,地鳖虫在碱性或微碱性土壤中生活其生长发育良好。在酸性土壤中则生长缓慢,甚至会死亡。



养殖技术
养殖方式
地鳖虫的养殖分为小规模和大规模两种,小规模养殖常采用缸养,大规模养殖有池养和养殖台。



1.缸养:选择内壁较滑,地鳖虫不易爬出,口径50cm以上,深60~80cm的缸作养殖用。用清水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暴晒进行消毒,然后放在室内适当位置。罐底先铺入5~6cm的干净的小石子,上再铺7~10cm厚的湿土,整平压实,在缸中央插入一段口径为3cm的竹筒,作为灌水调节土壤湿度用。湿土上面再铺一层2.5~3cm厚的养殖土,并在周围洒上石灰,防止天敌进入罐内危害地鳖虫。



2.池养:池养是在室内建池养殖。养殖室宜选择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坐北向南、背风向阳,且较偏僻安静处。面积大小应按养殖量而定,高3m左右,顶部盖瓦或水泥预制板,四面开有通风窗,前面开门,并安上纱窗纱门。养殖室建好后,可在室内建养殖池,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量和养殖室的面积大小而定,一般是沿着四壁建池,中间留有50cm人行道。池深100cm,50cm建于地下,50cm露出土面,底层和四壁用砖砌,用水泥抹平。池顶除留出投喂饲料处安装活动木板外,其余用水泥板盖严,不留有任何空隙,但要留有通气孔,盖上铁纱罩。养殖室面积大,可把池建成数格,每隔1~2平方米。然后,在池底按罐养法铺放石子,湿土和饲养土即可放养。



3.养殖台:是一种多层立体养殖池。在室内靠墙的一面建造起多层的台式养殖池,以墙壁为后墙,两边用砖砌高200cm左右,每层高25cm,宽33cm,用水泥板隔开,可砌8层,然后每层再分成数小格,每小格前面用木板做成能开关并能通气的活动门,然后在每个小格内铺放养殖土,便可进行养殖。




养殖土

养殖土又叫饲养土、窝土,是地鳖虫养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养殖土是地鳖虫潜伏栖息的场所,在一天之中,大约有一半时间生活在养殖土内,所以养殖土直接影响到其成活和生长发育。养殖土宜选择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菜园土、草皮灰、干牛粪混合拌均匀后用。养殖土事先必须经过处理。

处理方法:把选好的养殖土在太阳下摊薄暴晒,然后用筛筛过,除去杂质和大的土块,筛出的土粒以米粒至绿豆大小为适宜;或用生石灰1份、硫磺2份,加水4份入锅内拌,后煮沸50~80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后,取其液汁与养殖土拌湿均匀后,再摊簿在太阳下晒干,经上述处理,可以消灭养殖土中的各种病菌和螨类。但是,忌用刚施过氮肥和喷过农药的土壤,以免造成地鳖虫中毒而影响生长。



饲料
地鳖虫虽是杂食性昆虫,饲料来源广种类多。但是,为了促进其生长发育,获得高的产量,在养殖过程中,要讲究饲料的科学配制和合理投喂。



其饲料分为:
1.精饲料:通常是麦麸、米糠、玉米粉、花生麸、豆饼、干豆腐渣。这类饲料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分在投喂时宜经炒香炒熟,并经高压消毒,从而增加地鳖虫食欲。



2.青饲料:为植物的叶片、花朵和果实,通常有:白菜叶、芥菜叶、莴苣菜叶、苋菜叶、桑叶、南瓜花、丝瓜花、水瓜花、西瓜花、黄瓜皮、甜瓜皮、香瓜皮及其内瓤。投喂青饲料要保持新鲜、干净,绝不能用刚喷过农药的青饲料,防止中毒。青饲料是地鳖虫体内水份和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3.动物饲料:这类饲料是人们吃剩下的猪、牛、鸡、鸭、鱼等下脚料及蚯蚓、蟋蟀、蝼蛄等。这类饲料是地鳖虫蛋白质、脂肪的主要来源。但这类饲料不能腐败变质,防止疾病传染。



4.精饲料的配方:I号,玉米粉100g,豆饼200g,骨粉100g,鱼粉100g,麦麸500g,干菜叶粉500g。加适量水拌均,用手抓成团,松手即散为适宜。这种饲料含水量高,不宜久放,宜随配随喂。II号,麦麸皮500g,奶粉450g、干面包酵母50g、琼脂25g、白糖3.5g,干菜粉100g,抗坏血酸5g。琼脂用水煮后冷却至40℃时,加入麦麸、奶粉、酵母、白糖、干菜叶粉,最后加入抗坏血酸拌均。将要凝固时制成块状,50~55℃温度烘干,投喂时再压成豆粒大小。Ⅲ号,水125毫升,琼脂3.5g,维生素2.7g,葡萄糖5.5g,啤酒酵母22g,酪素5.5g,胆石醇0.2g,玉米粉3.6g。将上述原料倒入三角瓶中,经高压消毒杀菌25分钟后,用棉团塞口,使用时将配好的饲料置培养皿中,放入饮料盆中,供1~2龄幼虫食用,以促进幼虫的生长,待其吃完再换新的饲料。



