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使用麻醉针后的并发症

  麻醉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历史,从一开始应用就已经出现麻醉危险与麻醉死亡两个名词。因此任何一种麻醉方法 都有自己的缺点,可能会出现造成妈妈和宝宝伤害 的并发症 ,麻醉并发症有:

 


剖腹产 带来的并发症

  1、呕吐与返流误吸

  一些准妈妈 在剖宫产 麻醉后常常会发生呕吐,返流出的胃内容物,若被误吸入气管内,可以引起机械性气道阻塞,萎陷及化学性(盐酸)气道损伤,支气管 痉挛,局灶出血和坏死,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直接危及妈妈的生命。发生的原因为:

  很多准妈妈在临产前 常大量进食;

  由于妊娠期 激素的改变、产痛、焦虑及恐惧,使胃蠕动减慢,括约肌张力降低,胃排空延迟。

  应用过量的麻醉性镇痛药,可延缓胃排空并抑制咽喉保护性反射。

  麻醉引起低血压时,可诱发呕吐并减弱咽喉保护性反射。

  2、低血压

  硬膜外麻醉 的缺点主要是易引起低血压,但发生率远低于脊髓麻醉(腰麻)。因广泛的交感神经被阻滞,内脏的血管扩张 而发生低血压,故血压下降是产 科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胎儿对母体血压下降则甚为敏感,当手术时妈妈血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1 /3时,可使子宫血流量降低,发生胎儿缺氧 、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因此,对手术中妈妈的血压变化应积极监测及预防。

  3、全脊髓麻醉

  用药过量或误入蛛网膜下腔可导致全脊髓麻醉,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意识消失,窒息,可迅速发展为 呼吸骤停。预防措施 为:⑴硬膜外穿刺时防止误入蛛网膜下腔;⑵硬膜外阻滞 时应用试验剂量局麻药;⑶蛛网膜下腔阻滞时,严格核对局麻药用量。

  4、局麻药毒性反应

  局麻药吸收或直接进入血循环,可出现毒性反应或变态反应 ,故应严格操作,控制用药量,切勿超过。

  5、蛛网膜下腔穿刺后头痛

  蛛网膜下腔穿刺后,约有3%~30%的病人会出现头痛,是该麻醉方法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 是脑脊液经穿刺孔不断漏出,引起颅内压降低,颅内血管扩张所致。

  6、腰背痛

  可能原因:穿刺时损伤韧带组织,长时间的强迫体位等。

  处理:提高穿刺技术水平,局部物理治疗,休息,适当应用止痛药等。

  7、尿潴留

  椎管内阻滞由于阻滞了骶神经,可使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暂时失去功能,产生排尿困难 ,一般在麻醉作用消退后,排尿功能即可恢复,但也有少数病例持续1天~2天还不能自行排尿,需要治疗。

  8、感染

  穿刺损伤并被污染,可致椎体附件,硬膜外间隙甚至蛛网膜下隙感染,发生虽少,但后果严重。

  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处理:用抗生素 进行抗感染治疗。

  上面这八种因为剖腹产使用麻醉剂所带来的并发症,实在令人震惊,所以准妈妈们在选择分娩方式的时候可要慎重哦。


剖腹产手术一年以后感觉手术打麻醉针的地方特怕冷?

通常硬膜外麻醉后的副作用会在半年左右好转,如腰痛等.这么长时间后的情况,应该与麻醉无关.我想年轻人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此类问题去医院看病,不会有结果的,通俗地讲,看也是白看.如看,可去骨科.

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下剖腹产手术的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剖腹产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麻醉用药镇静及对牵拉反应抑制效果。方法:选择行剖腹产手术产妇60例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随机分两组各30例。I组: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单次静注。II组:氯胺酮28.5mg,咪达唑仑1.42mg单次静注。分组记录用药前,1min,5min,15min及术毕产妇SpO2、RR、HR、MAP值;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苏醒例数、术中恶心躁动例数;记录术毕产妇OAA/S评分;记录新生儿娩出时Apger评分。结果:两组术中镇静、抑制牵拉反应效果均满意。两组RR、BP、HR、SpO2均平稳;术毕两组OAA/S评分均为4-5分;新生儿Apger评分均正常。结论:两组方法效果确切,对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关键词]硬膜外,剖腹产,镇静,牵拉反应
  
