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十四经穴位的定位及主治(2)

(三)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1、承泣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夜盲、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角膜炎、白内障、视神经炎、眼睑跳动、面神经麻痹。
2、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目赤痛痒、眼睑跳动、眩晕、结膜炎、角膜炎、近视、青光眼、三叉神经痛、鼻炎、胆道蛔虫。
3、巨髎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平齐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鼻衄、齿痛、唇颊肿、目翳。
4、地仓
[定位]四白穴直下至嘴角平齐的地方。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胃脘痛、牙痛、眼睑跳动、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5、大迎
[定位]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
[主治]面颊部肿、腮腺炎、牙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颈淋巴结肿大。
6、颊车
[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面神经麻痹、中风、失音、颈项强痛。
7、下关
[定位]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主治]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面神经麻痹。
8、头维
[定位]头侧部,在额角发际上5分处,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头痛、眼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跳动、视物不明、面神经麻痹、精神分裂症。
9、人迎
[定位]与喉结相平,颈总动脉前缘。
[主治]咽喉肿痛、饮食难下、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哮喘、低血压、高血压、头痛。
10、水突
[定位]在人迎与气舍之中间,锁乳突肌前缘。
[主治]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肩肿、呃逆、瘿瘤、瘰疬。
11、气舍
[定位]锁骨内侧端的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喘息、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呃逆、颈项强痛、肩肿。
12、缺盆
[定位]乳中线直上,在锁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13、气户
[定位]在乳中线上,锁骨中点之下缘。
[主治]气喘、咳嗽、胸胁胀满、吐血、呃逆、胸背胁肋疼痛。
14、库房
[定位]在乳中线上,第一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痛。
15、屋翳
[定位]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腺炎、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心绞痛。
16、膺窗
[定位]在乳中线上,第三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
17、乳根
[定位]在乳中线上,第五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胸痛、乳腺炎、乳汁少、噎膈、肋间神经痛、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
18、不容
[定位]在脐上6寸,旁开2寸处。
[主治]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食欲不振、呕血、喘咳、胸背胁痛。
19、承满
[定位]在脐上5寸,上脘(任脉)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喘逆、吐血、胁下坚痛。
20、梁门
[定位]在脐上4寸,中脘穴(任脉)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
21、关门
[定位]在脐上3寸,建里穴(任脉)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遗尿。
22、太乙
[定位]在脐上2寸,下脘穴(任脉)旁开2寸。
[主治]癫狂、心烦不宁、胃痛、消化不良。
23、滑肉门
[定位]在脐上1寸,水分穴(任脉)旁开2寸。
[主治]癫狂、呕吐、胃痛。
24、天枢(大肠经的募穴)
[定位]脐旁2寸。
[主治]绕脐腹痛、腹胀肠鸣、肠痈、痢疾、吐泻、肠麻痹、消化不良、痛经、月经不调、疝气、水肿、狂证。
25、外陵
[定位]在天枢下1寸,阴交穴(任脉)旁开2寸。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痛、心如悬引脐腹痛。
26、大巨
[定位]在脐下2寸,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满、疝气、小便不利、遗精、早泄、腹直肌痉挛、肠梗阻、膀胱炎、尿潴留。
27、水道
[定位]在脐下3寸,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满、疝气、小便不利、肾炎、膀胱炎、睾丸炎、尿潴留、子宫脱垂、卵巢炎。
28、归来
[定位]在脐下4寸,旁开2寸。
[主治]少腹疼痛、疝气、经闭白带、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腹股沟疝、睾丸炎。
29、气冲
[定位]在天枢穴下5寸,曲骨穴(任脉)旁开2寸。
[主治]外阴肿痛、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胎产诸疾、阳痿 、阴茎肿痛。
30、髀关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沟处。
[主治]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下肢瘫痪、足麻木、腹股沟淋巴结炎、膝关节疼痛、股外侧皮神经炎。
31、伏兔
[定位]在膑骨外上缘上6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的连线上。
[主治]腰膝寒冷麻痹、脚气、腰胯疼痛、疝气、腹胀、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疼痛。
32、阴市
[定位]在髌骨外上缘上3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的连线上。
[主治]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下肢不遂、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33、梁丘(足阳明胃经的郄穴)
[定位]在髌外髌骨外上缘上2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的连线上。
[主治]膝肿、膝痛、下肢不遂、急性胃炎、胃痛、乳腺炎。
34、犊鼻
[定位]屈膝,膑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隐中。
[主治]膝关节疼痛、脚气、下肢瘫痪。
35、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定位]外侧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主治]膝胫酸痛、下肢不遂、脚气、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胰腺炎、肝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痢疾、阑尾炎、便秘、水肿、休克、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癫痫、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动脉硬化、哮喘、坐骨神经痛、乳腺炎、头晕、耳鸣、鼻疾、心悸、气短、中风、产后血晕、体虚羸瘦。
36、上巨虚(大肠的下合穴)
[定位]足三里穴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中风瘫痪、脚气、痢疾、肠鸣、泄泻、便秘、阑尾炎。
37、条口
[定位]足三里穴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小腿冷痛或麻痹、转筋、膝关节炎、脘腹疼痛、肩关节周围炎。
38、下巨虚(小肠的下合穴)
[定位]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下肢瘫痪、小腹痛引睾丸、乳腺炎、痢疾、急慢性肠炎。
39、丰隆(足阳明胃经的络穴)
[定位]从外踝前缘平齐外踝尖处,到外膝眼连线的1/2处。
[主治]下肢酸痛及痿痹、痰多、胸痛、哮喘、头痛、头晕、咽喉肿痛、大便难、癫狂、神经衰弱、高血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腓肠肌痉挛。
40、解溪(足阳明胃经的经穴)
[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两筋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下肢痿痹、头面浮肿、面赤、目赤、头痛眩晕、眉棱骨痛、腹胀、便秘、胃热、神经性头痛、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癫痫、面神经麻痹、胃下垂、踝关节肿痛。
41、冲阳(足阳明胃经的原穴)
[定位]足背最高点,可扪及动脉搏动处。
[主治]足痿无力、脚背红肿、胃痛腹胀、食欲不振、面神经麻痹、牙痛、面肿、癫痫、脉管炎。
42、陷谷(足阳明胃经的输穴)
[定位]足背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主治]面浮身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
43、内庭(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定位]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主治]足背肿痛、牙痛、口歪、咽喉肿痛、鼻衄、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热病、急慢性胃肠炎、牙龈炎、趾跖关节痛。
44、厉兑(足阳明胃经的井穴)
[定位]第二趾外侧,距爪甲角约1分的甲根处。
[主治]足痛、面肿、口歪、牙痛、鼻衄、鼻流黄涕、胸腹胀满、热病、癫狂、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鼻炎、齿龈炎、扁桃体炎。


请帮忙,什么是刮痧疗法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请帮忙,什么是刮痧疗法:

所属分类: 中医名词


刮痧(Skinscraping),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对刮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


刮痧疗法 起源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疗法 疗效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一、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指出病邪由外入内,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中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


www.budianjie.comtrue/zhongyiguasha/12346.htmlTechArticle(三)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1、承泣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夜盲、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角膜炎、白内障、视神经炎、眼睑跳...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