放养
1.选用良种,作种放养的地鳖虫成虫、若虫或卵鞘必须是适宜当地生活生长的优良品种。优良虫种的标准:一是雌性种虫个体大、体长、呈椭圆形、腹部饱满、棕褐色、有光泽、食量大、活动能力强、产卵率高。二是若虫虫种


健壮,活泼,体形大,色泽鲜,具有光泽。三是卵鞘呈豆荚形,红褐色,带光泽,卵粒饱满,在灯光下观察,清晰可见鞘内的卵粒。



选出作种的成虫、若虫和卵,在入缸池、台前要经过消毒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采取隔离饲养,将虫种放入养殖盒内先单独养殖7~10天,通过观察,若无死亡、厌食、打斗、触角及翅下垂散开、体色变暗失去光泽的现象,排出的粪便呈颗粒状,不粘不稀,别无病状,可放入池、缸、台内养殖。二是用药物进行消毒,通常用1~2%福尔马林溶液喷洒虫体,5小时后再用清水喷洒洗去药液。卵鞘则浸入福尔马林溶液2分钟后洗去药液,但将要孵化的卵鞘不宜用福尔马林消毒。注意用的浓度不宜过高,以杀死附在虫体和卵鞘的病菌和螨类为宜。如查发观虫体上感染有病菌或蟥类、线虫寄生,应立即淘汰,以免传播和蔓延。



2.适当的养殖密度,地鳖虫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昆虫,养殖时应用适当的密度,不是密度越高越好,否则因饲料不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相互之间残食。而过于稀疏,则养殖占用面积大,产量低,因此,需有一定适当养殖密度,才能获得高产。从便于管理出发及按照不同的虫龄,每平方米池、台的养殖密度:1~3龄若虫7~8万只(重量为450~500g),4~7龄若虫25000~35000只(重量为2250g左右),8~9龄若虫9000~18000只(2500g),10龄以上若虫2700~4500只(重量2500g),成虫1800~2250只(重4500g)。


土鳖虫 采集加工

采集对象
按照中药药材要求,药用的土鳖虫为干燥的土鳖虫雌虫,包括老龄若虫和成虫。但目前人工饲养的采集对象除雌若虫、雌成虫外,还包括老龄的未长翅膀的雄若虫。



采集时间


雄若虫在最后一次蜕皮前留够种虫,多余部分即行采收。雌成虫在产卵盛期过后,除留足种虫外即可分批采收,一般分为两批:第一批在8月中旬前,采收已超过产卵盛期的尚未衰老的成虫;第二批在8月中旬至越冬前,凡是前一年开始产卵的雌成虫,可按产卵先后依次采收。如饲养规模较大或全年加温饲养的,在不影响种用的情况下,只要能保证虫壳坚硬,随时都可采收。不论何时采收,均应避开脱皮、交尾、产卵高峰期,以免影响繁殖。



采集方法
用1.1mm(2孔目)筛子,连同饲养土一起过筛,筛去窝泥,拣出杂物,留下虫体,将其放在瓷盆内以备加工。野生土鳖虫可用捕捉法和诱捕法采集。



加工
晒干法
将采收到的虫体中的杂质去掉,然后禁食一天,以消化尽体内的食物,排尽粪尿,使其空腹,这样既容易加工保存,又有利于提高药用价值。再将饿过一天的虫体用清水冲洗,除去体表的污泥杂质,接着把冲洗干净的虫体放入开水中烫泡3~5分钟,烫透后捞出用清水洗净,摊放在竹帘或平板上,在阳光下暴晒3~5天,达到干而具有光泽,虫体平整而不碎为好。



烘干法
有条件的地方可把烫死冲洗干净的虫体放入电热恒温箱内烘烤,温度控制在50℃~60℃,待虫体干燥后即可。烘干时一定要从低温逐渐升至高温,以防烘焦虫体而影响其药用价值。如遇阴雨天,又无烘箱时,可用铁锅烘干,即将烫死洗净的虫体装入铁丝网内,置锅内烘烤,温度为50℃左右,烘烤时不断翻动,使其受热均匀,以防烤焦。



干燥后的虫体,可用纸箱、木箱或其他硬质容器盛装。若暂不出售,可密封置干燥通风处保存,注意防潮和防虫蛀霉变。


土鳖虫 临床应用

1.治疗外伤血肿取活蟅虫(干的也可以,但活的好。用量视肿块大小而定)放冷水中漂洗2次,置容器中捣烂,再


加热黄酒250ml左右,加盖放饭窝内焖15分钟左右,取出用纱布过滤,渣敷患处,绷带固定。滤下之黄酒趁热饮之,以醉为度,卧床盖被,微汗为佳。经治50余例,均获卓效。