  硬膜外麻醉用于剖腹产手术因不能完全阻滞内脏神经,常有牵拉反应的发生,加上病人术中情绪紧张等因素,常常需要加用辅助用药,传统上多用哌替啶
  异丙嗪等。本研究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咪达唑仑作为剖腹产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时的辅助麻醉用药,结果表明对产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干扰轻,对新生儿呼吸影响小,作用时间适中,产妇术毕清醒。具有简单实用,安全方便,易于掌握等特点,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和方法选择行剖腹产手术产妇60例,无妊高征并发症,ASAⅠ至Ⅱ级,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5±4.7岁,体重59-71kg,平均体重65.2±6.3kg。术前常规用鲁米那0.1,阿托品0.5mg肌注。产妇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监测无创动脉血压、呼吸、脉率及脉搏氧饱和度。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L1-3间隙穿刺置管,局麻药使用1.3%利多卡因0.166%左布比卡因合剂,麻醉平面控制在T8-C0水平。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分组静脉辅助麻醉用药。以应用不同辅助静脉用药而随机分两组各30例。Ⅰ组: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单次静注。II组:选氯胺酮100mg/2ml和咪达唑仑5mg/5ml混合配制成7ml,以2ml(氯胺酮28.5mg,咪达唑仑1.42mg)单次静注。分组记录用药前,1min,5min,15min及术毕产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RR(呼吸频率)、HR(脉率)、MAP(平均动脉压)值;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苏醒例数、术中恶心躁动例数;记录术毕产妇OAA/S评分(见表1)[1];记录新生儿娩出时Apger评分。
  
  表1OAA/S评分标准
 表1.jpg  
  
  1.2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以均数(χ)、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各组病人手术期间BP、HR、SpO2、RR变化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各组相关记录结果见表3。
  
  表2术中各时段BP、HR、SpO2、RR值比较(χ±s)
 表2.jpg
  镇静开始后组间比较P>0.05
  
  表3各组相关记录结果(n=30)
  表3.jpg
  
  两组术中镇静、抑制牵拉反应效果均满意。两组RR、BP、HR、SpO2均平稳。术毕两组OAA/S评分均为4-5分。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均正常,表明对新生儿呼吸无影响。两组对产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干扰轻,对新生儿呼吸影响小,作用时间适中,产妇术毕均清醒,OAA/S评分4-5级水平。
  
  讨论
  当剖腹产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时,因产妇精神紧张及手术中牵拉反应等因素,需加用辅助麻醉方法,常见的是静脉辅助麻醉用药,通常以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2](杜非合剂)静脉注射。我们选用小剂量氯胺酮加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辅助麻醉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以上目的。
  咪达唑仑可增强氯胺酮的催眠、镇痛作用,拮抗氯胺酮的升压效应,但不加重氯胺酮的呼吸抑制作用。表明咪达唑仑可增强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减轻氯胺酮的不良反应而不致增大其毒性,两药配伍组成复合麻醉是合理的[3]。
  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在区域麻醉中能提供有效的镇静、遗忘和止痛作用,又不抑制病人的呼吸中枢,确保了麻醉实施中的呼吸功能相对稳定[4]。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区域麻醉时具有良好的镇痛镇和遗忘作用,特点是起效快,代谢时间短、毒性低,可对抗氯胺酮精神症状及肌紧张的副反应,能达到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的效果。而氯胺酮的主要副反应是引起精神症状,以年轻女性居多,小剂量的咪达唑仑,特别是在低输注浓度下,可有效地减少氯胺酮精神症状的发生率[5]。
  两组对比应用结果表明,对产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干扰轻,对新生儿呼吸影响小,作用时间适中,产妇神志术毕均处于OAA/S评分4-5级水平。而氯胺酮咪达唑仑药物来源方便,无成瘾之虑,简单实用,安全方便,易于掌握,完全可以应用于选择连硬外麻醉下的剖腹产手术。
  
  [参考文献]
  [1]孙增勤,编著.实用麻醉手册.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34
  [2]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43
  [3]谢伟斌,沈志忠,戴体俊等.咪唑安定对氯胺酮药理效应的影响,1999,19(2):67
  [4]DrummondGB.ComparisonofsedationwithmidazolamandKetamine:effetsonairwaymuscleactyvity.BrJAnaesth,1996,76:663-667
  [5]肖文静,邓晓明,罗荣平等.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局部浸润麻醉术中镇静镇痛的研究,中华麻醉杂志2001,(21)7:440-441

www.budianjie.comtrue/chanhoujb/377776.htmlTechArticle麻醉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历史,从一开始应用就已经出现麻醉危险与麻醉死亡两个名词。因此任何一种麻醉方法 都有自己的缺点,可能会出现造成 妈妈 和宝宝伤害 的并发症 ,麻醉并...

声明:小鱼养生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

评论