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早死得早?

研究发现55~60 岁退休的人死亡率明显高于65 岁退休的人,退休后不当的生活方式对健康造成了威胁,最大的健康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

我国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的话题炙手可热。支持者从养老金方面算了一笔账:根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1 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 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 亿元。反对者的理由是,延迟退休了,工作岗位相应减少,源源不断的年轻人的饭碗怎么办?

虽然争论的重点是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但推迟退休年龄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出人意料的是,越早退休,似乎身体越差。

早退休,死亡率高

60 岁的王伯宇半年前从办公室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他面对的不再是300 多号员工的面粉厂,而是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的小家,他的生活内容变成闷在家里看报纸。只不过半年的时间,王伯宇就闲出病来了。经过检查,血脂和血压比退休前升高了。而小区里的老李也差不多时间退休,现在返聘回工厂当技术顾问,每天忙着上班,身体却很硬朗。

事实上,王伯宇的变化并不是特殊的现象。《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调查研究论文显示,退休人员相比于在职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高51%。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就退休人员本身而言,晚退休5 年,死亡的风险就相对降低10%。这项研究由雅典大学医学院的克里斯蒂娜联合希腊卫生基金会的安东尼,以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迪米特里奥斯主持进行。

克里斯蒂娜等人采用的样本是参与了欧洲癌症和营养学前瞻性调查(EPIC)的28572 名希腊人。这些年龄为20~86 岁之间的志愿者在1994 年至1999年间参与了EPIC 的调查,并被跟踪到2006 年7 月,EPIC 的研究是为了反映中风、癌症、冠心病或糖尿病等各类疾病的发病趋势问题,而通过对16827 份有效样本的细化研究,克里斯蒂娜他们得出了以上结论。

其实此前已有研究得出过类似结论。服务于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医学部门流行病学组的蔡善璞博士和同事在2005 年发表了类似的论文。他们追踪研究了壳牌石油公司3500 位分别于55 岁、60 岁及65 岁退休的员工,经过性别、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分析后,55 岁退休的人在退休10 年内死亡率比60 岁退休的人高37%,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72 岁,而在60 岁和65 岁退休的工人平均可以活到76 岁和80 岁。

女性一般比男性的寿命更长,蔡善璞和同事的这份调查恰好也发现了这个现象,而结论竟也和退休年龄有关:寿命最短的人群是55 岁就退休的低收入男性,最长寿的人群则是65 岁退休的高收入女性。

这两份来自国外研究所反映的情况,在我国是否也存在呢?“据我了解,我国还没有类似的专门研究。但从健康医学上来看,情况似乎是可能的。”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医院老年医学教授高芳一直从事老年医学研究,“无论55岁退休还是65 岁退休,退休之后,人的活动比以前少了,而在一段时间内,原来的生活习惯并不会立即改变,在同样的摄入条件下,代谢的少了,囤积在体内的东西就多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致死是有可能的。”

心理牵引生活行为

在高芳教授看来,退休是大部分人都不能逃避的一个坎。“退休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根据国家现有的政策,绝大多数的劳动者都会退休。”不同的是个人对待退休的心理,而退休后过起怎样的生活,和抱持怎样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有些老年人退休后有被社会抛弃的心理,因为退休前后的生活圈子、生活内容和节奏完全不同了。老了不中用了,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其实退休就是老了吗?以前我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是八十、九十不稀奇。老年人虽然退休了,但他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就是一笔财富,所以说‘一个老人就是一座图书馆’也不为过。”

像王伯宇那样在家等老的方式,高芳教授并不赞同。“联合国第二届老龄化大会上对老龄化问题特别关注,会上最有意义的一点,是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相比‘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提倡的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态度和行动,老人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去面对退休后的问题,而不是等老。”2008 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披露,未来50年内,我国大陆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急剧增加1.51 倍,突破4 亿人。按照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也就是说,退休人群将至少达到4 亿。

按照人的生理规律,55 岁、60 岁之后,身体的确不如壮年时期,老年人是患病率高、慢性病非遗传性病率高的“双高”人群,而一旦患病,吃药时间也很长,这个时候,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更加重要。高芳教授的体会是,退休之后要保持一两个兴趣,平时多参加社区的活动,特别是要注意对健康知识的学习,逐渐调节生活节奏,找到一种新的生活平衡。

不管怎样,退休标志着老年生活的正式开始。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医生张学芳却读到了另外的信息,“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诱导,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老年人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比如偶尔的忘事以为是衰老带来的记忆力衰退,偶尔正常的疲劳也认为是不抗老,相应减少正常的活动和思考,于是加速了生理机能衰老的过程,最终快速老去。”

新生活方式,新健康

除了可能的心理影响,造成希腊55~60 岁退休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我国还没有长期跟踪针对不同年龄段退休人群最终致死原因的调查,但扬州市退休管理中心的一份市区退休人员健康状况白皮书或者说明了我国存在的同样问题:71187 名参加了健康体验的退休人员涉及到多达26 种疾病,而其中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胆囊疾病、肥胖症、糖尿病、高血糖这8 类疾病已成为影响退休人员健康的“8 大杀手”,而在所有疾病中,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症这三种疾病发病率集中在56~65 岁这一年龄段,远远超过55 岁以下和65 岁以上的患病人员。

病真的是闲出来的么?有可能。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学说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而这也是老年医学健康专家洪昭光推崇的一个道理,经常运动保持身体器官的能动性,可以促进健康。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 年全球有1700 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各种死亡的三分之一,到2020 年预计死亡增加到2500 万。实施了20多年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表明,通过在生活方式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001 年,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了50%,今年又进一步下降了25‰。

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换来健康,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临床医学中,这种方法被称为TLC(改变生活方式疗法),有着广泛的运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马长生甚至将TLC 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必要治疗办法。

TLC 治疗性质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蔬菜、水果和粗粮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减轻体重;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多项研究显示,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控制在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中作用占到了44%~76%,是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干预措施。

虽然我国早于2004 年也启动了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但收效甚微,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富贵病”现象依然很严重。“健康是生命全程的健康,而不是特指老年期健康,健康要从小抓起,这不该是一句空话。如果不能在早期做好身体的储备,一旦进入老年期,身体很可能就垮了。”高芳教授说,TLC 并不仅仅是针对老年人的治疗方式,对其他人群也同样适用。




退休早死得早?

退休标志着老年生活的正式开始。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诱导,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老年人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比如偶尔的忘事以为是衰老带来的记忆力衰退,偶尔正常的疲劳也认为是不抗老,相应减少正常的活动和思考,于是加速了生理机能衰老的过程,最终快速老去

www.budianjie.comtrue/zhongyigaoyao/225468.htmlTechArticle研究发现55~60 岁退休的人死亡率明显高于65 岁退休的人,退休后不当的生活方式对健康造成了威胁,最大的健康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 我国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的话题炙手可热。支持...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