2.多囊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气滞血瘀是其发生的重要病机特点,祖国医学根据其病机特点,临床多以扶正活血、消癌导瘀法治之,对改善症状有其独到之处。研究表明土鳖虫可能具有延缓多囊肾病发生与发展的治疗作用。



3.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多发病,其主要发病机理是肾气不足,气化不利,痰瘀互结,腺体退行性增大形成“异物”,压迫尿道而致排尿不畅。有临床研究报道以土鳖虫为主药,辅以软坚、化痰、利水及壮腰健肾的中药,共同治疗前列腺肥大,这可能与土鳖虫化瘀散结的作用有关。


土鳖虫 性状鉴别

1.土鳖虫
为昆虫地鳖的干燥雌虫。呈卵圆形而扁平,长2~3厘米,宽1~2厘米。头部一端较窄;尾部较宽;背面紫黑色,呈甲壳状,为9个横节覆瓦状排列而成。腹面深棕色,有光泽,可见小形的头部,棕黑色;触角1对,多已脱落。胸部足3对,弯曲,腹部隆起,有弯曲的节,尾节较宽而略尖。质松脆,易破碎,腹内有灰黑色物质,气腥臭,味微咸。以完整、油润光泽、无泥看为佳。主产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此外,安徽、山东、河


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亦产。以江苏、浙江所产者个小、体轻、腹中无泥,品质最优,称为“苏土元”;其他地区所产个大体重,腹中含泥,品质较次,称“大土元”或“汉士元”。



2.金边土鳖
又名:金边地鳖虫。为昆虫赤边水魔的干燥雌虫。呈长卵形而扁,长3~3.5厘米,宽1.5~2厘米。背面黑棕色,有光泽,呈甲壳状,有10个横节,第1节较宽,边缘有黄色狭边,以下9节边缘为红棕色,每节均有据齿,第2、3节的两侧,各有1对特异的翅状物。腹面红棕色,有光泽。余与上种相同。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此外,鳖蠊科昆虫冀地鳖PolyphagaplancyiBol.的干燥雌虫,亦入药用。产北京。



理化鉴别
1.取粉末0.2g,加乙醇20ml,放置12小时滤过,滤液用乙醇稀释成每1ml含300mg药材,供测试,地鳖在265±2nm处有最大吸收峰,冀地鳖在365±2nm、272±2nm、264±2nm、257±2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282nm处有肩峰。




2.薄层色谱
①取粉末1g,加甲醇20ml,冷浸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β-谷甾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两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CMeNa薄层板上,以氯仿一甲醇(9.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5%磷钼酸乙醇溶液后,加热显色,斑点呈蓝黑色,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出现相同的斑点。



②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备用。另取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制成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正丁醇-乙醇一冰醋酸一水(4∶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喷以0.3%茚三酮正丁醇液喷雾后,加热显色,除脯氨酸为黄色斑点外,均为紫色斑点,并显示与对照品相对应的荧光斑点。


土鳖虫 文化底蕴

1.《金匮要略》: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



2.《医林改错》:治血鼓,腹皮上有青筋。



3.《寿世新编》:治跌打损伤,瘀血攻心。



4.《外科大成》:治走马牙疳,牙落鼻崩,久不愈者。



5.《奇效良方》:治舌肿满口,不得语。



6.《鲍氏小儿方》:治重舌塞痛地鳖虫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舌下肿处。


土鳖虫 参考文献

《圣惠方》: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官修药方百卷
《圣济总录》:宋徽宗编
《本草正》: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
《贵州草药》:贵州省中医研究所编1970年
《陕西中药名录》: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卫生宝鉴》:罗天益撰,共二十四卷,补遗一卷,撰年不详,刊行于1281年
《博济方》:宋.王兖撰
《奇效良方》:明.董宿原撰,方贤编定。刊于1470年
《本草衍义》:寇宗爽编著公元1116年,宋政和6年
《本草经集注》:约公元480-498年前,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
《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又名《神农本草经疏》
《本经逢原》:公元1695年,清康熙帝34年。是张璐编
《普济方》: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主持,教授滕硕、长史
《日华子本草》:宋.掌禹锡考
《开宝本草》:公元973-974年,宋开宝6-7年,是刘翰、马志等编著
《本草图经》:宋.苏顷等编撰


www.budianjie.comtrue/yangsheng/229621.htmlTechArticle□ 吴立明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者按 《伤寒杂病论》在其300余首方剂中用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蜘蛛、蜂窠、鼠妇、白鱼9味虫类药,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